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松根 谭强 +5 位作者 顾春晖 李旭东 董雪梅 梁恒健 何敏嫦 王茂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22期2937-2940,共4页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及噪声等。检测显示,入槽作业岗位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TWA)、烧焊、装模作业岗位8 h等效声级(L EX,8 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噪声、化学物)为Ⅰ级,组装区各作业岗位均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蓄电池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污染现状及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梅 黄燕玲 +1 位作者 骆春霞 龙登燕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14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污染现状,为有效地开展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0年对佛山市直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设点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并对工人... 目的了解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污染现状,为有效地开展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0年对佛山市直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设点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并对工人使用的有机溶剂物料采样作成分分析。结果 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己烷、总烃、乙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等,以苯系物最常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结果显示甲苯监测点合格率最低,为97.7%;毒物超标最严重者为苯,最高超标倍数达52.6。有机溶剂物料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物料大部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高毒物质如苯和正己烷等。结论使用有机溶剂的佛山市企业行业分布广,所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有毒物质涉及种类多,以含苯系物的有机溶剂最为常用;应重点加强使用有机溶剂行业及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职业病危害 污染现状
原文传递
佛山市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现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冬冬 陈松根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3年第1期45-46,49,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力和设备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各机构的人员数量、学历、专业、职称以及各主要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目的了解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力和设备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各机构的人员数量、学历、专业、职称以及各主要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各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总人数的61.5%;职称构成以初、中级居多,分别占44.2%和26.9%;评价人员多于检测人员,分别占55.8%和32.7%;专业构成以预防医学为主。除紫外线和振动分析仪外,各机构主要的仪器设备配备较齐全。结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职业卫生服务人员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人力资源 现状
原文传递
佛山市24家陶瓷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梁恒健 陈松根 +1 位作者 董雪梅 谭强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陶瓷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24家陶瓷企业作业场所中的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企业职... 目的了解佛山市陶瓷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控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24家陶瓷企业作业场所中的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774份样品,合格样品723份,合格率为93.4%;检测噪声422个作业点,合格点数338个,合格率为80.0%;高温作业条件检测58个作业点,合格点数45个,合格率为77.6%;硫化氢、一氧化碳各检测121份样品,全部合格(100%);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5%;工作场所总体通风抽排满足要求。结论陶瓷企业主要存在粉尘、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职业卫生监管等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企业 职业卫生 调查
原文传递
某固汞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强 顾春晖 +4 位作者 董雪梅 李荣宗 梁恒健 何敏嫦 陈松根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明确某固汞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 目的明确某固汞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汞、噪声、丙酮、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经检测空气中汞浓度范围在0.002~0.020 mg/m3,外包装间空气中汞CTWA超标。噪声强度在59.0~87.9 dB(A),机修间和废气处理机组LEX,8 h超标。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汞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强 顾春晖 +2 位作者 王茂 梁恒健 陈松根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3年第2期117-120,126,共5页
目的对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进行现状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现状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产生的... 目的对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进行现状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现状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总尘检测显示球浆、注浆、施釉和球釉TWA分别为1.48、1.24、1.34、1.01 mg/m3,不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其危害等级均为Ⅰ级。噪声检测显示球浆、施釉和球釉的LEX,8 h分别为86.9、89.5、93.2 dB(A),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危害等级分别为Ⅰ级、Ⅰ级、Ⅱ级。球浆、注浆、施釉及球釉作业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且需要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企业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
原文传递
公共产品理论在职业病防治体系中的应用
7
作者 谭强 刘移民 +2 位作者 董雪梅 李荣宗 陈松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4期506-508,共3页
运用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理论对当前职业病防治体系加以剖析,从公共产品的特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关键问题,职业卫生监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职业病患者权益保障等是职业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 运用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理论对当前职业病防治体系加以剖析,从公共产品的特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关键问题,职业卫生监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职业病患者权益保障等是职业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等。因此,对其准确理解有助于定位政府、用人单位等核心主体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及相关模式与制度才能深入其根本并促进有效治理。并从公共产品的视角阐述相关各方在职业病防治领域中应履行的职责,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职业病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原文传递
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8
作者 谭强 陈松根 +4 位作者 顾春晖 董雪梅 黄燕玲 何敏嫦 刘林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采用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现状评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等。检... 采用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现状评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等。检测显示入槽作业岗位铅尘CTWA和烧焊、装模作业岗位LEX,8 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组装区叠片、烧焊、装模、入槽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该项目为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蓄电池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
原文传递
某照明企业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冬冬 陈松根 +2 位作者 谢迎庆 董雪梅 陈婉霞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3年第2期121-123,126,共4页
目的识别某照明企业新建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级等方... 目的识别某照明企业新建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级等方法对本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人防护用品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汞、乙酸丁酯、环己酮、丙酮、二氯甲烷、异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锡、铅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和高温。7个工作岗位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噪声的最高强度为90.1 dB(A);4个岗位的高温超过国家接触限值;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明企业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某市120家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5
10
作者 曾文锋 谭强 刘移民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了解某市工厂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和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该市工厂企业职工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到的120家工厂企业的14400名... 目的了解某市工厂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和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该市工厂企业职工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到的120家工厂企业的14400名职工采用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20家工厂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4%,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有:户口所在地、年龄、学历、用工形式、工作岗位。结论应加强对工厂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维护其相关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知识 知晓 调查
原文传递
广州市某汽车制造集团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26
11
作者 曾文锋 谭强 刘移民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集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调查,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调查一般劳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集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调查,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调查一般劳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卫生防护设施齐全,运行正常,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和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氧化锰等因素,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中噪声超标率为35.3%,其他物理因素超标率为9.2%;粉尘超标率为1.4%,化学因素超标率为1.2%。4505名劳动者中,未见异常的人数为2817名(62.5%),一般复查人数为698名(15.5%),其他疾病或异常者973名(21.6%),职业性复查人数有16名(0.4%),此外还有1例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重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且不易控制,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应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 职业卫生 噪声
原文传递
12169名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32
12
作者 谭强 顾春晖 +4 位作者 李旭东 刘移民 董雪梅 李荣宗 陈松根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了解某市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表对抽取的120家制造型工厂企业共14 400名... 目的了解某市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表对抽取的120家制造型工厂企业共14 400名劳动者进行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2 169份,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06%,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有户口所在地、年龄、学历、用工形式、工作岗位。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维护其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知识 知晓 调查
原文传递
某市基于灰色数列模型GM(1,1)的职业病发病趋势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强 陈松根 +4 位作者 顾春晖 谢迎庆 郭垚 梁恒健 刘移民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年第3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灰色数列模型GM(1,1)在预测职业病发病趋势的应用,并评价其精度等级。方法用Excel编程实现对某市2013-2015年职业人群将罹患职业病的预测。结果利用某市2006-2012年职业人群罹患职业病的数据建立灰色数列GM(1,1)模型,据此模型... 目的探讨灰色数列模型GM(1,1)在预测职业病发病趋势的应用,并评价其精度等级。方法用Excel编程实现对某市2013-2015年职业人群将罹患职业病的预测。结果利用某市2006-2012年职业人群罹患职业病的数据建立灰色数列GM(1,1)模型,据此模型预测该市职业人群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将罹患职业病的病例分别为238、324和442例。后验差C值为0.12、小误差概率P值为1,预测精度等级为很好,符合模型的预测要求。同时显示该市的职业病病例数量上升趋势明显。结论 GM(1,1)模型可应用于职业病发病趋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灰色数列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在实际应用中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冬冬 陈松根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2年第6期523-524,共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的体现,也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管理制度。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的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的体现,也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管理制度。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的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2年5月31日颁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简称《目录》)。笔者现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此《目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体会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评价 标准
原文传递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谭强 刘移民 陈松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5期628-630,共3页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应用,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出现,其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目前国内在风险评估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薄弱,不利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该文就部分职业健康...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应用,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出现,其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目前国内在风险评估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薄弱,不利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该文就部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研究
原文传递
佛山市医疗机构DR系统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结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垚 陈凤娇 +5 位作者 谭展 陈馥 许志恒 梁俭仪 董雪梅 陈松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7期2313-2316,共4页
目的分析佛山市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和机房放射防护现状。方法 2018年6—9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佛山市19家医院的45台DR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WS 521-2017《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和GBZ 130-2013《... 目的分析佛山市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和机房放射防护现状。方法 2018年6—9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佛山市19家医院的45台DR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WS 521-2017《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和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的检测要求和技术指标,对DR设备的质量控制及其机房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佛山市抽取的19家医院共45台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53.3%,其中,三级医院合格率为73.3%,二级医院合格率为50.0%,一级及以下医院合格率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项目中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响应均匀性和自动曝光控制(AEC)电离室之间一致性的不合格率较高,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和有用线束半值层的合格率为100.0%。45间DR机房共对476个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检测并根据工作量估算年剂量,各检测点均符合标准要求,但仍存在辐射泄露情况,其中机房的门、观察窗等泄漏率较高,分别达到45.1%和25.5%。结论佛山市医用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不合格率较高,DR机房存在较高泄漏风险,仍需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完善辐射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射线摄影 质量控制 性能检测 放射防护
原文传递
LEC法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松根 谭强 +4 位作者 梁恒健 董雪梅 郭垚 何敏嫦 王茂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9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LEC评价法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实用性。方法分别采用LEC评价法和定量分级法对陶瓷企业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压砖位作业岗位LEx,8 h为87.2 dB(A),进料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目的探讨LEC评价法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实用性。方法分别采用LEC评价法和定量分级法对陶瓷企业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压砖位作业岗位LEx,8 h为87.2 dB(A),进料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1.9 mg/m3,窑炉出口作业岗位WBGT为29.3℃,窑炉出口作业岗位CO CTWA为0.09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1.01 mg/m3,CO2CTWA为1 134 mg/m3、CSTEL为1 362 mg/m3。结论 LEC评价法与定量分级法评估该陶瓷企业职业健康危害风险结果基本一致,其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具有其实用性,亦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C评价法 陶瓷企业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采样方法对空气中铅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冬冬 陈松根 +1 位作者 董雪梅 钟国鸣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了解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两种方法对检测空气中铅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影响。[方法]使用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平行采集工作场所含铅的空气,根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方法测定铅... [目的]了解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两种方法对检测空气中铅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影响。[方法]使用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平行采集工作场所含铅的空气,根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方法测定铅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经在采用全面通风措施的工作岗位的采样结果比较表明,两种采样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局部通风措施的工作岗位的采样结果表明,两种采样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采样的结果高于定点采样。[结论]在局部通风措施的工作场所,不同采样方法对空气中铅检测结果有影响,个体采样所得结果更能反映工人实际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空气 个体采样 定点采样
原文传递
尿中微量砷和硒的湿法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娟 赵颖莹 +3 位作者 谭强 骆春霞 龙登燕 陈松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尿中砷(As)和硒(Se)两种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硝酸消解体系对尿样进行湿法消解,然后利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As和se的含量。结果As在0—32μg几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尿中砷(As)和硒(Se)两种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硝酸消解体系对尿样进行湿法消解,然后利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As和se的含量。结果As在0—32μg几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1μg/L,加标回收率在89.8%~99.8%之间;Se元素的线性范围为0~80μg/L,相关系数为1.0000,检出限为0.2μg/L,加标回收率在104.2%~114.0%之间。6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低于1.0%和2.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适用于尿中As和Se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 尿中国图书资料
原文传递
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瑞芬 马程程 郭垚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9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某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整理及剖析监测结果,对比不同岗位、工... 目的分析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某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整理及剖析监测结果,对比不同岗位、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结果各个工种均符合,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不同岗位(护师、技师及医师)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最高,应该强化防护工作,并且给予专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而且可通过轮岗、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减少个人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放射防护 现状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