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监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志勇 李金华 +3 位作者 文世荣 李俊松 万正林 刘生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监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宗春淼 王巧燕 +2 位作者 罗杰斯 陶永祥 宋军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6期63-68,共6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老挝接壤)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疫病的发生风险较大,但对疫病的防控力度较弱。根据保护区陆生野生兽类动物分布特点建立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生野生动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老挝接壤)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疫病的发生风险较大,但对疫病的防控力度较弱。根据保护区陆生野生兽类动物分布特点建立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确定监测疫病及监测对象。主要监测疫病有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Cov)、鼠疫、结核病、非洲猪瘟、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狂犬病、犬瘟热、埃博拉丝状病毒等,主要监测动物包括灵长类、有蹄类、啮齿类、食肉类和翼手类等物种。保护区内兽类分布有10目35科130种,易感动物共有5目22科91种。监测面积为242510 hm2,重点监测面积是135086 hm2。共设置10条固定监测样线,25条随机样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野生动物 兽类 疫病种类 监测体系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冬候鸟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利剑 宋军平 +2 位作者 陶永祥 王巧燕 张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红隼、苍鹰、普通鵟、短耳鸮;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种,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8.1%,初步获取了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冬侯鸟名录。此次调查的鸟类有14个分布型,主要来自在寒温带地区繁殖而向南迁徙越冬的种类。在调查的5类生境类型中,以农耕地和居民地生境中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5种,占候鸟总数的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侯鸟 调查名录 分布型 生境类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缓解对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文芳 宋军平 +2 位作者 苏海萍 岩丙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补偿机制 经济损失 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及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杰斯 宋军平 +5 位作者 张潞 王波 郑清元 邓志云 王校海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片,占保护区面积的33.7%;野猪主要分布点海拔为800~1000 m,分布区域与各子保护区周边种植的农作物有关。通过调查摸清野猪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建立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区域,提出加强监测和联防联控等措施,为保护区管理及非洲猪瘟的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数量 分布点 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运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兽类和鸟类多样性——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为例
6
作者 宋志勇 王波 +4 位作者 白林忠 吴梦缘 万正林 刀丽 李俊松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0-85,共6页
2023年3月—2024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调查。运用ArcMap 10.8软件将该自然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2网格,共布设40台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日7280 d,共有2753张有效独立照片... 2023年3月—2024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调查。运用ArcMap 10.8软件将该自然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2网格,共布设40台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日7280 d,共有2753张有效独立照片,其中兽类照片8769张(57.05%)、鸟类照片6088张(39.61%);共鉴定73种野生动物,隶属于13目36科。其中兽类24种,隶属于6目15科;鸟类49种,隶属于7目21科。共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熊狸、中华穿山甲、北豚尾猴、大灵猫、豺、灰孔雀雉。相对丰富度指数(RAI)较高的5种兽类分别为红颊长吻松鼠(RAI=5.01)、赤麂(RAI=3.10)、黄喉貂(RAI=3.02)、食蟹獴(RAI=1.85)、北树鼩(RAI=1.75);相对丰富度指数(RAI)较高的5种鸟类分别为蓝歌鸲(RAI=5.62)、白腰鹊鸲(RAI=3.02)、绿翅金鸠(RAI=3.01)、红原鸡(RAI=1.68)、白鹇(RAI=1.41)。建议制定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鸟类和兽类多样性监测计划(2023—2028年),建立覆盖保护区全区的标准化野外监测网络,分析其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预测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趋势,实现对兽类和鸟类资源动态的长期监测和科学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勐仑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7
作者 曾嵘 李俊松 周荣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7期14-16,共3页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监测方法、过程和取得的结果,保护区内及边缘区域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8科、35属、41种。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特点、入侵途径,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开...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监测方法、过程和取得的结果,保护区内及边缘区域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8科、35属、41种。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特点、入侵途径,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开展社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的宣传与引导、加强薇甘菊的防控、谨慎引种、采取措施清除自然保护区内阳春砂仁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现状 自然保护区 勐仑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蝶类及其蜜源寄主植物多样性调查
8
作者 万正林 王波 +3 位作者 白林忠 李俊松 杨南 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8-92,共5页
采用以样线法与样地法为主的多种调查方法,对西双版纳勐仑部分地区的蝶类的物种多样性及蜜源和寄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样地内共采集到蝴蝶标本106号,隶属于9科48属52种,主要是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灰蝶科、眼蝶科等,以蛱蝶科... 采用以样线法与样地法为主的多种调查方法,对西双版纳勐仑部分地区的蝶类的物种多样性及蜜源和寄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样地内共采集到蝴蝶标本106号,隶属于9科48属52种,主要是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灰蝶科、眼蝶科等,以蛱蝶科最为丰富,个体数量以粉蝶科最多;蜜源植物44种,茜草科的龙船花(Lxora chinensis)、菊科的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豆科的金凤花(Caesasalpinia pulcherrima)较多;寄主植物14种,主要有南山藤、树头菜、毛车藤、柚子、潺槁木姜子、铁刀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多样性 蜜源植物 寄主植物 勐仑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防控对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萍 白林忠 +2 位作者 黄国良 万正林 禹磊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自然保护区是敏感的生态环境,因此森林火灾防控至关重要。本文对保护区内森林火灾的特性展开深度剖析,探索火灾成因。针对各型火灾的特征提出的适用防火措施,唯有深入理解火灾特性,并执行防火措施,才能实现降低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火灾的... 自然保护区是敏感的生态环境,因此森林火灾防控至关重要。本文对保护区内森林火灾的特性展开深度剖析,探索火灾成因。针对各型火灾的特征提出的适用防火措施,唯有深入理解火灾特性,并执行防火措施,才能实现降低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火灾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防火措施 火灾防控 火灾成因 防控对策 生态环境 火灾特性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思考
10
作者 白林忠 孙萍 +1 位作者 黄国良 万正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8期144-146,共3页
国家公园体制是为了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而开展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对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工作思路。在本文中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角度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存在... 国家公园体制是为了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而开展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对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工作思路。在本文中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角度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旨在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使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域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自然保护区 管理
下载PDF
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萍 《乡村科技》 2019年第13期82-82,84,共2页
本文结合当前现状,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从健全保护法规、加强人员与设施配置、加大自然保护区监控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方面详细分析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 保护 自然保护区 林业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萍 罗杰斯 《绿色科技》 2020年第8期40-41,共2页
指出了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性保障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森林生态系统开发力度也进一步加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 指出了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性保障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森林生态系统开发力度也进一步加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随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此方面,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建立了数量较多的自然保护区。在简要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测体系构建策略,进一步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监测
下载PDF
西双版纳冠斑犀鸟分布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志勇 匡天义 +4 位作者 张忠员 李俊松 万正林 沈涵 乔新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85-87,122,共4页
采用半结构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冠斑犀鸟的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半结构访问调查法结果,在全州自然保护区内运用样线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大渡岗、勐养、勐龙、勐满、尚勇(磨憨)、勐腊... 采用半结构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冠斑犀鸟的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半结构访问调查法结果,在全州自然保护区内运用样线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大渡岗、勐养、勐龙、勐满、尚勇(磨憨)、勐腊、嘎栋、布朗山8个乡镇(街道)均有冠斑犀鸟分布,分布海拔为500~1400 m,共7~8个种群,数量(32±3)只,冠斑犀鸟对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有选择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斑犀鸟 分布 种群 现状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意愿分析
14
作者 黄国良 白林忠 孙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自然保护区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市场意愿影响因素,为自然保护区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采用问卷调查,模拟市场情况等,将农户看作消费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失去农田接受补... 目的:调查研究自然保护区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市场意愿影响因素,为自然保护区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采用问卷调查,模拟市场情况等,将农户看作消费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失去农田接受补偿的农户的受偿意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分析发现,影响农户农田生态补偿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最小受偿意愿、受偿方式。结论: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农田生态补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最小受偿意愿、受偿方式,应根据不同农户的受偿影响因素出发制定对应的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勐仑管护所 农田生态补偿 农户 受偿意愿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教育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志勇 万正林 +2 位作者 王云飞 文芒才 杨南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57-161,共5页
从自然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自然教育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认为,西双版纳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能为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多样的教学素材和研习平台,十分适合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西双版纳州计划2025年之前打造... 从自然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自然教育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认为,西双版纳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能为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多样的教学素材和研习平台,十分适合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西双版纳州计划2025年之前打造5个自然教育示范基地,为自然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 西双版纳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西双版纳印支灰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16
作者 张忠员 宋志勇 +3 位作者 闵绪鹏 肖宇 杨正斌 万正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为摸清印支灰叶猴在西双版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印支灰叶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印支灰叶猴分布海拔主要为500~1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为摸清印支灰叶猴在西双版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印支灰叶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印支灰叶猴分布海拔主要为500~1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印支灰叶猴种群数量约182~213只。为保护好该物种,针对现有分布区域提出开展物种栖息地保护、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普宣教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灰叶猴 地理分布 保存数量 半结构访谈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管理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志云 李有寿 +3 位作者 黄国良 万正林 段文荣 张会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3期68-71,共4页
在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地州。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云南省亚洲象生存现状、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方面开展的调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藉此对亚洲象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现实问题,提出合理整... 在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地州。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云南省亚洲象生存现状、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方面开展的调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藉此对亚洲象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现实问题,提出合理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建立统一的保护及管理体系,强化国家公园及生物廊道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保护与管理 研究情况综述 西双版纳 云南省
下载PDF
亚洲象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活动规律的监测研究——以勐仑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荣华 曾嵘 《区域治理》 2022年第14期225-228,共4页
2020年11月13日—2021年2月20日,18头亚洲象进入了勐仑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活动,活动时间共计63d,通过无人机跟踪监测、红外相机监测,追踪记录亚洲象活动踪迹;同时,对监测记录活动区域开展生境等调查和访谈。通过分析,在亚洲象活动... 2020年11月13日—2021年2月20日,18头亚洲象进入了勐仑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活动,活动时间共计63d,通过无人机跟踪监测、红外相机监测,追踪记录亚洲象活动踪迹;同时,对监测记录活动区域开展生境等调查和访谈。通过分析,在亚洲象活动区域有大量的食性植物和丰富的水源,通常情况下,大象16:00-19:00进入到社区附近活动,次日6:00-9:00返回保护区;在社区活动期间,活动距离水源最远为693m,每天最小活动半径为2000m,最大活动半径为15000m。监测研究成果为亚洲象在社区活动的预警、安全防范提供决策依据。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监测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强亚洲象的研究、保护和管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监测 社区 勐仑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灰孔雀雉的种群数量现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志勇 杨鸿培 +4 位作者 余东莉 杨正斌 李俊松 赵建伟 王利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2,共6页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 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 004 60只/hm^2,种群数量为1 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 003 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 004 18只/hm^2,种群数量平均值为931只,按照±5%的误差率来估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孔雀雉种群数量理论值为884-978只。灰孔雀雉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种生境有选择偏好,分布在海拔624-1 750m的区域。针对灰孔雀雉种群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孔雀雉 种群 分布 数量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杰斯 孙萍 《绿色科技》 2020年第8期38-39,共2页
指出了2009年,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与老挝的南塔省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建立了将近26万m^2的跨境联合保护区,随后又不断延长、扩充这条“绿色的走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重研究了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指出了2009年,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与老挝的南塔省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建立了将近26万m^2的跨境联合保护区,随后又不断延长、扩充这条“绿色的走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重研究了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在跨境联合保护区中起到的作用,总结了在环境保护、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验,以此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 西双版纳州 生物多样性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