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解锁后纵连式无砟轨道纵向温度应力及界面损伤研究
1
作者 蒋典佑 林锦镇 +4 位作者 曹毅杰 刘钰 孙晓丹 杨怀志 朱星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针对持续高温作用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因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病害的问题,提出部分解锁方案以释放其温度应力。为量化解锁后轨道结构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并探究其释放原理,建立部分解锁后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整体... 针对持续高温作用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因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病害的问题,提出部分解锁方案以释放其温度应力。为量化解锁后轨道结构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并探究其释放原理,建立部分解锁后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整体温升作用下层间界面损伤的演化规律和部分解锁后轨道结构对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研究表明:整体温升作用下,由于解锁后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位移差较大,导致轨道结构层间损伤、离缝产生的临界整体温升较低;解锁后轨道结构层间离缝产生的临界整体温升为13℃。由于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体系的转变,且层间黏结强度随整体温升的升高而降低,解锁后轨道板和宽窄接缝的温度应力得到了部分释放;当整体温升为50℃时,轨道板纵向应力最大释放量可达17.5 MPa,相比于解锁前下降了95.5%;宽窄接缝纵向应力释放量最大可达17.35 MPa,相比于解锁前下降了95.3%。随整体温升的不断升高,层间界面损伤不断扩展,轨道板纵向约束减弱,故纵向应力反而降低;解锁后宽窄接缝温度应力随整体温升的变化规律受层间离缝面积影响,其随着整体温升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板式无砟轨道 部分解锁 温度力释放 层间界面
下载PDF
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项目精细化管理与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程智博 杨怀志 +3 位作者 吴艳华 李景 高峰 江晓振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104,共8页
为建立高效精细的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服务体系,针对运营期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项目计划系统的应用现状,紧密结合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项目精细化管理与辅助决策需求,提出系统优化总体框架及关键技术。以技术改造... 为建立高效精细的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服务体系,针对运营期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项目计划系统的应用现状,紧密结合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项目精细化管理与辅助决策需求,提出系统优化总体框架及关键技术。以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关键信息提取为基础,构建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知识库,打通设备数据链条;优化设计立项管理与审批流程,实现审批流程可回转、全程消息通知及自定义配置;结合时空关联技术手段支持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设备全过程查看,构建辅助决策模型开展立项冲突检测及预算估算。分析立项管理优化应用实例、技改大修设备时空关联应用实例和立项冲突检测应用实例,为开展高速铁路技术改造与大修整治精细化管理与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技改大修 立项审批 流程优化 立项辅助决策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京徐段旅客站房照明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康彦 侯日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3-58,共6页
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到徐州站房照明设计是站房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沿线客运站照明、光源、灯具和建筑的协调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公共建筑设计理念,同时达到绿色照明和节能的目的,依据建筑特点和建筑的功能要求,同时考虑到初... 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到徐州站房照明设计是站房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沿线客运站照明、光源、灯具和建筑的协调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公共建筑设计理念,同时达到绿色照明和节能的目的,依据建筑特点和建筑的功能要求,同时考虑到初期投资和维护费用,经过分析计算,采用如下方案:车站公共区域室内照明主要采用大功率高效节能的金属卤化物灯具,达到和建筑一体化的明亮暖白色空间效果;室外景观以内透光为主,辅以LED泛光照明,使得建筑物通体透亮,玲珑剔透又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站房照明 设计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力 吴兴序 彭声应 《路基工程》 2010年第2期51-53,共3页
大型工程建筑对基础沉降量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进行桩端注浆是减小群桩基础沉降量的有效方法,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利用注浆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反求土的参数,而后运用剪切变形传递法计算注浆后群桩基础的沉... 大型工程建筑对基础沉降量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进行桩端注浆是减小群桩基础沉降量的有效方法,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利用注浆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反求土的参数,而后运用剪切变形传递法计算注浆后群桩基础的沉降量这一方法,结合现行规范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端注浆 群桩基础 沉降计算
下载PDF
基于规格化列车运行图的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邵长虹 吕苗苗 +1 位作者 邹葱聪 倪少权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沿用先直通后管内的编制模式,跨线列车的开行导致列车运行图结构变动频繁、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先编制本线规格化满能力运行图,后以选线方式挑选跨线列车的运行图编制模式。在阐述高速铁路列...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沿用先直通后管内的编制模式,跨线列车的开行导致列车运行图结构变动频繁、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先编制本线规格化满能力运行图,后以选线方式挑选跨线列车的运行图编制模式。在阐述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以满足列车停站次数、均衡性、可达性、最大化利用通过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计算复杂度,并提出满足停站目标的实用性启发式编制方法,最后设计周期化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以最大限度发挥京沪高速铁路通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周期化 列车运行图 停站方案 通过能力
下载PDF
尾砂CFG桩在京沪高速铁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义 李化建 +3 位作者 谢永江 冯仲伟 刘俊飞 谭盐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102,共3页
利用工矿业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尾砂,代替CFG桩体材料中的河砂,通过组分设计与配合比优化,制备出工作性能满足远距离泵送要求、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尾砂桩体材料,并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工程实践表明,尾砂桩致密度高... 利用工矿业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尾砂,代替CFG桩体材料中的河砂,通过组分设计与配合比优化,制备出工作性能满足远距离泵送要求、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尾砂桩体材料,并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工程实践表明,尾砂桩致密度高,可减少桩头截取量,节省材料成本;尾砂桩桩身完整性良好,能够到达Ⅰ类桩的要求;尾砂桩承载力与力学性能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具有较大的富余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尾砂桩体材料 尾砂桩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蔡庆华 《中国铁路》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土建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动车组、信息化等系统。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研究为京沪高速铁铁路技术路线的确定、技术标准的完善规范、技术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京沪高速铁... 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土建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动车组、信息化等系统。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研究为京沪高速铁铁路技术路线的确定、技术标准的完善规范、技术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京沪高速铁路的设计、优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技术体系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综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答治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高平顺性、高稳定性、达到高安全性和高舒适性的目标,保持路基纵向刚度的均匀性和良好的动力特性,从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到施工中对沉降控制、基床结构、不同工程类型的结构过渡和无砟轨道铺设前的综合评估等关键技术... 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高平顺性、高稳定性、达到高安全性和高舒适性的目标,保持路基纵向刚度的均匀性和良好的动力特性,从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到施工中对沉降控制、基床结构、不同工程类型的结构过渡和无砟轨道铺设前的综合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工程 施工质量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客流规律与营销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学斌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京沪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客流量稳步增长,已经形成一定的客流规律特征。通过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在时间、空间上的客流特征及客流的增长趋势,对京沪高速铁路营销策略提出相关建议:深入分析旅客市场需求,优化调整运行图方案;优化票额智能预... 京沪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客流量稳步增长,已经形成一定的客流规律特征。通过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在时间、空间上的客流特征及客流的增长趋势,对京沪高速铁路营销策略提出相关建议:深入分析旅客市场需求,优化调整运行图方案;优化票额智能预分方案,实现运能合理充分运用;实施客票特惠方案,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票价机制;加强服务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规律 营销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商业规划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明波 《中国铁路》 2014年第9期11-13,共3页
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用地及不同地域场站的特点,坚持"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 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用地及不同地域场站的特点,坚持"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在整体规划和商业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望能够为新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土地 综合开发 规划 商业模式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检查的优化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东昇 熊昌盛 杨怀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以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病害为研究对象,调研沿线3个铁路局无砟轨道病害检查现状,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病害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当前采用的检查原则、检查周期、检查内容、检查方法等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以京沪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病害为研究对象,调研沿线3个铁路局无砟轨道病害检查现状,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病害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当前采用的检查原则、检查周期、检查内容、检查方法等提出相应优化建议。根据检查现状和对上拱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专用检查建议表格和相应的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频率等,供现场检查人员试点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病害 检查 记录表格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 亮丽科技彩虹——科技创新引领京沪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新突破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国堂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5,共4页
2011年6月30日,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开始营运。十多年准备,三年多奋战,几代科研人员的孜孜以求,十三万参建者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桥、隧、路等线下工程的高稳定、轨道和接触网工程的高平顺、列控系统的高可靠,突破了建设过程... 2011年6月30日,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开始营运。十多年准备,三年多奋战,几代科研人员的孜孜以求,十三万参建者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桥、隧、路等线下工程的高稳定、轨道和接触网工程的高平顺、列控系统的高可靠,突破了建设过程中一个个关键技术问题,引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建造技术 科技创新 接触网工程 彩虹 科研人员 列控系统 高稳定
下载PDF
肩负历史责任 交付满意答卷——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管理回眸与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1,共4页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经过13万建设者3年多顽强拼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胜利地开通运营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国家有关部门、沿线各省市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经过13万建设者3年多顽强拼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胜利地开通运营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国家有关部门、沿线各省市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建设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和要求,用辛勤汗水,聪明智慧,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建设管理 责任 历史 交付 高速铁路建设 科学发展观 人民群众
下载PDF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努力打造一流运行品质的京沪高速铁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国伟 《中国铁路》 2012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安全文化建设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际,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基本形态和建立具有京沪高速铁路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论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理的关系,提出在京沪高速铁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 以安全文化建设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际,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基本形态和建立具有京沪高速铁路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论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理的关系,提出在京沪高速铁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方法途径,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发展,为京沪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安全文化 建设思路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能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昱 《电气化铁道》 2020年第2期14-17,共4页
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动力来源,其安全、可靠、高效、节能地运行是高速铁路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在京沪高铁进行的能耗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型号动车组、不同速度级、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能耗水平,为动车组及牵引供电系统工程... 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动力来源,其安全、可靠、高效、节能地运行是高速铁路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在京沪高铁进行的能耗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型号动车组、不同速度级、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能耗水平,为动车组及牵引供电系统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并结合日常运营管理需求提出了节能及能量合理利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能量消耗 再生制动能量
下载PDF
打造京沪高速铁路一流运行品质
16
作者 张巍(摄影) 丁万斌(摄影) 《中国铁路》 2012年第7期1-3,共3页
共筑安全防线 确保运营有序 开通运营伊始,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沪公司)即把“管好用好京沪高速铁路,打造一流运行品质”作为工作目标,悉心规划,稳步实施,推动京沪高铁的品牌效应稳步提升。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运行品质 安全防线 品牌效应 运营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安检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胜 安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1,共7页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是保持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客运安检采取严格制度,有效确保了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但随着高速铁路运营范围逐渐扩大,传统铁路安检查危方式逐渐无法适应高速铁路旅客方便快捷的新需求,限制...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是保持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客运安检采取严格制度,有效确保了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但随着高速铁路运营范围逐渐扩大,传统铁路安检查危方式逐渐无法适应高速铁路旅客方便快捷的新需求,限制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结合目前高速铁路客运站安检岗位作业流程、安检查危设备配备等现状,从作业、管理、设备、旅客4个层面分析铁路安检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并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提出6个方面优化建议,在确保安检工作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客进站效率,优化旅客服务体验,对构建舒适便捷的铁路客运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检服务 作业流程 管理制度 安检设备 人员优化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连续运行GNSS带状控制网特性及其影响分析
18
作者 杨怀志 李光荣 +2 位作者 朱星盛 肖翔 孙永辉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铁路工程控制网三网合一,采用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方式建网是发展的趋势。为满足高速铁路控制网高精度解算需求,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控制网为例,深入分析网型结构、观测时长、站间距离、卫星星座等因素对GNSS带状控制网特性及数据处理的... 铁路工程控制网三网合一,采用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方式建网是发展的趋势。为满足高速铁路控制网高精度解算需求,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控制网为例,深入分析网型结构、观测时长、站间距离、卫星星座等因素对GNSS带状控制网特性及数据处理的影响。实验表明:增加带状控制网的测站密度可以改善控制网整体解算质量;结合基线解算质量、约束平差后的坐标点位精度和不同网型的误差特性来看,控制网解算质量随站间距离增加而降低,且增加观测时长,一定程度能够改善带状控制网的解算质量;采用北斗星座数据对带状控制网进行解算,其解算精度与GPS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带状控制网 网型结构 站间距离 卫星星座
下载PDF
高速铁路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强 赵国堂 +2 位作者 郜永杰 蔡小培 付琪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57,571,共6页
为获得梁体与轨道的合理制约关系,设计了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对锚固体系应力、位移和路基表层压力的监测分析,获得了锚固体系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变化及路基表层压力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柱型... 为获得梁体与轨道的合理制约关系,设计了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对锚固体系应力、位移和路基表层压力的监测分析,获得了锚固体系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变化及路基表层压力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柱型主端刺锚固体系满足设计要求,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更好地应用于客运专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锚固体系 现场试验 端刺位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深厚松软土层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维 杨怀志 +2 位作者 马建林 彭声应 李曙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68,共3页
依托京沪高速铁路李窑试验工点,对深厚松软土层中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及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桩网复合地基的路堤底面地表沉降比桩筏复合地基的大20%。桩网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沉降分别占相应总沉降的... 依托京沪高速铁路李窑试验工点,对深厚松软土层中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及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桩网复合地基的路堤底面地表沉降比桩筏复合地基的大20%。桩网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沉降分别占相应总沉降的28%和72%;桩筏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沉降分别占相应总沉降的25.5%和74.5%。桩网复合地基CFG桩桩顶和桩间土间的沉降差远远大于桩筏复合地基,二者最大比值超过10倍;桩筏复合地基CFG桩桩顶和桩间土之间的沉降差很小,可忽略不计。就沉降和承载力特性而言,桩筏复合地基的整体性好于桩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CFG桩 桩筏复合地基 桩网复合地基 沉降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