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艳 王熙才 +3 位作者 邹天宁 伍治平 谷玉兰 周永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42-642,共1页
背景与目的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hMAM、CEAmRNA阳性细胞,研究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因素,探讨基因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 背景与目的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hMAM、CEAmRNA阳性细胞,研究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因素,探讨基因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联合检N50例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hMAM、CEAmRNA阳性细胞,并根据基因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结果随访,分析患者术后的预后因素。3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微转移 CK19 HMAM CEA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乳腺癌DNA倍体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1 位作者 聂建云 唐一吟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DNA倍体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预后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72例乳腺癌组织、69例癌旁组织、74例正常组织进行DNA倍体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激素受体、C-... 目的:探讨乳腺癌DNA倍体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预后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72例乳腺癌组织、69例癌旁组织、74例正常组织进行DNA倍体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激素受体、C-erbB-2.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三组间DNA倍体及异倍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DNA异倍体可作为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因素 ERBB-2 DNA倍体检测 免疫组化SP法 流式细胞技术 腋淋巴结转移 DNA异倍体 癌旁组织 正常组织 激素受体 乳腺癌组织 乳腺癌预后 蛋白表达 肿瘤大小 判断指标 癌发生 步研究 阳性率 正相关 相关性
下载PDF
社会心理因素、5-HTTLPR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戴南 许秀峰 +2 位作者 邹天宁 陈文林 王建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社会心理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症状,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社会心理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症状,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评价其社会心理特征。运用PCR检测115例乳腺癌患者及51例正常对照女性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结果:(1)115例乳腺癌患者中合并抑郁症为31例,占27%。(2)115例乳腺癌患者中5-HTTLPR三种基因型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3)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5-HTTLPR基因多态性、家庭成员关系、社会支持总分影响乳腺癌患者HAMD总分。结论:5-HTTLPR基因多态性、家庭成员关系和社会支持总分是乳腺癌患者产生抑郁症状及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应激 抑郁 5-HTTLPR基因多态性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Cox-2和ER β mRNA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天宁 胡凤娣 +1 位作者 陈艳 唐一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还氧化酶-2(Cox-2)与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和ER...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还氧化酶-2(Cox-2)与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和ERβmRNA表达,应用GeneTools软件对RT-PCR产物电泳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5例样本中,癌组织Cox-2mRNA表达(29例)明显增高,全距为0.03~0.99,与相应癌旁组织表达(全距0.01~0.52)和正常乳腺组织表达(很弱或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癌组织中ERβmRNA表达水平(全距0~0.74)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全距0~0.90)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全距0~1.14),P<0.05。ERβmRNA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Cox-2mRNA的表达与ERβ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Cox-2和ERβ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有关,Cox-2与ERβ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雌激素受体Β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含铂类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蓉 裴波 +1 位作者 李明 陈德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乳腺癌居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占15%~20%。三阴性乳腺癌由于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乳腺癌居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占15%~20%。三阴性乳腺癌由于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因此不能获益于内分泌治疗及曲妥珠单抗的靶向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并推荐以蒽环及紫杉类化疗方案为主,但其预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含铂类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CR,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改善预后。作者对目前三阴性乳腺癌含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希望为临床制定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铂类化疗 进展
下载PDF
参芪扶正液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减毒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邹天宁 聂建云 陈文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液在乳腺癌的CTF方案化疗的减毒作用。方法对64例女性乳腺癌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用CTF方案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液静滴,观察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心电图变化、血CD 3、CD 4、CD 8、CD 4/CD 8测定值。结...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液在乳腺癌的CTF方案化疗的减毒作用。方法对64例女性乳腺癌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用CTF方案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液静滴,观察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心电图变化、血CD 3、CD 4、CD 8、CD 4/CD 8测定值。结果化疗后,在外周血CD 3、CD 4、CD 8细胞百分比比值、心脏毒副反应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液辅助治疗能促使CTF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较快恢复,免疫功能、心脏毒性反应减轻,具减毒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参芪扶正液 环磷酰胺/副作用 阿霉素/副作用
下载PDF
双侧原发乳腺癌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张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发生双侧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7例女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发生时间、年龄、月经、肿瘤细胞类型、手术方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 目的:探讨发生双侧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7例女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发生时间、年龄、月经、肿瘤细胞类型、手术方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双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的发生与病理类型无关,未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结论:加强一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尤其年轻和绝经前女性的随诊,不仅要注意有无复发转移,而且要注意健侧乳腺有无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乳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E-cadherin、claudin-1联合检测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庄青 黄云超 +1 位作者 邹天宁 李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研究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d)、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cd、claudin-1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乳腺癌术后标本的癌组织中E-cd、c... 目的:研究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d)、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cd、claudin-1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乳腺癌术后标本的癌组织中E-cd、claudin-1的表达,分析两者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及癌基因(CerbB2)的关系。结果:E-cd与claud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但在联合检测时,E-cd(-)/claudin-1(-)组淋巴结受累率80%(3/12例)、CerbB2阳性表达率73.3%(11/15例),明显高于E-cd(+)/claudin-1(+)组25.5%(4/13例)和31.2%(5/11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d、claud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是相对对立的因素,但两基因联合检测是筛选术后转移高危人群可靠的手段;E-cd、claudin-1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CLAUDIN-1 乳腺癌 侵袭转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8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胜 陈德滇 +3 位作者 周绍强 聂建云 杨庄青 张季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再造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对38例乳腺癌行保留NAC的皮下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硅凝胶假... 目的探讨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再造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对38例乳腺癌行保留NAC的皮下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硅凝胶假体植入行乳房再造.结果全部再造成功;随访2~36个月(平均17个月),再造乳房效果良好,均无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乳房再造,手术操作简单;切口隐蔽,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重建 早期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髓样癌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1 位作者 张勇 陈文林 《云南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bi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Methods 27 cases of 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and 34 cases of a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were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bi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Methods 27 cases of 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and 34 cases of a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medullary carcinoma of breast was 6.6% of the total breast cancers, and the 3-,5- year survived rates were 96.29%,88.88% in the 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91.17%,79.41% in the a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Conclusion The common features of medullary carcinoma were fairly clear boundary mass.This suggest that medullary carcinoma should be made a definite diagnosis by needle and freeze biop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髓样癌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结核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建云 汤学良 邹天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14-714,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结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绍强 李刚 +2 位作者 寸英丽 聂建云 沈昕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对减少术后创面渗血及淋巴漏发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标本离体后,用FG喷涂以腋窝为中心的创面与30例未用FG的病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用胶组术后总引...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对减少术后创面渗血及淋巴漏发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标本离体后,用FG喷涂以腋窝为中心的创面与30例未用FG的病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用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腔能有效制止创面渗血、封闭淋巴管。减少术后出血,防止淋巴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蛋白胶 乳腺癌手术 应用
下载PDF
CD57抗原表达与乳腺髓样癌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1 位作者 江自然 杨承钢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CD5 7抗原表达与乳腺髓样癌预后关系 .方法 :通过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典型髓样癌、不典型髓样癌和硬癌等癌周淋巴细胞中CD5 7抗原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癌周组织CD5 7表达水平影响乳腺癌生存的预后 (P ... 目的 :探讨CD5 7抗原表达与乳腺髓样癌预后关系 .方法 :通过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典型髓样癌、不典型髓样癌和硬癌等癌周淋巴细胞中CD5 7抗原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癌周组织CD5 7表达水平影响乳腺癌生存的预后 (P <0 0 0 0 1) .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D5 7是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 (P <0 0 0 0 1) .结论 :癌周组织中CD5 7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C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髓样癌 预后 CD57抗原表达 免疫组化 病理类型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张勇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993年 1月~ 1998年 8月间经手术治疗的 2 85例乳腺癌患者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乳腺标本的ER状况。结果  2 85例乳腺癌ER检测阳性率为 6 8 0 7% ,同期伴腋窝淋巴结转...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993年 1月~ 1998年 8月间经手术治疗的 2 85例乳腺癌患者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乳腺标本的ER状况。结果  2 85例乳腺癌ER检测阳性率为 6 8 0 7% ,同期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188例的ER阳性率为 6 6 49% ,二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术后发生复发转移 11例 ,ER阴性组发生复发转移多于阳性组 ,且易转移至内脏 ,ER阳性和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 1 5 5 %和 8 79%。结论 乳腺癌的ER状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当ER阴性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淋巴结 雌激素受体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临床护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雪芹 《中外医疗》 2009年第6期140-140,共1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临床护理水平及效果。方法对5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和术前教育结合,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结论全面评估患者状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临床护理水平及效果。方法对5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和术前教育结合,术中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结论全面评估患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顺利实施手术,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护理 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乳腺癌首次治疗不当原因和后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天宁 汤学良 +1 位作者 聂建云 周绍强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5期481-482,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局部切除的原因及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5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首次局部切除原因 ,对根治手术方式的影响。结果 :对乳腺肿块的重视不够 ,缺少乳腺癌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术中未行冰冻切片检查是局部切除... 目的 :探讨乳腺癌局部切除的原因及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5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首次局部切除原因 ,对根治手术方式的影响。结果 :对乳腺肿块的重视不够 ,缺少乳腺癌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术中未行冰冻切片检查是局部切除的主要原因 ,增加患者再次手术及其他治疗的负担。结论 :重视乳腺肿块的首诊诊断 ,对可疑乳腺癌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治疗 纤维腺癌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水平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17
作者 李佳 金从国 +4 位作者 邹天宁 陈晓群 刘馨 王曦 王熙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44-49,共6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的含量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Altra流式细胞仪分选出乳腺癌组织原代培养6代细胞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检测2种来源SP细胞的表面标记和细胞周期增殖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水平... 目的比较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的含量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Altra流式细胞仪分选出乳腺癌组织原代培养6代细胞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检测2种来源SP细胞的表面标记和细胞周期增殖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水平分别为4.68%和12.43%,MCF-7细胞株中SP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2种来源的SP细胞的生物学标记(ABCG2、CD133、CD43、CD24、Ki-67、MDR表达率)及细胞周期时相分布(G0/G1期、S期、G2/M期、凋亡率、坏死率),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实体组织中存在SP细胞,但低于MCF-7细胞株中SP细胞水平,不论是乳腺癌实体组织或MCF-7,其SP细胞都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乳腺癌组织干细胞的分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CF-7细胞株 SP细胞 肿瘤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E-cadherin、claud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杨庄青 黄云超 +3 位作者 邹天宁 李梅 郑凯 陈芸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6期639-640,共2页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D)、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CLDNS)的异常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对60例原发乳腺癌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claudin-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关键词 E—cadherin CLAUDIN-1 乳腺癌 侵袭转移
下载PDF
32例乳腺癌单纯肿块切除后再手术分析
19
作者 寸英丽 汤学良 +2 位作者 胡黎娅 陈德滇 周绍强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单纯肿块切除 再手术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陈德滇 聂建云 +4 位作者 张勇 周绍强 扬庄青 张季 唐一吟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ethods 18 cases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7 to January 2005 in our unit were retrospectiv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ethods 18 cases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7 to January 2005 in our uni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 The median age was 56.8 years.10cases were the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8 cases were the 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The first breast carcinoma: 4 cases were stage I,10 cases were stage Ⅱ,4 cases were stage Ⅲ.10 cases were ER positive,5 cases were PR positive.The second breast carcinoma: 12 cases were stage I,5 cases were stage Ⅱ,1 cases was stage Ⅲ.9 cases were ER positive,6 cases were PR positive.Conclusion For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contra lateral breast.The therapy of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breast cancer are just the same.The survival rate is similar for the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Generally speaking,the stage of the second breast cancer is early than the first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同时性 异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