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治疗骨科中重度慢性疼痛1241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庞智晖 郭富明 +3 位作者 周勇 魏鲁青 利云峰 罗双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1,314,共4页
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问题,WHO和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ell 在1995 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在初始阶段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的... 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问题,WHO和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ell 在1995 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在初始阶段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2]。慢性疼痛不仅是病人的一种痛苦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躯体和社会功能[3]。全球范围内,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8%~ 48%,平均高达22%的人群正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透皮贴剂 丁丙诺啡 骨科 中重度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损伤
下载PDF
内镜微创技术在骨科隧道型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细顺 张莉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1期44-45,6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技术在骨科隧道型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3月本院骨科12例隧道型伤口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1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伤口护理,实验组应用内镜微创技术护理伤口,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技术在骨科隧道型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3月本院骨科12例隧道型伤口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1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伤口护理,实验组应用内镜微创技术护理伤口,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发现腔内异物存留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腔内异物存留的发现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内镜微创技术可清晰观察隧道型伤口的情况,可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缩短了病程,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新技术,值得在隧道型伤口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微创技术 隧道型伤口 伤口护理
下载PDF
内镜微创技术在骨科隧道型伤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细顺 张莉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8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技术在隧道型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方法通过使用内镜微创技术对7例隧道型伤口的骨科患者进行伤口护理,总结其应用方法、技巧和实用性。结果使用内镜微创技术后可清晰观察隧道型伤口情况,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缩...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技术在隧道型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方法通过使用内镜微创技术对7例隧道型伤口的骨科患者进行伤口护理,总结其应用方法、技巧和实用性。结果使用内镜微创技术后可清晰观察隧道型伤口情况,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缩短了病程。结论内镜微创技术运用于隧道型伤口处理中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新技术,解决了伤口护理领域中隧道型伤口这一难点,有力地推动伤口护理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伤口护理
下载PDF
胫骨平台塌陷和劈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7
4
作者 蔡春水 张毅 +2 位作者 赵新建 冯宗汉 张健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1611-1612,共2页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塌陷和劈裂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 :对 3 3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分析 ,按Schatzker分类方法 ,Ⅰ型 4例 ,Ⅱ型 8例 ,Ⅲ型 7例 ,Ⅳ型 7例 ,Ⅴ型 5例 ,Ⅵ型 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必要时植骨。结果 :3 1例得...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塌陷和劈裂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 :对 3 3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分析 ,按Schatzker分类方法 ,Ⅰ型 4例 ,Ⅱ型 8例 ,Ⅲ型 7例 ,Ⅳ型 7例 ,Ⅴ型 5例 ,Ⅵ型 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必要时植骨。结果 :3 1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1~ 4年。按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 ,优良率 90 .3 2 %。结论 :CT、MRI和关节镜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价骨折区域的整体情况。术中将塌陷的胫骨平台整体抬高复位 ,充分而准确地植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蔡春水 肖平 +2 位作者 张毅 赵新建 林爱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受骨水泥微粒刺激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兔,骨碎补总黄酮灌胃1 h后,取外周血,分离含药物的血清,同时制备单核细胞。第1孔:仅有单核细胞;第2孔: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第3孔:单...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受骨水泥微粒刺激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兔,骨碎补总黄酮灌胃1 h后,取外周血,分离含药物的血清,同时制备单核细胞。第1孔:仅有单核细胞;第2孔: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第3孔: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对照组血清;第4孔: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含药物血清2 m l;第5孔: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含药物血清3 m l;第6孔: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含药物血清5 m l。培养48 h后,放免法测定上清液TNF-α、IL-6的含量。[结果]第2孔的TNF-α、IL-6的含量明显高于第2孔(P<0.05),第4、5、6的明显低于第3孔(P<0.01),而不同药物含量的孔之间的TNF-α、IL-6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骨碎补(GSB)总黄酮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即GSB总黄酮能抑制导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溶骨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骨质疏松症 细胞因子 人工关节
下载PDF
关节镜监护下髌骨骨折治疗效果与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宗权 赵新建 +3 位作者 张毅 谭健韶 张健平 蔡春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8期J003-J004,共2页
目的:探索关节镜监护下髌骨骨折治疗效果及疗效评价。方法:从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共收治69例髌骨骨折,16例进行关节镜监护下微创手术治疗,16例中有12例顺利完成关节镜下微创手术,4例手术过程遇到困难改为开放手术。关节镜下手术内固... 目的:探索关节镜监护下髌骨骨折治疗效果及疗效评价。方法:从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共收治69例髌骨骨折,16例进行关节镜监护下微创手术治疗,16例中有12例顺利完成关节镜下微创手术,4例手术过程遇到困难改为开放手术。关节镜下手术内固定方法有4种:(1)克氏针+张力带钢丝8例;(2)螺丝钉+张力带钢丝1例;(3)螺丝钉固定1例;(4)抓髌器固定2例。结果:12例关节镜监护下手术平均住院日7d,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0.5月,髌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评分平均86.2(71~96),伸屈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10例,比术前减少20°2例。大腿膝上10cm周长平均比健侧缩小0.6cm(0.4~1.0cm)。结论:关节镜监护下微创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良好治疗手段,减少手术创伤及感染机率,缩少住院时间,选择合适病例,争取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41
7
作者 林庆光 魏鲁青 +1 位作者 冯宗权 曾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7-38,共2页
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手术并发症,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自1978年12月至1996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6例,其中并发椎间隙感染23例,占108%。1988年以前的... 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手术并发症,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自1978年12月至1996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6例,其中并发椎间隙感染23例,占108%。1988年以前的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988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手术后 治疗 椎间隙感染
原文传递
颈性眩晕及其手术治疗机制的探讨(附23例分析) 被引量:57
8
作者 林庆光 赵新建 冯宗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机制。方法:对2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21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双开门减压术。结果:术后19例眩晕消失,优良率达83%,4例症状减轻,好转率17%... 目的:探讨手术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机制。方法:对2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21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双开门减压术。结果:术后19例眩晕消失,优良率达83%,4例症状减轻,好转率17%。结论:颈性眩晕大多不是由单一的椎动脉受压所致,解除颈髓的致压因素,恢复颈椎周围韧带的张力,稳定受累椎体,对治疗此类型颈椎病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减压 融合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显辉 张毅 +2 位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黄星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09-16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一些椎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共67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椎体血管瘤2例2个椎体,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59个椎体,椎体转移瘤伴压缩性骨折6例...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一些椎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共67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椎体血管瘤2例2个椎体,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59个椎体,椎体转移瘤伴压缩性骨折6例6个椎体。在X线透视下,将不透X线骨水泥调成液状,通过一定压力的注射器轻柔、缓慢、匀速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近期止痛效果良好。经平均1年的随访,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中远期疗效与病变性质相关。本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一些椎体肿瘤的止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椎体肿瘤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44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曾湘穗 林庆光 +1 位作者 赵新建 曾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和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 :对 4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随访期平均 3年 2个月。结果 :疗效优 3 1例 ,良 7例 ,可 5例 ,差 1例 ,优良率 86.4%。结论 :神经根型...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和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 :对 4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随访期平均 3年 2个月。结果 :疗效优 3 1例 ,良 7例 ,可 5例 ,差 1例 ,优良率 86.4%。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发病间隙应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5
11
作者 蔡春水 张毅 +2 位作者 赵新建 曾明 黄星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术后康复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程度,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2例,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5例,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2个月。患者功能按Neer...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术后康复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程度,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2例,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5例,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2个月。患者功能按Neer评估标准,优良率80.7%。结论简单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近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颈椎严重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1 位作者 关宏业 杨林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骨折固定术 颈椎严重骨折脱位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林 赵新建 +1 位作者 廖绪强 关宏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8-889,892,共3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7年11月,对12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Ⅱ型8例、Ⅲ型4例)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以双股2号爱惜邦编织缝线固定。结果随访5~3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7年11月,对12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Ⅱ型8例、Ⅲ型4例)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以双股2号爱惜邦编织缝线固定。结果随访5~3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发生骨折移位、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 固定
下载PDF
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健平 曾明 +2 位作者 谭健韶 关宏业 赵新建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7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至2008年共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8例,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44.5岁。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腓骨,胫骨较大骨块用撬拨法复位,恢复踝穴位置及下肢力线后再...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至2008年共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8例,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44.5岁。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腓骨,胫骨较大骨块用撬拨法复位,恢复踝穴位置及下肢力线后再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及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2个月。48例均骨性愈合,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从疼痛、畸形、关节活动度及是否伴神经血管损伤等方面评定):优3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95.8%。结论:微创固定具有操作简易,软组织损伤少,固定可靠的优点,并能最大限度保护骨膜,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粉碎性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伴有脊柱畸形的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毅 赵新建 +3 位作者 廖绪强 陈显辉 黄星球 吕超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56例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 目的:探讨伴有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56例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对疼痛缓解(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共进行115个椎体的成形术治疗。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5mL,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51例。VAS术前评分(8.32±1.48)分,术后(2.23±1.65)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但相对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海燕 李幼姬 +4 位作者 侯赛云 祝胜郎 余学清 孔耀中 叶任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不同时期,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观察比较在间质纤维化不同阶段,3者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假... 目的:检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不同时期,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观察比较在间质纤维化不同阶段,3者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再分3、7、14、21和28d共6组,每组6只,于各时点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常规HE、Masson染色,按小管间质损害的特征进行半定量评分。免疫组化检测CTGF、TGF-β1和α-SMA表达。结果:随梗阻时间的延长,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重,28d间质已基本被纤维化组织所代替。随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CTGF和α-SMA表达逐渐增加,两者与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CTGF与α-SMA的表达之间也呈正相关。TGF-β1表达在7-14d达高峰后,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UUO致CTGF表达增加可能与TGF-β升高有关,CTGF可能通过促进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曾明 林庆光 +1 位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方法 :分析收治并经随访的前路减压不同方式融合的颈椎病患者 111例 (其中单纯髂骨植骨 6 1例 ,骨笼加自体骨植骨 30例 ,自体骨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 2 0例 )的骨融合时间、疗效及... 目的 :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方法 :分析收治并经随访的前路减压不同方式融合的颈椎病患者 111例 (其中单纯髂骨植骨 6 1例 ,骨笼加自体骨植骨 30例 ,自体骨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 2 0例 )的骨融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9个月 ,三组骨融合时间分别为 3 0、4 0、2 5个月 ;优良率分别为 86 9%、93 3%、95 0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5 0 %、0 0 %、2 0 0 %。结论 :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融合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 ,单纯髂骨植骨简单可行 ,但并发症最多 ;骨笼加自体骨植骨不需取自体骨 ,并发症最少 ;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体间融合 自体骨移植 骨笼 钢板 治疗
原文传递
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廖绪强 赵新建 +3 位作者 张奎渤 杨林 吴锐辉 关宏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skyphoplasty(SKY)椎体成形术两种方法治疗椎体肿瘤患者的效果,对比其临床特点与差异。【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方法治疗65例椎体肿瘤患者共87个椎体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skyphoplasty(SKY)椎体成形术两种方法治疗椎体肿瘤患者的效果,对比其临床特点与差异。【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方法治疗65例椎体肿瘤患者共87个椎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VP组29例,平均年龄55.2岁,共42个椎体;SKY组36例,平均年龄52.6岁,共45个椎体。PVP组穿刺后直接注射骨水泥,SKY组经膨胀扩张后再注射骨水泥。记录并评价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PVP组VAS评分由术前(7.79±1.25)分降为术后48 h的(1.86±0.33)分;SKY组VAS评分由术前(8.03±1.12)分降为术后48 h的(1.72±0.41)分,两组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组总体优良率为86.2%,SKY组优良率为9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KY组的骨水泥分布主要位于正位片椎体中央,侧位片椎体前2/3处;而P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律,正位片偏穿刺侧分布为主。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SKY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24.4%,低于PVP组的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方法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椎体肿瘤患者的疼痛,其中SKY椎体成形术在保证手术效果同时能明显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椎体 椎体成形术:Sky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1 位作者 关宏业 杨林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取得了骨愈合,并能维持颈椎解剖关系,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 环钻 颈椎前路减压 植入术 患者 椎间盘切除 融合术 平均 目的 改善
下载PDF
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新鲜压缩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毅 赵新建 +3 位作者 廖绪强 陈显辉 黄星球 吕超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924-2925,292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39例3个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同时进行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1 d、1周... 目的探讨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39例3个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同时进行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1 d、1周及1、3、6个月对疼痛缓解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每次手术3~5个椎体,共进行129个椎体的成型术治疗。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0~4.0 mL,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31例。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术前评分为(8.92±1.24)分,术后(2.74±1.84)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新鲜压缩骨折疼痛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 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