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结构空间约束的现浇楼盖梁跨中受弯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小雷 郑振光 +4 位作者 杨坚 林鹏 陈鑫凯 吴梓楠 季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1,共11页
为研究结构空间约束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梁跨中受弯承载力超强的机制,以楼盖梁在结构中的空间位置和配筋率为变量,设计12根上部架立筋不伸入支座的楼盖梁试件并开展跨中受弯静力试验,并基于建立经典混凝土理论的试验方法进行了4根简... 为研究结构空间约束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梁跨中受弯承载力超强的机制,以楼盖梁在结构中的空间位置和配筋率为变量,设计12根上部架立筋不伸入支座的楼盖梁试件并开展跨中受弯静力试验,并基于建立经典混凝土理论的试验方法进行了4根简支梁对比试验。对梁试件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能力、轴向伸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楼盖梁试件承载力与按受弯构件计算承载力之比为1.57~2.77,与相应矩形简支梁试件和T形简支梁试件承载力相比均有较大提高,超强程度与配筋率成反比;与简支梁试件相比,楼盖梁试件跨中截面破坏形态未因轴压力而发生显著改变,但楼盖梁试件延性降低;楼盖梁试件轴向伸长随挠度的增大而增大。将楼盖梁视为压弯构件,提出根据楼盖梁试验峰值荷载确定相应轴力和弯矩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楼盖梁试件跨中截面压弯状态弯矩与受弯状态弯矩的比值为1.28~2.19。楼盖梁试件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楼盖梁截面包含的楼板范围增大,轴力沿梁跨分布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盖梁 结构空间约束 跨中受弯性能 承载力 轴向伸长 压弯构件
下载PDF
考虑结构空间作用的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研究
2
作者 季静 黄芷若 +4 位作者 丁迅 杨坚 林鹏 郑振光 韩小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120,111,共10页
为真实反映结构对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提出了轴向约束刚度指标以量化结构空间约束,并建立可模拟框架结构空间约束作用的数值模型。对比足尺框架结构试验数据表明,按规范计算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42%~75%,考虑结构轴... 为真实反映结构对框架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提出了轴向约束刚度指标以量化结构空间约束,并建立可模拟框架结构空间约束作用的数值模型。对比足尺框架结构试验数据表明,按规范计算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42%~75%,考虑结构轴向约束作用后相对误差缩小至25%以内,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框架结构轴向约束作用,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有限元软件SAP2000中建立等效弹性数值模型,通过单参数分析得到对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变量。在常见工程的取值范围内对关键变量进行充分的排列组合,开展规模化数值分析并总结结构空间约束的作用机理与RC框架梁极限状态下轴向约束刚度分布规律,得出了极限状态下RC框架梁轴向约束刚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空间作用 轴向约束刚度 规模化数值分析 分布规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动态采光指标分析与侧窗采光范围 被引量:19
3
作者 边宇 袁磊 冷天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为指明动态采光指标的先进性并倡导在建筑采光设计案例中应用动态指标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说明在评价天然光表现时动态采光指标较之静态指标(采光系数)更为合理;进而,以广州的天气数据为计算条件,基于Daysim动态采光模拟结果,使... 为指明动态采光指标的先进性并倡导在建筑采光设计案例中应用动态指标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说明在评价天然光表现时动态采光指标较之静态指标(采光系数)更为合理;进而,以广州的天气数据为计算条件,基于Daysim动态采光模拟结果,使用DF/DA/UDI指标针对4种不同立面类型进行了采光效果排序并与基于采光系数的排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了动态采光指标在方案择优方面的优越性.此外,分析了不同窗墙比、遮阳悬挑尺寸建筑立面的有效采光范围与眩光出现概率,相关结果可纳为设计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采光系数用于评价建筑采光存在不足,推荐在建筑采光分析中使用动态采光指标;将DA指标值不低于DA_300 lx[50%]的范围定义为有效采光区域,该量值可以较好地反映侧窗采光的有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采光指标 采光系数 遮阳控制 采光范围 视觉舒适
下载PDF
T形RC剪力墙抗震变形指标限值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彬彬 季静 +3 位作者 谢舜光 韩小雷 陆怀坤 崔济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0,共7页
为研究T形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根据中国现行规范要求,设计了12个不同剪跨比、设计轴压比及暗柱纵筋配筋率的T形RC剪力墙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变形能力进行研究.根据试... 为研究T形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根据中国现行规范要求,设计了12个不同剪跨比、设计轴压比及暗柱纵筋配筋率的T形RC剪力墙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变形能力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基于骨架曲线和基于试验现象的划分方法,将12个试件划分为完好、轻微损坏、轻中等破坏、中等破坏、较严重破坏、严重破坏6个性能状态,并得到各试件不同性能状态对应的变形指标限值;同时结合收集的T形RC剪力墙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T形RC剪力墙不同性能状态下的变形指标限值与剪跨比、设计轴压比及暗柱纵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剪跨比的减小,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转向弯剪破坏;基于骨架曲线的性能状态划分方法能建立起T形RC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与损伤程度的对应关系,具有合理性与适用性;其中T形RC剪力墙的变形指标限值与剪跨比、暗柱纵筋配筋率呈正相关性,与设计轴压比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T形剪力墙 低周往复试验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变形指标限值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地聚物砂浆高温后抗拉和粘结性能及退化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海燕 曹亮 吴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为考察地聚物砂浆在有耐高温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开展了常温下和高温后地聚物砂浆的抗拉强度试验以及地聚物砂浆与普通水泥砂浆及普通混凝土基体的粘结性能试验,并与普通水泥砂浆的抗拉及粘结性能进行试验比较;通过... 为考察地聚物砂浆在有耐高温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开展了常温下和高温后地聚物砂浆的抗拉强度试验以及地聚物砂浆与普通水泥砂浆及普通混凝土基体的粘结性能试验,并与普通水泥砂浆的抗拉及粘结性能进行试验比较;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探究了地聚物砂浆的高温强度退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地聚物砂浆与水泥砂浆及混凝土之间的常温粘结强度分别达2.15 MPa及1.7 MPa,经300℃高温后残余粘结强度仍有1.5 MPa左右,远高于普通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超过300℃以后地聚物砂浆的强度急剧退化,这主要是因地聚物砂浆高温脱水、微观结构遭受破坏引起.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可将地聚物砂浆用于300℃以下高温环境的混凝土结构修补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浆 地聚物 抗拉强度 粘结强度 高温 强度退化
下载PDF
HDR图像测量天空亮度及在动态采光模拟中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边宇 遇大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8-192,共5页
为解决在通用天空模型下进行建筑采光模拟所得到的结果准确程度不高的问题,尝试使用实测的天空亮度分布HDR图像作为光源进行建筑采光/动态采光模拟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说明了通过高动态范围(HDR)图像测量天空亮度分布的方法;进而... 为解决在通用天空模型下进行建筑采光模拟所得到的结果准确程度不高的问题,尝试使用实测的天空亮度分布HDR图像作为光源进行建筑采光/动态采光模拟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说明了通过高动态范围(HDR)图像测量天空亮度分布的方法;进而,介绍并验证了基于图像的采光/动态采光模拟(IBL):既使用HDR图像作为光源输入数值进行采光模拟的方法.验证实验于2017年7月4日至7月10日及2017年8月3日至8月12日进行,通过实测与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HDR图像测量天空亮度分布以及基于图像的采光模拟的准确程度.最后,文中讨论了基于天空数学模型的采光模拟以及基于图像的采光模拟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通过HDR图像可以准确地测量天空亮度分布;基于图像的采光模拟准确度良好,同一时刻模拟值与实测值之误差集中分布在-15%~47%范围之内;基于图像的动态采光模拟所求取的100 lx<UDI<3 000 lx指标值最大误差限制于±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采光 HDR图像 基于图像的采光模拟 动态采光 有效采光度 天空亮度分布
下载PDF
车桥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的时域显式解法 被引量:7
7
作者 苏成 钟春意 周立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在桥面和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下,车桥耦合系统振动是一个典型的非平稳随机振动问题.笔者分别建立表征物理演变机制的车辆系统和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显式表达式,然后利用车桥之间的运动相容条件,建立车桥之间接触力关于桥面不平顺的显式表... 在桥面和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下,车桥耦合系统振动是一个典型的非平稳随机振动问题.笔者分别建立表征物理演变机制的车辆系统和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显式表达式,然后利用车桥之间的运动相容条件,建立车桥之间接触力关于桥面不平顺的显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即可直接利用统计矩运算法则,获得车桥接触力的统计矩演化规律,并进一步计算车辆系统和桥梁系统关键响应的演变统计矩.此外,也可以基于车桥接触力关于桥面不平顺的显式表达式,高效地进行随机模拟(即Monte Carlo模拟,MCS),以获得车桥耦合系统关键响应的演变统计矩及其他统计信息.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实现了车桥耦合系统物理演变机制和概率演化规律的相对分离,在响应统计矩计算中,无需反复求解车桥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且可以仅针对车桥接触力及其他所关注的关键响应开展降维计算,大幅提高了车桥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的计算效率.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理想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桥面不平顺 随机振动 时域显式法 降维
下载PDF
球型静力触探仪贯入双层土的困土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懿 周小文 +1 位作者 周密 肖自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为研究各种几何类型的球型静力触探仪在双层黏土地基中的贯入特性,采用改进的RITSS(remeshing and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with small strain)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贯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土体流动特性和贯入阻力变化规律。利用理论... 为研究各种几何类型的球型静力触探仪在双层黏土地基中的贯入特性,采用改进的RITSS(remeshing and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with small strain)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贯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土体流动特性和贯入阻力变化规律。利用理论解和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上层土厚度、土体强度、球土间摩擦因数和杆轴投影面与球截面面积比等因素对贯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型静力触探仪贯入上硬下软双层黏土地基时存在困土现象(即上层硬土陷于探头底端并被带入下层土)。困土尺寸是影响其困土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困土尺寸随下层土与上层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球土间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杆轴面积比对贯入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对摩擦因数和土体强度比影响较小,与上层土厚度和下层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无关。困土厚度变化为0~0.20 D、困土宽度变化为0~0.50 D。困土效应增大下层软土贯入阻力,导致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值偏大。基于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提出考虑土体强度特性、杆轴比和摩擦因数因素的困土效应修正公式,得到更为准确的下层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软土地基 全流静力触探仪 双层土 大变形有限元 不排水抗剪强度 杆轴比
下载PDF
垂直扩容垃圾挡坝稳定性离心机试验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小文 蒋浩然 +2 位作者 周密 程力 韩泽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166,共10页
垃圾填埋场的稳定性事关填埋场工程安全,为此,采用离心机试验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垂直扩容垃圾填埋场挡土土坝的稳定性.利用离心机试验检验陡峭垃圾挡坝在纯素填土材料填筑和加筋填土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与离心... 垃圾填埋场的稳定性事关填埋场工程安全,为此,采用离心机试验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垂直扩容垃圾填埋场挡土土坝的稳定性.利用离心机试验检验陡峭垃圾挡坝在纯素填土材料填筑和加筋填土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与离心机试验获得的位移进行比对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而后通过数值仿真扩展离心机试验结果,研究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考虑加筋填土坝在施工运营阶段不同工况下的坝体安全系数和潜在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并对坝体填料渗透性、加固措施、坝体填料强度、筋材刚度和布置形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垂直扩容垃圾挡坝扩容工程,加筋挡土坝的采用能有效提高由于场地限制的陡峭挡土坝的稳定性,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扩容挡坝 稳定性分析 滑动面 垃圾挡坝 离心机试验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锈蚀RC框架柱性能劣化的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磊 王文韬 +1 位作者 王卓涵 罗光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0,共10页
为研究钢筋的不均匀锈蚀对RC框架柱性能的影响。推导了钢筋锈蚀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扩展规律以及锈蚀产物沿钢筋环向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基于表观裂缝宽度的纵筋锈蚀程度评估模型。通过引入锈蚀影响系数提出了考虑不均匀锈蚀分布的锈蚀纵筋... 为研究钢筋的不均匀锈蚀对RC框架柱性能的影响。推导了钢筋锈蚀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扩展规律以及锈蚀产物沿钢筋环向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基于表观裂缝宽度的纵筋锈蚀程度评估模型。通过引入锈蚀影响系数提出了考虑不均匀锈蚀分布的锈蚀纵筋等效强度模型。基于已有试验结果分析了纵筋锈蚀和箍筋锈蚀的关系,建立了箍筋和纵筋锈蚀程度的关联模型。基于Mander的约束混凝土模型建立了锈蚀箍筋约束的混凝土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钢筋强度显著降低,钢筋的不均匀锈蚀会对钢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基于OPENSEES平台和所提出的材料模型,建立了锈蚀RC框架柱的数值模型。根据已有试验资料,先后对本文所提出的纵筋锈蚀程度评估模型,箍筋和纵筋锈蚀程度关系模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模型,以及锈蚀RC柱的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锈蚀程度评估模型能够体现主要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既有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 评估 混凝土 退化 OPENSEES
下载PDF
带桩靴的管桩钢模贯入挤土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小文 李俊庆 +1 位作者 周密 肖自卫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针对管桩钢模在贯入过程中出现的挤土效应迫使桩周土体发生变形,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基于RITSS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建立管桩桩模贯入软土地基的数值模型,将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开展参数分析,... 针对管桩钢模在贯入过程中出现的挤土效应迫使桩周土体发生变形,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基于RITSS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建立管桩桩模贯入软土地基的数值模型,将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开展参数分析,研究沉桩过程中管桩桩端的几何形状、土体强度因素对于桩周土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相对贯入深度L_(p)/R=8为分界点,管桩在贯入过程中分为浅层贯入模式和深层贯入模式两种。在不同的贯入区域中,土体的流动特性有较大差异。桩周土的水平位移以及隆起量与管桩桩靴角度有较大关系。根据数值仿真研究,针对实际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桩靴(β=60°,w_(p)=0.01 m)的桩模贯入结果,提出用于预测桩周土水平位移以及隆起量的拟合公式,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后证明该公式能够有效预测桩周土体的变形。研究结果为现浇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挤土效应 大变形有限元分析 水平位移 土体隆起
下载PDF
上硬下软地层中桩盘复合基础V-H承载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新军 王奕康 周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海上风机基础正常工作条件下要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水平荷载H、倾覆力矩M及竖向荷载V,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桩盘复合基础)结合了单桩基础和重力式基础的承载优势,是一种新型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为研究桩盘复合基础在组合力下的承载特性... 海上风机基础正常工作条件下要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水平荷载H、倾覆力矩M及竖向荷载V,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桩盘复合基础)结合了单桩基础和重力式基础的承载优势,是一种新型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为研究桩盘复合基础在组合力下的承载特性,基于自行设计的V-H组合加载装置,完成一系列桩盘复合基础室内载荷模型实验,获得了上硬下软地层中V-H共同作用时桩盘复合基础的水平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弯矩分布。经无量纲化处理和拟合,得到组合力下桩盘复合基础承载力包络线及计算公式。之后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多组数值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桩盘复合基础的组合受力特性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桩盘复合基础在上硬下软地层中V-H荷载空间的承载特性明显优于单桩基础;V-H组合作用时,预先施加的V在达到(0.5~0.6)V_(u)时,其对基础的水平及弯矩承载力提高作用最明显。实际工程中,可根据海上风机受力特点与破坏包络线的关系进行基础设计,由本研究拟合得到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评估桩盘复合基础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盘复合基础 联合受荷 破坏包络面
下载PDF
U型薄壁RC受扭构件非线性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冠中 叶英华 +1 位作者 陈圣刚 刁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7,共8页
为实现混凝土U型薄壁受扭构件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本文基于Vlasov开口薄壁结构弹性理论、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和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U型薄壁构件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针对开口薄壁受扭构件同时存在自由扭转和翘曲扭转的特点... 为实现混凝土U型薄壁受扭构件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本文基于Vlasov开口薄壁结构弹性理论、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和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U型薄壁构件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针对开口薄壁受扭构件同时存在自由扭转和翘曲扭转的特点,分别推导了U型薄壁截面自由扭转和翘曲扭转非线性刚度分析模型,进而建立了开口薄壁构件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所提出的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同时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非线性特性、开口薄壁构件的几何非线性特性和自由扭转与翘曲扭转的耦合效应.利用所提出的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编制相应的分析程序,并对5个U型薄壁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受扭全过程分析,分析结果与5个U型薄壁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U型薄壁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所提出的受扭非线性分析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和分析精度较高的特点,可进行混凝土U型薄壁桥梁受扭非线性分析并为该类桥梁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U型薄壁梁 扭转 Vlasov理论 桁架模型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下载PDF
RC梁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研究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济东 韩小雷 +1 位作者 季静 龚涣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9-176,共8页
为建立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对RC梁的分类方法、性能状态划分方法及各性能状态变形限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RC梁的分类方法,基于收集的103个RC梁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对RC梁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RC梁... 为建立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对RC梁的分类方法、性能状态划分方法及各性能状态变形限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RC梁的分类方法,基于收集的103个RC梁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对RC梁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RC梁划分为弯控及剪控两类,并以剪跨比和弯剪比为参数给出两类构件的划分准则.对于RC梁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形限值,根据中国现行规范将RC梁的抗震性能状态划分为7个等级,基于构件的力-位移角骨架曲线的3个关键性能点(屈服点、承载力退化20%点及丧失承载能力点)提出了RC梁各性能状态变形限值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对103个RC梁试验结果进行多组不同参数的回归分析,获得弯控及剪控RC梁3个关键性能点变形限值的控制参数及回归公式,依此建立了弯控及剪控RC梁的变形指标限值.为进一步验证提出的RC梁变形指标限值合理性,进行了9个RC梁的拟静力试验,将试验位移角限值与提出的变形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C梁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的准确性、离散性及超越概率均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限值 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梁 拟静力试验 易损性评估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室外平均辐射温度估算修正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培傑 李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为解决目前常用评估室外平均辐射温度(Mean radiant temperature,MRT)的黑球温度计法的观测缺陷,提高夏热冬暖地区室外辐射热环境估算精度,提出了一种针对黑球温度计法估算MRT的直接修正方法。首先,在广州采用六向辐射法对3种不同下垫... 为解决目前常用评估室外平均辐射温度(Mean radiant temperature,MRT)的黑球温度计法的观测缺陷,提高夏热冬暖地区室外辐射热环境估算精度,提出了一种针对黑球温度计法估算MRT的直接修正方法。首先,在广州采用六向辐射法对3种不同下垫面场地的辐射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明确了下垫面反照率对辐射环境的影响。其次,根据六向辐射法和黑球温度计法的估算结果和统计分析,确定了50、150 mm规格黑球温度计合适的响应时间分别为5、20 min。最后,验证了直接修正方法的地区适用性。以观测方法估算MRT的统计结果为依据,构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两种规格黑球温度计法的多项式修正模型,在相应天气条件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修正方法适用于相同气候条件区域;根据不同天气条件回归函数修正后的黑球温度计法MRT与六向辐射法MRT之间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两种规格黑球的偏差范围分别改善61.35%和68.71%。本研究可为广州为代表的夏热冬暖地区室外辐射环境估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暖地区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响应时间 六向辐射法 黑球温度计
下载PDF
人群散发对高校教室室内TVOC浓度动态影响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旭 贾亚宾 +4 位作者 关军 林晨俊 张志伟 谈雪 陈淑琴 《暖通空调》 202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随机选取南京某高校10间在室人员密集的教室,在其使用期间对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CO2浓度、温湿度,以及室内人员数量和典型活动状况(如开关门窗)等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春、夏季测试教室室内TVOC质量... 随机选取南京某高校10间在室人员密集的教室,在其使用期间对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CO2浓度、温湿度,以及室内人员数量和典型活动状况(如开关门窗)等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春、夏季测试教室室内TVOC质量浓度分别为(363.1±121.7),(218.4±11.5),(583.3±38.9)μg/m3;室内TVOC浓度变化与CO2类似,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与室内人员数量变化呈强正相关性;室内TVOC浓度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室内总源强度的估算结果表明,室内不同样本数量的人群散发强度与室内TVOC浓度变化类似,随着人数变化,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相对稳定,最后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质量 高校建筑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人群散发 实测
下载PDF
平板锚基础在砂土地基中抗拔承载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力 牛富俊 +3 位作者 周密 姜海强 谢杰辉 赖远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4,共9页
准确预测砂土中平板锚的抗拔承载力,对海上浮动可再生能源装置的锚泊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二维有限元技术,采用修正Mohr-Coulomb(MMC)本构模拟中密-密砂的应变软化行为,并利用开发的用户子程序,研究条形平板锚基础在砂土地... 准确预测砂土中平板锚的抗拔承载力,对海上浮动可再生能源装置的锚泊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二维有限元技术,采用修正Mohr-Coulomb(MMC)本构模拟中密-密砂的应变软化行为,并利用开发的用户子程序,研究条形平板锚基础在砂土地基中的抗拔承载力。通过与有关理论解及其他离心机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一系列参数分析表明,平板锚的埋置深度对抗拔承载力有较大影响,与H/B=1相比,H/B=10处承载力系数高273%;砂土相对密度越大,抗拔承载力越大;致密砂(D_(r)=100%)和松砂(D_(r)<33%)相比,承载力系数提高25%;平板锚的摩擦因数对抗拔承载力系数几乎没有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平板锚基础在中密及密砂地基中不同深度处的抗拔承载力系数公式进行校正,为平板锚基础在中密砂以及密砂地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平板锚基础 MMC模型 抗拔承载力 砂土
下载PDF
含裂纹平面问题Erdogan基本解的显式表达
18
作者 许秩 范学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9-1020,共12页
基本解是边界元法、基本解法和无网格法等数值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断裂问题中,采用含裂纹的基本解可以避免将裂纹表面作为边界条件,从而大大简化问题的求解.在复变函数表示的含裂纹平面问题Erdogan基本解的基础上,对Erdogan基本解的... 基本解是边界元法、基本解法和无网格法等数值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断裂问题中,采用含裂纹的基本解可以避免将裂纹表面作为边界条件,从而大大简化问题的求解.在复变函数表示的含裂纹平面问题Erdogan基本解的基础上,对Erdogan基本解的使用条件进行了注解,修正了Erdogan基本解的一些错误,并推导出Erdogan基本解中位移函数解答的显式表达形式.编写了基于Erdogan基本解显式表达的样条虚边界元法(spline fictitious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FBEM)计算程序,计算了具有复合边界条件平面问题的位移、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算例结果表明了该文提出的Erdogan基本解显式表达形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Erdogan基本解 显式表达 样条虚边界元法
下载PDF
盾构下穿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自卫 张盛红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3期130-134,共5页
针对新建下穿隧道在盾构过程中会造成既有隧道产生较大变形,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建隧道下穿对既有隧道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隧道几何形状、土体强度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新建下穿隧道在盾构过程中会造成既有隧道产生较大变形,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建隧道下穿对既有隧道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隧道几何形状、土体强度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施工导致既有隧道周围土体形成松动圈,使土压力降低,是诱使既有隧道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在开挖面经过两隧道交叉位置处前后一倍隧道直径区间内,既有隧道的沉降值占到整个施工过程总沉降的80%;在所有潜在影响因素里,盾构隧道的直径变化对既有隧道沉降峰值影响最大,其他影响因素(土的模量,上覆土厚度和隧道交角以及地层损失)的影响能力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既有隧道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佛教寺院的戒律实践:古代律宗寺院建筑“戒坛”的源流考述与特征演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维 陆琦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75-182,共8页
以历史上佛教戒律发展与传戒活动为切入点,从"戒坛"与"戒律-律师-律宗-律寺"之间的隐性关系入手,寻找当大乘菩萨戒与小乘具足戒共同作用于汉地佛教思想义理与传戒仪轨之时,律宗寺院典型建筑戒坛在尺度、规模、布局... 以历史上佛教戒律发展与传戒活动为切入点,从"戒坛"与"戒律-律师-律宗-律寺"之间的隐性关系入手,寻找当大乘菩萨戒与小乘具足戒共同作用于汉地佛教思想义理与传戒仪轨之时,律宗寺院典型建筑戒坛在尺度、规模、布局的特征演进,为深入研究戒坛演变、专宗寺院及宗教建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坛 律宗寺院 尺度规模 佛教戒律 特征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