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视域下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苏菊香 张燕 +5 位作者 孙妍 张慧明 杨春佳 张涛 蔡连顺 宫梓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1期165-168,共4页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为社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在医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将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为社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在医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文章首先概述了新医科视域与课程思政的内涵,总结了新医科视域下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与作用,并提出了新医科视域下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应用措施:创新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视域 医学寄生虫学 课程思政 信息技术 授课形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蔡连顺 祝丽玲 +4 位作者 张鹏霞 苏菊香 闫冬梅 宫梓琳 张慧明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543-544,共2页
为实现教学相长,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和考核。通过成绩对比、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就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 为实现教学相长,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和考核。通过成绩对比、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就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教学评价改革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学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毕胜 蔡连顺 +5 位作者 齐宗春 车世伟 代月 陈光 肖景莹 李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4期38-39,共2页
针对留学生英语水平高、发音不标准、知识水平及个体素质差异大、组织纪律性差等特点分析,提出在以下四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课堂互动;强调自主学习,侧重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素质,考察学习效果;采取赏识教育,及时提出期... 针对留学生英语水平高、发音不标准、知识水平及个体素质差异大、组织纪律性差等特点分析,提出在以下四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课堂互动;强调自主学习,侧重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素质,考察学习效果;采取赏识教育,及时提出期望进行鼓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4
作者 毕胜 蔡连顺 +4 位作者 齐宗春 代月 车世伟 陈光 肖景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6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教学方法 留学生教学
下载PDF
黑龙江省桦南县庆发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5
作者 肖景莹 朱丽贤 +1 位作者 蔡连顺 陈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黑龙江 桦南县 庆发村 肠道寄生虫 感染
下载PDF
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苏菊香 蔡连顺 +4 位作者 陈光 代月 张慧明 宫梓琳 车世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3-475,共3页
为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3班共156人采用讨论式教学法.4~6班共153人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进行研究和比较.评价讨论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 为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3班共156人采用讨论式教学法.4~6班共153人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进行研究和比较.评价讨论式教学组和传统式教学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其差异。结果显示,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学生期末成绩为(86.1±6.6)分,高于传统式教学法的学生期末成绩的(74.2±8.3)分(P〈0.05)。89.1%(136/156)的学生对于讨论式教学法的总体评价给予“优”等级,96.8%(151/156)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槔示讨论式教学法能增强新学的百动件曲蛮了学毕的思维肯式渐发了学毕学习的丰观能动件和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 医学寄生虫学 问卷调查 教学研究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连顺 王宝来 +1 位作者 肖景莹 温桂芝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7-107,53,共2页
关键词 黑龙江 东部地区 华支睾吸虫病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光 蔡连顺 +3 位作者 毕胜 齐宗春 代月 车世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751-752,共2页
目的改革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框架式讲授理论与实验内容后,引入案例,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式学习,以专业需求为目标,设专题实验室,以实践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导,... 目的改革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框架式讲授理论与实验内容后,引入案例,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式学习,以专业需求为目标,设专题实验室,以实践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导,改革课程知识安排顺序和考核评价方法。结果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重点清晰。结论教学改革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佳木斯大学印度留学生与本地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代月 苏菊香 +5 位作者 李彦杰 毕胜 张慧明 蔡连顺 陈立平 陈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3,F0003,共3页
对佳木斯大学2013级印度留学生291人和本地学生314人进行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采用挤刮涂片法收集样品,滴加甘油后进行镜检,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留学生中男性感染率为16.4%(34/207),女性感染率为9.5%(8/84);本地学生... 对佳木斯大学2013级印度留学生291人和本地学生314人进行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采用挤刮涂片法收集样品,滴加甘油后进行镜检,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留学生中男性感染率为16.4%(34/207),女性感染率为9.5%(8/84);本地学生中男性感染率为49.0%(71/145),女性感染率为18.9%(32/169),两组学生男性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P<0.05);所有留学生和男性本地学生均以单纯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感染为主,其次是单纯皮脂腺蠕形螨(Demodex brevis)和混合感染,但女性本地学生则以混合感染为主;另外,本地学生面部皮肤有症状者蠕形螨感染率(68.2%,60/88)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9.0%,43/226)(χ~2=69.4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留学生 本地区本科生 蠕形螨 感染 面部
原文传递
多模式教学方法整合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光 蔡连顺 +3 位作者 罗兰 毕胜 苏菊香 代月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I0001-I0002,F0003,共3页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五年制医学生的特点,通过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对学生全面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连顺 辛华 +1 位作者 陈光 温桂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东部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方法,分片调查人群及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检查了9个县1个市9016人次,感染率为6.96%-66.85%,平均31.5...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东部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方法,分片调查人群及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检查了9个县1个市9016人次,感染率为6.96%-66.85%,平均31.5%;检查了15种416尾鱼,发现9种255尾鱼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囊蚴,鱼感染率为61.3%,野生小鱼感染度最高,达100%;保虫宿主除猫、狗、猪等动物外,长毛兔也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结论:黑龙江省东部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重流行区,应积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病原学 免疫学 东部地区 华支睾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连顺 肖景莹 +4 位作者 辛华 朱丽贤 陈光 张涛 王国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47例确诊、但未经药物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 ,参照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法 ,按照评分将其分成A ( 3~ 4分 ) 2 0例、B( 5~ 6分 ) 15例、C( 7~ 9分 )12例等 3组。...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47例确诊、但未经药物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 ,参照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法 ,按照评分将其分成A ( 3~ 4分 ) 2 0例、B( 5~ 6分 ) 15例、C( 7~ 9分 )12例等 3组。用放射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 ,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L)、血清白蛋白 (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IL 2R、IL 8、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5 ,P <0 0 5 ,P <0 0 1) ,而IL 2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随着患者肝功能受累程度的加重 ,sIL 2R、IL 8、TNF α含量依次递增 ,IL 2含量依次递减 ,A组和C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sIL 2R、TNF α含量与其TBL(r =0 3 3 1 P <0 0 5 ,r =0 5 18 P <0 0 1)及ALT (r =0 475 P <0 0 1,r =0 2 85 P <0 0 5 )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 (r =-0 3 19 P <0 0 5 ,r =-0 665 P <0 0 1)。 结论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血清IL 2、sIL 2R、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细胞因子 肝功能 放射免疫法 ELISA 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BALB/c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CD4^+ Th应答和凋亡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丽 孙晓丹 +4 位作者 潘艳艳 冯辉 陈光 周泓旭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B/c小鼠 约氏疟原虫 夏氏疟原虫 Th应答 凋亡
下载PDF
DBA/2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Th应答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光 刘军 +4 位作者 冯辉 郑丽 李冬梅 刘英杰 曹雅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RT-PCR动态...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RT-PCR动态检测脾细胞中Th1和Th2型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表达量。结果:两种疟原虫感染小鼠在感染早期T-bet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升高幅度明显高于GATA3,T-bet/GATA3比值明显高于感染前水平;IFNγ-明显升高后伴随IL-4分泌水平增加。但是,P.c AS感染小鼠IFNγ-水平明显高于P.y17XL感染小鼠,且随后的IL-4水平仅出现短暂升高,感染后前8天T-bet/GATA3比值未有明显下降趋势,原虫血症逐渐升高至小鼠全部死亡。相比,P.y17XL感染小鼠T-bet/GA-TA3比值在感染后第3天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原虫血症得到控制至小鼠自愈。结论:抗疟保护性免疫不仅依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而且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着疟疾感染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小鼠 约氏疟原虫 夏氏疟原虫 Th应答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HGXPRT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景莹 张冬梅 +2 位作者 蔡连顺 沈璐辉 潘卫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X-PRT)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3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HGXPRT+ISA720实验组、HGXPRT+福氏佐剂试验组、ISA720对照组、福氏... 目的探讨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X-PRT)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3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HGXPRT+ISA720实验组、HGXPRT+福氏佐剂试验组、ISA720对照组、福氏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等5组。HGXPRT(50μg/200μl)经小鼠后腿皮下免疫3次,间隔3周。每次免疫后2周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分析免疫血清对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的识别情况。于末次免疫后10d,各组小鼠经腹腔攻击感染约氏疟原虫致死株105个,继而每隔1d采尾血制薄血片,观察原虫感染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组蛋白HGXPRT经与佐剂乳化后免疫的小鼠均诱导出针对HGXPRT的体液免疫应答,3次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105以上,而两佐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未产生特异性抗体。经HGXPRT诱导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HGXPRT抗原。经约氏疟原虫致死株攻击感染后4d,两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疟原虫感染高峰相比实验组提前1d。HGXPRT+ISA720实验组平均原虫率(29.3%)明显低于ISA720对照组(70.0%)和空白对照组(70.0%)(P<0.05);HGXPRT+福氏佐剂实验组平均原虫率(51.0%)亦明显低于福氏佐剂对照组(60.7%)与空白对照组(70.0%)(P<0.05)。结论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HGXPRT对小鼠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产生的抗体能识别恶性疟原虫HGXPRT天然蛋白,并对疟原虫攻击感染后的小鼠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毕赤酵母 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免疫原性 约氏疟原虫
下载PDF
胆总管直接引流华支睾吸虫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连顺 王国志 朱丽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胆总管 华支睾吸虫 驱虫 华支睾吸虫病 治疗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啮齿类疟原虫感染过程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光 吴忆 +4 位作者 刘军 郑丽 冯辉 刘英杰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和夏氏疟原虫混合感染小鼠免疫应答中的动态变化。方法DBA/2和BALB/c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夏氏疟原虫(P.cAS)和P.y17XL+P.cAS(1∶1)混合感染的红细胞,...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和夏氏疟原虫混合感染小鼠免疫应答中的动态变化。方法DBA/2和BALB/c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夏氏疟原虫(P.cAS)和P.y17XL+P.cAS(1∶1)混合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脾细胞中Tregs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P.y17XL+P.cAS感染的DBA/2小鼠于感染后18d自愈;而BALB/c小鼠于感染过程中虽然出现死亡(8d),但与P.y17XL感染小鼠(5d)相比,死亡时间明显延迟;P.y17XL和P.y17XL+P.cAS感染的DBA/2鼠于感染后第5d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均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相比P.cAS感染的DBA/2鼠于感染后第10d达峰值,是其它两种同天感染鼠的3倍和2倍,且小鼠全部死亡;而P.y17XL和P.y17XL+P.cAS感染的BALB/c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于感染后均迅速升高,分别于感染后第5d和第8d达30%左右,小鼠全部死亡,相比P.cAS感染的BALB/c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于感染后缓慢升高,于感染后第5d达14%,随后开始下降。结论①P.y17XL+P.cAS混合感染DBA/2鼠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与P.y17XL单独感染表现出完全相同的模式;BALB/c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与P.y17XL单独感染也表现出完全相同的模式,但变化的时间明显被滞后;②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升高与感染结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啮齿类疟原虫 感染过程 感染结局
下载PDF
IL-10在Plasmodium yoelii 17XL和Plasmodium chabaudi AS疟原虫混合感染宿主病理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光 曹雅明 +4 位作者 刘蕾 蔡连顺 毕胜 苏菊香 代月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探讨IL-10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AS,P.cAS)混合感染宿主病理损伤中的作用,用P.y17XL、P.cAS和P.y17XL+P.cAS分别感染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3、5、8、10... 为探讨IL-10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AS,P.cAS)混合感染宿主病理损伤中的作用,用P.y17XL、P.cAS和P.y17XL+P.cAS分别感染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3、5、8、10、12和19天分别尾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后短暂离心,采用高纯度DNA提取试剂盒抽提DNA,实时定量PCR检测虫负荷水平;感染后第0、1、3、5、8、10、12和15天制备脾细胞悬液,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实验结果发现,P.y17XL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小鼠IL-10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8天分别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至正常水平,小鼠虫血症均达中等水平,存活率100%;相比P.cAS感染小鼠IL-10在感染后第3天突然出现高水平升高并且维持时间较长;于感染后第8天达峰值,是同天P.y17XL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小鼠IL-10水平的2倍,虫血症水平较高,小鼠全部死亡。同时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混合感染小鼠,于感染后3~12 d P.y17XL增殖占优势,而感染后15~19 d则P.cAS增殖处于优势状态。表明以IL-10为核心的免疫调节网络与疟疾感染过程中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同时提示混合感染小鼠应答模式与P.y17XL感染小鼠的应答模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P y17XL和P cAS混合感染 病理损伤
下载PDF
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与异种疟原虫再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强 刘军 +2 位作者 陈光 曹雅明 高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其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Py17XNL和Pynigeriensis再感染小鼠出现一过性低水平的原虫血症;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鼠全部存活。相比,PbANKA再感染小鼠出现高水平的原虫血症,与其初次感染水平相近,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却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小鼠水平接近,小鼠全部死亡。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可在宿主抗同源疟原虫再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异种疟原虫再感染无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G 啮齿类疟原虫 再感染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二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光 蔡连顺 +4 位作者 朱丽贤 王国志 肖景莹 毕胜 车世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蠕形螨 透明胶纸粘贴法 挤压涂片法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