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探究
1
作者 杨靖泽 尹劲 +3 位作者 胡清 杨海青 张涵 易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相对增强(RE)、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相对增强(M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_(max))、最大增强(ME)],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系,DCE-MRI定量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E、MRE、ME、Slope_(max)、AU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AUC值分别为0.719、0.767、0.800、0.834、0.814,联合预测AUC值最大为0.928;预后不良患者病程、关节压痛与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情况显著相关(P<0.05);RE、MRE、ME、Slope_(max)、AUC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BG、D-D、PT、APTT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凝血功能状态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可靠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肝包膜下异位肾上腺腺瘤综合影像表现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母德睿 关键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反复乏力3年余、血压波动性升高、血钾偏低入院。患者3年余前因开始反复出现乏力,伴血压升高,动态监测血压最高收缩压150 mmHg。患者无皮下瘀斑、皮肤紫纹、满月脸、水牛背等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钾1.42 ...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反复乏力3年余、血压波动性升高、血钾偏低入院。患者3年余前因开始反复出现乏力,伴血压升高,动态监测血压最高收缩压150 mmHg。患者无皮下瘀斑、皮肤紫纹、满月脸、水牛背等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钾1.42 mmol/L(参考值:3.5~5.3 mmol/L);肾素(卧位)0.5 pg/ml,醛固酮(卧位)1998.28 pg/ml,肾素(立位)0.7 pg/ml,醛固酮(立位)2037.37 pg/ml(卧位参考值:肾素4~24 pg/ml,醛固酮10~160 pg/ml;立位参考值:肾素4~38 pg/ml,40~310 pg/ml);卡托普利试验阳性,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卧位 满月脸 立位 水牛背 综合影像 皮下瘀斑 病例资料
下载PDF
磁共振改良DIXON定量技术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嘉 陶海波 +4 位作者 丁莹莹 李梅 孙诗昀 李曼竹 李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改良DIXON定量技术(mDIXON Quant)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椎体转移患者的MRI图像。扫描序列包括T1WI、STIR、mDIXON Quant及T1WI压脂增强。分析T1WI、FF图像在椎体转移瘤... 目的探讨磁共振改良DIXON定量技术(mDIXON Quant)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椎体转移患者的MRI图像。扫描序列包括T1WI、STIR、mDIXON Quant及T1WI压脂增强。分析T1WI、FF图像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效能;比较正常椎体与椎体转移瘤FF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估FF值的诊断效能。结果FF图像诊断椎体转移瘤的敏感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T1WI。椎体转移瘤的FF值明显低于正常椎体(Z=-21.792,P<0.05),其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截断值为9.87%,诊断敏感度99.6%,特异性92.0%。结论mDIXON Quant能够定量测定椎体转移瘤的脂肪含量,对椎体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磁共振 改良DIXON定量技术 脂肪分数
下载PDF
MR多回波Dixon脂肪定量技术在脊柱病变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嘉 李鹍 +2 位作者 李振辉 陶海波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脊柱病变常引起椎体脂肪含量的变化,MR多回波Dixon定量(modified Dixon quantification,mDixon-Quant)技术是一项可靠的评估骨髓病变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协助对脊柱病变的诊断,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mDixon-Quant技术在脊柱病变中的临床应... 脊柱病变常引起椎体脂肪含量的变化,MR多回波Dixon定量(modified Dixon quantification,mDixon-Quant)技术是一项可靠的评估骨髓病变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协助对脊柱病变的诊断,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mDixon-Quant技术在脊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xon定量技术 脊柱 骨髓 脂肪分数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s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单世航 柴华 +3 位作者 彭明群 刘灿 代学忠 温勇坚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0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Warthin's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术前行MRI检查的21例多形性腺瘤及20例Warthin's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Warthin's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术前行MRI检查的21例多形性腺瘤及20例Warthin's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临床特征、常规MRI信号特征、表观弥散系数最小值(ADCmin)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方面的差异,评价ADCmin值及TIC在两种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两种肿瘤ADCmin的临界值。结果: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形态、边界、深叶受累、T1WI信号、T2WI信号、信号均匀度及囊变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大径、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x^2=16.622;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ADCmin值[(1.5±0.28)×10^-3 mm^2/s]显著高于Warthin's瘤ADCmin值[(0.91±0.1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5,P<0.05),当ADC以1.13×10^-3 mm^2/s作为临界值时,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s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0.9%。结论:在常规MRI基础上应用DWI及动态增强MRI,能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s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Warthin's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双能CT肺灌注成像评价肺栓塞栓子形态与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柴华 黄榕 +5 位作者 韩丹 温勇坚 单世航 张荣顺 刘灿 彭明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13-118,共6页
目的采用双源计算机体层摄影(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PE),探讨栓塞部位及形态与双能量肺灌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PE,行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患者120例。(1)分析PE部位及分型;(2)分析PE部位及分型与双能量肺灌注灌... 目的采用双源计算机体层摄影(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PE),探讨栓塞部位及形态与双能量肺灌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PE,行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患者120例。(1)分析PE部位及分型;(2)分析PE部位及分型与双能量肺灌注灌注缺损类型的比较;(3)分析纵隔窗肺动脉增强图像与肺灌注图像诊断PE的吻合性,以及肺灌注图像与肺窗图像诊断PE肺内灌注改变的吻合性。结果 (1)从PE发生部位分析,右侧PE的比例高于左侧肺动脉,肺叶动脉较左、右肺动脉干多,双下肺动脉较双上肺动脉多;从形态上分析,以中心型和完全闭塞型居多,附壁型次之,不规则型及马鞍型较少;(2)在不同类型的肺动脉干PE中,完全型易发生于全肺或肺叶灌注缺损,附壁型或中心型常出现肺叶或段灌注缺损;若PE发生在肺叶或肺段,则完全型多出现肺叶或段灌注缺损,而附壁型或中心型多出现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或无灌注缺损;若PE发生在亚段,则多见亚段灌注缺损或无灌注缺损;(3)纵隔窗肺动脉增强图像与肺灌注图像诊断PE的吻合性好,肺灌注图像与肺窗图像诊断PE肺内灌注改变的吻合性差。结论肺灌注成像与PE部位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协助诊断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体层摄影术 肺动脉栓塞 肺灌注
下载PDF
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柴华 朱振东 +3 位作者 温勇坚 黄榕 彭明群 单世航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MRI表现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TCS的MRI表现。结果 17例TCS中,终丝增粗11例,横轴位T_2WI上呈类圆形4例、扁卵圆形7例,在T_1WI、T_2WI及压脂像呈稍高信号;17... 目的观察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MRI表现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TCS的MRI表现。结果 17例TCS中,终丝增粗11例,横轴位T_2WI上呈类圆形4例、扁卵圆形7例,在T_1WI、T_2WI及压脂像呈稍高信号;17例圆锥低位,圆锥位于L_2~L_5椎间隙层面,呈短T_1、稍长T_2信号;终丝紧张15例,表现为终丝拉直或受压局部折曲,向后紧贴椎管内后缘。圆锥部及其下方脂肪瘤12例,呈典型的脂肪信号,压脂后信号降低。TCS还可伴有蛛网膜下腔扩大、蛛网膜囊肿、脊椎裂、脊髓空洞等征象。结论成人TCS的MRI表现复杂多样,MRI常规序列是该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磁共振成像 成人
下载PDF
57例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榕 《工企医刊》 2014年第4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7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28例)CT诊断,对照组(29例)B超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2.9%,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7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28例)CT诊断,对照组(29例)B超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2.9%,对照组为72.4%,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且该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采取CT影像诊断,能清晰反应腹部创伤的位置、面积、类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CT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对胸部结节病的典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榕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55-55,共1页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典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典型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有26例(占86.6%)患者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有17例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典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典型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有26例(占86.6%)患者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有17例患者出现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肺内病变;有2例患者有肺部浸润性改变但无淋巴结肿大的表现;有3例患者有肺纤维改变的表现。本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肺内表现是,有19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存在结节影,有8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有部分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实变影和磨玻璃影。结论 :胸部结节病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常可出现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可伴有支气管或胸腔积液)等典型表现。临床医师可根据胸部结节病的典型CT表现为此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结节病 淋巴结肿大 CT诊断 结节
下载PDF
高原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华 温勇坚 +1 位作者 单世航 彭明群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9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研究世居云南高原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脂肪含量及骨代谢标志物与骨折风险评估之间的关系,以加强该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世代居住在云南高原地区的5... 目的研究世居云南高原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脂肪含量及骨代谢标志物与骨折风险评估之间的关系,以加强该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世代居住在云南高原地区的51~79岁的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股骨颈、全髋、腰椎骨密度、骨折风险评估百分比及全身脂肪含量。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比较分析云南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脂肪含量及骨代谢标志物与骨折风险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与左髋、右髋、全髋有负相关关系,与骨折风险为正相关关系,r为0.712,且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与左髋、右髋、全髋有负相关关系,与骨折风险为正相关关系,r为0.478,且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脂与左髋、骨折风险有相关性,其中与左髋成负相关,与骨折风险成正相关。胆固醇与左髋、全髋有相关性,且均成负相关关系。甲状旁腺激素与各个骨密度指标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均无统计学意义。VitD与L1-4成负相关关系,r为-0.350。全身脂肪含量与L1-4、左髋、右髋、全髋有相关关系,而且均成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又进一步将上述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论随着血糖升高左髋、右髋、全髋骨密度值减低,而骨折风险升高且血糖<6.1的组其骨折风险评估值最低。血脂对骨密度及骨折风险有一定的影响。甲状旁腺激素与骨密度指标间及骨折风险无相关性。VitD与L1-4骨密度值成负相关关系。随着全身脂肪含量升高,L1-4、左髋、右髋、全髋骨密度值升高,且全身脂肪含量不同组别间左髋、右髋、全髋、骨折风险总体均数不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