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呑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金良 丁德权 +4 位作者 谭峰 万赛英 吴海科 黄涛 李广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4071-407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64例ACI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40例)、电刺激组(42例)、电针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64例ACI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40例)、电刺激组(42例)、电针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电针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VFSS评分和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训练组,联合治疗组较电刺激组、电针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与电针组VFSS评分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ACI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NMES与电针治疗相结合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肌肉疾病 电刺激疗法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因时护理模式结合吞咽⁃摄食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
2
作者 张晓雨 莫静霞 +2 位作者 赵月娃 黄丙美 张俊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因时护理模式结合吞咽⁃摄食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因时护理模... 目的:探讨因时护理模式结合吞咽⁃摄食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因时护理模式结合吞咽⁃摄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营养风险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时护理模式结合吞咽⁃摄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时护理模式 吞咽⁃摄食干预 脑梗死 吞咽障碍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廖龙光 孙雪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2-0035,共4页
分析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6月-2024年2月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106名,将10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普通口服抗血小板聚集... 分析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6月-2024年2月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106名,将10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普通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联合组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分析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计算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恢复程度更明显,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领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4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高聪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4期4-4,共1页
国内现有的医学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的要求。在新时期,教师需进行留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借鉴各种先进的授课经验,因材施教,为开展留学生全英语教学做好方法学准备,以不断提高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探索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莉 区腾飞 +3 位作者 杨洁 庄红花 刘天妮 杨华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构建和验证基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指标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患者随访完善资料收集,发病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检测,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6分定义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 目的构建和验证基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指标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患者随访完善资料收集,发病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检测,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6分定义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可用性,并绘制列线图。结果筛选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缺血性心脏病史、陈旧性腔隙性梗死病灶个数、内侧颞叶萎缩7个变量,构建出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45(95%CI:0.805~0.885),校准图显示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得出在阈概率为9.0%~90.0%时,模型具有正的净效益。结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为在各种亚型的脑卒中患者中筛查认知障碍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9
6
作者 许建强 李永鸿 +2 位作者 霍保善 梁爱霞 吴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73-2275,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7 d;C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3天、第5天、第7天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化验检查;在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后两组患者血清IL-6、NEU、hs-CRP水平均升高,但U组升高幅度均低于C组(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有改善(P<0.05),但U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损伤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乌司他丁 炎症抑制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6 位作者 解龙昌 殷建瑞 蒲蜀湘 杨新光 何毅华 姚海燕 高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于发病后第3个月及第18个月各进行一次认知功能评估,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结果共209例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入组。其中,共24例(11.5%)出现了认知功能显著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比数比OR=0.869,P=0.021),心房纤颤(OR=5.950,P=0.00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OR=5.179,P=0.020)是TIA/轻型卒中患者中远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IA/轻型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其认知功能进行随访,对于有心房纤颤及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关注其认知功能变化,加强随访,必要时尽早给予干预治疗措施,以减少其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认知功能下降
下载PDF
长病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卢颖瑜 王金良 +2 位作者 巫碧佳 秦兴华 王鹏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调查长病程继发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76例病程≥10年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 目的调查长病程继发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76例病程≥10年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基本特征及各量表评分对继发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选取76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病程≥10年的继发性癫痫患者QOLIE-31总分为(68.27±8.62)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2.45±1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QOLIE-31总分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r=0.412,P=0.021)、病程(r=-0.353,P=0.006)、不良反应量表(SEP)评分(r=-0.364,P=0.000)、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r=0.815,P=0.000)、斯特鲁普(Stroop)效应得分(r=0.754,P=0.005)、词汇流畅性得分(r=0.423,P=0.0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r=-0.506,P=0.000)、贝克抑郁问卷(BDI)评分(r=-0.440,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对QOLIE-31得分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SEP评分(r=-0.356,P=0.017)、Mo CA评分(r=0.202,P=0.007)及BDI评分(r=-0.248,P=0.076)。结论长病程继发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其中SEP评分、Mo CA评分、BDI评分是影响癫痫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SEP评分的独立贡献远大于其他两项,提示临床上应重点注意病程≥10年的患者治疗药物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病程 继发性癫痫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6 位作者 蒲蜀湘 解龙昌 殷建瑞 何毅华 杨新光 姚海燕 高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9-615,共7页
目的脑萎缩是卒中后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探索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卒中后痴呆发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采集患... 目的脑萎缩是卒中后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探索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卒中后痴呆发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采集患者一般危险因素及血管性危险因素,完成头颅MRI和/或头颅CT扫描及半定量测定,包括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数量、额叶萎缩、顶叶萎缩、颞中叶萎缩及广泛脑萎缩的程度。结果共519例卒中及TIA患者完成4种脑萎缩的测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外,女性(比数比OR=2.447,P=0.007)、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数(OR=1.414,P=0.027)是额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病史(OR=2.224,P=0.024)是顶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大血管狭窄(OR=2.584,P=0.015)、脑白质变性评分(OR=1.112,P=0.007)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数(OR=1.158,P=0.042)是颞中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2.109,P=0.001)、心房纤颤(OR=1.934,P=0.015)、脑白质变性评分(OR=1.098,P=0.002)是广泛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心房纤颤、腔隙性脑梗塞数及脑白质变性是卒中及TIA患者脑萎缩的危险因素,可对对上述高危人群尽早干预,减小此类患者发生痴呆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萎缩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区腾飞 杨洁 +3 位作者 廖龙光 李永鸿 李荣 周庆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7期136-137,145,共3页
脑梗死(CI)是由颅内动脉血流异常引起的一类组织缺血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快速、进展迅猛、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中国人群的CI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 脑梗死(CI)是由颅内动脉血流异常引起的一类组织缺血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快速、进展迅猛、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中国人群的CI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CI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LDL-C水平偏高、颈动脉斑块或狭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1]。CI 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脑组织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对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都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患者还可并发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即使是经过有效临床救治的患者,也可出现梗死复发、梗死后出血等不良结局[2],给患者、家属乃至整个社会都带了沉重的负担。进展性脑梗死(PCI )是指在CI发病后6 h~1周内,患者的神经损害症状在医疗干预的情况下仍然呈现进行性加重的临床过程。PCI是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要显著高于一般的CI患者,其病例数量约占CI总病例数的30%[3],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临床问题。本研究针对PCI 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Logistic多元回归
下载PDF
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秉文 方咏红 +2 位作者 卢颖瑜 郭春花 王运林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2991-2995,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关系,并分析LADA患者发生AIT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LADA患者、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关系,并分析LADA患者发生AIT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LADA患者、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超敏促甲状腺素(u 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糖尿病患者还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检测。采用放免法检测TPO-Ab、TG-Ab、FT3、FT4,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u TSH,放射配体法检测GADA、IAA、ICA。随访2年后对以上指标进行复查。结果 (1)LADA患者的基线TG-Ab及TPO-Ab阳性率分别为18.8%、21.3%,均高于T2DM患者的8.8%、13.8%和健康对照者的1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随访,LADA患者的TG-Ab及TPO-Ab阳性率升至21.3%、23.8%,均高于T2DM患者的10.0%、12.5%和健康对照者的8.8%、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者相比,阳性者的LADA患者随访前后高滴度GADA(GADA≥0.3)所占比例较高(53.1%vs 22.9%和46.9%vs 20.8%,P均<0.05),随访前后u TSH异常率更高(18.8%vs 6.3%和28.1%vs 8.3%,P均<0.05),女性比例更高(65.6%vs27.1%,P<0.05),空腹及2 h C肽水平更低(P<0.05),身高体重指数更低(P<0.05),发病年龄更小(P<0.05),而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家族史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滴度GADA的LADA患者与低滴度的LADA患者比较,随访前后TG-Ab阳性率均较高(25.0%vs 15.4%和32.1%vs 15.4%,P均<0.05),随访前后TPO-Ab阳性率均较高(42.9%vs 9.6%和50.0%vs 9.6%,P均<0.05),随访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较高(35.7%vs 17.3%和42.9%vs 19.2%,P均<0.05),发病年龄更小(P<0.05),空腹及2 h C肽水平更低(P<0.05),而女性比例及家族史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滴度GADA、入组时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阳性是LADA患者未来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LADA患者,尤其是高滴度GADA者,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风险高于T2DM及健康对照者;女性、高滴度GADA、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LADA患者将来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由于LADA有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推荐在LADA患者中常规筛查甲状腺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区腾飞 赵旭 +3 位作者 李荣 李永鸿 王鹏 张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参照Pullicinp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各5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参照Pullicinp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各50例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梗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越大,NHI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越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叶酸、维生素B12含量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发生改变,且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判断预后情况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区腾飞 潘速跃 +4 位作者 杨洁 李永鸿 巫碧佳 李荣 周庆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688-26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1例,除去4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为尚未复发组(267例)和复发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1例,除去4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为尚未复发组(267例)和复发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随访期内,尚未复发组与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比较,年龄、严重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脑供血动脉狭窄(所有类型)、脑供血动脉狭窄(单纯责任血管)、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酗酒、ESRS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脑供血动脉狭窄(单纯责任血管)或脑供血动脉狭窄(所有类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复发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脑供血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复发,必须做好上述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下载PDF
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5 位作者 解龙昌 殷建瑞 蒲蜀湘 郑扬波 陈梦宇 高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24-727,共4页
目的既往研究对卒中前痴呆(prestroke dementia,PSD)关注较少,特别是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相对局限。有必要对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筛选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连续住院的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 目的既往研究对卒中前痴呆(prestroke dementia,PSD)关注较少,特别是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相对局限。有必要对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筛选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连续住院的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内,使用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知情者问卷(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IQCODE)完成认知功能测定,其中IQCODE平均评分≥4分定义为PSD。结果共393例首次卒中患者入组。其中38例(9.1%)在卒中前3个月内有痴呆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数比OR=1.069,P=0.006),女性(OR=2.366,P=0.044)、顶叶萎缩(OR=2.624,P=0.049)及广泛脑萎缩(OR=3.623,P=0.009)是卒中前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前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女性、顶叶萎缩及广泛脑萎缩。应尽早对此进行识别并给予相应干预。应积极寻找顶叶萎缩和广泛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以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卒中前痴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前痴呆 顶叶萎缩 广泛脑萎缩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颖瑜 黄秉文 +5 位作者 王金良 方咏红 王运林 秦兴华 王鹏 袁春丽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308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103例及非MS组205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生活依赖情况,比较两组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及死亡比...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308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103例及非MS组205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生活依赖情况,比较两组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及死亡比例、生活依赖情况,采用Cox模型对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S组患者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率高于非MS组(P<0.05),MS组与非MS组起病1年内的死亡比例及改良Rankin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1年后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MS与患者起病1年内死亡和生活依赖度无关(P>0.05)。结论合并M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风险增加,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应注意对MS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代谢综合征 复发 死亡 生活依赖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干预治疗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晓红 粱永耀 +2 位作者 赵武民 刘怀昌 曾惠良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干预性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无症状脑梗死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只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干预组44例,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 目的研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干预性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无症状脑梗死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只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干预组44例,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尼莫通保护脑细胞及中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测定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低切全血黏度降低(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3年随访期间,对照组发生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21例(52.5%)高于干预组12例(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望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干预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荣 区腾飞 +1 位作者 巫碧佳 李永鸿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9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用药组在...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9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按其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分为A组32例(10 mg/d)、B组34例(20 mg/d)和C组32例(30 mg/d)3个亚组。治疗14 d后检查患者的血脂情况、血小板凝集功能和不良反应,0.5年后超声检测患者的斑块数量及稳定性。结果 :用药前,组间血脂情况(CHOL、TG、LDL)、血小板凝集功能(CD62p、PAC-1、ET-1)、斑块数量和不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除HDL指标外,联合用药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上述指标逐渐减少;联合用药组患者HDL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HDL逐渐增加(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血脂情况、血小板凝集功能和斑块稳定性呈逐渐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俊 高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PAF、炎症反应指标、脂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PAF、HMGB1、FKN、CD40L、IL-18、HCY、DKK1、LDL-C、Vaspin、Resistin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isfati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高PAF含量患者血清中HMGB1、FKN、CD40L、IL-18、HCY、DKK1、LDL-C、Vaspin、Resistin的含量显著高于低PAF含量患者,Visfatin的含量显著低于低PAF含量患者。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PAF含量升高与炎症反应激活、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炎症反应 脂代谢
下载PDF
成人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颖瑜 黄秉文 +1 位作者 巫碧佳 秦兴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程度抑郁成人癫痫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成人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量表(M.I.N.I.),对256例成人癫痫患者的抑郁及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56例成人癫痫患者中... 目的调查不同程度抑郁成人癫痫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成人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量表(M.I.N.I.),对256例成人癫痫患者的抑郁及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56例成人癫痫患者中无抑郁者103例(40.2%),轻度抑郁者78例(30.5%),中度抑郁者53例(20.7%),重度抑郁者22例(8.6%)。重度抑郁组患者无自杀风险患者比例(9.1%)明显低于无抑郁组(50.5%)、轻度抑郁组(51.3%)及中度抑郁组(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组患者自杀高度风险患者比例(31.8%)明显高于无抑郁组(6.8%)、轻度抑郁组(6.4%)及中度抑郁组(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重度抑郁、发作频率、失业、多种药物治疗是自杀高度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癫痫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高,应积极对癫痫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估,早期识别及处理高自杀风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抑郁症 自杀 风险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永光 张再强 李永鸿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 35 .16% ,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高 ,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且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显著关系 ,应于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