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武 李丽 +2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王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98-302,320,共6页
基于3S技术,并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975—1990年期间,林地、农牧地和非林地面积分别增加48.53 km2、68.85 km2和172.91 km2,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下降,景观优势度和聚集程度明显增... 基于3S技术,并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975—1990年期间,林地、农牧地和非林地面积分别增加48.53 km2、68.85 km2和172.91 km2,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下降,景观优势度和聚集程度明显增加;1990—2000年期间恰好相反,林地、农牧地和非林地面积都有所下降,水体与荒地面积分别增加154.74 km2和36.68 km2,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增加,优势度与聚集程度反而降低.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机制,因此对不同时段景观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白马雪山 景观变化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兽冲突现状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程一凡 薛亚东 +7 位作者 代云川 张宇 高雅月 周杰 李迪强 刘洪江 周跃 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5-1393,共9页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了解国家公园内牧民对肇事野生动物的态度,为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规律、针对肇事动物制定防控措施以及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牧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参...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了解国家公园内牧民对肇事野生动物的态度,为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规律、针对肇事动物制定防控措施以及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牧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2014—2016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牧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和牧民对于野生动物的态度认知。调查分析发现:11月—次年3月是祁连县野生动物肇事高峰期,狼和雪豹是捕食家畜的主要动物;狼被牧民认为是肇事最严重的动物,而实际数据表明雪豹的肇事频次却要高于狼,这与两种动物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等级有关,加之牧民对雪豹肇事的容忍度更高;天峻县相比祁连县,除了狼以外其棕熊肇事频次较高,牧民认为应当大力控制狼和棕熊的种群数量,因为棕熊除了捕食家畜,更会伤害牧民和破坏房屋,威胁到牧民的生活,雪豹则需要进一步保护;牧民一般会选择使用牧羊犬和强化圈舍来防止野生动物捕食家畜;羊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牧民主要经济收入,牧民对狼吃食羊无法容忍,棕熊入户直接掠食伤人现象目前频次不高,但需提前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祁连山国家公园 人兽冲突 态度和认知
下载PDF
1961-2010年云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覃顺萍 吴巩胜 +2 位作者 李丽 周跃 张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基于云南省1961-2010年0.25°×0.25°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以及日降水量,通过STARDEX Diagnostic Extremes Indices Software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并选取其中的7项主要极端降水指... 基于云南省1961-2010年0.25°×0.25°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以及日降水量,通过STARDEX Diagnostic Extremes Indices Software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并选取其中的7项主要极端降水指数,运用Mann-Kenddall秩次检验方法和Arcgis 10.1进行空间制图比较分析云南省极端降水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日降水量强度和较强降水阈值、最大5日降水量、湿日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空间差异;滇西、滇西南及滇南边沿地区日降水量强度、较强降水阈值、最大5日降水量和湿日平均降水量均达到云南省较大值,较强降水日数也较多,最长连续干日数较短,而滇西北东南部地区日降水量强度、较强降水阈值、最大5日降水量和湿日平均降水量均为云南省最低值,较强降水日数最少,最长连续干日数较长;总体来看,近50年来云南省日降水量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云南省 MANN-KENDALL检验 时空变化
下载PDF
1961—2010年云南省极端干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覃顺萍 吴巩胜 +2 位作者 李丽 周跃 张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引起众多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人类生存环境... 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引起众多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每年全球都因为极端气候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文章基于云南省1961—2010年0.25°×0.25°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以及日降水量,通过STARDEX Diagnostic Extremes Indices Software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并选取与干旱有关的6个主要极端指数,运用Mann—Kendall秩次检验方法和Arcgis10.1进行空间制图,分析云南省近50年来极端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近50年来极端干期长度平均值及标准差、最长连续干日数和干日持续的概率的分布均为自滇西北东部向南、自中部向东部和西北西部两端递减;各极端干旱指数与同期日降水量强度和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极端干期长度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云南省干期长度平均值大部分地区呈不明显的缩短下降趋势,尤其是滇西北东部地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云南省 Mann—Kendall检验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青海祁连山雪豹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芳菲 李丽 +9 位作者 吴巩胜 袁磊 孟春林 国洪艳 周跃 马存新 高雅月 薛亚东 李迪强 代云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209,共8页
近年来,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祁连山雪豹生境的退化,如何有效地对雪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恢复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3S技术,在青海祁连山雪豹分布区利用红外... 近年来,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祁连山雪豹生境的退化,如何有效地对雪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恢复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3S技术,在青海祁连山雪豹分布区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日常巡护监测以及雪豹粪便、脚印等痕迹获得其分布点数据并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植被、人为干扰等关键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青海祁连山区域雪豹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密度、降雨和海拔是影响雪豹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适宜生境总面积为13935.98 km^(2),占研究区域的37%,而大约48%的适宜生境分布在保护区外。现有功能区下雪豹保护的关键区域为位于保护区中部及西北部区域的祁连山中段疏勒南山-托勒南山区域,另有部分最适宜区位于保护区管辖范围之外的祁连县北部的沙龙滩管护站、托勒河源管护站及瓦乎斯管护站所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3S技术 生境 最大熵(MAXENT)模型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境斑块的滇金丝猴景观连接度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宇 李丽 +3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覃顺萍 王小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8,共8页
基于生境斑块,结合最小费用距离并运用图论法对滇金丝猴分布区进行栖息地连接度分析,研究利用猴群的现实分布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了景观功能连接的最佳距离阈值,对于功能畅通的组分,以景观指数BC定量识别出作为"踏脚石"... 基于生境斑块,结合最小费用距离并运用图论法对滇金丝猴分布区进行栖息地连接度分析,研究利用猴群的现实分布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了景观功能连接的最佳距离阈值,对于功能畅通的组分,以景观指数BC定量识别出作为"踏脚石"的优先保护区域;对于功能不连接的组分,绘制出最小费用路径,确定了该路径中优先恢复区域。结果表明:最佳的最小费用距离阈值为1400,该阈值下猴群主要存在于5个组分中,所有组分中猴群间的连接度优劣排序为组分3>组分1>组分5>组分4,龙马山猴群(G15)没有"踏脚石"斑块使其与同一组分内的其他猴群相连接,应考虑优先恢复该区域的植被,研究成果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和其他濒危物种的类似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景观连接度 最小费用距离 阈值
下载PDF
评估不同尺度下农牧地对滇金丝猴景观连接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雯雯 李丽 +3 位作者 吴巩胜 张宇 代云川 周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136-8144,共9页
基于图论法原理,综合最小费用距离和猴群的最小家域,建立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潜在扩散廊道及廊道缓冲区。在此区域内,根据遗传距离与栖息地连接最小费用距离的相关性,确定了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猴群可能扩散的阈值,并根据此阈值计算获得可... 基于图论法原理,综合最小费用距离和猴群的最小家域,建立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潜在扩散廊道及廊道缓冲区。在此区域内,根据遗传距离与栖息地连接最小费用距离的相关性,确定了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猴群可能扩散的阈值,并根据此阈值计算获得可能连通性指数(PC)去评估不同尺度下农牧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离为2.15km的廊道缓冲区范围内,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猴群可能扩散的最小费用距离阈值为1600,在两个斑块之间的费用距离小于或等于1600时,两个斑块能够连接,猴群可能在这两个斑块进行扩散,超过费用距离1600时,两个斑块不再连接,即猴群在这两个斑块间不会扩散。景观尺度下,PC指数逐渐增加,意味着未来4种不同的农牧地改善情景(C1,C2,C3,C4)都将促进景观连接度的增加;在斑块尺度下,通过确定出的最佳距离阈值,将整个研究区域分成不同的组分,小于或等于阈值的相邻斑块被划分在同一个组分中,大于阈值则不在一个组分中,研究区域中的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的猴群被划分在3个不同的组分中,情景C1,C2中组分数量没有变化,意味着连接度没有发生改变,但在情景C3,C4中,组分数量减少,并与相邻的组分融为一个组分,意味着连接度发生改变,滇金丝猴的活动范围扩大,更有利于猴群的基因交流。研究结果将为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未来廊道的恢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为类似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滇金丝猴栖息地 不同景观尺度 农牧地 景观连接度
下载PDF
基于斑块尺度的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宇 李丽 +1 位作者 李迪强 吴巩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84-3791,共8页
基于斑块尺度的生境适宜性研究,可以通过物种分布的景观格局特征,推导出研究区的景观适宜性,有利于景观规划决策。研究首先分析农业用地对神农架川金丝干扰的阈值,其次采用泊松回归构建基于斑块尺度的包含植被类型、斑块特征和人为干扰... 基于斑块尺度的生境适宜性研究,可以通过物种分布的景观格局特征,推导出研究区的景观适宜性,有利于景观规划决策。研究首先分析农业用地对神农架川金丝干扰的阈值,其次采用泊松回归构建基于斑块尺度的包含植被类型、斑块特征和人为干扰特征的猴群分布模型,依据模型结果叠加道路适宜性分级图对川金丝猴适宜生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农业用地干扰阈值为2000 m;(2)最优模型显示猴群偏好面积大、形状简单的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斑块,对农业用地具有回避性;(3)道路干扰已成为川金丝猴迁移的主要障碍,川金丝猴分布区受到的农业干扰较小,但其成为阻碍川金丝猴扩张分布区的屏障。建议神农架保护区全面开展道路与旅游景点对野生动物干扰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 斑块尺度 川金丝猴 人为干扰
下载PDF
西双版纳人象冲突保险产品设计及其费率厘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敏 李丽 +5 位作者 李云仙 李雯雯 邓喜庆 刘洪江 代云川 张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1-206,共6页
人象冲突的频繁发生,给西双版纳政府和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文章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风险区域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RStudio软件中fitdistrplus程序包对2011—2016年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补偿数据的分布进行拟合,从而厘定出不同风险区域的... 人象冲突的频繁发生,给西双版纳政府和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文章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风险区域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RStudio软件中fitdistrplus程序包对2011—2016年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补偿数据的分布进行拟合,从而厘定出不同风险区域的纯保费。结果表明:无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区域的单位纯保费合计分别为:1 718.33元、4 667.14元、7 578.624 5元、9 862.595元。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缓解人象冲突的可行性措施,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肇事保费厘定上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象冲突 风险值 风险区域 对数正态分布 保费厘定
原文传递
基于电路理论的滇金丝猴生境景观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慧 李丽 +3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李雯雯 梅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1-2228,共8页
景观连通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动植物基因交流的保护以及景观规划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以滇金丝猴活动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建立滇金丝猴栖息地的连接度模型,分析滇金丝猴栖息地间的连通性,对于连通性较好的区域,识别出了重点保... 景观连通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动植物基因交流的保护以及景观规划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以滇金丝猴活动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路理论建立滇金丝猴栖息地的连接度模型,分析滇金丝猴栖息地间的连通性,对于连通性较好的区域,识别出了重点保护与恢复区域;对于连通性较差的区域,通过电路理论连接度模型确定了影响今后廊道建设的重点保护与恢复区域。结果表明:各区域内部猴群栖息地连通性较好,其中中部地区最优,其次是北部,最差为南部。G3和G4栖息地斑块作为对连接各区域猴群生境斑块起到关键作用的"踏脚石"斑块是今后重点保护与恢复的区域,保护和恢复南部与中部猴群栖息地间"空白区域"的植被对于整个滇金丝猴活动区域的猴群基因交流也尤为重要。方法上,相较于图论得到的单一路径,电路理论得到的多路径更具有现势性。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可为濒危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廊道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理论 滇金丝猴生境 景观连通性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自然村对滇金丝猴生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淑娴 李丽 +4 位作者 邢璐 吴巩胜 国洪艳 王翔 包广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3-1223,共11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逐渐失调的背景下,滇金丝猴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生境质量的研究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选取滇西北地区2572个自然村的社会经济数据和344个样地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和InV...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逐渐失调的背景下,滇金丝猴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生境质量的研究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选取滇西北地区2572个自然村的社会经济数据和344个样地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和InVEST模型,研究滇西北地自然村发展对滇金丝猴分布区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研究区南部自然村发展优于北部;(2)研究区北部的生境质量比南部高,北部自然村对滇金丝猴生境质量的影响比南部的自然村小;北部的生境稀缺性比南部高,生态稳定性差,需要制定优先保护策略;(3)猴群分布区内存留12个自然村,自然村发展对第3、6和14猴群(C3、C6和C14)的生境质量影响大,生境质量比较低;猴群C1、C12和C13分布区内的生境稀缺性较高,生境脆弱,需要优先加强规划;划定滇金丝猴优质生境、中等生境和低质生境区域,占比分别为26.85%、20.44%和5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地区 自然村 滇金丝猴 生境质量
下载PDF
景观空间格局对滇金丝猴猴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凯 李丽 +2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赵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99-5006,共8页
结合景观生态学,建立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与内部生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景观划分为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连接... 结合景观生态学,建立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与内部生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景观划分为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连接生境、天然阻碍及人为干扰5种类型,通过计算得到5种类型斑块的景观指数,并将其与滇金丝猴猴群出现概率及种群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滇金丝猴猴群出现概率受人为干扰斑块影响较大,与人为干扰斑块面积所占比例呈负相关,与人为干扰斑块的权重边界密度呈正相关;(2)影响猴群分布密度的景观指数较多,其中除适宜生境斑块所占面积比及其权重边界密度与猴群密度呈正相关之外,其他指数均与猴群密度呈负相关;(3)现阶段对滇金丝猴生境保护最为直接的方法应该是增加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斑块间的连通性,即增强这两类斑块的自然增扩潜力,同时减少人为干扰对猴群的影响;(4)对于自然保护的管理应当更加重视边界效应的作用,尽量保持适宜生境与其性质相近类型斑块的连通性,以提高景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空间格局 滇金丝猴 猴群分布
下载PDF
滇金丝猴分布区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基于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代云川 李丽 +2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李雯雯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期37-40,45,共5页
以滇金丝猴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猴群栖息地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结合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4,计算出14个景观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1森林、灌丛、草... 以滇金丝猴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猴群栖息地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结合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4,计算出14个景观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1森林、灌丛、草地是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最重要的三类景观要素,且受到的破坏程度大于其他景观要素;2南面猴群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于北面;3在15个猴群栖息地中,G6(茨卡通)和G 11(金丝厂)的生境破碎度最严重。为确保猴群基因交流的顺畅性和遗传的多样性,应优先对破碎度较严重的景观要素和栖息地进行生境恢复和廊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猴群分布区 景观格局 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 FRAGSTATS
下载PDF
近50年内滇西北极端气候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范燕 吴巩胜 +2 位作者 李丽 周跃 赵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4-69,共6页
研究采用滇西北(德钦站、香格里拉站、贡山站、维西站、丽江站、泸水站、大理站)七个站点1961--2010年每日降水量、日均温以及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通过STARDEX Diagnostic Extremes Indices Software得到各个站点的57个极端气候指数... 研究采用滇西北(德钦站、香格里拉站、贡山站、维西站、丽江站、泸水站、大理站)七个站点1961--2010年每日降水量、日均温以及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通过STARDEX Diagnostic Extremes Indices Software得到各个站点的57个极端气候指数,运用散点图分析近50年内滇西北极端气候的变化趋势,并用Matlab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近50年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日较差降低;异常极端高温连续日数增加,“暖冬”现象更突出,霜冻日数减少,生长期延长;区域极端降水不均衡,连续干、湿日数增加;降水集中的季节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极端气温 极端降水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神农架川金丝猴连通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宇 李丽 +3 位作者 张于光 李佳 薛亚东 李迪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5-2945,共11页
川金丝猴湖北种群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缘,现主要分布于神农架国家公园和巴东自然保护区,其作为单独的管理单元,相对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孤立的遗传状态和较小的种群数量,使得该种群面对环境变化脆弱性高。以神农架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 川金丝猴湖北种群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缘,现主要分布于神农架国家公园和巴东自然保护区,其作为单独的管理单元,相对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孤立的遗传状态和较小的种群数量,使得该种群面对环境变化脆弱性高。以神农架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物种分布模型获得川金丝猴移动的阻力图层,利用电路理论分析适宜生境连接度;其次,设置道路和旅游两个人为干扰情景,运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分析道路和旅游活动对川金丝猴移动路径以及对不同亚群内和亚群间连通性的影响;最后,利用CDPOP软件模拟道路对川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神农架川金丝猴适宜生境分布较集中,生境斑块间存在多个潜在扩散区域;(2)道路改变了川金丝猴往来于南北生境间的最优路径,旅游干扰对川金丝猴移动路径无明显影响,其干扰主要在于川金丝猴对其具有回避性,回避距离为100 m;(3)道路显著降低金猴岭亚群内的连通性,并显著增加了所有亚群间的移动阻力,旅游活动对亚群内和亚群间的连通性无显著影响;(4)川金丝猴种群在150年内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道路的影响将加剧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程度。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和其他濒危物种的类似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景观连接度 景观遗传学 电路理论 最小费用模型
下载PDF
祁连山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鹤 朱淑娴 +2 位作者 李丽 吴巩胜 国洪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90-95,118,共7页
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5期MODIS NDVI数据,运用均值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年平均植被生长趋势、不同海拔差异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整体植被覆盖度由西向东增加,西部稀疏... 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5期MODIS NDVI数据,运用均值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年平均植被生长趋势、不同海拔差异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整体植被覆盖度由西向东增加,西部稀疏、东部茂盛;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山灌丛草甸。祁连山年际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改善,低覆盖度面积由34.70%降低到25.29%,高覆盖度面积从15.21%增加到23.97%,整体覆盖程度逐渐上升;2000—2020年祁连山年平均植被NDVI总体呈良好发展趋势,改善的植被占比28.19%,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海拔偏高和海拔偏低植被覆盖度均很低,海拔在2 000 m以上植被覆盖度较高,尤其是在海拔高度3 500~4 000 m时,植被覆盖度最高,适宜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祁连山 植被覆盖度 海拔 GIS
下载PDF
2001—2019年祁连山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礼梅 朱淑娴 +3 位作者 余楚翘 李丽 吴巩胜 国洪艳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51-61,共11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动态响应。【方法】基于2001—2019年土地覆盖数据,应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结果】(1)祁连山整个景观类型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草地,面积占比57.06%,其... 【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动态响应。【方法】基于2001—2019年土地覆盖数据,应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结果】(1)祁连山整个景观类型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草地,面积占比57.06%,其次是灌丛、建设用地、耕地和裸地,水域、林地和冰雪覆盖地最少,面积占比0.18%;2001—2019年草地、林地、建设用地、裸地和耕地的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都有所增大,水域则没有明显的破碎化现象。(2)祁连山整体景观多样性水平降低,破碎化程度也降低,各景观要素分布不均匀并且向着聚集的趋势发展。(3)研究区域内中度干扰型景观的总面积最大,占景观总面积的57.40%,轻度干扰型景观的总面积次之,占景观总面积的39.18%,重度干扰型景观总面积最少,占景观总面积的3.42%;HI高值区域主要景观为建设用地和耕地,HI低值区域主要景观类型为冰雪覆盖地、水域和裸地,HI中值区域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林地和灌丛。(4)祁连山地区人为干扰度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和景观破碎度均呈正相关,与聚集度呈负相关。【结论】改善祁连山景观格局需要在减少人为干扰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生态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格局变化 人为干扰度 GIS
下载PDF
1961—201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18
作者 代云川 李丽 +2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李雯雯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7期813-817,共5页
利用1961—201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0.25°×0.25°),运用R软件摘出研究区范围内的每个格点数据,利用STARDEX中的FORTRAN子程序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选取其中与气温相关的9个主要极端指数,结合线性... 利用1961—201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0.25°×0.25°),运用R软件摘出研究区范围内的每个格点数据,利用STARDEX中的FORTRAN子程序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选取其中与气温相关的9个主要极端指数,结合线性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秩次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西双版纳极端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近50年来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0.27℃/10a、0.22℃/10a和0.36℃/10a的速率上升,其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2)气温日较差平均值和较大气温日较差阈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以0.13℃/10a和0.25℃/10a的速率下降,其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减趋势;(3)冷暖日、冷暖夜阈值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以0.27℃/10a、0.16℃/10a、0.46℃/10a和0.27℃/10a的速率上升趋势,其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西北部向南部、东南部递减趋势。西双版纳气温变化呈明显增温趋势,研究区冷事件在减少,暖事件在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极端气温 MANN-KENDALL检验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川金丝猴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宇 李佳 +2 位作者 薛亚东 李丽 李迪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33-3341,共9页
气候变化预计将改变野生动物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分布与格局,从而加剧濒危物种的灭绝风险。湖北川金丝猴种群(Rhinopithecus roxellana)相对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孤立的遗传状态和较小的种群数量,使得该种群面对环境变化具有更高的脆弱... 气候变化预计将改变野生动物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分布与格局,从而加剧濒危物种的灭绝风险。湖北川金丝猴种群(Rhinopithecus roxellana)相对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孤立的遗传状态和较小的种群数量,使得该种群面对环境变化具有更高的脆弱性。研究该种群在气候变化下的生境变化及种群动态,可为今后制定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对策提供参考。本文基于湖北川金丝猴分布点、生物气候变量及环境变量,建立川金丝猴物种分布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川金丝猴未来(2050s)生境及环境容纳量的影响;结合川金丝猴种群参数,利用漩涡模型预测100年内,川金丝猴受到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灾害影响下的种群生存力状况。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下,2050s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相比当前减少64.45%,大龙潭亚群、金猴岭亚群和千家坪亚群的环境容纳量相比当前分别下降93.48%、72.86%和13.96%;当前情景下,湖北川金丝猴在100年内种群数量能够保持逐渐增长,说明该种群是一个具有一定繁殖力的种群;极端天气灾害和气候变化均能造成湖北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不同程度下降,二者共同作用时影响最大;不同亚群对极端天气灾害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保护适宜生境、保证生境间连通性及提供极端天气灾害的干预保护是湖北川金丝猴种群保护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 物种分布模型 种群数量 种群生存力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