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邑侨乡的婚俗演变 |
李日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2
|
历史·现实·梦幻——五邑本土作家小说创作评述 |
凤群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3
|
大地与心灵的交响——五邑本土作家散文创作简论 |
凤群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4
|
人性的欲望与生存的错位——五邑移民作家小说创作简论 |
凤群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5
|
论五邑华侨的现代人格特征——以伍廷芳、司徒美堂为例 |
翦伯象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从《说文》与《广韵》语词训诂看东汉至北宋的语言发展 |
白冰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7
|
别样的反思与艺术的批判——赵瑜报告文学论 |
王晖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8
|
人文学科的教育使命与教育模式 |
李日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6
|
|
9
|
重建人文学科的文化实践机制 |
李翠叶
|
《文教资料》
|
2008 |
1
|
|
10
|
宋元两《语言词典》漏收量词考补 |
白冰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1
|
论中国美学范畴的特征 |
李旭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2
|
“婵娟”文学意象的构成及其在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表现 |
李立
|
《五邑大学学报》
|
2000 |
0 |
|
13
|
语言文明与语用得体 |
宋兴
|
《五邑大学学报》
|
2000 |
1
|
|
14
|
谁掌握了网络时代的话语权 |
宁荣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15
|
电影片名修辞艺术初探 |
王丽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16
|
粤岭东诗史蔡瀛壶及其壶社研究 |
田若虹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7
|
粤曲的历史与艺术文化品格 |
李日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8
|
沈德潜的格调说以及对“四唐”诗流变的考察 |
章继光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9
|
悲凉底色上的淡淡诗意——论刘庆邦小说的艺术风格 |
柯贵文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20
|
商业文化的消解与重构 |
宁荣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