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第16轮甘蔗品种区试开远点评价
1
作者 普新援 姚丽 +9 位作者 艾静 张静 任生林 夏红明 赵丽萍 赵俊 赵培方 刘家勇 陈学宽 昝逢刚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目的】评价新选育甘蔗品种(系)在开远点的丰产性、糖分和稳定性,为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12份参试材料,‘新台糖22号’为对照,2019—2021年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 【目的】评价新选育甘蔗品种(系)在开远点的丰产性、糖分和稳定性,为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12份参试材料,‘新台糖22号’为对照,2019—2021年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在开远试点,综合评价表现最佳的为‘云蔗121185’、‘云蔗121220’、‘云蔗113898’,与对照相比,蔗茎产量分别增加20.19%、5.92%、3.56%,蔗糖产量分别提高27.13%、14.59%、5.05%;蔗糖分表现最佳的为‘云蔗13165’、‘云蔗103148’,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6.7%、16.26%,蔗糖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43%、6.95%。【结论】在开远试点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种(系)为‘云蔗121185’、‘云蔗121220’和‘云蔗113898’,可以考虑进一步在开远及临近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性状 评价
下载PDF
云南甘蔗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新龙 马丽 +5 位作者 蔡青 应雄美 陆鑫 苏火生 毛钧 范源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8,共6页
为了提高云南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18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对73份云南甘蔗品种和27份中国历年主栽甘蔗品种(不包括云南选育的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聚... 为了提高云南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18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对73份云南甘蔗品种和27份中国历年主栽甘蔗品种(不包括云南选育的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聚类关系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品种芽形、曝光后节间颜色、曝光前节间颜色、芽沟和57号毛群的多样性十分丰富;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叶片宽度和株高;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品种的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可分成2个大类群4个亚类群及20个小类群,主成份分析表明云南甘蔗品种和中国历年主栽品种可划分为3个明显的基因库,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甘蔗品种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遗传关系
原文传递
云南甘蔗常用亲本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新龙 李旭娟 +3 位作者 刘洪博 马丽 徐超华 范源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4-1222,共9页
以63份云南育种机构常用的甘蔗亲本资源为研究对象,10份甘蔗原始亲本种为外群体,使用30对多态性较高、在甘蔗遗传连锁图谱上分布较为广泛的Genomic-SSR引物对云南甘蔗常用亲本资源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常用亲本在30个... 以63份云南育种机构常用的甘蔗亲本资源为研究对象,10份甘蔗原始亲本种为外群体,使用30对多态性较高、在甘蔗遗传连锁图谱上分布较为广泛的Genomic-SSR引物对云南甘蔗常用亲本资源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常用亲本在30个SSR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获得363个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352个,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和多态性信息量分别为96.97%和0.9441;在Jaccard相似性系数方面,云南甘蔗常用亲本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2804~0.7329之间,平均为0.4309,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来自大陆地区的亲本遗传差异最大,其次为来自国外地区的亲本;UPGMA聚类分析将所有亲本材料分为一大一小两个类群,而大类群又可分为2个亚类群,中国大陆地区一些既是主栽品种又是亲本的材料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引自国外的大部分亲本和一些老的国内自育亲本也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以上结果将为上述亲本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全国育种机构在亲本选择和组合配置上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常用亲本 遗传多样性 SSR
原文传递
29份云南甘蔗创新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洪博 范源洪 +6 位作者 陆鑫 刘新龙 毛钧 林秀琴 徐超华 李旭娟 蔡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14-2421,共8页
该研究以16份甘蔗骨干亲本为参照,对29份云南甘蔗创新种质进行SSR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明确创新种质与16份亲本间的遗传基础和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6对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7.25%... 该研究以16份甘蔗骨干亲本为参照,对29份云南甘蔗创新种质进行SSR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明确创新种质与16份亲本间的遗传基础和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6对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7.25%;45份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35 3~0.891 3,平均值为0.563 3;其中16份甘蔗骨干亲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01 6~0.755 6,甘蔗创新种质与甘蔗骨干亲本的特异条带比例为14∶1,涵盖了割手密、大茎野生种、斑茅和滇蔗茅等基因源。根据骨干亲本间的相似性系数范围,在相似性系数为0.43处,可将种质分为6大类群,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适宜作为种质间的杂交利用。通过引物区分效率分析,6对引物扩增的多态信息量为0.967 9~0.975 8,其中MSSCIR21引物区分效率最高,利用MSSCIR21和SMC1047HA引物组合构建了云南甘蔗创新种质标准指纹图谱,在相似性系数为0.85处即可区分所有种质,图谱的鉴别准确率为100%,每份资源都有唯一的指纹图谱,可将29份创新种质和16份骨干亲本区分鉴别出来。该研究能够为后续杂交利用、种质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SR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5
作者 杨翠芳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玉新 周珊 高轶静 周忠凤 张革民 张保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目的】分析桂糖系列甘蔗种质的主要表型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为提高其杂交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测定广西甘蔗种质资源田间保育的164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的21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采用多样性指数、遗传变异、相关性... 【目的】分析桂糖系列甘蔗种质的主要表型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为提高其杂交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测定广西甘蔗种质资源田间保育的164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的21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采用多样性指数、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1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866~1.9776之间,平均值为0.9217,以芽形最大,生长裂缝最小;7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11%~42.86%之间,平均值为27.11%。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径分别与单茎质量、蔗茎产量、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茎质量、有效茎数分别与蔗茎产量、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茎产量与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64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可聚为6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数量最多,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第Ⅱ类群平均茎径最大;第Ⅲ类群各性状均衡且有效茎数稍有优势;第Ⅳ类群平均株高最高;第Ⅴ类群平均锤度最高;第Ⅵ类群平均有效茎数最多。【结论】164份甘蔗种质的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类群甘蔗种质各具优点,在甘蔗育种过程中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杂交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亲本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镇康甘蔗生产区土壤分析研究及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刀静梅 刘少春 +3 位作者 樊仙 张跃彬 郭家文 李如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91-2396,共6页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镇康蔗区采集的481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镇康蔗区49.27%的是酸性土壤,pH值在4.5~5.5;有机质平均含量3.04%...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镇康蔗区采集的481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镇康蔗区49.27%的是酸性土壤,pH值在4.5~5.5;有机质平均含量3.04%,中上水平;全氮含量平均0.15%,中上水平;碱解氮含量高,平均132.70mg/kg;全磷含量低,平均0.07%;有效磷含量极低,平均9.26mg/kg;全钾含量低,平均1.37%;速效钾含量中上水平,平均168.53mg/kg;微量元素有效锌缺乏,82.18%的含量低于1.5mg/kg;85%以上的土壤样品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都高于临界值,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在镇康蔗区建议有机肥结合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有利于甘蔗的高产高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产区 土壤养分 对策
下载PDF
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分析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新龙 马丽 +3 位作者 陈学宽 应雄美 刘家勇 吴才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3-619,共7页
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研究27个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品种血缘组成分析表明,27个品种的血缘共包含24个种质,细胞质源主要来自热带种斑扎马新黑潭;早期自育品种由于反复使用少数骨干亲本,如Co419、CP49-50,使得血缘组成整体相... 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研究27个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品种血缘组成分析表明,27个品种的血缘共包含24个种质,细胞质源主要来自热带种斑扎马新黑潭;早期自育品种由于反复使用少数骨干亲本,如Co419、CP49-50,使得血缘组成整体相似;近期品种加大了对新优良亲本的使用,所含种质数逐渐增多.SSR标记分析表明,27对SSR引物共获得408个标记,多态条带比例平均为93.24%,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11,表明云南自育优良品种在27个位点上多样性十分丰富.品种的分子聚类与血缘聚类大体上相似,但YZ99-601、YZ65-55与同一组合的其他品种差异较大,需作进一步鉴定,而经钴60辐射诱变品种YF82-682、YF84-FB5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辐射导致品种基因组发生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血缘组成 种质 相似性系数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第十套甘蔗区试开远点DTOPSIS法综合评价 被引量:28
8
作者 昝逢刚 赵培方 +5 位作者 杨昆 刘家勇 赵俊 夏红明 吴才文 陈学宽 《中国糖料》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采用DTOPSIS法对云南省第十套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优的是云蔗03-258、德蔗03-83、云蔗03-103、德蔗03-68、赣蔗95-108和云蔗02-2332,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云瑞03-902综合性状较差,... 采用DTOPSIS法对云南省第十套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优的是云蔗03-258、德蔗03-83、云蔗03-103、德蔗03-68、赣蔗95-108和云蔗02-2332,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云瑞03-902综合性状较差,不宜在开远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区试 DTOPSIS 综合评价
下载PDF
191份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超华 陈学宽 +6 位作者 毛钧 赵培方 赵俊 赵勇 林秀琴 孔春艳 陆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25-3135,共11页
【目的】收集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甘蔗遗传改良提供优良亲本,也为利用和保护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采集按每隔30 km或海拔落差100 m取样1次,记录考察采... 【目的】收集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甘蔗遗传改良提供优良亲本,也为利用和保护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采集按每隔30 km或海拔落差100 m取样1次,记录考察采集路线地理信息,调查表型性状和采集图像,并取地下根茎(地下种芽)样本保存。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6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甘蔗野生资源考察队历时20 d途经11个县(市)51个乡镇,共采集到191份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隶属于3个属5个种,其中滇蔗茅(Erianthusrockii)42份、割手密(Sacchuramspontaneum)53份、芒(Micanthussinensis)20份、斑茅(Erianthusarundinacius)35份、蔗茅(Erianthus fulvus)41份,主要分布于23°12′0″N~25°18′0″N,101°51′0″E~104°36′0″E和海拔208.45~2238.71 m地理区域。甘蔗野生资源种间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18.33%~51.76%,其中割手密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为40.95%,其次为斑茅,平均变异系数为38.61%,芒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33.80%。纬度和海拔均与叶宽、株高和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锤度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聚类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发现滇蔗茅种质第Ⅲ类群(Er2021-29)、割手密种质第Ⅱ类群(Sp2021-25、Sp2021-26和Sp2021-21)、芒种质第Ⅱ类群(Ma2021-15),斑茅种质第Ⅳ类群(Ea2021-8)、蔗茅种质第Ⅰ类群(Ef2021-1)共7份材料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优良。【结论】此次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行动弥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开远)在云南省境内部分县(市)考察盲区系统调查的空白,且采集的191份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特异材料具有其他甘蔗野生资源所不具备的优异性状,有7份种质综合表现优异,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第15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昝逢刚 赵勇 +12 位作者 夏红明 赵丽萍 李复琴 吴转娣 陈建国 覃伟 赵俊 赵培方 姚丽 胡鑫 吴才文 刘家勇 陈学宽 《甘蔗糖业》 2020年第5期26-30,共5页
对2017~2019年云南省第15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参试品种共计13个,对照种为ROC22(CK1)和ROC16(CK2),完成了1年新植2年宿根的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蔗产量和含糖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远试点综合性状较优... 对2017~2019年云南省第15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参试品种共计13个,对照种为ROC22(CK1)和ROC16(CK2),完成了1年新植2年宿根的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蔗产量和含糖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远试点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10-1666、云蔗10-2099和德蔗11-32,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试 试验 比较 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第13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昝逢刚 赵丽萍 +11 位作者 覃伟 姚丽 杨昆 朱建荣 赵培方 赵俊 夏红明 吴转娣 刘家勇 吴才文 赵勇 陈学宽 《中国糖料》 2016年第5期25-27,共3页
对2014—2015年云南省第13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06-193、云蔗08-1145、云蔗08-2060、云蔗05-39和德蔗07-36,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试 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第12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昝逢刚 赵培方 +9 位作者 赵俊 夏红明 刘家勇 吴才文 覃伟 杨昆 姚丽 赵丽萍 李纯佳 陈学宽 《中国糖料》 2014年第4期42-44,共3页
对2012—2014年云南省第12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06-160、云蔗06-362、云蔗05-211和德蔗06-24,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试 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第14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昝逢刚 赵丽萍 +4 位作者 李复琴 赵勇 陈建国 刘家勇 陈学宽 《中国糖料》 2017年第5期18-19,共2页
对2015-2016年云南省第14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05-326、云蔗08-1460、云蔗08-1609和云蔗09-1601,可考虑给予进一步繁殖、示范。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试 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沧源县甘蔗生产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仙 刀静梅 +3 位作者 崔雄维 郭家文 张跃彬 刘少春 《中国糖料》 2011年第4期56-58,共3页
对云南省沧源蔗区2010年甘蔗种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甘蔗生长需求,但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灌溉条件差、施肥不科学、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蔗... 对云南省沧源蔗区2010年甘蔗种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甘蔗生长需求,但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灌溉条件差、施肥不科学、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蔗农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生产 调查 沧源
下载PDF
甘蔗腋芽形成发育过程的转录组分析
15
作者 李旭娟 李纯佳 +4 位作者 刘洪博 徐超华 林秀琴 陆鑫 刘新龙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18,共17页
【目的】发掘甘蔗腋芽形成发育关键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为甘蔗优良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策略制定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为材料,分别选取其幼嫩、半大、成型、成熟腋芽,以茎尖生长点为对照。首先通过RNA-... 【目的】发掘甘蔗腋芽形成发育关键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为甘蔗优良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策略制定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为材料,分别选取其幼嫩、半大、成型、成熟腋芽,以茎尖生长点为对照。首先通过RNA-seq获得甘蔗腋芽形成发育4个时期的转录组文库,然后使用DESeq2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开展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再通过RT-q 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WGCNA挖掘与甘蔗腋芽形成发育相关的核心基因。【结果】甘蔗腋芽形成发育4个时期共获得62 63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甘露糖型O-聚糖的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等通路;KEGG富集通路网络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氰胺酸代谢以及苯丙烷类物质生物合成等通路是腋芽形成发育中共同富集的核心通路,而β-丙氨酸代谢和氮代谢是幼嫩腋芽发育期的特有核心通路;C-5支链二元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脂肪酸延生通路分别是成型芽和成熟芽特有富集核心通路。9个表达趋势变化明显的DEGs的RT-qPCR结果与RNA-seq结果呈现相似的表达模式。WGCNA分析鉴定了UBR7、IRK和POLD等20个与甘蔗腋芽形成发育相关的核心基因。【结论】甘蔗腋芽形成发育过程中需要以甘露糖型O-聚糖、蔗糖、淀粉和氮素等作为物质和能量基础,同时还需要合成植物激素和次生代谢物来调控相关生长发育过程;UBR7、IRK以及POLD等基因可能在甘蔗腋芽形成发育中发挥正调控作用,而DGK1、PCaP1、LSD1等基因可能负调控甘蔗腋芽形成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腋芽形成发育 转录组测序 代谢通路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
下载PDF
甘蔗及其近缘种质斑茅和割手密不同生长角度根系分布及宿根性分析
16
作者 匡自有 刀静梅 +6 位作者 杨绍林 艾静 王禹童 张仲富 李如丹 邓军 赵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61,共14页
为探究甘蔗不同生长角度根系分布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筛选出强宿根甘蔗根系的标志性指标。本研究以宿根性有差异的3个甘蔗品种云蔗08-1609(A)、云蔗05-51(B)、粤糖93-159(C)及强宿根性甘蔗近缘种质斑茅(D)、割手密(E)为材料,大田常规种... 为探究甘蔗不同生长角度根系分布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筛选出强宿根甘蔗根系的标志性指标。本研究以宿根性有差异的3个甘蔗品种云蔗08-1609(A)、云蔗05-51(B)、粤糖93-159(C)及强宿根性甘蔗近缘种质斑茅(D)、割手密(E)为材料,大田常规种植,连续测定一新一宿的根系形态。结果表明:强宿根性甘蔗品种新植伸长期根生物量和数量持续增加,在与竖直方向夹角0°~30°范围内最高,其次是30°~45°;宿根蔗的根生物量和数量较新植蔗明显增加,品种A和B根生物量和数量分布在30°~45°范围内最高,品种C则在45°~65°范围内最高。强宿根性近缘种斑茅、割手密根生物量不论新植还是宿根均远高于甘蔗品种,而根数量则是割手密最多,斑茅根数量与甘蔗品种接近,二者新植在0°~30°范围内根生物量最大;斑茅宿根在3个角度的根数量分布相近,割手密宿根则在30°~45°和45°~65°范围内分布相近。品种A在0°~30°范围内新植伸长后期根数量占比最高(46.43%),其次是在30°~45°范围内宿根伸长后期(42.74%)。割手密和斑茅根数量占比在0°~30°范围内新植伸长期最高,其次是45°~65°宿根伸长期。与宿根能力相关排名前5的指标分别是新植与竖直方向呈0°~30°夹角范围内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长、根鲜质量以及总根数量。在研究甘蔗宿根能力时可参考新植材料与竖直方向夹角0°~30°范围内的根系指标,该角度根鲜质量可作为初步筛选宿根性的关键指标。另外,若无横走茎则可通过宿根与新植的平均单条根鲜质量比值进行宿根性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性 生长角度 根鲜质量 根系生物量 根数量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致病菌甘蔗镰刀菌的分离及鉴定
17
作者 王长秘 罗志明 +5 位作者 李银煳 王晓燕 张荣跃 李婕 尹炯 单红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甘蔗梢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明确云南甘蔗梢腐病病原种类,从云南开远和孟连采集甘蔗梢腐病样品33份,分离纯化得到菌株FS1和FS2,提取其DNA;利用转录延长因子基因(EF-1α)、微管蛋白基因(TUB2)、聚合酶基因(RPB2)引物... 甘蔗梢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明确云南甘蔗梢腐病病原种类,从云南开远和孟连采集甘蔗梢腐病样品33份,分离纯化得到菌株FS1和FS2,提取其DNA;利用转录延长因子基因(EF-1α)、微管蛋白基因(TUB2)、聚合酶基因(RPB2)引物序列对分离到菌株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清晰明亮条带;将产物测序后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菌株FS1和FS2的EF-1α序列、TUB2序列和RPB2序列与Fusarium sacchari的EF-1α(登录号MK609907.1)、TUB2(登录号MT011039.1)和RPB2(登录号MW238849.1)序列的相似性和覆盖性均为100%;同时通过MEGA6.0软件以最大似然法建立菌株FS1和FS2的系统发育树,发现FS1、FS2与F. sacchari均聚在同一分支上;因此,根据菌株FS1和FS2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F.sacchari。用F. sacchari孢子接种‘云蔗08-1609’,接种7 d叶片出现退绿和叶片黄化症状;将接种发病叶片进行再次分离和测序,分离到菌株EF-1α序列与F. sacchari的EF-1α(登录号MK609907.1)序列的相似性和覆盖性均为100%。研究表明,F. sacchari为开远和孟连引起梢腐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镰刀菌 分离 鉴定 PCR扩增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云南澜沧甘蔗品种改良的成效与建议
18
作者 李茅苗 吴才文 +3 位作者 张凤云 任生林 赵俊 邱若楠 《中国糖料》 2023年第3期76-82,共7页
澜沧是普洱市最大的植蔗县,2012年以来年均植蔗面积15500 hm^(2),占普洱市甘蔗面积的30%以上,最高时达49.0%;2018年澜沧大规模引进‘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获得成功,生产上创100 hm^(2)大面积示范平均单产158.4 t/hm^(2)的高产纪... 澜沧是普洱市最大的植蔗县,2012年以来年均植蔗面积15500 hm^(2),占普洱市甘蔗面积的30%以上,最高时达49.0%;2018年澜沧大规模引进‘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获得成功,生产上创100 hm^(2)大面积示范平均单产158.4 t/hm^(2)的高产纪录,较当地传统老品种增产49.35 t/hm^(2),甘蔗糖分提高1.99个百分点(绝对值),由于表现优良,甘蔗面积快速上升,到2022年占全县总面积的53.9%,同期新台糖品种从46.3%下降到19.5%,成功实现了澜沧甘蔗品种第5次改良。全县甘蔗单产从2017/2018年榨季63.0 t/hm^(2)增加到2021/2022年榨季72.0 t/hm^(2),甘蔗出糖率从11.89%提高到12.97%,从低于全省平均值0.94个百分点,提高到高于全省平均值0.49个百分点。为了避免单一化,建议把单个品种生产规模控制在50%以内,同时加大新品种引进和筛选力度,为澜沧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改良 成效 建议
下载PDF
云南甘蔗自育品种DNA指纹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59
19
作者 刘新龙 马丽 +4 位作者 陈学宽 应雄美 蔡青 刘家勇 吴才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以云南27份甘蔗自育品种为材料,从国际微卫星协会提供的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品种聚类区分率高、易统计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8对SSR引物共产生129条带,123个为多态带,多态条带比例为95.35%,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4... 以云南27份甘蔗自育品种为材料,从国际微卫星协会提供的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丰富、品种聚类区分率高、易统计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8对SSR引物共产生129条带,123个为多态带,多态条带比例为95.35%,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45,品种相似性系数在0.269~0.767之间,其中引物SMC1047HA,MSSCIR21不仅多态性丰富,而且单个引物就可区分所有品种,是最有效的核心引物。8对核心引物两两组合的效率分析表明,MSSCIR36/MSSCIR2、MSSCIR16/MSSCIR36和MSSCIR36/SMC336BS是高效引物组合,可以完全有效区分所有品种,且品种相似性系数较低;同时使用蔗区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主栽品种验证3个高效引物组合,结果表明,MSSCIR16/MSSCIR36是最佳引物组合,不仅能有效区分所有云南甘蔗自育品种,而且能将云南甘蔗自育品种与10个主栽品种最有效地区分开。使用品种的国圃号、国家地区代码、育种单位英文缩写、核心引物名称和分子数据组成云南甘蔗自育品种的DNA指纹身份证,不仅包含了品种的重要信息,而且其中的分子数据可用于品种的真伪鉴定和遗传关系分析,为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甘蔗品种 SSR DNA 指纹 身份证
下载PDF
甘蔗SSR和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新龙 毛钧 +5 位作者 陆鑫 马丽 Karen Sarah AITKEN Phillip Andrew JACKSON 蔡青 范源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3,共7页
采用甘蔗商业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Y75/1/2杂交,获得269个单株,组成F1群体,用F102/356与商业品种ROC25回交获得266个单株,组成BC1群体。利用筛选的多态性条带丰富的36对SSR引物和12对AFLP引物,对两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和分子遗传连锁分... 采用甘蔗商业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Y75/1/2杂交,获得269个单株,组成F1群体,用F102/356与商业品种ROC25回交获得266个单株,组成BC1群体。利用筛选的多态性条带丰富的36对SSR引物和12对AFLP引物,对两个群体进行PCR扩增和分子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甘蔗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用F1群体获得630个分离标记,经χ2检测,298个标记为单双剂量标记,占总标记数的47%;用BC1群体获得571个分离标记,有264个标记为单双剂量标记,占总标记数的46%;4个亲本获得单双剂量标记的数量依次为Co419>02/356>Y75/1/2>ROC25。在LOD≥5.0,相邻标记遗传距离≤40cM的条件下,F1群体有134个单双剂量标记被纳入55个连锁群,其中39个连锁群归属8个同源组,16个未列入,总遗传距离为1458.3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0.9cM;BC1群体有133个单双剂量标记被纳入47个连锁群,其中34个连锁群归属于8个同源组,13个连锁群未列入,总遗传距离为1059.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8.0cM。从4个亲本单双剂量标记进入的连锁群数来看,Co419最多,归入34个连锁群,其次为Y75/1/2,归入20个连锁群,第3为02/356和ROC25,归入19个连锁群。研究结果表明,从单双剂量标记比例、形成连锁群数量、总遗传距离来看,F1群体构图质量要优于BC1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连锁图谱 SSR AFLP 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