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定市1株新型HIV-1重组毒株的近似全长基因组鉴定分析
1
作者 张文娟 杨学刚 +3 位作者 张雨辰 王云双 于涛 石昊曦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对保定市新发现的1株pol区不能明确分型的HIV-1毒株(BD226AJ)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并分析其亚型、重组模式和基因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血浆中HIV-1RNA并逆转录为cDNA,使用近末端稀释法分2段对其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并测序。使用... 目的对保定市新发现的1株pol区不能明确分型的HIV-1毒株(BD226AJ)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并分析其亚型、重组模式和基因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血浆中HIV-1RNA并逆转录为cDNA,使用近末端稀释法分2段对其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并测序。使用jpHMM和SimPlot 3.5软件对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重组模式和重组断点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分片段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认重组断点的准确性。构建该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及各亚型片段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分析该毒株的亲本来源。结果经过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测序、序列拼接后,获得1条长度为8830 bp的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是由CRF01_AE和B亚型重组形成的,其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被3个断点分成了4个亚型片段,分别为ICRF01_AE(HXB2,823—4224 nt)、Ⅱ_(B)(HXB2,4225—5991 nt)、ⅢCRF01_AE(HX B2,5992—9295 nt)、ⅣB(HXB2,9296—9406 nt)。各亚型基因片段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序列的可能亲本来源为CRF01_AE和B亚型。HIV BLAST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与CRF112_01B的相似性为96%,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验证该序列与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的CRF112_01B序列聚集。结论本研究在保定市MSM人群中发现了1例由CRF01_AE和B亚型重组的新型重组毒株CRF112_01B,提示HIV-1CRF112_01B已通过MSM人群传入河北,并开始在保定市传播,因此加强该亚型或者类似新型毒株的监测,对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遏制新型重组毒株在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RF01_AE HIV-1 B亚型 重组 近似全长基因组 CRF112_01B 男男性行为者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新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8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清苑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生化检验样本资料1 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入选的1 000例生化检验样本进行初检和复检,并将两次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清苑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生化检验样本资料1 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入选的1 000例生化检验样本进行初检和复检,并将两次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筛选出初检结果与复检结果误差较大的100例生化检验样本。然后对这100例检验结果差异较大的样本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生化检验规则进行复检,并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记录。结果经过数据汇总分析,发现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因素(68例)和实验室因素(32例)。其中,36例样本严重溶血,与复检结果相比,其乳酸脱氢酶、血钾和肌酸激酶的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2例同侧采血方式相比,32例对侧采血的钾、钠、血糖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纤维蛋白充分析出样本与16例纤维蛋白未充分析出样本相比,其氯、尿素和糖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 乳酸脱氢酶 溶血 血钾 肌酸激酶
下载PDF
保定地区无偿献血患者核酸检测HB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久胜 王浩 胡素玲 《肝脏》 2022年第7期762-767,共6页
目的调查保定地区无偿献血患者核酸检测HBV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中心血站HBsAg快筛合格标本207000份,均行经酶联免疫法(ELISA)、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特征HBsA... 目的调查保定地区无偿献血患者核酸检测HBV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中心血站HBsAg快筛合格标本207000份,均行经酶联免疫法(ELISA)、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特征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分析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HBsAg快筛合格标本207000份,经ELISA检测HBsAg阳性949份,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50%(103/206051);103例HBsAg(-)/HBV DNA(+)献血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以低病毒载量为主,血清学模式以抗-HBs(+)/抗-HBe(-)/抗-HBc(-)为主。不同时间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整体、男性、女性HBV DNA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的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无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是HBV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存在一定HBV阳性风险,以低病毒载量为主,在常规ELISA筛查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危险因素筛查,以降低HBV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核酸检测 HBV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新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7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对策。方法选取到保定市清苑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65例为临床常规生化检验样本的提供者,采集65例入选者的4 m L血液样本2份,2份样本分别置于冰箱中冻结30 min和常温下放置...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对策。方法选取到保定市清苑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65例为临床常规生化检验样本的提供者,采集65例入选者的4 m L血液样本2份,2份样本分别置于冰箱中冻结30 min和常温下放置60 min,均以4 000 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5 min的离心处理,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份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生溶血的血液样本与未发生溶血的血液样本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尿酸水平之间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的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深入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控制血液样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溶血现象严重的样本进行重新采集、重新检验,这样才能确保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现象 临床常规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新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1期28-28,共1页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为心血管组,50例原发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脑血管组,另选择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液流变学、各项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组患者的TC、TG、LDL-C、A...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为心血管组,50例原发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脑血管组,另选择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液流变学、各项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组患者的TC、TG、LDL-C、APOB水平及血浆粘度、RBC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HDL-C、APOA-1、RBC变形性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的基础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诊断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检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2005-2020年保定市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永勤 杨学刚 +3 位作者 粱叶 刘洋 赵静 路新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旨在了解保定市2005-2020年的艾滋病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es therapy,ART)后免疫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筛选,采用回顾性研究,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旨在了解保定市2005-2020年的艾滋病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es therapy,ART)后免疫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筛选,采用回顾性研究,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的因素。结果经筛选共2354例病例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免疫学有效组1836例(77.99%)、免疫学失败组518例(22.01%),免疫学有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5),免疫学失败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1~65岁(OR=1.33,95%CI:1.01~1.74)和≥66岁(OR=1.63,95%CI:1.09~2.46),WHO临床分期Ⅱ期(OR=1.38,95%CI:1.01~1.87)、Ⅲ期(OR=2.70,95%CI:1.18~4.00)和Ⅳ期(OR=2.41,95%CI:1.54~3.78),服药依从性不良(OR=4.00,95%CI:2.25~7.14),病毒学失败(OR=5.06,95%CI:3.02~8.49)可以增加免疫学失败发生的风险(P<0.05)。治疗年限2~5年(OR=0.51,95%CI:0.39~0.67)和>5年(OR=0.34,95%CI:0.25~0.46),接受过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OR=0.36,95%CI:0.26~0.50)可以降低免疫学失败发生的风险(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病毒学失败等措施能降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免疫学失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河北省保定市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 刘洋 +4 位作者 赵煊赫 赵静 杨学刚 安伟娜 李永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6月-2021年12月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然后使用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对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6月-2021年12月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然后使用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对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进行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的扩增。测序结果使用Sequencher 5.4.6软件进行序列拼接,使用Bioedit进行序列的比对和处理,SimPlot工具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利用Bootscan工具进行重组断点分析,最后使用在线工具Recombinant HIV Drawing Tool绘制重组镶嵌图谱,分析保定市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重组结构。结果共获得296份样本的264条HIV-1 pol区全长基因序列片段(3.1kb)。HIV-1主要亚型为CRF01_AE(51.89%,137/264)、CRF07_BC(25.00%,66/264)和B亚型(10.98%,29/264)。流行重组毒株(CRFs)占85.61%(226/264),独特重组毒株(URFs)流行率为3.41%(9/264)。对其中9例URFs中的5例成功进行了近乎全长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均为URFs,其中1例是01B的URF,4例是0107的URF。结论保定市HIV-1重组毒株(包括CRFs和URFs)的流行率达到了89.02%,并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新型独特重组毒株,应密切监测其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流行重组毒株 独特重组毒株
原文传递
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IP-10、SAA、hs-CRP、PCT、CD4^(+) T细胞计数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静 李永勤 +2 位作者 李艳 范伟光 杨学刚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OI)患者血浆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IV/...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OI)患者血浆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IV/AIDS患者187例,根据是否合并OI分为OI组(63例)、无OI组(124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合并OI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5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IP-10、SAA、hs-CRP、PCT水平和CD4+T细胞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IV/AIDS患者合并OI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SAA、PCT、hs-CRP和IP-10水平均显著高于无OI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IP-10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和无OI组治疗4周后SAA、PCT、hs-CRP和IP-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预后不良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 T细胞计数减少和SAA、PCT、hs-CRP和IP-10升高是HIV/AIDS患者合并OI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0.028、15.606、25.499、9.147、10.30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006~0.128、3.224~75.532、1.544~421.002、1.705~49.071、2.582~41.118,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P-10、SAA、hs-+CRP、PCT与CD4^(+)T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7、-0.390、-0.348、-0.264,P<0.05)。结论CD4^(+)T细胞计数、SAA、PCT、hs-CRP和IP-10与HIV/AIDS合并OI有关,或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莉红 张华 +2 位作者 董旭 赵芳 马素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10例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纳入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按评分结果分为第1四分位组、第2四分位组、第3四...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10例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纳入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按评分结果分为第1四分位组、第2四分位组、第3四分位组、第4四分位组。测定纳入患者的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分组中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β=-0. 351,SE=0. 196,P=0. 001);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β=0. 259,SE=0. 261,P=0. 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性因素(OR=1. 361,95%CI:1. 038~2. 036,P <0. 001);甲状旁腺激素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OR=1. 736,95%CI:1. 516~2. 691,P <0.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13、0. 951。结论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低水平维生素D和高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在AV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玉肖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4期90-90,92,共2页
目的探讨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在A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镜检法和对180例疑似AV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80例疑似AV患者中,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135例,检出阳性患者134例。以镜检法为诊断标准,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 目的探讨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在A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镜检法和对180例疑似AV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80例疑似AV患者中,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135例,检出阳性患者134例。以镜检法为诊断标准,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的敏感性为94.81%、特异性为86.67%。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1.11%,二者呈中度一致性(Kappa=0.708,P<0.05)。结论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诊断AV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镜检法符合率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 镜检 生化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者D-二聚体的含量检测及其对血管性疾病的预防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立业 王雅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透视光免疫浊度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透视光免疫浊度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与全血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单采法 交换输血 全血 D-二聚体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配合盐酸西替利嗪方案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李慧 张铁城 +1 位作者 冀虎 孙文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0091-0094,共4页
探讨孟鲁司特钠配合盐酸西替利嗪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两组,A组100例,行孟鲁司特钠+盐酸西替利嗪治疗,B组100例,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比较A、B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A... 探讨孟鲁司特钠配合盐酸西替利嗪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两组,A组100例,行孟鲁司特钠+盐酸西替利嗪治疗,B组100例,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比较A、B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A组血清指标、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积分均优于B组(p<0.05),A组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患儿行孟鲁司特钠配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孟鲁司特钠 盐酸西替利嗪
下载PDF
河北省保定市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亚型和耐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伟光 邢颖 +5 位作者 韩磊磊 苏苗苗 孟娟 戴二黑 石鹏辉 李韩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地区2020年全部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中,HIV-1毒株基因型和耐药发生情况。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将基因序列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突...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地区2020年全部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中,HIV-1毒株基因型和耐药发生情况。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将基因序列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突变位点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新诊断HIV-1感染者96例,获得pol区全长83条,研究人群中男性88例(91.7%),平均年龄为39岁,已婚者54例(56.3%),感染途径以性接触途径(95.8%,92/96)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5.0%(72/9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IV-1毒株亚型多样,以CRF01_AE(51.8%,43/83)、CRF07_BC(24.1%,20/83)和B亚型(10.8%,9/83)为主,近年来新鉴定的重组毒株占13.3%(11/83);耐药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耐药率为8.4%(7/83),其中蛋白酶抑制剂(P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整合酶抑制剂(INIs)的耐药率分别为3.6%(3/83)、1.2%(1/83)和3.6%(3/83)。结论河北省保定地区2020年新诊断HIV-1感染者中毒株亚型复杂多样,存在多种独特重组毒株和耐药突变毒株,需要加强耐药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型 耐药突变位点
原文传递
保定市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年病毒学失败率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东 刘震霞 +4 位作者 杨学刚 范伟光 王浩 石鹏辉 路新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7-801,共5页
目的 探讨保定市HIV/AIDS患者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一年病毒学失败率,并分析基因型耐药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接受一年ART的642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对病毒载量(VL)≥1 000 C... 目的 探讨保定市HIV/AIDS患者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一年病毒学失败率,并分析基因型耐药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接受一年ART的642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对病毒载量(VL)≥1 000 CPs/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基因型和耐药检测。结果 ART一年,642例患者中95.48%(613/642)得到病毒学抑制(VL<1 000 CPs/mL),29例病毒学治疗失败(VL≥1 000 CPs/mL),一年病毒学治疗失败率4.52%(29/642)。病毒学治疗失败的29例患者血浆中获得28条HIV-1pol区基因序列,以CRF01_AE(46.43%)和CRF07_BC(39.29%)基因亚型为主。22例存在耐药突变位点,21例产生耐药,耐药率为72.41%(21/29)。对耐药患者进行了常见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耐药分析,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中,57.14%(12/21)的患者出现了对拉米夫定(3TC)和恩曲他滨(FTC)的高度耐药,对替诺福韦酯(TDF)的高度耐药率是38.10%(8/21);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中,对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的高度耐药率达到了90.48%(19/21)和95.24%(20/21)。结论 保定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病毒学治疗失败率低于WHO中等警戒线(5.0%)水平,但失败者中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患者ART过程中耐药检测,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教育,从而降低HIV/AIDS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市 HIV/AIDS 病毒学失败 耐药
原文传递
CXCR5、sPD-1、Hcy在AIDS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鹏辉 范伟光 +3 位作者 张珍 苏苗苗 孟娟 路新利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DS患者120例(AIDS组),分别在AIDS患者治疗前1 d及...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DS患者120例(AIDS组),分别在AIDS患者治疗前1 d及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载量、CD4+T细胞绝对数及CXCR5、sPD-1、Hcy、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体检健康者4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CD4+T细胞绝对数、HIV-1载量的相关性。结果AIDS组治疗前sPD-1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XCR5、CD4+T细胞绝对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随着ART时间的延长,AIDS患者CD4+T细胞绝对数、CXCR5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6个月时达到峰值;Hcy、TC、TG、LDL-C在治疗12个月时显著升高(P<0.05);HDL-C无变化;治疗3个月时HIV-1载量开始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12个月时血清sPD-1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绝对数与CXCR5、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2、0.401,P<0.05),与sPD-1呈负相关(r=-0.708,P<0.05);HIV-1载量与CXCR5、Hcy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2、-0.318,P<0.05),与sPD-1呈正相关(r=0.368,P<0.05)。结论动态监测AIDS患者ART过程中CD4+T细胞绝对数、HIV-1载量、CXCR5、sPD-1、Hcy和血脂的变化,有助于及时了解HIV感染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5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同型半胱氨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保定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基因亚型和传播网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伟光 杨学刚 +4 位作者 刘震霞 苏苗苗 孟娟 路新利 石鹏辉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经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途径感染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的患者中,HIV-1亚型分布和分子传播网络情况。方法使用In-house方法扩增HIV-1 pol区目的基因序列,通...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经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途径感染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的患者中,HIV-1亚型分布和分子传播网络情况。方法使用In-house方法扩增HIV-1 pol区目的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和HIV-1耐药数据库比对确定基因型和基因变异情况,并利用TN93模型计算pol序列基因距离,构建HIV-1分子网络。结果CRF01;E是最主要HIV-1毒株亚型,构成比为51.9%(94/181),其次是CRF07;C26.5%(48/181)、B亚型14.4%(26/181)和CRF103;1B2.8%(5/181),其它近年来新鉴定的流行重组毒株占4.4%(8/181);原发耐药率为8.3%(15/181);共有50条序列进入HIV-1分子网络,入网率为27.6%(50/181),共鉴别出17个传播簇,其中最大的一簇是CRF01;E,共有36个节点。结论河北省保定地区通过MSM途径感染HIV-1的人群中HIV-1亚型复杂多样,耐药率处于中等水平,加强耐药监测和防控措施,并对重点传播簇进行干预,对控制该地区疫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同性性行为 基因型 耐药 传播簇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伟光 孟娟 +3 位作者 苏苗苗 王浩 石鹏辉 张珍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VL)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确认为HIV-1感染阳性的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替诺福韦(TDF)^(+)拉...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VL)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确认为HIV-1感染阳性的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分别采集其用药前及用药后1、3、6、12和18月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中VL和免疫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分析治疗前后VL、CD4^(+)、CD8^(+)、CD4^(+)/CD8^(+)、IgG、IgM、IgA变化,分析VL与免疫学指标动力学变化趋势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4.89±1.63)log/mL比较,用药后1、3、6、12和18月的VL水平[(3.34±1.01)、(2.57±1.26)、(2.15±0.72)、(1.54±0.24)、(1.03±0.42)log/mL]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CD4^(+)、CD4^(+)/CD8^(+)比值在治疗时间段数值逐步上升(P<0.05)。IgG、IgA水平在治疗时间段逐步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VL与免疫学指标CD4^(+)、CD4^(+)/CD8^(+)呈负相关(r=−0.869,P<0.001;r=−0.794,P<0.001),与CD8^(+)无明显相关性(P>0.05);VL与IgG、IgA水平均呈正相关(r=0.892,P<0.001;r=0.901,P<0.001)。VL与IgM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改善HIV/AIDS免疫状态,部分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动态变化与VL载量之间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免疫学指标
下载PDF
自制Sephadex-G50微柱凝胶卡在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艳 耿慧娟 +2 位作者 邱思远 王向华 王浩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评价用于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的自制微柱凝胶卡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3种不同规格Sephadex-G50凝胶颗粒为填充物的自制微柱凝胶卡,对160例疑似布鲁菌感染患者进行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以试管凝集试验为金标准,同步比较自制微柱凝胶... 目的评价用于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的自制微柱凝胶卡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3种不同规格Sephadex-G50凝胶颗粒为填充物的自制微柱凝胶卡,对160例疑似布鲁菌感染患者进行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以试管凝集试验为金标准,同步比较自制微柱凝胶卡的应用价值。结果以G50-Fine凝胶干粉制备的微柱凝胶卡与试管凝集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其真实性、可靠性及血清凝集滴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满意程度。结论采用G50-Fine凝胶干粉制备的微柱凝胶卡具有结果易于判定、准确可靠、用时较短等优点,适用于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布鲁菌 血清凝集试验
下载PDF
HBeAg阳性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中HBcrAg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来印 齐聪幸 +2 位作者 安伟娜 刘静 范伟光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变化及...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保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3例HBeAg阳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ETV治疗至少48周。以治疗48周内是否完全应答分为完全应答(59例)和非完全应答(74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eAg和HBsAg水平,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HBcrAg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HBcrAg与HBV DNA、HBeAg、HBsAg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crAg对HBeAg阳性CHB患者完全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完全应答组患者基线HBV DNA[(5.22±1.25)lg IU/ml vs(6.57±1.50)lg IU/ml]、HBeAg[(2.53±0.56)lg S/CO vs(3.82±0.46)lg S/CO]、HBsAg[(3.34±0.77)lg IU/ml vs(3.91±0.83)lg IU/ml]、HBcrAg[(7.69±2.33)lg U/ml vs(8.36±2.67)lg U/ml]水平显著低于非完全应答组患者(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HBV DNA(OR=27.139,95%CI:8.760~84.077,P<0.001)、HBeAg(OR=2.382,95%CI:1.505~3.768,P<0.001)、HBsAg(OR=1.197,95%CI:1.043~1.374,P=0.011)、HBcrAg(OR=1.962,95%CI:1.478~2.605,P<0.001)均为HBeAg阳性CHB患者48周内非完全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完全应答组患者基线、治疗12周、治疗24周、治疗48周HBcrAg水平分别为(7.20±2.33)lg U/ml、(6.12±2.10)lg U/ml、(5.73±2.01)lg U/ml、(5.51±1.52)lg U/ml,非完全应答组分别为(8.36±2.67)lg U/ml、(7.83±2.43)lg U/ml、(7.16±1.87)lg U/ml、(6.43±1.73)lg U/ml。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3853,P组别<0.001),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3.134,P时间<0.001),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交互=0.514,P交互=0.084)。完全应答组基线、治疗12周、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HBcrAg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完全应答组(P均<0.05)。完全应答组治疗12周、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HBcrAg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非完全应答组治疗24周、治疗48周HBcrAg水平显著低于基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HBcrAg与HBV DNA、HBeAg和HBsAg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4、0.875、0.863,P均<0.001)。基线HBcrAg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完全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渐进95%CI:0.704~0.861),HBcrAg为7.695 lg U/ml时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为0.730、特异度为0.729。结论HBV DNA、HBeAg、HBsAg、HBcrAg等HBV相关标志物均为ETV治疗48周后HBeAg阳性CHB患者非完全应答的危险因素,且在治疗过程中伴随着HBcrAg的变化,HBcrAg对于患者非完全免疫应答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HB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耿坤静 刘洋 +2 位作者 陈思思 栗红江 石昊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 3[25(OH)D 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 3[25(OH)D 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III,PCⅢ)、IV型胶原(collage typeⅣ,CIV),对患者的肝纤维化进行分期(SO~S4期),按照患者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分组,检测血清25(OH)D 3并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患者血清25(OH)D 3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指标随着炎症活动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血清25(OH)D 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与CIV随着肝纤维化程度水平升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升高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 3水平与CHB炎症活动度(r=-0.772)、肝纤维化程度(r=-0.727)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25(OH)D 3水平降低提示患者体内炎症活动加剧、肝纤维化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25羟维生素D 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