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预防方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双 宋秋英 +2 位作者 姚媛媛 张立维 陈晓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改良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前后股静脉血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及术后L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毕即刻,改良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患者股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人员于术中应用改良方案能够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抗栓作用和安全性评估
2
作者 陈强 韩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口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抗栓效果及安全性,并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DLASO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1...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口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抗栓效果及安全性,并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DLASO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1、B2组,每组34例。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A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 B1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 B2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d, 3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栓最大振幅(MA)、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与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WBHSV)、全血低切黏度(WBLSV)、红细胞沉降率(ESR)]、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92例受试者完成试验,A组30例,B1、B2组各3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R、WBHSV、ABI未见明显改变(P>0.05);MA、PV、WBLSV、ESR与Fib、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K和跛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或P<0.01);治疗后3组间MA、R、K、Fib、跛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hs-CRP水平、ESR较A组和B2组升高,B2组PV、WBLSV较A组和B1组降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B1、B2组显著低于A组,且B1组较B2组降低(P<0.05)。结论 DLASO患者口服50 mg/d或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均可有效发挥抗栓作用,二者安全性较高,与口服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相比,前者胃肠道症状更轻,后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 抗栓作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乔庆勃 高爽 +4 位作者 赵静文 张小星 陈晓峰 王有余 晋美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9期137-141,共5页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eft thoracic small incisio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及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 surgery, HCR)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20年1~6月收治的40例...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eft thoracic small incisio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及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 surgery, HCR)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20年1~6月收治的4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DCAB组和HCR组,其中MIDCAB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给予MIDCAB治疗(n=21);HCR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包括左前降支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给予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相结合的HCR治疗(n=19)。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各项手术指标(外科手术时间、监护室时间、处理冠状动脉支数、术后24h引流量、红细胞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丙二醛(serum malondialdehyde, 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心肌肌钙蛋白T(myocardial troponinT,cTnT)]水平变化、血流动力学[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low transmissison, FPV)、每搏输出量(stroke output, SV)]水平变化;术后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因心血管死亡的联合终点事件、再发心肌缺血、需要再次接受CABG/PCI者)。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且无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HCR组患者外科手术时间明显短于MID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住监护室时间、处理冠状动脉支数、术后24h引流量、红细胞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MDA、CK-MB、cTnT水平均升高,但HCR组明显低于MID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CO、FPV、SV水平均升高,且HCR组明显高于MID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DCAB和PCI联合治疗的分站式HCR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站式杂交手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晋美 乔庆勃 +4 位作者 高爽 赵静文 张小星 陈晓峰 王有余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511-1515,共6页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手术...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行"分站式"HCR治疗,设为HCR组,40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设为OPCAB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 h检测受试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包括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所有对象进行至少为期3年的追踪随访,统计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HCR组搭桥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OPCAB组(均P<0.05),切口长度小于OPCAB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均少于OPCAB组(均P<0.05)。两组术后48 h血清H-FABP、cTn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但均以OPCAB组上升更显著(均P<0.05)。HCR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与OPCAB组[20.00%(8/40)]相比显著更低(P<0.05)。术后随访3年内,HCR组MACCE发生率为12.50%(5/40),OPCAB组为22.50%(9/40),两组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与OPCAB相比,其近期疗效更为显著,且远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抗栓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强 韩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207-1209,共3页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经典抗血小板药物,虽然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十分明显,但经常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以其在肠道内缓慢释放药物的特点,使体内血药浓度更加趋于...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经典抗血小板药物,虽然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十分明显,但经常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以其在肠道内缓慢释放药物的特点,使体内血药浓度更加趋于稳定,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抗血栓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作用机制、抗血栓作用及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 抗栓作用
下载PDF
外周血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和巨噬细胞M1/M2极化水平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张雯文 李晓亮 姚丽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巨噬细胞M1/M2极化水平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确诊为脑卒中且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外周血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巨噬细胞M1/M2极化水平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确诊为脑卒中且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中MFGE8水平以及M1型与M2型巨噬细胞比值的差异;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MFGE8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MFGE8水平、M2型巨噬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MFGE8(ng/L):1587.69±389.28比1008.78±456.89,M2型巨噬细胞比例:(6.54±1.28)%比(3.21±0.89)%,均P<0.01],而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则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2.32±0.36)%比(6.54±1.28)%,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FGE8水平、住院时间、NIHSS评分以及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23(1.05~1.44)、0.78(0.64~0.95)、2.44(1.40~4.21)、1.95(1.12~3.38)、0.24(0.10~0.58)、1.25(1.04~1.48)、1.45(1.07~1.94)、1.23(1.05~1.44),P值分别为0.01、0.01、0.00、0.02、0.00、0.02、0.01、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FGE8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呈明显著负相关(r=-0.32,P=0.00),而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MFGE8水平对预测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97,95%CI为0.718~0.876,P=0.000;当最佳截断值为1123.8 ng/L时,其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69.2%.结论外周血MFGE8、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巨噬细胞 礻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7
作者 晋美 王茜 +4 位作者 高爽 赵静文 陈晓峰 王有余 乔庆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比(65±11)%,均P<0.001;(59±10)%、(47±9)%、(38±7)%比(65±12)%,均P<0.001];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同期氯吡格雷组[(50±9)%比(59±10)%、(36±8)%比(47±9)%、(29±6)%比(38±7)%,均P<0.001]。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PRU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7 d、1个月PRU均低于同期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患者术后24 h AA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至第24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11.3%比27.4%,P<0.05)。随访至第12个月,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比8.1%,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比11.3%,P>0.05)。结论分站式HCR术后应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2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均未增加出血风险,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重建术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分站式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