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从华 刘杰 +2 位作者 彭为 周云霞 马利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1期65-66,69,共3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尿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尿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慢性肾衰竭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害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肾损害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分析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维佳 黄俊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维持性透析的肾性骨病患者20... 目的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维持性透析的肾性骨病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经单纯性血液透析(对照组,n=100)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观察组,n=100)治疗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反应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和IL-10及血磷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BMP7和B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且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患者炎症反应蛋白及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骨病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炎症反应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ANCA相关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指标、内皮损伤标记物与肾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维佳 黄俊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指标、内皮损伤标记物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ANCA相关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进行研究,筛选不合并肾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组,...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指标、内皮损伤标记物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ANCA相关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进行研究,筛选不合并肾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组,合并肾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肾损伤组,测定血清中自身抗体含量以及内皮损伤标记物含量。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中蛋白酶3(PR3)-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抗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含量显著高于AAV组(P<0.05);肾损伤组患者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E选择素(ES)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显著高于AAV组(P<0.05),血管内皮细胞中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含量低于AAV组(P<0.05);肾损伤组患者的CKD分期越高、蛋白尿越明显,血清中CECs、vWF、ES、VCAM-1的含量越高,TM、eNOS的含量越低(P<0.05)。结论:ANCA相关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抗LAMP-2抗体、AECA以及内皮损伤标记物的含量异常与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以用于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自身抗体 内皮损伤 肾损害
下载PDF
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莉 刘杰 刘维佳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3期2427-2429,共3页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LN患者,给予MMF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规范治疗。糖皮质激素(20~40 mg/d),逐渐减量,MMF初始剂...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LN患者,给予MMF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规范治疗。糖皮质激素(20~40 mg/d),逐渐减量,MMF初始剂量1.5 g/d,3个月后减至维持剂量0.75~1.0 g/d继续治疗,治疗时间3~24个月。结果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4 h尿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血清自身抗体显著减少,补体C3、C4升高;26例患者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MMF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消化道反应、感染及带状疱疹发生等。结论 MMF对于成人各型LN,尤其是经传统治疗无效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霉酚酸酯 糖皮质激素 治疗
下载PDF
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莉 刘杰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5期2778-2781,共4页
IgA肾病(IgAN)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IgA肾病的发病与基因、免疫反应、炎性介质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但随着肾活检的开展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IgA肾病是一组具有... IgA肾病(IgAN)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IgA肾病的发病与基因、免疫反应、炎性介质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但随着肾活检的开展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IgA肾病是一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征候群,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该文从病理、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IgA肾病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球肾炎 现状
下载PDF
观察比较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维佳 黄俊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7期3217-3218,共2页
探究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狼疮性肾炎上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狼疮性肾炎病人进行观察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 探究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狼疮性肾炎上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狼疮性肾炎病人进行观察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间断性的使用环磷酰胺进行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清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水平,统计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治疗之后24h观察组患者的补体C3水平、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以及ANA阳性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以让狼疮性肾炎病人的血清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水平降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他克莫司 泼尼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黄葵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32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杰 汤超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期1323-1324,共2页
目的观察黄葵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及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黄葵联合苦参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清蛋白、尿蛋白、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 目的观察黄葵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甘草酸二铵及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黄葵联合苦参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清蛋白、尿蛋白、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12周后24 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清蛋白显著上升。结论黄葵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 苦参素 肾炎 乙肝相关性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维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IgA肾病采用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的临床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入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IgA肾病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为46例。观察组行活性维生素D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IgA肾病采用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的临床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入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IgA肾病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为46例。观察组行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参照组行厄贝沙坦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参数、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1)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均比之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比参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的CD4^+、CD8^+、CD4^+/CD8^+均下降,且下降程度比参照组明显,组间对比P <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对于IgA肾病患者而言,能够降低相关指标参数,且减低了CD4^+、CD4^+/CD8^+的变化,在临床治疗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 厄贝沙坦 IGA肾病 T细胞亚群 骨化三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心钠素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
9
作者 刘杰 陈瑞红 汤超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8期550-551,共2页
目的 :观察心钠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 1mg·kg 1 ,qd ,po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钠素注射液 2 2 0mg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 目的 :观察心钠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 1mg·kg 1 ,qd ,po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钠素注射液 2 2 0mg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 ,2周为 1个疗程 ,连用 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水肿、蛋白尿、血清蛋白、总胆固醇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 ,66.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泼尼松 肾病综合征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肾脏损伤及修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829-1832,共4页
急性肾损伤也被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K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地持续下降,导致代谢产物无法排出从而在血液聚集的一种综合征[1]。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AKI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之一[2]... 急性肾损伤也被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K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地持续下降,导致代谢产物无法排出从而在血液聚集的一种综合征[1]。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AKI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之一[2],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急性肾小管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肾修复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_1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作用
11
作者 韩从华 秦前安 别艳芝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1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常规治疗组(Control)、前列腺素E1组(Prostaglandin E1,PGE1)、疏血通联合前列腺素E1组(SXT+P...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1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常规治疗组(Control)、前列腺素E1组(Prostaglandin E1,PGE1)、疏血通联合前列腺素E1组(SXT+PGE1)。Control组采用强的松1~1.5mg·kg^-1·d^-1晨顿服,环磷酰胺0.8g/次/月,静滴及其它常规治疗;PGE1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0μg加10%葡萄糖2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共用4周;SXT+PGE1组在前列腺素E1组基础上合用疏血通注射液4mL加10%葡萄糖2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共用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能降低24h尿白蛋白量,PGE1与SXT+PGE1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与其它组比较,SXT+PGE1组作用更显著(P〈0.05)。且疏血通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有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疏血通注射液 前列腺素E1
下载PDF
肾移植后1年存活者空腹血糖变化及预后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924-3928,共5页
背景:肾移植后糖尿病是移植脏器的重要代谢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长期生存率,是移植肾失功能、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空腹血糖变化规律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 背景:肾移植后糖尿病是移植脏器的重要代谢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长期生存率,是移植肾失功能、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空腹血糖变化规律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过肾移植后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42例,其中移植前糖尿病患者7例、空腹血糖受损组11例和空腹血糖正常患者24例,观察各组患者移植后1,7,14 d以及1,3,6,12个月空腹血糖变化,并比较各组移植后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肾移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组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各时间段空腹血糖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和空腹血糖正常组患者(P<0.05),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和空腹血糖正常组患者空腹血糖在移植后第1天均升高(P<0.05),各组空腹血糖在移植后3个月趋于平稳;空腹血糖正常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空腹血糖、年龄、移植后肿瘤和感染是肾移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移植后发生肿瘤的死亡危险比最高,为2.376。结果证实,移植前糖尿病对肾移植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生存率有一定的影响,移植后糖尿病对患者生存率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肾移植 空腹血糖 移植后糖尿病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文忠 《当代医学》 2019年第7期131-132,共2页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环磷酰胺联合糖皮...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行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的舒适度评分指标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24 h尿蛋白为(0.31±0.03)g、甘油三酯为(1.82±0.03)mmol、血清蛋白(37.1±1.2)g/L、丙氨酸转氨酶(19.2±1.1)U/L、天东门转氨酶(15.6±1.1)U/L。对照组24 h尿蛋白为(2.49±0.59)g、甘油三酯为(2.39±0.59)mmol、血清蛋白(31.2±2.1)g/L、丙氨酸转氨酶(16.5±2.2)U/L、天东门转氨酶(17.9±2.2)U/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能够对肾功能指标进行调节,加快康复速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对重症急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文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将两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肌酐、内生肌酐、尿素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液肌酐高于观察组,内生肌酐低于观察组,尿素氮高于观察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以及KDTA量表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年后,观察组的生存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重症急性肾衰 安全性 生活质量 生存率
下载PDF
hsa_circ_0011946靶向miR-767-3p调控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15
作者 李文亚 谢程 彭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11946靶向miR-767-3p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RT-qPCR分析hsa_circ_0011946、miR-767-3p在宫颈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及宫颈癌细胞(SiHa、HeLa、Caski)中的表达水平。分别用si-NC、si-h... 目的探讨hsa_circ_0011946靶向miR-767-3p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RT-qPCR分析hsa_circ_0011946、miR-767-3p在宫颈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及宫颈癌细胞(SiHa、HeLa、Caski)中的表达水平。分别用si-NC、si-hsa_circ_0011946、miR-NC、miR-767-3p、pcDNA、pcDNA-hsa_circ_0011946、anti-miR-NC+si-hsa_circ_0011946、anti-miR-767-3p+si-hsa_circ_0011946转染SiHa细胞,并设为si-NC组、si-hsa_circ_0011946组、miR-NC组、miR-767-3p组、pcDNA组、pcDNAhsa_circ_0011946组、anti-miR-NC+si-hsa_circ_0011946组、anti-miR-767-3p+si-hsa_circ_0011946组,未转染的细胞作为NC组。采用RT-qPCR检测各组SiHa细胞中hsa_circ_0011946和miR-767-3p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数;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数;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circular RNA interactome预测miR-767-3p与hsa_circ_0011946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hsa_circ_0011946和miR-767-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hsa_circ_001194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767-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8细胞比较,SiHa、HeLa、Caski细胞中hsa_circ_001194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767-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NC组比较,si-hsa_circ_0011946组SiHa细胞hsa_circ_0011946表达水平、吸光度(A)值、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及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减少(P<0.05)。与miR-NC组比较,miR-767-3p组SiHa细胞miR-767-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值、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及MMP-2、M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减少(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hsa_circ_0011946组SiHa细胞miR-767-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sa_circ_001194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共转染miR-767-3pmimics和WT-hsa_circ_0011946的SiHa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共转染miR-NC和WT-hsa_circ_0011946(P<0.05)。hsa_circ_0011946与miR-767-3p直接特异性结合。与anti-miR-NC+si-hsa_circ_0011946组比较,anti-miR-767-3p+si-hsa_circ_0011946组SiHa细胞miR-767-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值、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及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增加(P<0.05)。结论干扰hsa_circ_0011946通过靶向上调miR-767-3p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11946 miR-767-3p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超声联合NCE-MRA评价尿毒症透析功能及对FGF-23、klotho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红 黄俊波 万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8-853,共6页
本文探讨超声联合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NCE-MRA)评价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左心室内功能及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的鉴定。收集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56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联合NCE-MRA评价尿毒症... 本文探讨超声联合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NCE-MRA)评价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左心室内功能及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的鉴定。收集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56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联合NCE-MRA评价尿毒症透析功能;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FGF-23、klotho的含量。结果显示:(1)左心室功能显示,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尿毒症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16节段收缩失同步指数(SDI16)、左心室16节段舒张失同步指数(DDI16)均显著增加(P<0.05);(2)血清FGF-23水平与血肌酐、碱性磷酸酶、磷、钙等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残余肾功能、尿素清除指数、klotho蛋白含量等呈负相关(P<0.05)。本研究发现,血液透析可以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心室内功能,血清FGF-23和klotho蛋白可用于诊断尿毒症透析心血管钙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NCE-MRA评价 尿毒症透析 心血管钙化 心室内功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可溶性klotho蛋白
下载PDF
血清HIF-1α和CD44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风险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文亚 谢程 彭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2期2810-2813,28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D44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GDM产妇90例,以及因胎位不正行剖宫产的未发生GDM的产妇90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D44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GDM产妇90例,以及因胎位不正行剖宫产的未发生GDM的产妇90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资料。根据剖宫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90例GDM产妇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所有受试者血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HIF-1α、CD44表达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DM产妇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IF-1α、CD44表达水平对GDM产妇术后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GDM产妇剖宫产后,术后感染组18例,未感染组72例;GDM产妇的FPG、HbA1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GDM剖宫产术后感染组FPG、HbA1c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产妇的AL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HIF-1α、CD4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感染组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F-1α、CD44表达水平及HbA1c表达水平是GDM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HIF-1α、CD44表达水平预测GDM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5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66,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血清HIF-1α、CD44表达水平在GDM产妇中呈高表达,术前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 CD44 妊娠期糖尿病 剖宫产 术后感染
下载PDF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联合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孕前优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文亚 谢程 彭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参加孕前优生检查的新婚夫妇进行红细胞参数、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提供有效的地贫防控方案,减少地贫儿出生。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地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夫妇,共收集新婚夫妇4620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新婚...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参加孕前优生检查的新婚夫妇进行红细胞参数、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提供有效的地贫防控方案,减少地贫儿出生。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地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夫妇,共收集新婚夫妇4620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新婚夫妇红细胞参数,对地贫表型阳性的血液标本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诊断。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检测我国常见的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突变或缺失。分析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类型突变类型和频率。结果本研究检测4620对新婚夫妇,有1746例为地贫初筛阳性,占18.90%(1746/9240)。有739例为地贫基因阳性,占8.00%(739/9240)。495例α-地贫基因携带者中--SEA/αα型所占比例最多。208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中CD41-42型所占比例最多。产前诊断结果发现,186例双方为同型基因高危地贫的夫妇,检查出正常胎儿54例,占29.03%(54/186),检出各类轻型α-地贫胎儿44例,占23.66%(44/186),静止型α-地贫胎儿10例,占5.38%(10/186),检出各类轻型β-地贫胎儿23例,占12.37%(23/186),检查出各类重型/中间型(α-地贫、β-地贫、αβ复合型)地贫胎儿58例,占31.18%(58/186)。58例高危地贫胎儿家庭中,有53例胎儿终止妊娠,5例胎儿继续妊娠。结论血常规红细胞参数联合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孕前优生具有指导作用,为开展优生优育和预防重型地贫儿出生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 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优生健康检查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HO-1、NF-κB表达与胎儿脐动脉血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程 李文亚 彭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胎儿脐动脉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胎儿脐动脉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52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74例和重度组78例;选取同期79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收集整理孕妇一般资料及围生儿预后情况,根据围生儿预后情况将子痫前期孕妇分为预后良好组10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胎盘及产前血清中HO-1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ec index, RI)、收缩末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值(maximum end-systolic flow rate and end-diastale the maximum flow rate ratio, S/D),根据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是否异常将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血流动力学正常组103例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组49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HO-1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与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胎盘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PI、RI、S/D、收缩压、舒张压高于轻度组和正常妊娠组,胎盘中HO-1 mRNA表达水平低于轻度组和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胎盘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PI、RI、S/D、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正常妊娠组,胎盘中HO-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HO-1 mRNA表达水平与NF-κB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5);HO-1 mRNA表达水平与PI、RI、S/D均呈负相关(P<0.05),NF-κB mRNA表达水平与PI、RI、S/D均呈正相关(P<0.05)。子痫前期孕妇中血流动力学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血流动力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产前血清NF-κB mRN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HO-1 mRN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HO-1表达水平降低、NF-κB表达水平升高,且均与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呈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影响围生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血红素氧合酶-1 核因子-κB 胎儿脐动脉血流
原文传递
醌茜素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程 李文亚 彭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9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究醌茜素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卵巢癌细胞SKOV-3,采用不同浓度(0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的醌茜素作用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 目的探究醌茜素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卵巢癌细胞SKOV-3,采用不同浓度(0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的醌茜素作用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Bax、Bcl-2、MPP-9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醌茜素浓度的增加,可以明显降低卵巢癌细胞SKOV-3的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和侵袭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下调CyclinD1、Bcl-2、MPP-9、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经JAK2抑制剂AG490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醌茜素+AG490组的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醌茜素组;而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侵袭细胞数目、Cyclin D1、Bcl-2和MP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醌茜素组。结论醌茜素可以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醌茜素 JAK2/STAT3信号通路 卵巢癌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