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1
作者 王丹 王雪 +3 位作者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自杀未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机制及预测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任艳萍 吴涵 +2 位作者 王雯 金文青 李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000,即每年大约有703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 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000,即每年大约有703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物遗传等多种相关因素,本文旨在针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包括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磁共振研究、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神经认知研究、机器学习、生态瞬时评价及数字表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自杀风险早期识别指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抑郁 机制
下载PDF
GLP-1RAs在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代谢紊乱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尚翔 果伟 +2 位作者 潘姝曼 周婧琪 孙晓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APs)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风险明显升高。然而,针对AAPs相关代谢紊乱的干预措施有限。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的减重作用已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得到认... 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APs)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风险明显升高。然而,针对AAPs相关代谢紊乱的干预措施有限。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的减重作用已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得到认可,且此类药物用于治疗AAPs导致的代谢紊乱的研究也愈加广泛,这可能具有显著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GLP-1RAs治疗AAPs相关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受体激动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代谢紊乱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相关因素研究
4
作者 朱丹迪 潘伟刚 +3 位作者 廉思源 郭彤 毛佩贤 陈雪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LLD)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的LLD患者共103例,按照近2周有无自杀观念(包括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将其分为无...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LLD)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的LLD患者共103例,按照近2周有无自杀观念(包括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将其分为无自杀倾向组(n=37例)和自杀倾向组(n=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37.26±28.78)、即刻记忆(22.39±7.47)、词汇学习(16.02±4.59)]和无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50.00±25.53)、即刻记忆(26.41±6.74)、词汇学习(18.43±4.18)]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词汇学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词汇学习(OR=0.012,P=0.012)、首次发病年龄(OR=1.036,P=0.024)均是LLD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论词汇学习能力越差、首次发病年龄越大提示患者自杀风险越高,可能为自杀风险的早期识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自杀倾向 年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吴涵 王雪 +4 位作者 王丹 王雯 金文青 姜玮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 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下载PDF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袁晓菲 刘梦琪 +3 位作者 吴元贞 田音 任艳萍 陈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SA,分为SA组(n=41)和非SA组(n=64)。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 9-item Scale,PHQ-9)、广泛性焦虑问卷(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nnaire,CTQ)、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中文版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并采用χ2/t检验对上述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随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S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A的发生率为39%(41/105),其中女性为42.5%(37/87),男性为22.2%(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更容易出现SA(P均<0.05),SA组患者在PHQ-9总分、GAD-7总分、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比例均高于非SA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246,95%CI:1.048~1.480,P=0.013)、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522,95%CI:1.040~2.229,P=0.031)是青少年MD患者伴有S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MD患者SA发生率较高,伴有焦虑症状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是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境障碍 自杀未遂 焦虑症状 母亲受教育程度
下载PDF
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测评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
7
作者 杨丽娟 陈达宁 +2 位作者 张晓东 李占江 杨祥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检验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NJRE-Q-R)在中国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共238例,社区招募正常对照201例,用耶鲁-... 目的:检验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NJRE-Q-R)在中国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共238例,社区招募正常对照201例,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NJRE-Q-R、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分别评估强迫症状、不恰如其分体验及抑郁焦虑情绪。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效度,Cronbachα系数检验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NJRE-Q-R中的种类量表可分为3个维度,NJRE-Q-R中的严重程度量表单维结构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示NJRE-Q-R种类量表及严重程度量表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66,CFI=0.95,RMSEA=0.06;χ^(2)/df=2.71,CFI=0.92,RMSEA=0.11);NJRE-Q-R种类量表及严重程度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分别为0.73,0.96。结论: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在临床和社区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恰如其分体验 效度 信度 强迫障碍 心理测量学研究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IgA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徐劲节 王媺媞 +3 位作者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自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医五行人之火行人与水行人认知功能差异比较研究
9
作者 段宇航 吕宏蓬 +3 位作者 滕飞 戴芷晴 林锦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基于五行理论探究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与水行人的认知功能及加工过程差异性,为进一步丰富中医五行人理论内涵、推进我国本土化人格理论模型提供基础。方法在招募的受试者中根据前期制订的《中医五行(形)人面部表型分类量化规范》筛... 目的基于五行理论探究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与水行人的认知功能及加工过程差异性,为进一步丰富中医五行人理论内涵、推进我国本土化人格理论模型提供基础。方法在招募的受试者中根据前期制订的《中医五行(形)人面部表型分类量化规范》筛选出典型的火行人与水行人,采用成套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工具(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和Top-down及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招募受试者火行人24人,水行人20人,与水行人组相比,火行人组在注意功能维度得分明显更高,在RBANS各部分得分上数字广度和编码测验任务得分更高;火行人组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长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反应时更短、准确率更高,水行人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短时加工准确率差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更易高度集中注意力,更易被线索所吸引,但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较短,同时水行人在注意力反应时间更长,更不易被线索所影响,且注意力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五行人 认知功能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下载PDF
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的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脑区测量分析
10
作者 刘歆怡 于爱红 +2 位作者 贾秀琴 刘悦 王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分析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基底节与边缘系统脑区铁沉积情况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搜集MDD、B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组各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 目的: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分析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基底节与边缘系统脑区铁沉积情况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搜集MDD、B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组各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集受试者全脑QSM图像。测量尾状核、苍白球外侧部、苍白球内侧部、壳核、黑质、丘脑底核、直回、眶部内侧回、眶部后回、梭状回、海马旁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的感兴趣区(ROI)内平均磁化率值,并计算各脑区偏侧化指数(LI)。采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DD组左侧海马旁回磁化率值低于BD组(P=0.047);MDD组眶部内侧回LI高于BD组(P=0.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DD组右侧尾状核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09),BD组右侧颞中回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45,P=0.013)。结论:MDD、BD患者间存在铁沉积区域性与偏侧性差异,特定脑区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定量磁敏感成像 磁共振成像 铁沉积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冰冰 王喜今 +5 位作者 刘兰芬 丰雷 王雪 王巍巍 邓齐英 张玲 《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5例抑郁症患者接受可变剂量(25~50 mg/d)阿戈美拉汀治疗9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阿森斯失眠量表(... 目的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5例抑郁症患者接受可变剂量(25~50 mg/d)阿戈美拉汀治疗9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评估疗效,席汉残疾量表(SDS)和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评估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不良事件记录表、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评估安全性。结果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抑郁症9周的有效率为73.53%,缓解率为39.71%。与基线相比,治疗后第9周末的抑郁症状、睡眠症状、躯体症状、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P<0.01)。阿戈美拉汀治疗后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和转氨酶升高,程度均为轻度。结论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症状、睡眠症状、躯体症状、性功能均有效,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2014年至2017年双相障碍患者药品处方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威 周佳 +3 位作者 任艳萍 张杰英 李胜 徐劲节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了解2014年至2017年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药品处方情况和用药方案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处方情况,比较不... 目的:了解2014年至2017年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药品处方情况和用药方案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处方情况,比较不同年份用药方案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148例患者。在药品处方方面,心境稳定剂占比最高,其中丙戊酸盐呈波动上升趋势(P<0.01);抗精神病药占比次之,其中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呈上升趋势,奥氮平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抗抑郁药占比一直波动在低位。在用药方案方面,联合用药占主导,其中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占比最高(73.3%),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双相障碍住院患者以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为主,其中丙戊酸盐、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的使用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用药方案 趋势
下载PDF
16项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自杀条目在抑郁症自杀风险筛查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莹莹 史晓宁 +2 位作者 王鹏飞 张玲 朱雪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评价患者16项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中的自杀条目能否作为抑郁症自杀风险评估的筛查工具。方法:入组来自中国5家精神病院的门诊抑郁症患者,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0.0的自杀模块作为患者是否有自杀风险的标准... 目的:评价患者16项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中的自杀条目能否作为抑郁症自杀风险评估的筛查工具。方法:入组来自中国5家精神病院的门诊抑郁症患者,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5.0.0的自杀模块作为患者是否有自杀风险的标准,患者完成QIDS-SR16的抑郁症状自评后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将QIDS-SR16自杀条目的评估结果与MINI结果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准确性和特异度的评估。结果:共分析患者数据352例,使用MINI自杀模块和QIDS-SR16的自杀条目筛选出具有自杀风险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3%和47.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MINI自杀模块和QIDS-SR16的自杀条目评估结果存在一致性差异(Kappa=0.34,P<0.001),在QIDS-SR16自杀条目筛查判定自杀风险阳性的患者中(自杀条目得分≥1),60%(99/167)被MINI评估为无自杀风险。进一步按照QIDS-SR16自杀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这部分评估结果不一致的患者中,70%(69/99)判定为轻度自杀风险,20%(20/99)判定为中度自杀风险。QIDS-SR16自杀意念条目筛查自杀风险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显示,当以QIDS-SR16的自杀条目≥1分为筛查标准,评估患者自杀风险的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63.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8~0.78)。结论:利用症状评估工具QIDS-SR16量表中的单个条目进行自杀风险的筛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应用的便利性。QIDS-SR16的自杀条目能够对抑郁症人群自杀风险进行初步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风险 筛查 16项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
下载PDF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倩 姜玮 +3 位作者 罗炯 王雯 王虎 任艳萍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3期197-201,221,共6页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会影响临床诊疗过程。目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效果不理想,已成为学习阶段致残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现状,为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会影响临床诊疗过程。目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效果不理想,已成为学习阶段致残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现状,为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1月16日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169例,收集并分析病历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比较不同发作类型中不同性别的患者用药情况的差异。结果男生躁狂发作的比例高于女生,女生抑郁发作的比例高于男生(P均<0.05)。女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比例高于男生(χ^(2)=7.761,P<0.01)。低龄组混合发作、伴冲动行为、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比例高于高龄组,高龄组躁狂发作的比例高于低龄组(P<0.05或0.01);高龄组住院时间长于低龄组(t=-2.930,P<0.01)。在躁狂发作患者中,男生服用丙戊酸盐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均<0.01),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男生服用利培酮和奥氮平(χ^(2)=26.957)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0.05或0.01),女生服用喹硫平(χ^(2)=14.865)和阿立哌唑的比例均高于男生(P均<0.01)。在抑郁发作患者中,男生服用奥氮平的比例高于女生(P<0.01)。在混合发作患者中,女生服用碳酸锂的比例高于男生(χ^(2)=9.253,P<0.01),男生服用丙戊酸盐的比例高于女生(P<0.05)。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诊断分类和伴随症状方面存在差异;在不同发作类型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碳酸锂、丙戊酸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用药情况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特征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缺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文鹏 李先宾 王传跃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工作记忆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神经认知障碍的一个主要方面,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缺陷,但不同研究的结果缺乏一致性。本文拟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及其相关重要脑区,综述rTMS治疗精神... 工作记忆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神经认知障碍的一个主要方面,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缺陷,但不同研究的结果缺乏一致性。本文拟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及其相关重要脑区,综述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缺陷的临床试验新进展,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工作记忆
下载PDF
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艺萍 黄晓瀚 +3 位作者 刘瑞 邹博超 谢海永 丰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精神障碍常伴随攻击风险增高,在公共安全领域具有负面影响。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包括了目前有关精神障碍攻击风险因素、攻击风险评估工具、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与预测,为开发新的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 精神障碍常伴随攻击风险增高,在公共安全领域具有负面影响。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包括了目前有关精神障碍攻击风险因素、攻击风险评估工具、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与预测,为开发新的精神障碍攻击风险评估工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攻击风险评估 人工智能技术
下载PDF
帕罗西汀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疗效与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菲 臧彦楠 +3 位作者 牛梦溪 刘珊珊 庄红艳 果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片带量采购中标药(乐友)与原研药(赛乐特)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医生处方行为及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推动中标药品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集中采...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片带量采购中标药(乐友)与原研药(赛乐特)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医生处方行为及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推动中标药品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半年和上年同期处方帕罗西汀片患者的门诊数据,根据所用药品厂家分为中标药组和原研药组,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对原研药和中标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剂量、血药浓度、常见不良反应指标异常发生率、换药率、药品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中标药和原研药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催乳素升高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时间段原研药换为中标药的换药率为5.52%,而参比时间段换药率为2.87%,两个时间段上述换药者中分别约有0.59%和0.48%又换回了原研药。试验时间段患者次均中标药品费用(310.38元)和总药品费用(1052.77元)均明显低于参比时间段(P<0.01)。结论本研究未发现帕罗西汀片的中标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中标药具有较大的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采购 帕罗西汀 有效性 安全性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中标仿制药与原研药治疗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8
作者 贾菲 鲍爽 +4 位作者 刘珊珊 牛梦溪 臧彦楠 庄红艳 果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0期1174-1178,1184,共6页
目的: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中标仿制药(百洛特)与原研药(来士普)治疗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医师处方行为及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是2019年3月23日起施行的第一批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 目的: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中标仿制药(百洛特)与原研药(来士普)治疗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医师处方行为及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是2019年3月23日起施行的第一批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提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6个月和上年同期我院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患者的门诊数据,根据所用药品厂家分为中标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对原研药和中标仿制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剂量、血药浓度、常见不良反应指标异常发生率、换药率和药品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中标仿制药组与原研药组患者血药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剂量的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肝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泌乳素升高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研药组血糖升高患者所占比例(13.31%)低于中标仿制药组(1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时间段,原研药换为中标仿制药的换药率为5.45%,而参比时间段的换药率为2.23%,2个时间段上述换药者中分别约有0.86%和0.34%的患者又换回了原研药;试验时间段,患者次均中标仿制药品费用(638.06元)和总药品费用(1 331.78元)均明显低于参比时间段次均中标仿制药品费用(1 331.79元)和总药品费用(1 911.37元),仅为其62.97%和68.63%。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中标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且中标仿制药经济学优势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采购 艾司西酞普兰 有效性 安全性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谷氨酸成像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悦 董麟瑞 +6 位作者 黄圣翔 许丽雪 刘瑞 黄朋举 李军 王威 于爱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0-83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谷氨酸成像(GluCEST)探索精神分裂症(SCZ)脑内神经生化物质特点,为SCZ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磁共振CEST技术检测满足入组的21例SCZ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HC)的大脑不同区域谷氨酸水平,... 目的:本研究基于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谷氨酸成像(GluCEST)探索精神分裂症(SCZ)脑内神经生化物质特点,为SCZ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磁共振CEST技术检测满足入组的21例SCZ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HC)的大脑不同区域谷氨酸水平,并对谷氨酸水平有差异的脑区分别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SCZ组额叶谷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海马谷氨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SCZ组额叶、海马的谷氨酸水平与PAN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SCZ GluCEST成像发现谷氨酸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为SCZ的病理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谷氨酸 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重性精神疾病服药依从性电子管理工具研究进展
20
作者 尹晶晶 闫娜娜 +1 位作者 张玲 王刚 《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尝试开发电子化、智能化服药管理工具,用于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服药依从性 电子管理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