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先天性唇腭裂4811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文芝 刘华 +3 位作者 骆琦 李双勤 张莫 陈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唇腭裂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地域特点,为云南省唇腭裂的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2年20 a间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手术治疗的唇腭裂4 811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共4 811例病例中,唇裂1 513例... 目的了解云南省唇腭裂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地域特点,为云南省唇腭裂的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2年20 a间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手术治疗的唇腭裂4 811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共4 811例病例中,唇裂1 513例,占31.4%,男1 009例,女504例,男:女=2.00:1;唇腭裂2 687例,占55.9%,单侧2 184例,双侧503例,男1 913例,女774例,男:女=2.47:1;单纯腭裂584例,占12.1%,男276例,女308例,男:女=0.90:1.云南省东部仅曲靖地区的发病较云南省其它地区高,占构成比的37.2%.病例中有遗传史者占15.6%,有环境因素影响者占32.1%.结论唇腭裂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及地域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流行病学 临床统计
下载PDF
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华 李龙江 代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个淋巴结病理检查为转移,79个反应性增生,129个正常;正常黏膜上皮、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呈角蛋白强阳性,反应性增生与正常淋巴结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29/79、12/129。结论:癌引流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较正常淋巴结更易出现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淋巴结 反应性增生 微转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姚红磊 纳应坤 刘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试验,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 1.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9篇,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系统接收操作特性曲线(SROC)下面积分别为84%(95%CI 73%~92%)、100%(95%CI97%~100%)、19.16(95%CI 7.65~47.77)、0.22(95%CI 0.10~0.51)、97.72(95%CI 29.69~321.61)和0.9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布鲁姆理论在整形外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2 位作者 袁瑞红 孙文涛 周箐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布鲁姆(Bloom)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联合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任务的学习(task-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201... 目的探讨基于布鲁姆(Bloom)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联合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任务的学习(task-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或轮转的住院医师33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BL+TBL的Bloom理论教学组,17人。对照组:常规教学组,16人。结果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PBL和TBL的教学法较常规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任务的学习 整形外科 住院医师培训 教学革新 教育
下载PDF
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浅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Kant Lin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4期73-76,共4页
目的初步解析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找出我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别,对改进我国现行的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培训的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临床参观和访问学者对美国纽约... 目的初步解析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找出我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别,对改进我国现行的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培训的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临床参观和访问学者对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整形外科和肯塔基大学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进行近距离观察与了解,将美国的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与我国现行整形外科规范化培训进行对比。结果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体系与中国对应的规范化培训体系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在时间规划、财务支持和培训要求等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整形外科 美国 差别 改进
下载PDF
云南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p5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帅 张莉 +2 位作者 刘华 陈涌 岳万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多态性,探究云南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p53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100例为试验组,选取医院同期无先天性畸形正常患儿100例为对... 目的:分析p5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多态性,探究云南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p53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100例为试验组,选取医院同期无先天性畸形正常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对p53基因的SNPs位点rs12947788和rs1042522进行基因分型,并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位点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p53的基因SNPs位点rs12947788的等位基因变体A携带者(AA+GA vs GG)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风险增加(OR=1.393,95%CI 1.030~1.884,P=0.032)。rs1042522(CC vs CG+GG)增加吸烟者母亲生下NSCL/P患儿的风险(OR=2.561,95%CI=1.146~5.721,P=0.022)。rs12947788(AA+GA vs GG)可明显增加有饮酒史母亲(OR=3.235,95%CI=1.158~9.040,P=0.025)生下NSCL/P患儿的风险。结论:云南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p53基因rs1042522、rs12947788多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抑癌基因P53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微型钛板植入体可坚强内固定修复下颌骨骨折 被引量:14
7
作者 姚红磊 纳应坤 +1 位作者 陈涌 刘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233-2236,共4页
背景:下颌骨折越来越多的采用口内切开小型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那么微小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起怎样的作用?目的:评价下颌骨骨折骨缺损重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以"钛板,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为关键词。采用... 背景:下颌骨折越来越多的采用口内切开小型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那么微小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起怎样的作用?目的:评价下颌骨骨折骨缺损重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以"钛板,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1-10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以20篇为重点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采用钛板在下颌角上缘张力带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临床操作简单,易掌握,缩短颌间固定的时间,固定稳固性有了可靠的保证,创伤较小,患者能早期张口训练,避免关节强直。有利于内固定后骨折愈合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骨折 坚固内固定 钛板 口内切开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骆琦 肖文芝 +1 位作者 陈涌 张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其中单侧颧弓骨折10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8例,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暴露颧弓骨折断端,行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在内镜辅助下进行颧弓骨折坚固内...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其中单侧颧弓骨折10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8例,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暴露颧弓骨折断端,行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在内镜辅助下进行颧弓骨折坚固内固定,恢复颧弓解剖形态。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双侧颧部对称,无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及明显并发症发生。面部瘢痕隐蔽,无明显瘢痕畸形。术后CT检查显示颧弓颧骨基本解剖复位,钛板固定位置良好。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部分颧弓骨折病例治疗的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弓骨折 内镜 内固定
下载PDF
唇腭裂儿童父母家庭功能评定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庞允婷 刘华 +4 位作者 依光 张燕玲 苏萍 陈涌 侯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家庭功能和简易应对方式,促进唇腭裂父母改善自身情绪和家庭问题,为预防唇腭裂儿童心理问题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住院期间的79例6岁以下的唇腭裂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家庭功能和简易应对方式,促进唇腭裂父母改善自身情绪和家庭问题,为预防唇腭裂儿童心理问题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住院期间的79例6岁以下的唇腭裂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功能量表的相关问题解决、行为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相关分析中家长年龄与家长的积极应对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父母应对刺激时的情感反应和问题解决等能力差,如情感和情绪难以表达和倾诉、家庭成员间的信息交流、语言沟通不足等,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时的行为控制模式不好,容易出现手足无措;且父母年龄越大,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越少.父母的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对唇腭裂患儿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需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心理 父母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下载PDF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在错畸形伴牙周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骆琦 孙家平 +1 位作者 季娟娟 肖文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GTR)在错畸形伴牙周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正畸和牙周病治疗;实验组:治疗的同时应用GTR(Bio-Oss骨胶原联合Bio-Gide胶原膜),对比治疗后... 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GTR)在错畸形伴牙周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正畸和牙周病治疗;实验组:治疗的同时应用GTR(Bio-Oss骨胶原联合Bio-Gide胶原膜),对比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正畸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牙周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退缩(GR)和骨密度值。结果:实验组的正畸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PD、AL和GR值均较前降低,骨密度值升高(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PD、AL和GR值进一步降低,骨密度值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GTR可进一步改善错畸形伴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和牙周修复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错畸形 牙周病 正畸 骨密度
下载PDF
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早期同时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文芝 陈涌 +2 位作者 骆琦 张莉 张燕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时,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唇裂术后遗留鼻畸形。方法:67例患者,年龄3月到四岁半,用iM l l ardⅠ或Ⅱ或改良Ⅱ式等手术方法基础上同时利用唇裂手术切口入路行鼻小柱、鼻翼基部肌束松解...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时,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唇裂术后遗留鼻畸形。方法:67例患者,年龄3月到四岁半,用iM l l ardⅠ或Ⅱ或改良Ⅱ式等手术方法基础上同时利用唇裂手术切口入路行鼻小柱、鼻翼基部肌束松解,大翼软骨松解、复位、固定,术后配合佩戴唇裂专用硅胶鼻模6月~1年维持鼻形态。结果:随访6个月~5年,效果良好者为53例,占79.1%。结论:在单侧唇裂整复的同期行鼻畸形的矫正,不增加新的切口,却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早期鼻畸形的消除和减轻,对于患儿长期的心理健康发育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鼻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3 位作者 左志斌 秦少华 阮永华 李逸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 目的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对照组小鼠于28周处死。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死亡1只。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24周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动物的舌、口底、上颚、颊部共出现79处肉眼可见的病变,其中舌部病变70处(88.6%)。实验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黏膜病变不同,28周时均发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照组未见病变。结论舌癌动物模型被成功建立。实验12~16周及20~28周可作为研究舌黏膜癌变早期和中晚期阶段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C57BL/6小鼠 舌黏膜 癌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除皱切口及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1 位作者 李逸松 刘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部外形分级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18个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8例(27.0%),实验组4例(6.5%)。面部外形评级对照组Ⅲ级22例,Ⅳ级8例;实验组Ⅰ级16例,Ⅱ级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叶切除术后对面部外形的恢复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全切术 除皱切口 颞筋膜瓣 FREY综合征 面部美观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40例面颈部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莉 陈涌 依光叫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面颈部血管瘤患儿进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并以32例强的松治疗的血管瘤患儿作对照.治疗组予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分2次服用.住院治疗3-4天,为安全起见...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面颈部血管瘤患儿进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并以32例强的松治疗的血管瘤患儿作对照.治疗组予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分2次服用.住院治疗3-4天,为安全起见,第1天服全量的1/4,第2天服全量的1/2,第3天服全量.若无异常就可出院,且出院后继续按原剂量服药.每2-3周复诊1次,并观察瘤体的大小、质地、颜色,随访和同时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置;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3mg/(kg·d),隔日1次,晨起时顿服,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根据病变的生长、萎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为停药指征.按4级评分法(优、好、中、差)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效统计,治疗组:优12例(30.00%),好21例(52.50%),中5例(12.50%),差2例(5.00%),有效率82.50%;对照组:优5例(15.62%),好9例(28.12%),中12例(37.50%),差6例(1 8.75%),有效率43.7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强的松
下载PDF
71例恶性肿瘤术后唇部缺损修复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3 位作者 李逸松 肖旭辉 刘流 何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对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术进行总结。方法:71例唇部缺损修复术中应用滑行瓣6例,Karapandzic瓣28例,单侧切口Karapandzic瓣37例。术后复诊,记录开口度、口角对称性、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 目的:对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术进行总结。方法:71例唇部缺损修复术中应用滑行瓣6例,Karapandzic瓣28例,单侧切口Karapandzic瓣37例。术后复诊,记录开口度、口角对称性、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63例,88.7%)。肿瘤切除术后唇部缺损范围为唇长的40%~80%。术后随访3月~8年,局部均无复发。开口度正常52例(73.2%);口角对称性65例(91.5%);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良好71例(100%);患者满意及基本满意71例(100%)。结论:使用滑行瓣、Karapandzic瓣修复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缺损 重建 Karapandzic瓣
下载PDF
65例7~15岁唇腭裂儿童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华 庞允婷 +1 位作者 陈涌 张燕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7~15岁唇腭裂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特征,为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就诊的65例7~15岁唇裂、腭裂和唇腭裂儿童进行自尊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2种问卷调... 目的分析7~15岁唇腭裂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特征,为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就诊的65例7~15岁唇裂、腭裂和唇腭裂儿童进行自尊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2种问卷调查.结果 (1)65例患儿中高中低自尊心程度的比例分别为27.7%、49.2%和23.1%,男女性自尊程度上的得分均值分别为29.818 2和27.285 7(P<0.05);(2)唇腭裂患儿社交回避和焦虑的均值分别为11.4923和12.384 6,在检验水准为0.05的条件下与"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回避男女性均值分别为10.772 7和13.000 0,社交焦虑男女性均值分别为11.659 1和13.904 8,2种情况下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的自尊程度为正态分布,与理论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患儿的自尊程度显著高于女性;唇腭裂患儿较多处于回避和焦虑状态,男女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心理状况 问卷调查
下载PDF
TATA结合蛋白在舌粘膜癌变中的过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华 岳万远 +3 位作者 骆琦 邵帅 张亮 代晓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TATA结合蛋白(TBP)异常表达与舌粘膜癌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异表达基因,STEM和Cytoscape plugin cyto Hubba分析舌粘膜癌变过程中0(正常,为方便叙述取代号C),12(癌前病变,代号M),28(鳞癌,代号E)周的动态基因变化。差异表达基... 目的探讨TATA结合蛋白(TBP)异常表达与舌粘膜癌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异表达基因,STEM和Cytoscape plugin cyto Hubba分析舌粘膜癌变过程中0(正常,为方便叙述取代号C),12(癌前病变,代号M),28(鳞癌,代号E)周的动态基因变化。差异表达基因定义为基因在组间变化倍数(FC)≥2,P≤0.05。STEM(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阳性表达模式为P<0.05。hub基因取MCC评分大于20。免疫组化法检测TATA结合蛋白(TBP)在人舌癌中的变化,阳性细胞>5%为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相比,TBP在癌前病变(E vs C)和鳞癌(Mvs C)中表达升高,其表达趋势符合14号模式曲线(P=1.1×10^-123),MCC评分为28。在人舌癌中,TBP表达为阳性(χ^2=11.11,P<0.005)。结论TBP是舌粘膜癌变中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发病机制 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鼻咽通气管用于治疗儿童腭裂修复术后的早期低氧血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卜林明 段瑞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鼻咽通气管 治疗 儿童 腭裂修复术后 早期 低氧血症
下载PDF
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8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文芝 陈涌 +1 位作者 骆琦 杨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利用双侧唇裂口轮匝肌解剖,探讨肌肉功能性修复的美容效果。方法:在双侧唇裂保持原长法的基础上,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将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分离并向前唇中分移动恢复环匝肌的完整性,并行唇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唇红及唇珠利... 目的:利用双侧唇裂口轮匝肌解剖,探讨肌肉功能性修复的美容效果。方法:在双侧唇裂保持原长法的基础上,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将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分离并向前唇中分移动恢复环匝肌的完整性,并行唇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唇红及唇珠利用侧唇的粘膜修复。结果:87例患者从年龄5个月~19岁,术后远期唇部外形满意,动态效果好,唇部瘢痕不明显,唇红丰满。结论:将侧唇中的口轮匝肌广泛分离及前唇前庭沟加深的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使唇外形美观,红唇丰满,远期动态效果好,值得临床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口轮匝肌 功能修复
下载PDF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术中应用内镜辅助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家平 骆琦 +1 位作者 肖文芝 杨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评价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术中应用内镜辅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辅助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辅助组患者行... 目的:评价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术中应用内镜辅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辅助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辅助组患者行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进行评价。随访3个月,统计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并作组间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辅助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术前2组患者疼痛、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辅助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显著改善开口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内镜辅助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