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徐国建 邢越 +2 位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罗灿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1周、术后3个月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不同层面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1周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1周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1周的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较健侧及术前1周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不同平面真腔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1周,假腔的直径均明显小于术前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一侧肾动脉完全为假腔供血的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恶化,应重视并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
下载PDF
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对ⅢB型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峥嵘 陈小东 +4 位作者 罗灿华 谭羽灿 徐国建 何志坚 廖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2期10263-10267,共5页
背景: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受累的内脏动脉血流变化涉及到重要脏器的血供。目的:观察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腹部内脏动脉血流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4-05/2007-06佛山市第一人民... 背景: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受累的内脏动脉血流变化涉及到重要脏器的血供。目的:观察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腹部内脏动脉血流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4-05/2007-06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急慢性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程3h~2年;急性夹层11例,亚急性及慢性夹层17例;破裂口均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5例只有1个破裂口,23例有2个以上破裂口。方法:治疗前后28例患者均经16排超高速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行经升主动脉高压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观察内脏动脉血流情况;经主动脉真腔于内脏动脉附近低压手推对比剂,观察内脏动脉真腔血供情况,并进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患者全部接受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仅封堵主动脉第一破口,其他破裂口不作一期处理。主要观察指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血运来源情况,真腔血供的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共112条腹部内脏动脉,经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87条血管能确定其供血情况,其中31条真腔血供受损,占35.6%,具体为完全真腔供血8条(26%),真假腔混合供血7条(23%),完全假腔供血13条(42%),无供血3条(10%)。经腔内修复后再评价此31条血供受损血管,完全真腔供血的8条均有改善(100%);真假腔混合供血的7条也均获改善(100%),其中4条恢复完全真腔供血,3条恢复为真腔供血为主;完全假腔供血的有12条获得改善(92%),其中4条恢复为真腔供血为主,8条有真腔供血参与;3条无供血的有2条获得改善(67%),恢复为真腔供血。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后,各型血运受损的腹部内脏动脉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无血运减少和内脏缺血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膜血管内支架 腔内隔绝 主动脉夹层 内脏动脉
下载PDF
留置针溶栓处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邢越 徐国建 +4 位作者 朱峥嵘 谭羽灿 何志坚 曹健强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39-41,4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针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3~12月行留置针溶栓治疗31例AVG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VG复通的成功率、溶栓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溶栓次数...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针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3~12月行留置针溶栓治疗31例AVG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VG复通的成功率、溶栓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溶栓次数1.5次(1~3次),23例溶栓成功,8例溶栓失败,溶栓成功率74.2%。需置入临时透析管12例,免于置入临时透析管19例(61.3%)。7例患者(22.6%)出血,未见肺栓塞病例。术中球囊扩张处理28例患者,其中支架植入4例。结论留置针溶栓处理急性AVG血栓成功率较高,可减少置管造成的血管损伤,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血透通路闭塞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峥嵘 罗灿华 邹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透析通路(AVG)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中心应用置管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治疗AVG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共1...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透析通路(AVG)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中心应用置管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治疗AVG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共16例患者行置管溶栓及PTA治疗,15例手术成功(93.8%)。15例患者中,7例患者(A组)行覆膜支架植入术,8例患者(B组)未行覆膜支架植入术。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3.4)个月。随访期内,A组患者中5例保持通畅,通畅率为71.4%。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均予PTA治疗后血流通畅;B组患者均再闭塞,平均通畅时间为5.1个月。两组一期通畅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01)。结论腔内治疗AVG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手段,覆膜支架植入可以提高一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闭塞 血栓形成 覆膜支架 腔内
下载PDF
17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治疗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灿华 谭羽灿 +2 位作者 徐国建 何志坚 朱峥嵘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负压吸栓手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和指征。方法选择起病在3天内、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见髂静脉内血栓可移动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17例患者进行髂股静脉腔内吸栓治疗。结果 16例可吸出髂股静脉内血栓。手...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负压吸栓手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和指征。方法选择起病在3天内、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见髂静脉内血栓可移动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17例患者进行髂股静脉腔内吸栓治疗。结果 16例可吸出髂股静脉内血栓。手术结束前和术后3天行下肢静脉造影,髂、股静脉通畅14例,治愈率84.2%。随访1~53(平均31)个月,无复发。3例无效,其中1例因术中髂外静脉损伤中止手术;2例术后3天造影显示髂总静脉闭塞。结论用髂股静脉腔内吸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股静脉 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岚 罗灿华 朱峥嵘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比较合并恶性肿瘤与不合并恶性肿瘤的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共纳入73...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比较合并恶性肿瘤与不合并恶性肿瘤的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后血栓清除率、临床即刻缓解率、大腿周径差、支架通畅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主要并发症以及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治疗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健强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对照组给予旁路转流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对照组给予旁路转流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下肢功能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获得更优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36例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探究
8
作者 徐国建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8期75-76,共2页
目的探究双侧甲状腺癌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36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原发病灶、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调查,并随访1-3年。结果 36例侧甲状腺癌中,无瘤生存患者有32例,伴远处转移患者4... 目的探究双侧甲状腺癌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36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原发病灶、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调查,并随访1-3年。结果 36例侧甲状腺癌中,无瘤生存患者有32例,伴远处转移患者4例;采取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4例伴远处转移患者效果具良好性,并且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论双侧甲状腺癌适于采用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不会损伤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以及喉返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甲状腺癌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邹岚 朱峥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球囊扩张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治疗策略 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病例资料。结果14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病例资料。结果14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3±6.8)个月,1例患者死于脑卒中,无再发髂支闭塞、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并不少见。如发生髂支闭塞,需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综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髂支闭塞
下载PDF
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疗效分析
11
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1 位作者 罗灿华 谭羽灿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治疗需重建LSA的21例PAU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 目的探讨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治疗需重建LSA的21例PAU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支支架通畅率。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astor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56±54)min。术中2例LSA分支支架释放后存在狭窄,分别给予8×40 mm、10×40 mm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术后2例患者出现股动脉穿刺点血肿,予以对症处理好转;术后1例出现截瘫,予以脑脊液引流、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出院时可自行下地行走,无大小便失禁。21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左上肢缺血、内漏、脑梗死、死亡等。随访6~24个月,平均(14.8±5.2)个月,随访期间LSA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无新发截瘫、内漏、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体式主动脉弓分支重建支架(Castor)治疗累及LSA的PAU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左锁骨下动脉 腔内治疗
下载PDF
16排CT用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成像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潘爱珍 甘毅 +2 位作者 罗灿华 陈涛 郑建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98-900,共3页
目的 探讨 16排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及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 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其中 15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 6例共494节段 ,血管重度狭... 目的 探讨 16排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及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 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其中 15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 6例共494节段 ,血管重度狭窄 97节段 ,闭塞 83节段。 95节段行DSA检查 ,仅 2节段CTA与DSA分级不符。结论  16排CT血管成像在评价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主动脉 动脉 阻塞性病变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峥嵘 罗灿华 +2 位作者 袁建伟 冯彦林 廖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目的:评价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经术前B超筛检,共50个怀疑甲状腺恶性病灶纳入研究,术前行PET/CT及UGFNAC评价良恶性,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50个病灶,病理诊断2... 目的:评价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经术前B超筛检,共50个怀疑甲状腺恶性病灶纳入研究,术前行PET/CT及UGFNAC评价良恶性,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50个病灶,病理诊断26例为恶性,24例为良性。恶性肿物组PET/CT的SUVmax高于良性组。PET/CT诊断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9.2%,粗符合率为84%,Youden指数为67.7%。结论:PET/CT对区分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很好的价值,联合采用PET/CT及UGFNAC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PET/CT 18F-FDG B超引导 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国建 罗灿华 +2 位作者 谭羽灿 何志坚 朱峥嵘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2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后有症状低血钙与无症状低血钙患者的血钙水平及临床不同手术方法对血清钙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的患者188例进行分析,按...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后有症状低血钙与无症状低血钙患者的血钙水平及临床不同手术方法对血清钙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的患者188例进行分析,按照症状的情况分为有症状组84例、无症状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5 d血清钙及PTH水平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1、2、3、5 d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3、5 d血清钙水平逐渐上升,有症状组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 d PTH水平均逐渐降低,有症状组PTH水平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4种手术方式血钙水平以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最高,其次为一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再次为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血清钙水平最低是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结论甲状腺术后有症状低血钙与无症状低血钙患者的血钙水平均降低,监测血钙水平对低血钙的预防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低钙血症 甲状腺旁素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透通路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与一期通畅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峥嵘 邹岚 +6 位作者 邢越 谭羽灿 徐国建 何志坚 曹健强 吴嘉瑜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PTA)治疗前臂Brescia-Cimino内瘘(B-C AVF)狭窄的技术成功(TS)率与一期通畅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影响T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本中心经PTA治疗的B-C AVF狭窄病例,对比分析技术不成功(TF...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PTA)治疗前臂Brescia-Cimino内瘘(B-C AVF)狭窄的技术成功(TS)率与一期通畅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影响T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本中心经PTA治疗的B-C AVF狭窄病例,对比分析技术不成功(TF)组和TS组的一期通畅率,探讨影响TS的相关因素。结果共74例患者纳入研究,整体一期通畅时间为(7.79±0.48)个月,TS组(41例)一期通畅时间为(9.77±0.61)个月,优于TF组(33例)的一期通畅时间(5.42±0.53)月(P<0.01)。TF组使用普通球囊比例更高(54.5%),而TS组使用高压球囊比例更高(68.3%)(P=0.048),TF组比TS组需要多次扩张(>2次)的比例更高(90.9%VS 24.4%)(P=0.001)。结论 PTA治疗B-C AVF狭窄中,TS可以延长一期通畅时间,提高通畅率,使用高压球囊可以增加TS率,从而减少球囊的多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腔内 球囊扩张 技术成功 残余狭窄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腔内治疗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峥嵘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主要是指累及肾下腹主动脉和髂动脉一支或多支血管的动脉闭塞性病变,可引起下肢及盆腔缺血等一系列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AIOD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主要是指累及肾下腹主动脉和髂动脉一支或多支血管的动脉闭塞性病变,可引起下肢及盆腔缺血等一系列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AIOD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动脉硬化是其最主要的病因,风湿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先天性的血管结构发育异常、主动脉夹层累及也是其病因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血管结构 主髂动脉闭塞 动脉闭塞性病变 髂动脉 饮食习惯 发育异常
下载PDF
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完全闭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越 徐国建 +5 位作者 朱峥嵘 邹岚 梁笑霞 张惠萍 谭雁红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评估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例采用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 目的评估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例采用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6和12个月门诊随访评估手术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评分、Villalta评分,评估髂静脉支架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结果18例患者成功完成支架手术,技术成功率85.7%。无围术期死亡或肺栓塞发生。18例成功开通患者中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髂静脉支架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8.2%。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Villalt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可行的方法,但要选择合适的、预计能从中受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手术 髂静脉 支架 完全闭塞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预置Proglide缝合器简化体外膜肺氧合股动脉拔管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峥嵘 邹岚 +4 位作者 邢越 温伟标 强新华 孔德晖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14-118,131,共6页
目的探讨预置Proglide缝合器用于静脉-动脉模式的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的股动脉拔管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7例接受VA-ECMO治疗患者,依据患者股总动脉置管时是否预置Proglid... 目的探讨预置Proglide缝合器用于静脉-动脉模式的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的股动脉拔管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7例接受VA-ECMO治疗患者,依据患者股总动脉置管时是否预置Proglide缝合器分成预置缝合器组(P组,26例)和非预置缝合器组(NP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置管情况和拔管情况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置管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的拔管总耗时为(19.18±7.58)min,明显少于NP组的的(75.64±35.66)min(P<0.01);P组拔管部位相关感染发生数(0例)低于NP组(4例,P=0.046);P组拔管相关性失血更少,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少于NP组[(0.75±0.42)g/Lvs(1.38±0.74)g/L,P=0.037)]。其他指标包括活化凝血时间、下肢缺血、拔管部位渗血、假性动脉瘤、再次手术干预、血小板降低值、拔管后的ICU住院时间、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VA-ECMO股动脉拔管中运用预置Proglide缝合器技术可以缩短拔管操作耗时,减少拔管操作相关失血,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可以简化VA-ECMO股动脉拔管操作,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lide缝合器 体外膜肺氧合 拔管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急性无痛性Ⅲ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截瘫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峥嵘 罗灿华 +2 位作者 谭羽灿 徐国建 何志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80-181,共2页
患者男性,70岁。因神志不清,肢体无力2小时于2009年1月1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双侧巴氏征(-),四肢肌张力低,痛温觉及深感觉未见异常。发病时无胸背腹痛。6小时后病情加重... 患者男性,70岁。因神志不清,肢体无力2小时于2009年1月1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双侧巴氏征(-),四肢肌张力低,痛温觉及深感觉未见异常。发病时无胸背腹痛。6小时后病情加重,左上肢肌力3-级,其余肢体肌力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下肢肌力 截瘫 脊髓前动脉 痛温觉 腔内隔绝术 无痛性 椎动脉 脊髓缺血 上肢肌
下载PDF
股动脉注射毒品致假性动脉瘤破裂诊治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灿华 谭羽灿 +2 位作者 徐国建 何志坚 朱峥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反复注射毒品后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在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6例因经股动脉反复制注射毒品后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行病... 目的探讨股动脉反复注射毒品后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在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6例因经股动脉反复制注射毒品后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行病灶切除清创手术。其中3例行血管重建术,术后半年到一年均发生人工血管感染需手术切除人工血管。13例行股动脉结扎术,1例术后股动脉出血死亡,所有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下肢坏疽。结论应用股动脉结扎瘤体切除清创术治疗反复注射毒品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似乎是一种简单和安全的方法,似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如术后发生肢端严重缺血时,可再考虑紧急行髂-股动脉解剖外径人工血管旁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注射毒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