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首例牛源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3
1
作者 曹颖颖 吴健敏 +4 位作者 林俊 朱建波 杨振兴 覃绍敏 蓝显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为了解广西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在广西马山县设立牛羊虫媒病监控点,筛选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分别混养在EHDV抗体阳性的牛群及羊群中,采取白天放牧,夜间赶回栏舍的方式饲养。采用竞... 为了解广西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在广西马山县设立牛羊虫媒病监控点,筛选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分别混养在EHDV抗体阳性的牛群及羊群中,采取白天放牧,夜间赶回栏舍的方式饲养。采用竞争性ELISA全年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取抗体阳转动物的红细胞,接种BHK-21细胞分离EHDV。以RT-PCR、病毒中和试验等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在3头哨兵牛EHDV抗体转阳前后的7份抗凝血中分离到3株病毒,TCID50分别为102.5/0.1 m L、102.83/0.1 m L和102.5/0.1 m L,血清型均为EHDV-5型。该结果为首次在广西牛群中分离到EHDV,表明广西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本研究为国家监测反刍动物重要虫媒病毒病流行情况和疫病风险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黄牛 分离鉴定 中和试验
下载PDF
1株库蠓源版纳病毒的分离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占鸿 朱建波 +6 位作者 寇美玲 杨振兴 李卓然 牛保生 姚萍芬 李华春 杨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1-791,共11页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毒株(YNSZ043),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双链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4-3”的带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70~80 nm,呈“指环状”,表面具有纤维突起的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基因组大小为20683 bp,由Seg-1(3762 bp)至Seg-12(861 bp)12个基因节段组成,与中国BAV毒株各基因节段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64.8%~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58.8%~100%之间,在系统发生树上YNSZ043毒株与中国分离的BAV聚为一簇,形成独立的中国进化支系。对决定BAV基因型的Seg-12分析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属于A2基因型,该毒株的Seg-5/VP5与越南分离B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1%和97.6%,表明该毒株的Seg-5基因节段很可能与越南毒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云南省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蠓 版纳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配
下载PDF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荧光定量q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振兴 李占鸿 +3 位作者 李卓然 李华春 廖德芳 杨恒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为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个新属,该属包括版纳病毒(BAV)、芒市病毒(MSV)、卡皮罗病毒(KDV)和辽宁病毒(LNV)四种病毒。为建立上述四种病毒的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BAV、MSV、KDV和LNV毒株VP12基因序列的... 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为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一个新属,该属包括版纳病毒(BAV)、芒市病毒(MSV)、卡皮罗病毒(KDV)和辽宁病毒(LNV)四种病毒。为建立上述四种病毒的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BAV、MSV、KDV和LNV毒株VP12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qRT-PCR和常规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分别对四种病毒均有特异性的扩增和荧光信号检出,而对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蓝舌病病毒(BTV)、中山病病毒(CHUV)、广西环状病毒(GXOV)、阿卡斑病毒(AKAV)、云南环状病毒(YUOV)等病毒无扩增和无有效荧光信号检出,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四种病毒核酸的下限可达10 copies/μL,常规RT-PCR的检测下限为10^(2) copies/μL,荧光定量方法灵敏度是常规方法的10倍。四种病毒荧光定量qRT-PCR方法的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标准差均小于0.8,变异系数均小于3%,表明该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BAV、MSV、KDV和LNV四种病毒的荧光定量qRT-PCR和常规RT-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可为四种病毒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芒市病毒 卡地皮诺病毒 辽宁病毒 RT-PCR 病毒检测
下载PDF
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BP32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静楠 李占鸿 +3 位作者 李富祥 张振兴 张以芳 宋建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0-3551,共12页
[目的]拟分离1株可裂解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本研究从病死山羊肺脏组织中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以大肠杆菌ER2738菌株为宿主菌,从养殖场污水中进行噬菌体的初步增殖,通... [目的]拟分离1株可裂解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本研究从病死山羊肺脏组织中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以大肠杆菌ER2738菌株为宿主菌,从养殖场污水中进行噬菌体的初步增殖,通过点滴法确定分离噬菌体的宿主谱,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特异性裂解大肠杆菌的噬菌体,进一步对其形态、最佳感染复数(MOI)、生长曲线、酸碱度和温度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基因组及遗传进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从病死山羊肺脏中分离到1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命名为YNEC001。从养殖场污水中分离到1株可特异性裂解YNEC001菌株的噬菌体BP32,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BP32属于肌尾科噬菌体,最佳MOI为0.1,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期持续约60 min,裂解量约为660 PFU/cell,在30~50℃和pH 4.0~10.0条件下可保持稳定的活性。噬菌体BP32基因组长度为166346 bp,GC含量偏低(35.42%),未发现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组共包含261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125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含有8个tRNA。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噬菌体BP32与肠杆菌噬菌体Escherichia phage BF15(MW822007)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8.25%),但基于末端酶大亚基序列的进化分析则表明BP32与大肠杆菌噬菌体Escherichia phage vB_EcoM_SP1(MT682709)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Escherichia phage BF15(MW822007)的关系较远。[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YNEC001,并分离到可特异性裂解YNEC001菌株的噬菌体BP32,该噬菌体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具备开发为耐药性大肠杆菌治疗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征 全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中国蓝舌病病毒血清5型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占鸿 肖雷 +6 位作者 孟锦昕 寇美玲 宋建领 廖德芳 高林 杨恒 李华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为掌握我国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流行情况,笔者在云南省师宗县设定哨兵动物,定期从哨兵动物上采集血液进行BTV分离。2012年笔者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从哨兵牛上分离出1株BTV(毒株号:V084/YN/2012),电镜观察显示... 为掌握我国云南省蓝舌病病毒(BTV)的流行情况,笔者在云南省师宗县设定哨兵动物,定期从哨兵动物上采集血液进行BTV分离。2012年笔者通过“鸡胚-C6/36细胞-BHK细胞”接种的方式从哨兵牛上分离出1株BTV(毒株号:V084/YN/2012),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约80 nm,表面分布有纤突。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蓝舌病病毒血清5型(BTV-5),使用抗BTV-5型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分离毒株为BTV-5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V084/YN/2012毒株的Segment 2 (Seg-2)与Segment 3 (Seg-3)的ORF区进行RT-PCR扩增与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V084/YN/2012与BTV-5型参考毒株(RSArrrr/05)的Seg-2核酸序列相似度为95.4%,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簇,属Seg-2基因E型;Seg-3在系统发生树上属Eastern topotype型,与中国BTV-4型YTS4毒株聚为一簇,核酸序列相似度高达97.5%。病毒蚀斑与增殖曲线测定试验表明,V084/YN/2012与实验室保存的BTV-5型参考毒株(RSArrrr/05)在BHK21细胞上可形成形态大小相近的病毒蚀斑,二者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也基本一致。本研究确认了BTV-5型V084/YN/2012毒株在我国的分离,掌握了病毒Seg-2与Seg-3基因的遗传特征以及病毒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中国BTV-5型的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血清5型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生物特性
原文传递
云南省PALV的分离鉴定及序列特征分析
6
作者 朱沛 李卓然 +3 位作者 肖雷 高林 朱建波 宋建领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5-1171,共7页
为掌握云南地区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的分布情况和遗传特性,本研究分别在云南省师宗、江城及芒市设立监控点,通过定期采集哨兵动物抗凝血以“C6/36细胞-BHK细胞”的接种方式分离病毒,通过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以鉴定病毒血清型,通... 为掌握云南地区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的分布情况和遗传特性,本研究分别在云南省师宗、江城及芒市设立监控点,通过定期采集哨兵动物抗凝血以“C6/36细胞-BHK细胞”的接种方式分离病毒,通过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以鉴定病毒血清型,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Seg-2、Seg-3、Seg-7进行克隆及测序比对以分析其遗传特性。结果显示,从2017年云南省师宗县样品中获得5株阳性分离物,其中Chuzan virus(CHUV)2株,D’Aguilar virus(DAV)1株,Bluetongue virus(BTV)2株,经病毒序列结果比对和进化分析,2株CHUV的Seg-2和Seg-3与中国分离株独立成一簇,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而2株CHUV的Seg-7相似度>99%,与云南、广西、台湾PALV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分离株DAV的Seg-2独立成为一支,与非洲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其Seg-3和Seg-7则相对保守,3株PALV分离株的Seg-3在系统发生树上划分为“东方型”地域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PALV的感染特性、流行病学与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 分离鉴定 虫媒病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