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2018-2019年病毒性腹泻病原监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曹亿会 杨景晖 +3 位作者 周晓芳 姜黎黎 寸建萍 乔恩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探讨其流行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防控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泻标本,分析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监测点... 目的了解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探讨其流行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防控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泻标本,分析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监测点共采集腹泻标本684例,其中男412例、女272例。云南省腹泻患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为主。该次监测腹泻病毒检出率为51.02%,其中5岁以下患者腹泻病毒检出率较高。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冬季分别为30.04%、22.61%,春季分别为26.77%,27.56%。札如病毒在春、夏季检出率较高,腺病毒在夏季高发,检出率为22.12%,星状病毒在各个季节均有感染。结论云南省病毒性腹泻仍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冬、春季节高发,对轮状病毒感染应加强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谨防诺如病毒及腺病毒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腺病毒 星状病毒 札如病毒
下载PDF
云南省1997-2006年儿童川崎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越明 杜曾庆 +9 位作者 李利 石明儒 万强 符丽玲 王素 尹兆青 杨运惠 杨元芝 冯协超 周玉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对云南省近10a儿童川崎病(KD)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云南省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中国KD流行病学调查表对云南省136家设有儿科的县级以上医院,于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a间住院的川... 目的对云南省近10a儿童川崎病(KD)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云南省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中国KD流行病学调查表对云南省136家设有儿科的县级以上医院,于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a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进行填表调查。每5年进行1次,共进行2次。结果反馈调查信息共130家,调查表回收率95.6%,15个地区47家医院共报告KD患儿1662例;云南省儿童KD发病率1997年为0.351/万,而2006年达1.36/万,平均0.651/万;男女比为1.58:1.0;发病年龄2个月~14岁,5岁以下患儿占74.19%;患儿多集中于城市,但农村患儿有增加趋势;共11个少数民族,其患儿占6.4%;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高峰季节;临床症状以发热5d以上最为常见;急性期冠状动脉改变为20.64%,其中冠状动脉扩张占冠状动脉改变的82.5%,冠状动脉瘤占17.5%,急性期无死亡病例,再发率为0.36%。结论云南省KD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省内有明显的区域分布,高寒地区无病例报道;发病年龄5岁以下儿童居多,性别分布和冠状动脉损害与国内部分省市相近;KD冠状动脉病变已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期早期诊断治疗是避免发生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越明 杜曾庆 +4 位作者 李利 石明儒 万强 符丽玲 云南省川崎病流行病调查协作组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对云南省部分地区近10年来川崎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云南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中国川崎病流行病调查表,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对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年间住院的川崎病... 目的对云南省部分地区近10年来川崎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云南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中国川崎病流行病调查表,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对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年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进行填表调查。每5年1次共进行2次。结果调查表回收率95.6%,15个地州47家医院共报告川崎病1662例,云南省儿童川崎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1997年为3.51/10万,而2006年达13.6/10万,平均为6.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8:1;发病年龄2月~14岁,5岁以下患儿占74.19%;共11个少数民族患儿占6.4%;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高峰季节。急性期冠状动脉改变为20.64%,急性期无死亡病例,再发率为0.36%。结论云南省川崎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省内有明显的区域分布,高寒地区无病例报道。川崎病冠脉病变已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治疗是避免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云南省
下载PDF
昆明市某三甲医院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米弘瑛 贺加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86-88,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抽血做H.pylori检测的178例患儿分析.结果 HP-IgG阳性84例,占47.19%,而84例中>7岁的学龄儿童6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7.08%;吃...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抽血做H.pylori检测的178例患儿分析.结果 HP-IgG阳性84例,占47.19%,而84例中>7岁的学龄儿童6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7.08%;吃饭看书或看电视、喜喝饮料、喜食香甜或油炸食品、家庭人口数、父母及照顾者有胃病史等因素与H.pylori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易感,且与年龄相关,以学龄儿童为主.母亲胃病、父亲胃病及吃饭看书及电视,喜食香甜和油炸食品等因素是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在儿科的应用
5
作者 刘雁 汤春辉 +3 位作者 张珊梅 倪俊学 李利 杨映惠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48-451,共4页
肾小球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的病理类型决定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肾组织检查是肾小球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同时也为治疗提供指导,并可预测预后。肾活检术是获取肾组织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随着穿刺技术不断改进,省外自上世... 肾小球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的病理类型决定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肾组织检查是肾小球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同时也为治疗提供指导,并可预测预后。肾活检术是获取肾组织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随着穿刺技术不断改进,省外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将此技术应用于儿科,从而带动了小儿肾脏疾病的整体知识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更新和提高。但肾活检术在我省儿科尚未普及,其临床意义及安全性并不为省内同仁了解和接受,本科自2005年2月起采用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为25例肾小球疾病实施了经皮肾活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肾小球疾病 病理类型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雁 李生和 周先珍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2期54-55,共2页
腹泻病是小儿的高发性疾病。近年来,虽然腹泻患儿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患病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农村较为常见。《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小儿腹泻治疗的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在这4个原则... 腹泻病是小儿的高发性疾病。近年来,虽然腹泻患儿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患病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农村较为常见。《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小儿腹泻治疗的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在这4个原则中,基层医务工作者对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掌握较好,而对预防和纠正脱水则存在着种种困惑,制约了液体疗法在基层医院的有效实施。有资料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500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250万是脱水造成的,说明液体疗法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寻找基层医务人员在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液体疗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小儿液体疗法 基层应用 现状分析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101例极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
7
作者 李紫薇 顾美群 +5 位作者 许小志 唐莲芳 许小艳 杨景晖 毕凯 米弘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的出生情况、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转归情况及随访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胎龄组之间的出生情况...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的出生情况、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转归情况及随访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胎龄组之间的出生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并收集出院患儿中于校正胎龄40周、校正1月龄、校正3月龄进行随访的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1例极早产儿,胎龄22^(+5)~31^(+6)周,平均胎龄29^(+6)周,出生体重440~2100 g,平均出生体重1348.21 g。将所有纳入病例按胎龄分组,<28周人数最少,占10.89%,30~30^(+6)周及31~31^(+6)周人数最多,各占27.72%。胎龄越大者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越高。各胎龄组间围产期相关因素比较,仅在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措施方面比较,有创通气时间及肠外营养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合并症方面比较,中重度BPD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住院时间、好转率及放弃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75例出院参与体格发育随访的婴儿中,各年龄期婴儿的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及平均体重均超过P10百分位,男女婴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龄越小者,需有创通气及肠外营养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中重度BPD等早产相关合并症,存活率也更易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临床资料 体格发育 随访
下载PDF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
8
作者 费怡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1期90-91,共2页
在现代医院的责任体系中,对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实施,已经进入到了待观察以及检测问题,并且进行改进的阶段了。该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儿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每个护士都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将日常的工作做... 在现代医院的责任体系中,对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实施,已经进入到了待观察以及检测问题,并且进行改进的阶段了。该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儿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每个护士都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将日常的工作做到极致,将每个儿童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也能够保证护理过程中的质量以及方式方法,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减少了可能出现问题的风险,也能够使得儿童在这里的的哦更好的照料,让家属安心。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保证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更好饿的工作状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儿科病房 实施与结果
下载PDF
细胞焦亡参与早期子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静 米弘瑛 +5 位作者 张熠 李丽 余建华 刘丽巧 刘庆瑜 王立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小鼠模型,检测新生子鼠发生NEC早期时血清中细胞焦亡的关键蛋白分子,从而初步判断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方法将新出生的子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子鼠诱导为NE... 目的通过建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小鼠模型,检测新生子鼠发生NEC早期时血清中细胞焦亡的关键蛋白分子,从而初步判断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方法将新出生的子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子鼠诱导为NEC的动物模型,抽取2组子鼠血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子鼠血清中IL-18、Gasdermin D、Caspase-1的浓度,运用秩和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血清中目标蛋白的浓度,检验水准α=0.05。结果2组子鼠血清中Gasdermin D、Caspase-1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01,可认为实验组子鼠血清中Gasdermin D、Caspase-1的浓度高于对照组,2组血清中IL-18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755。结论由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可能参与早期NE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dermin D 细胞焦亡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李阳 刘蕾 付红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082-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新生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11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探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新生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11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试验组,53例有局部感染而非败血症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入院后采集血培养时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LT、RDW、RPR、乳酸脱氢酶(LDH)、清蛋白、白细胞计数(WBC)、乳酸、血培养结果、不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细胞及早、中、晚幼粒细胞)/总中性粒细胞(I/T值)数据;分析两组患儿PCT、CRP、PLT、RDW、RPR、LDH、清蛋白、WBC、乳酸水平的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标志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选取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儿WBC、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PCT、RDW、RPR、CRP、LDH、I/T、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PR、CRP、I/T、乳酸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PR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大于CRP、I/T、乳酸的0.86、0.72、0.75;RPR最佳截断值为5.55时(该研究中对RPR进行了乘以100的赋值处理),其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66.0%。结论RPR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 新生儿败血症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露 田云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48-155,共8页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儿童最常见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的流行而逐步上升,但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致病因素中,肠道菌群失调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NAFLD的诊断、预防...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儿童最常见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的流行而逐步上升,但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致病因素中,肠道菌群失调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NAFL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目前对儿童NAFLD的治疗仍在探索中。对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介导儿童NAFLD的可能机制以及以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为儿童NAFLD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儿童 肠道菌群 肝肠轴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中的作用
12
作者 张学敏 田云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逐渐成为全球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之一,肠肝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胆汁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是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5的信号分子,二者作为胆汁酸受体调控全身代谢。胆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逐渐成为全球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之一,肠肝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胆汁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是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5的信号分子,二者作为胆汁酸受体调控全身代谢。胆汁酸代谢失衡与NAFL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胆汁酸及其受体在NAFLD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NAFLD无创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代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法尼醇X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5
下载PDF
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性调查研究
13
作者 杨丽华 段歆瑜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2期0272-0274,共3页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性的情况,为安全使用约束带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05月~2023年04月住院使用约束带的150例患者,调查约束带的使用情况,分析约束带安全性。结果:150例患者中有43例为单个部位使用约束带、107例...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性的情况,为安全使用约束带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05月~2023年04月住院使用约束带的150例患者,调查约束带的使用情况,分析约束带安全性。结果:150例患者中有43例为单个部位使用约束带、107例为2个及以上部位使用约束带。使用约束带过程中有2例出现皮肤瘀斑、3例肢体肿胀,5例发生意外拔管,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后情况有明显改善。结论:正确使用约束带通常可以保证安全性,一旦发生不良现象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才能进一步提高约束带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约束带 安全性调查
下载PDF
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IL-6、IL-8、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凯 熊晶晶 +6 位作者 刘梅 胡红卫 远孟梦 魏来 赵亚玲 丁臻博 黄永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1-936,共6页
目的了解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对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IL-8、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UC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 目的了解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对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IL-8、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UC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共6组,正常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其余各组通过TNBS/乙醇法建立UC的大鼠模型,24 h后每日分别灌服相应剂量生理盐水、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干预治疗,治疗满5 d、12 d时各抽取一半大鼠,收集血标本及结肠标本,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IL-10、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酪酸梭菌组、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的DAI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含量均升高,血清IL-10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酪酸梭菌组、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的DAI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含量均降低,血清IL-10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比较,美沙拉嗪和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疗效较好(P<0.05),酪酸梭菌与蒙脱石散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 TNBS/乙醇法诱导的实验性UC大鼠血清IL-6、IL-8、TNF-α表达增高,与炎症呈正相关;IL-10表达降低,与炎症呈负相关。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可能通过下调UC大鼠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分泌,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美沙拉嗪 蒙脱石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付红敏 倪俊学 +2 位作者 李平 马燕 皇甫春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凝血状态的改变 ,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HSP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血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D二聚体 (D 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同时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凝血状态的改变 ,了解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HSP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血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D二聚体 (D 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同时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结果 HSP患儿VWF、D 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但仅 3例APTT、PT缩短。结论 HSP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 ,病情严重时凝血紊乱程度也更严重 ,而APTT、TT不是反映凝血功能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D-二聚体 凝血紊乱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章印红 李利 +5 位作者 陈红 朱姝 张杰 李苏云 王瑞红 朱宝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云南省部分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结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地出生的活产婴儿236218例进行CH筛查,其中男121463例,女114755例。初筛足跟... 目的:总结并分析云南省部分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结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地出生的活产婴儿236218例进行CH筛查,其中男121463例,女114755例。初筛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8μIU/L者原血片重新复查,复查后仍为阳性者召回进一步测定静脉血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以明确诊断。结果236218名新生儿中,血片合格率为96.67%,不合格血片补采率为81.75%,初筛阳性召回率为73.02%。确诊CH 6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P〉0.05)。CH发病率为1:3579,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1/2034,P〈0.01)。患儿出生胎龄多为37-42周,〉42周者只占3%;大部分患儿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生身长〈50 cm者占32%。结论云南地区CH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H患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云南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新生儿筛查 促甲状腺激素 新生儿
原文传递
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 被引量:21
17
作者 米弘瑛 段琼安 吴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8-149,共2页
对我院近6年来诊治的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RAP)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80例(占66.7%),其中慢性胃炎(CG)50例,十二指肠溃疡(PU)14例,两者发病率高。70例作胃粘膜快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38例(占受检病例的54.3%)。90例作血清HP-IgG... 对我院近6年来诊治的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RAP)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80例(占66.7%),其中慢性胃炎(CG)50例,十二指肠溃疡(PU)14例,两者发病率高。70例作胃粘膜快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38例(占受检病例的54.3%)。90例作血清HP-IgG检测,阳性77例(占85.6%)。表明HP感染是PU及CG的主要原因,也是致小儿RAP的重要病因。另选择HP-IgG阳性的学龄儿童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思密达,疗程4周~6周。于治疗后1月及3月分别测定HP-IgG。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清除率无差异性,但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71.4%,对照组为30%,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思密达与对HP敏感的黄连素和甲硝唑联用,可提高HP感染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腹痛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治疗 儿童 RAP
下载PDF
2015-2017年云南省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甸子芩 樊茂 +2 位作者 蒋红君 刘凯 许小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2,87,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云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变迁、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进行诊疗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诊疗当天24h...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云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变迁、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进行诊疗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诊疗当天24h内或发病3d内的粪便标本,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收集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和2017年云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4.85%、33.33%和29.42%,总阳性率为32.51%。2015-2017年各月份均有轮状病毒感染检出,每年各月份间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2015)=85.106,χ~2_(2016)=111.812,χ~2_(2017)=107.946,P<0.05),均以1-3和10-12月阳性率较高,不同年份比较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96,P>0.05)。轮状病毒G基因分型以G9居多,其次为G2;P分型以P[8]居多,型别以G9P[8]为主,占62.76%,G2P[4]和G1P[8]分别占19.77%和9.89%,并存在G39P[8]及G249P[4][8]混合感染。2015-2017年G1、G2、G3型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G9呈上升趋势,G9P[8]为优势流行株。轮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脱水、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患儿中男、女性比例为1.33:1,年龄以3-6个月居多,占34.90%~36.84%,5岁组较少,占3.01%~3.92%;农村、城市籍患儿分别占28.86%~29.32%和70.59%~7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以3个月-2岁儿童为主,且农村多于城市。每年的1-3和10-12月为A组轮状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G9P[8]为优势流行株。患者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 基因分型 变迁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并心脏改变30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炜 李献珍 +2 位作者 曾明辉 李利 张姗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并发症 心脏损害 儿童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浆胆固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倪俊学 王亚军 +3 位作者 李平 付红敏 马燕 万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35-1436,共2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胆固醇、IL-6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60例,未达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一般感染患儿40例(对照组),二组均于确诊次日晨取外周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胆固醇、IL-6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60例,未达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的一般感染患儿40例(对照组),二组均于确诊次日晨取外周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儿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ELISA法测定其IL-6水平。并于确诊后即刻测心率、血压、呼吸、pa(O2)、pH、电解质、肾功能、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危重症评分。危重症评分≤80分为危重症组,>80分为非危重症组。结果脓毒症患儿HDL-C、LDL-C及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1),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危重症组脓毒症患儿HDL-C、LDL-C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危重症患儿(Pa<0.01),IL-6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P<0.01)。HDL-C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r=0.74 P<0.01),与IL-6呈负相关(r=-0.66 P<0.01)。结论胆固醇代谢紊乱参与脓毒症的发病过程,监测血浆胆固醇尤其HDL-C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6 胆固醇 危重症评分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