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冬候鸟调查及野生动物疫情风险预测
1
作者 优邵华 王海琼 +2 位作者 王茸 王巧燕 宗春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2期067-071,共5页
于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开展了曼稿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共记录冬候鸟47种,隶属于8目15科,占曼稿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59.1%,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总数的10.3%。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即乌雕 A.clanga pall... 于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开展了曼稿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共记录冬候鸟47种,隶属于8目15科,占曼稿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59.1%,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总数的10.3%。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即乌雕 A.clanga palla占总数的2.1%;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11种,占总数的23.4%,分别为栗树鸭Dendrocygna javanica、白头鹞 Circus aeruginos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雀鹰Accipiter nisus、普通鵟Buteo buteo、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鹊鹞Circus melanoleucos、红隼Falco tinnunculus、游隼Falco peregrinus、短耳鸮Asio flammeus、红喉歌鸲Luscinia calliope。47种冬候鸟有16个动物分布区分布型,以农耕地居民地、湿地等2类生境为优势。初步获得了西双版纳曼稿子保护区冬侯鸟名录,依据调查结果:冬候鸟的活动规律、分布范围,按禽流感易发地分为2个级别:1级易高发区域和2级危险区域。设置了监测样线(样点)重点防控区域,为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奠定了基础,提高了防控预警能力。结果 对该保护区的候鸟保护提供数据基础,对保护区的管理,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侯鸟 生境多样性 分布型 野生动物疫情风险预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
下载PDF
森林防灭火工作现状分析——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国 张潞 +2 位作者 肖文武 张旭 代建昆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介绍了曼稿子保护区概况,分析了该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现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措施,旨在为曼稿子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参考,以更好地... 针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介绍了曼稿子保护区概况,分析了该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现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措施,旨在为曼稿子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参考,以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灭火 曼稿子保护区 现状 存在问题 强化措施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保护区栗树鸭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宋晓陈 张潞 +2 位作者 马云飞 代建昆 王云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8-71,共4页
栗树鸭(Dendrocygnajav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发现的当地新分布种。为研究该物种在当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管护所于2022年设置8条样线对栗树鸭种群开展专项调... 栗树鸭(Dendrocygnajav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发现的当地新分布种。为研究该物种在当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管护所于2022年设置8条样线对栗树鸭种群开展专项调查。调查发现,栗树鸭在曼稿保护区内共有1群240只,多活动于曼稿保护区南部的曼稿村委会周边水域。栗树鸭在当地活动半径约2300m,并与居民点保持400m以上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树鸭 曼稿保护区 种群数量 分布范围
下载PDF
版纳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蕨类植物分布现状及保护措施
4
作者 方国 张潞 +2 位作者 马云飞 张旭 代建昆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65-67,共3页
该文通过对曼稿子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的分析,强调了其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为确保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文章提出了建立全面保护体系的重要性。这一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科研监测等多重策略,以及关注保护区硬环境建... 该文通过对曼稿子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的分析,强调了其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为确保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文章提出了建立全面保护体系的重要性。这一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科研监测等多重策略,以及关注保护区硬环境建设、自然保护优先、迁地保存与繁育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稿子保护区 蕨类植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监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志勇 李金华 +3 位作者 文世荣 李俊松 万正林 刘生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监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中的应用探索——以西双版纳曼稿自然保护区为例
6
作者 宋晓陈 彭建荣 +2 位作者 马云飞 张旭 优邵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134-137,共4页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进步,无人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管护所,自2017年以来,通过无人机技术在资源管护中的应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了无人机遥感...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进步,无人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管护所,自2017年以来,通过无人机技术在资源管护中的应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人类活动监测、火灾隐患排查、林权管理、森林变化图班核查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实践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对无人机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技术 自然保护区 资源管护 应用方法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缓解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文芳 宋军平 +2 位作者 苏海萍 岩丙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补偿机制 经济损失 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及措施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杰斯 宋军平 +5 位作者 张潞 王波 郑清元 邓志云 王校海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片,占保护区面积的33.7%;野猪主要分布点海拔为800~1000 m,分布区域与各子保护区周边种植的农作物有关。通过调查摸清野猪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建立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区域,提出加强监测和联防联控等措施,为保护区管理及非洲猪瘟的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数量 分布点 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试论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
9
作者 方国 马云飞 +2 位作者 张旭 优邵华 朱丛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我国历史文化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绝大多数的植物生长都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兰科植物也不例外,生活中常见的兰科植物有:墨兰、寒兰、蝴蝶兰、四季兰等,兰科植物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地区不同兰科植物的种... 我国历史文化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绝大多数的植物生长都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兰科植物也不例外,生活中常见的兰科植物有:墨兰、寒兰、蝴蝶兰、四季兰等,兰科植物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地区不同兰科植物的种类与保护措施也不相同,因此下面主要是对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进行相关的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稿子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多样性与保护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在资源保护中的策略与研究——以曼稿保护区为例
10
作者 彭建荣 王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0-43,共4页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为例,基于GIS技术,研究了该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曼稿子保护区的概况和保...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为例,基于GIS技术,研究了该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曼稿子保护区的概况和保护区的资源现状,然后通过GIS技术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资源保护策略。本文对曼稿子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稿子保护区 GIS技术 资源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监测 地理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教育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志勇 万正林 +2 位作者 王云飞 文芒才 杨南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57-161,共5页
从自然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自然教育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认为,西双版纳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能为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多样的教学素材和研习平台,十分适合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西双版纳州计划2025年之前打造... 从自然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自然教育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认为,西双版纳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能为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多样的教学素材和研习平台,十分适合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西双版纳州计划2025年之前打造5个自然教育示范基地,为自然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 西双版纳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西双版纳北豚尾猴种群分布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志勇 文世荣 李佳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4期68-71,共4页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调查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国有及集体天然林所分布的北豚尾猴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北豚尾猴共有15~20个种群,约300~500只,分布于勐遮、勐混、易武、勐仑、勐腊等乡镇,且主要集中...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调查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国有及集体天然林所分布的北豚尾猴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北豚尾猴共有15~20个种群,约300~500只,分布于勐遮、勐混、易武、勐仑、勐腊等乡镇,且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及天然林分布区,分布海拔为700~2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4种。针对存在的生境破碎化、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非法猎杀等问题,提出保护栖息地、严肃查处非法猎杀行为、开展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北豚尾猴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豚尾猴 种群分布 生境破碎化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下载PDF
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志勇 召玉龙 +1 位作者 王仕华 王云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5期67-71,共5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度较高,独特性较强。对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进行分类。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生物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度较高,独特性较强。对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进行分类。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生物多样性、风情独特性、区位优越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争取政策倾斜,编制旅游规划,做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打造西双版纳旅游品牌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评价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下载PDF
生长环境对不同品种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辰阳 张俊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113-115,共3页
为探讨不同生境和品种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和勐海县勐满镇选用3个杉木品种,研究了杉木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保存率均高于85%,2个地点保存率、树高、地径和冠幅... 为探讨不同生境和品种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和勐海县勐满镇选用3个杉木品种,研究了杉木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保存率均高于85%,2个地点保存率、树高、地径和冠幅均是无性系品系组培苗最高,生物量最多,同一品种在勐海县勐海镇长势优于勐海县勐满镇,因此,在此2个地点均可种植杉木,且杉木无性系较适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环境 品种
下载PDF
尝试利用无线红外相机技术缓解人-象冲突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盛东 邓云 +6 位作者 罗爱东 郭贤明 文芒才 王斌 则得 杨帆 文世荣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61-66,共6页
近年来,人-象冲突(Human-elephant conflict,HEC)问题成为亚洲象保护中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无线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搭建了一套亚洲象预警系统,尝试利用亚洲象预警系统来缓解人-象冲突问... 近年来,人-象冲突(Human-elephant conflict,HEC)问题成为亚洲象保护中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无线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搭建了一套亚洲象预警系统,尝试利用亚洲象预警系统来缓解人-象冲突问题。结果显示:(1)预警区域内,6月至9月为人与亚洲象的活动高峰期;(2)亚洲象预警系统的有效预警率为83.57%;(3)大部分(93.10%)社区居民认可亚洲象预警系统的功能;(4)亚洲象预警系统的运行成本低廉,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可行性较强。此外,亚洲象预警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一些问题,减少或避免无效信息回传,降低该系统后台处理的工作量,提高该系统预警信息准确性和高效性。根据亚洲象预警系统的优点,亦可以在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类似的预警系统,来尝试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亚洲象预警系统 人-象冲突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试论云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6
作者 梁嘉睿 江凤琼 《茶业通报》 2022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云南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对云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具有优越的茶叶发展条件和基础,云茶在云南农业和中国茶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云茶存在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茶企综合实力不强、市场深耕能力... 以云南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对云茶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具有优越的茶叶发展条件和基础,云茶在云南农业和中国茶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云茶存在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茶企综合实力不强、市场深耕能力不足、文化兴茶不足等主要问题;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转型升级的七点建议,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茶叶 茶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