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艳芳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管,4例位于段支气管,1例位于肺的周围部。肿瘤最大径为1.0~7.0 cm,平均2.5 cm。腔内结节型2例,腔内外肿块型5例,外周型1例。8例平扫均为软组织密度,其中1例伴多发点状钙化。4例行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2例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伴支气管黏液栓塞,1例伴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例伴左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其中低级别6例,高级别1例,未定级别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CK5、P63表达阳性,6例CK7、P53表达阳性,3例EGFR表达阳性,6例Ki-67阳性率≤5%,8例Napsin A表达阴性,5例TTF1表达阴性,8例ALK表达阴性。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早期易误诊,好发于叶、段支气管,CT大体分型以腔内外肿块型居多,边缘清楚,肿块长径与支气管走行一致,呈轻度强化,可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少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Napsin A、TTF1阴性表达,结合CK5、CK7、P63阳性表达有助于PME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肺多形性癌的CT和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刘艳芳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的CT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3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男20例,女3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4岁。4例为中央型...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的CT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3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男20例,女3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4岁。4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近胸膜下16例。位于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右肺上叶11例,右肺下叶3例。肿块直径约2.0~8.3 cm,平均5.2 cm。肿块边界光滑11例,分叶8例,毛刺10例。CT平扫18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1例以囊性密度为主,4例为空洞肿块。12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8例肿块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类环形或花环状强化,6例见“浮冰样”改变。瘤周出现磨玻璃密度影13例,累及胸膜17例,伴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病理诊断均为肺多形性癌,其中梭形细胞伴腺癌9例,梭形细胞伴鳞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鳞癌及腺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1例,梭形细胞及巨细胞伴腺癌1例,巨细胞伴腺癌2例,其余4例病检未详细说明多形性成分。16例行基因检测,EGFR基因突变2例,ALK相关易位1例。结论:肺多形性癌好发于老年吸烟男性,CT表现有一定特征,以周围型居多,常位于右肺上叶近胸膜下,边缘光滑,以软组织密度为主,体积较大,内部易出现坏死,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类环形强化,有“浮冰样”改变,瘤周出现磨玻璃密度阴影,易侵犯胸膜、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病理上以腺癌或鳞癌合并梭形细胞成分最常见,可伴有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形性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敏 吴艳艳 李庆华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2561-2562,共2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慢性胰腺炎、10例胰腺癌的CT资料,每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均5~10 mm。结果: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主要CT征象的出现... 目的:分析和总结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慢性胰腺炎、10例胰腺癌的CT资料,每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均5~10 mm。结果: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主要CT征象的出现率在增强扫描病灶呈低、低与等混杂密度(χ2=5.63,P〈0.05);胆总管下段扩张突然狭窄截断(χ2=13.30,P〈0.01);胰周大血管侵袭、包绕、包埋(χ2=15.00,P〈0.01);沿主胰管走向分布钙化灶(χ2=5.45,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的血供特点与生物学行为是其CT诊断及其与慢性胰腺炎鉴别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癌 CT 鉴别
下载PDF
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敏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4期1665-1665,共1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CT扫描能较直观的反映此病特征,能早期确认脑损伤的范围、程度、分类、合并症及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不可缺少的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CT扫描能较直观的反映此病特征,能早期确认脑损伤的范围、程度、分类、合并症及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CT)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的CT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艳芳 王学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的CT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经临床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3例,结合文献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病变中盆腔肿块钙化1例,腹膜钙化1例,双肺钙化...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的CT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经临床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3例,结合文献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病变中盆腔肿块钙化1例,腹膜钙化1例,双肺钙化性转移同时合并腹膜钙化性转移1例。结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钙化性转移较少见,其CT表现有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钙化性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彦娴 杨峥 +1 位作者 桑君 马玉美 《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或手术明确病情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表现。结果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急水肿性胰腺炎5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60例CT均有明确...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或手术明确病情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表现。结果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急水肿性胰腺炎5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60例CT均有明确急性胰腺炎影像表现。临床保守治疗52例,手术治疗8例,治愈和病情好转率98.33%,死亡1例,为CT表现E级者。结论 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极有价值的无创方法,可帮助了解是否为胆源性胰腺炎,并区分轻症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医生是否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云松 熊大喜 赵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8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手术的156例病人共183个甲状腺结节作为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评价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分析CT影像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手术的156例病人共183个甲状腺结节作为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评价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分析CT影像表现。结果:CT诊断甲状腺结节准确率为63.93%,诊断恶性结节敏感度66.46%、特异度48%。良性结节:边缘清晰,形状规则,有囊变,增强后边界较平扫清晰,高强化、壁结节强化;恶性结节:边缘模糊,形状不规则,有"咬饼"征、有微钙化,增强后边界较平扫模糊,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甲状腺结节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获得详细、清晰的影像资料,对各类型甲状腺结节检出及鉴别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气管性支气管的CT诊断三例报告
8
作者 刘艳芳 王学进 艾旭东 《云南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742-743,共2页
气管性支气管是一种罕见的气道先天发育畸形,国内少见报道。以往对于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它可直接观察到支气管异常开口于气管壁,但支气管镜检查创伤大,特别对于婴幼儿或伴发气道严重狭窄者则难以进行。近年来,随... 气管性支气管是一种罕见的气道先天发育畸形,国内少见报道。以往对于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它可直接观察到支气管异常开口于气管壁,但支气管镜检查创伤大,特别对于婴幼儿或伴发气道严重狭窄者则难以进行。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它成为一种准确的诊断气管性支气管的无创性检查,甚至可替代支气管镜检查。现将我们收集并经临床证实的3例气管性支气管报告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男,2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性支气管 CT诊断 支气管镜检查 先天发育畸形 多层螺旋CT 病例资料 支气管异常 无创性检查
下载PDF
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
9
作者 胡加耀 许云松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1期143-143,共1页
目的:通过对320例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的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诊断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经临床治疗复查90例,均痊愈。CT表现主要为单纯白质区或灰白... 目的:通过对320例儿童脑囊虫病临床与CT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的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诊断儿童脑囊虫病320例,经临床治疗复查90例,均痊愈。CT表现主要为单纯白质区或灰白质交界区水肿、结节或环状结节并周围局限性水肿、钙化斑并周围局限性水肿、弥漫性粟粒状钙化、囊泡及小钙化点等。结论:CT对儿童脑囊虫病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价值,是儿童脑囊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囊虫病 CT
下载PDF
回盲部肿块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意义分析
10
作者 熊大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7期182-183,共2页
目的:分析在回盲部肿块诊断过程中应用CT检查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回盲部肿块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检查,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结果表明,在入选的60例患者中,肿... 目的:分析在回盲部肿块诊断过程中应用CT检查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回盲部肿块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检查,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结果表明,在入选的60例患者中,肿瘤患者40例,包括升结肠癌、盲肠癌、印戒细胞癌、恶性淋巴瘤以及回肠末端腺癌,其中,升结肠癌与盲肠癌的比例相对较高。CT检查结果普遍存在境界局限、腔内肿块、明显强化、周围浸润以及远处转移等特征。炎性患者20例,包括肠套叠、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穿孔、肠结核以及结肠黏膜慢性炎,其中,阑尾周围脓肿相对较为常见。患者多数伴有阑尾周围脓肿包裹问题,CT检查结果普遍存在境界模糊、腔内肿块、不均匀强化、周围渗液以及不完全梗阻等特征。结论:在对回盲部肿块患者诊断过程中,通过CT检查的应用,有利于为医疗人员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对于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肿块 临床诊断 CT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影像、临床及病理诊断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彦娴 桑君 +6 位作者 李震萍 马玉美 杨峥 包雨静 李雪梅 孟继蓉 王云淼 《临床研究》 2021年第7期196-198,共3页
鼻腔鼻窦肿瘤中恶性者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2%,约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20%~50%,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和喉癌。临床上通过发现鼻腔内新生物,并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定诊断。但鼻腔、鼻窦由狭窄的管腔及间隙等构成,其解剖结构精细而... 鼻腔鼻窦肿瘤中恶性者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2%,约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20%~50%,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和喉癌。临床上通过发现鼻腔内新生物,并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定诊断。但鼻腔、鼻窦由狭窄的管腔及间隙等构成,其解剖结构精细而复杂,加之少数肿瘤部位深在,加大了临床诊疗的难度,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目前,综合应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鼻腔及鼻窦肿瘤的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鼻腔及鼻窦肿瘤常用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诊疗依据,也为患者选择高效检查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肿瘤 诊断
下载PDF
罗红霉素治疗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学明 贺绍燕 +1 位作者 胡根茂 张惠芬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罗红霉素在过去的应用中,一直没有搞清楚其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对68例急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碳酸氢钠)药物治疗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研究,并与对照组用(β内酰胺类+磺胺类)药物治疗55例相比较(P<0.025),其差异... 罗红霉素在过去的应用中,一直没有搞清楚其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对68例急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碳酸氢钠)药物治疗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研究,并与对照组用(β内酰胺类+磺胺类)药物治疗55例相比较(P<0.02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素治疗 急慢性鼻窦炎 罗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 免疫系统 观察研究 治疗情况 碳酸氢钠 药物治疗 磺胺类 对照组 显著性
下载PDF
成人罕见鼻腔异物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芳 李彦娴 《云南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407-408,共2页
病例患者,男性,56岁。因头痛、双眼痛7d到眼科就诊。行头颅CT检查时意外发现鼻腔异物(钉子)。患者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无鼻腔异物感,无鼻腔疼痛不适,反复询问病史,患者不清楚何时异物进入鼻腔,述于12年前有高空坠落史,致“腰椎、跟... 病例患者,男性,56岁。因头痛、双眼痛7d到眼科就诊。行头颅CT检查时意外发现鼻腔异物(钉子)。患者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无鼻腔异物感,无鼻腔疼痛不适,反复询问病史,患者不清楚何时异物进入鼻腔,述于12年前有高空坠落史,致“腰椎、跟骨骨折”,但在记忆中无异物进入鼻腔史。专科检查:神清,左侧鼻中隔前段有一黑色的金属(钉帽),钉子穿过鼻中隔进入右侧鼻腔,双侧鼻腔粘膜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异物 成人 头颅CT检查 精神疾病 疼痛不适 高空坠落 跟骨骨折 专科检查
下载PDF
肺软骨瘤一例报告
14
作者 刘艳芳 《云南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79-480,共2页
病例患者,女,41岁。5年前因咳嗽行胸片检查发现左肺下叶结节,经抗炎治疗,结节未缩小或消失,5年来多次复查CT结节无变化,整个病程中患者无咯血、发热、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CT检查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近... 病例患者,女,41岁。5年前因咳嗽行胸片检查发现左肺下叶结节,经抗炎治疗,结节未缩小或消失,5年来多次复查CT结节无变化,整个病程中患者无咯血、发热、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CT检查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近叶间裂软组织结节,边缘清楚,呈浅分叶状,约1.5cm×1.5cm×1.0cm大小,密度均匀,CT值30HU;增强扫描结节不均匀强化,CT值30-51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软骨瘤 左肺下叶 抗炎治疗 CT检查 胸片检查 呼吸困难 再次入院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
15
作者 李桥 林澍莘 +3 位作者 钟穗兴 张娅 廖承德 谭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0-806,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将病例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提取训练组治... 目的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将病例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提取训练组治疗前原发肿瘤增强CT(动脉期及静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其进行建模,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在训练组中的准确性,并在验证组中进一步验证其诊断效能,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提取的治疗前上皮性卵巢癌原发肿瘤增强CT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卵巢癌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分别为0.932(95%CI:0.890~0.974)和0.838(95%CI:0.731~0.945),结合临床数据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卵巢癌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分别为0.946(95%CI:0.910~0.983)和0.861(95%CI:0.759~0.946)。结论基于上皮性卵巢癌原发肿瘤治疗前的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在临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复发
原文传递
右侧腹膜后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16
作者 钟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5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巨大囊性淋巴管瘤 右侧 腹部巨大肿块 腰部疼痛 病历资料 阵发性 中上腹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
17
作者 胡加耀 苏绣春 +3 位作者 许云松 刘艳芳 钟娟 赵丽娅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188-189,共2页
目的开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提高CT对疾病的诊断技术及诊断能力。方法多层螺旋CT,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软件及工作站。从肘静脉向血管内快速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恰当的延迟扫描时间螺旋扫描,层厚5mm,层间隔5mm... 目的开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提高CT对疾病的诊断技术及诊断能力。方法多层螺旋CT,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软件及工作站。从肘静脉向血管内快速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恰当的延迟扫描时间螺旋扫描,层厚5mm,层间隔5mm,将图像薄层重建,重建层厚1.25min,重建层间隔0.625min,在工作站内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2007—2009年共完成CTA46例,血管三维成像清晰,清楚显示血管病变以及病变与周围血管结构的毗邻关系,横断面显示周围结构及其异常改变的信息。结论CTA对血管病变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外科设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CT 应用
原文传递
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血肿在脑出血术中应用研究
18
作者 赵丽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0156-0159,共4页
分析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术在脑出血术中应用产生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2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样本,实施平均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使用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血肿术。... 分析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术在脑出血术中应用产生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2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样本,实施平均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使用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血肿术。就两组不同方式产生的效果做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做比较,两组在术前昏迷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患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比,昏迷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低;患者TNF-α、S100β、IL-6等炎症指标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各阶段观察组血肿残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使用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术进行血肿引流可产生更好的综合效果,可充分证实数字三维CT在控制并改善脑出血情况中的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三维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 脑出血 应用价值 并发症
下载PDF
肺小结节CT定性分析
19
作者 胡加耀 许云松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5期193-19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2009年CT检出并经手术病检证实或复查明显增大的肺小结节(直径3~10mm)20例进行分析总结,提高CT对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2006~2009年CT检出的肺小结节20例影像特点,结合病检资料,进行综合分...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2009年CT检出并经手术病检证实或复查明显增大的肺小结节(直径3~10mm)20例进行分析总结,提高CT对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2006~2009年CT检出的肺小结节20例影像特点,结合病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美国GE8层螺旋CT,层厚10mm,层距10mm,常规先作平扫,行2.50mm层厚、1.25mm层距薄层重建,必要时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鳞癌11例,腺癌4例,非典型增生2例,1例经γ刀手术切除后复发,2例未行手术,6个月及1年后复查结节明显增大并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主要为边缘毛刺的圆形或分叶状小结节,部分内有小空泡或充气小支气管,邻近胸膜幕状牵拉,与肺门间有粗大血管相连,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强化等。结论CT对肺小结节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对肺小结节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CT 定性
原文传递
食管癌60例临床与CT分析
20
作者 胡加耀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目的 通过对60例食管癌的临床、CT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提高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5-2008年60例食管癌,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美国GE8排螺旋CT,常规先做平扫,薄层重建,必要时做增强扫描。结合临床病史,将C... 目的 通过对60例食管癌的临床、CT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提高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5-2008年60例食管癌,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美国GE8排螺旋CT,常规先做平扫,薄层重建,必要时做增强扫描。结合临床病史,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鳞癌55例(92%),腺癌5例(8%);食管中、下段癌53例(88%)。CT表现主要为食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狭窄、狭窄段以上食管扩张、癌块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增大,气管、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等。结论CT对食管癌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能对食管癌作出术前分期,是食管癌的重要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T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