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邓玉环 伍丽霞 陈炎金 《河北中医》 2016年第3期461-463,共3页
目的观察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1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关爱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 目的观察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1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关爱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2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较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关爱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评价研究 生殖器肿瘤 女(雌) 表现焦虑量表 病人满意度 病人依从
下载PDF
氧化电位水用于妇科手术前阴道抹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润华 伍丽霞 +1 位作者 招顺万 柳晓春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9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氧化电位水(EOW)用于妇科术前阴道消毒的效果。方法用氧化电位水(EOW)对阴道壁、穹隆部、及宫颈抹洗,抹洗后取标本进行阴道清洁度及支原体检测,与采用0.1%苯扎溴铵(新洁而灭)、碘伏抹洗的效果进行比较。(病例资料来源为我科住... 目的观察氧化电位水(EOW)用于妇科术前阴道消毒的效果。方法用氧化电位水(EOW)对阴道壁、穹隆部、及宫颈抹洗,抹洗后取标本进行阴道清洁度及支原体检测,与采用0.1%苯扎溴铵(新洁而灭)、碘伏抹洗的效果进行比较。(病例资料来源为我科住院患者,以住院床号的单双分为两部分,单号为EOW组,双号又再分为新洁而灭组和碘伏组。)结果氧化电位水(EOW)消毒效果优于0.1%苯扎溴铵(新洁而灭)、碘伏。EOW组100例中支原体感染占22例,经6次抹洗转阴15例,转阴率68%。苯扎溴铵80例中支原体感染18例,经6次抹洗转阴3例,转阴率17%。在碘伏20例中支原体感染4例,经6次抹洗后转阴2例,转阴率50%。可见EOW组效果优于其他对照组(苯扎溴铵和碘伏组)(P<0.01)。结论氧化电位水(EOW)对阴道粘膜无刺激,对环境无污染,制作方便,可用于妇科术前阴道抹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电位水(EOW) 苯扎溴铵 碘伏 阴道抹洗
下载PDF
两种阴道冲洗方法在妇科阴式系列手术阴道冲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进 伍丽霞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182-183,共2页
目的:观察正压式多用灌冼器冲洗法和普通安尔碘抗菌棉球擦洗法在妇科经阴道系列手术术前阴道冲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准备行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 目的:观察正压式多用灌冼器冲洗法和普通安尔碘抗菌棉球擦洗法在妇科经阴道系列手术术前阴道冲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准备行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3d安尔碘抗菌冼液配合正压式多用灌冼器做术前阴道冲洗,1次/d;对照组术前3d用安尔碘抗菌冼液棉球,在窥阴器暴露阴道及宫颈后擦冼阴道粘膜,2次/d。观察两组患者对阴道冲洗操作的主观感受;术后病率及术后远期阴道残端感染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残端愈合情况优于观察组(P<0.01);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式多用灌冼器用于妇科阴式系列手术术前阴道冲洗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患者舒适度增加,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经阴阴道系列手术 阴道冲洗 正压式多用灌冼器
下载PDF
妇科术后病人群发急性结膜充血原因分析
4
作者 伍丽霞 欧志坚 王兆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21期3136-3138,共3页
目的查明妇科患者术后群发球结膜充血的原因。方法收集与调查11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结膜病灶采样检测,对麻醉用药、治疗用药、术野用药、麻醉方式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1例结膜充血病例眼分泌物培养,均无致病微生物;患者无接... 目的查明妇科患者术后群发球结膜充血的原因。方法收集与调查11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结膜病灶采样检测,对麻醉用药、治疗用药、术野用药、麻醉方式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1例结膜充血病例眼分泌物培养,均无致病微生物;患者无接触史,无二代病例出现,手术室与病房分散,手术与麻醉方式均为常规式;11例患者围手术期均使用新购置的某批号的头孢替安,停用该批号的头孢替安后,无新病例发生。结论手术后患者结膜充血与围手术期使用某批号头孢替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疾病 妇科外科手术
下载PDF
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内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张婧 冯敏清 +3 位作者 冯任维 蓝文富 姚亮凤 崔运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内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经HIFU治疗的5例子宫内异位妊娠患者资料,中位年龄35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行MRI检查。观察术前、... 目的探讨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内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经HIFU治疗的5例子宫内异位妊娠患者资料,中位年龄35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行MRI检查。观察术前、术后MRI图像,了解妊娠囊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妊娠囊附着处子宫肌层改变、强化及其HIFU术后MRI表现。结果HIFU术前MRI示4例为瘢痕妊娠(CSP),1例为宫颈妊娠;2例妊娠囊信号均匀,3例妊娠囊信号不均;CSP患者子宫前壁肌层明显变薄,厚度1~2 mm。强化:1例CSP患者妊娠囊未见强化,但宫旁可见多发增粗、迂曲强化血管影;余3例CSP患者妊娠囊内可见条索状、斑片状明显强化;宫颈妊娠患者见妊娠囊壁均匀强化。HIFU术后MRI示:4例妊娠囊均较前缩小,1例妊娠囊较前无明显改变;5例病灶信号均较前升高/不均匀;1例CSP妊娠囊术前强化灶未见显示;1例CSP患者术前无强化,但术后宫旁增粗、迂曲强化血管较前减少,强化程度减弱。另2例CSP妊娠囊仍见少许条索状、斑片状强化,但强化范围较前缩小、部分坏死改变。宫颈妊娠患者妊娠囊壁未见强化。结论MRI术前检查能明确妊娠囊位置及信号情况,有助于HIFU术前准确定位,且能显示妊娠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术后动态增强扫描可判断HIFU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 异位妊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运动处方联合情志护理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区玉怡 伍丽霞 +2 位作者 林少英 袁惠芝 黄小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联合情志护理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运...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联合情志护理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运动处方联合情志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运动处方联合情志护理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精神、生理及心理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处方 情志护理 围绝经期综合征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江洁丽 林少英 刘彩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6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护理依从... 目的探讨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15%较对照组的73.08%更高(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可以发挥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系统规范化 个性护理 负性情绪
下载PDF
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与宫颈癌复发相关性临床研究
8
作者 张继屏 范锶丝 +2 位作者 江洁丽 郑建莹 闵燕飞 《大医生》 2023年第2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免疫组化因素与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免疫组化因素与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诊疗指南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标本予病理检查,采集患者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收集临床就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复发风险因素,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免疫组化因素与宫颈癌复发关系。结果复发组肿瘤直径≥4cm、中或低分化、病理分期(Ⅱa~Ⅲ期)、淋巴转移、脉管阳性、残端阳性及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表达阳性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将宫颈癌术后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将影响术后复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复发组肿瘤直径≥4cm、中或低分化、病理分期(Ⅱa~Ⅲ期)、淋巴转移、残端阳性、脉管阳性及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表达阳性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主要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为LogitP=-9.543^(+)肿瘤直径×2.623^(+)分化程度×2.764^(+)病理分期×2.052^(+)淋巴结转移×2.046^(+)残端阳性×2.439^(+)脉管阳性2.413^(+)Ki67表达×2.177^(+)突变型P53表达×2.039^(+)突变型P16表达×1.883^(+)CK7表达性×2.098,上述公式直接代入数据,若LogitP>0.496,提示宫颈癌复发风险高。结论肿瘤直径(≥4cm)、中低分化、淋巴转移、脉管阳性、阴道残端阳性、病理分期(Ⅱa~Ⅲ期)、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表达阳性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通过Ki67、突变型P53、突变型P16、CK7免疫组化因素建立宫颈癌复发模型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及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突变型P53 突变型P16 CK7 免疫组化 宫颈癌 复发
下载PDF
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研究
9
作者 林燕平 揭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5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在接受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期间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围手术期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35例。围手术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在接受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期间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围手术期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35例。围手术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配合完成盆底重建+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配合完成盆底重建+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性交困难及性交痛)发生率、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短版-20(PFDI-20)评分、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短版-7(PFIQ-7)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IQ)。结果围手术期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常规护理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围手术期护理组PFDI-20评分(69.86±15.72)分、PFIQ-7评分(59.33±12.22)分及PSIQ评分(15.47±1.47)分与常规护理组PFDI-20评分(69.99±15.75)分、PFIQ-7评分(59.35±12.24)分及PSIQ评分(15.49±1.4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围手术期护理组PFDI-20评分(13.71±2.49)分、PFIQ-7评分(9.89±1.23)分及PSIQ评分(5.32±2.35)分均分别低于常规护理组PFDI-20评分(25.29±3.02)分、PFIQ-7评分(20.99±2.25)分及PSIQ评分(8.49±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在接受盆底重建+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期间,有效运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且改善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重建 全子宫切除术 重度子宫脱垂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柳晓春 冯敏清 +2 位作者 黄小敏 郑玉华 谢庆煌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术治疗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患者因子宫...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术治疗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患者因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紧密改开腹手术外,其余患者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39.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5.2ml;术后血β-HCG水平下降率平均为86.8%;平均住院时间8.2天;平均住院费用9093.4元。结论: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及子宫修补术治疗CSP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经阴道手术 病灶切除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肇丽杰 柳晓春 +2 位作者 谢庆煌 郑玉华 傅瑶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4-735,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4例,按病情及患者的意愿分为经阴道组31例,腹腔镜组33例,开腹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72h的CD30、CD69、...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4例,按病情及患者的意愿分为经阴道组31例,腹腔镜组33例,开腹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72h的CD30、CD69、IL-6、IL-8以及CRP水平。结果术后24hCD30、CD69水平开腹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阴道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24、72h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hIL-6、CRP水平开腹组高于经阴道组和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抑制程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阴道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两种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方式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向东 陈莉婷 +1 位作者 柳晓春 汪洪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行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B组行...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行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B组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下降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定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A、B两组有效率均为96%。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B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的生理领域和及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理领域及环境领域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在各个领域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均为安全有效的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式,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在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恢复及再次妊娠时间的选择上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 被引量:27
13
作者 黄晓斌 谢庆煌 +3 位作者 柳晓春 江卓飞 李庆东 郑玉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8年4~12月,对16例早期宫颈癌(ⅠA2期1例,ⅠB1期10例,ⅠB2期5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结果...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8年4~12月,对16例早期宫颈癌(ⅠA2期1例,ⅠB1期10例,ⅠB2期5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215(185~280)min,术中出血150(100~300)ml,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36(21~45)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自排小便时间中位数12(7~42)d。术后下肢静脉血栓1例。术后30天伤口外观美容满意度评分(cosmetic score,CS) 18(15~22)分。中位随诊时间26(4~37)周,无复发、死亡。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联合经阴道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可行、安全的,但其肿瘤学结局仍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广泛子宫切除术 宫颈癌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异常DNA甲基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凯贤 柳晓春 +3 位作者 郑玉华 邓文国 胡路琴 罗润环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HOXA10基因的表达及DNA的甲基化,探讨HOXA10基因异常表达及DNA异常甲基化在EMs发病及不孕机制中的状态和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HOXA10基因的表达及DNA的甲基化,探讨HOXA10基因异常表达及DNA异常甲基化在EMs发病及不孕机制中的状态和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0例(10例合并不孕)、非EMs患者20例(卵巢良性囊肿1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10例)。分别采取其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OXA10基因3个启动子区F1、F2、F3的甲基化状态。结果:EMs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的HOXA10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1),EMs在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5%(9/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50%(5/10)。EMs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0%(8/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40%(4/10)。正常内膜组仅有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率5%(1/20)。EMs在位、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及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P=0.32),但与正常内膜组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OXA10基因在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状态,EMs中存在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EMs合并不孕患者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的DNA甲基化明显高于非EMs不孕患者。EMs中HOXA10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其发病及不孕机制有关,深入研究EMs中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有望为阻断EMs发病或治疗其引起的不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HOXA10基因 DNA甲基化 启动子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丽 蔡巧生 +1 位作者 孙慧娟 陈良珍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在妇女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经阴道分娩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进行随访,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随访,对比...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在妇女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经阴道分娩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进行随访,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随访,对比两组出院1周和出院3个月所处的行为时期,比较两组执行的依从性,出现尿失禁的比例、盆底肌张力的情况,同时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的身体指数、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结果观察组1周和3个月处于行动期和维持期产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出现尿失禁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26),观察组平均的盆底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6.482,P<0.001)。出院6个月观察组的腰围、臀围、腹部皮皱和体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GQOLI-74和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个体化访视护理形式能显著提高妇女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显著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护理 盆底功能 产后 依从性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在抑制卵巢癌裸鼠移植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莹 钟玲 +1 位作者 王勇 邓凯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pshRNA-survivin在体内是否能抑制卵巢癌移植瘤体的生长。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pshRNA-survivin,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的survivin表达情况,TUNEL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 目的观察pshRNA-survivin在体内是否能抑制卵巢癌移植瘤体的生长。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pshRNA-survivin,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的survivin表达情况,TUNEL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shRNA-survivin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减缓肿瘤生长速度。结论pshRNA-survivin明显抑制了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卵巢肿瘤 细胞株SKOV3 RNA干扰 裸鼠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邓凯贤 郑玉华 +6 位作者 柳晓春 汪洪 胡路琴 陈永连 王玉玲 黄晓斌 李林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635-3638,共4页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确诊的宫颈癌患者49例、CIN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确诊的宫颈癌患者49例、CIN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清标本,分别运用ELISA及MEIA法检测M-CSF、SCC-Ag表达水平。结果 M-CSF和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IN组(均P<0.01)。M-CSF在CIN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高级别CIN组显著高于低级别CIN组(P<0.05),但SCC-Ag在CIN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SCC-A和M-CSF显著提高宫颈癌检出率。M-CSF在宫颈癌及高级别CIN患者术后均降低至正常水平,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则只有在宫颈癌组手术前、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F可能成为宫颈癌和CIN诊断中有用的血清学指标,可望用于预测CIN和宫颈癌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鳞状癌细胞抗原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避孕的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邓凯贤 郑玉华 +4 位作者 柳晓春 林少英 刘爽 叶秀涛 谢佳彬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845-3847,3850,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患者治愈后避孕方式的选择及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IUS)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1日确诊的CSP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CSP治愈后按其选择的避孕方式分为4组并落实避孕措...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患者治愈后避孕方式的选择及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IUS)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1日确诊的CSP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CSP治愈后按其选择的避孕方式分为4组并落实避孕措施:IUS组放置IUS、IUD组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IUD)、COC组周期性口服复方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对照组使用安全套或安全期避孕。跟踪随访,调查各组持续使用原避孕方式率,意外妊娠率,月经情况,避孕方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03例,IUS组34例、IUD组25例、COC组27例、对照组17例。随访30~60个月,平均(49±11.5)个月。术后6个月各组持续使用原避孕方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术后12个月起各组间持续使用率出现差异且随时间延长差距增加,IUS组最高(术后30、60个月分别为97.5%、91.7%)、IUD组次之、COC组较低、对照组最低。IUS组持续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P<0.05),意外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00)。COC和IUS组减少月经量和痛经的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及IUD组(均P<0.05),其中IUS组作用最突出,显著高于COC组(均P<0.05)。结论 COC、IUD、IUS均是CSP治疗后安全、可靠、高效的避孕方式,IUS长效、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无生育要求的CSP患者避孕的首选方式。适时提供专业咨询对提高CSP患者的IUS使用率和持续使用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 复方口服避孕药 含铜宫内节育器
下载PDF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有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晓斌 柳晓春 +2 位作者 郑玉华 冯敏清 罗美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有关因素。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2105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27例术后发生PEP,发生率1.3%,对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的有关因素进行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有关因素。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2105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27例术后发生PEP,发生率1.3%,对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例PEP甲氨蝶呤(MTX)药物治疗治愈,1例PEP因腹腔内出血急诊手术治愈。对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PEP的发生与术前血清β-hCG≥4000 U/L、术前血清孕酮≥30 nmol/L和妊娠部位有关(χ2=66.512,P=0.000;χ2=85.093,P=0.000;χ2=9.918,P=0.019),其中间质部与峡部、壶腹部的PEP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182,P=0.041;χ2=4.992,P=0.025);停经时间长短、患者年龄、包块大小、有无剖宫产史、有无异位妊娠史与PEP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 PEP的发生与术前血清β-hCG≥4000 IU/L、血清孕酮≥30 nmol/L和妊娠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异位妊娠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