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植被覆盖变化与驱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月庆 周诗恬 +1 位作者 朱明 武黎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1-407,共7页
以MODIS/NDVI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驱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南省16a的年际NDVI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植被覆盖整体上... 以MODIS/NDVI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驱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南省16a的年际NDVI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植被覆盖整体上呈改善状态.(2)河南省各地区年均NDVI值与降水量变化呈负相关性、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性,降水对各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状况的影响比温度更显著.(3)河南省植被覆盖状况与人口数量和GDP均呈现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变化受到温度、降水、人口数量和GDP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相关性 河南省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南省干旱灾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辰光 邢伟 +1 位作者 牛小燕 李宗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2,共5页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河南省 干旱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人为排放对信阳市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咏 张一丹 +2 位作者 闫军辉 张向敏 赵承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污染物长期变化趋势,该浓度仅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关。结果表明,PM_(2.5)和O_(3)浓度的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和季节变化引起,气象条件对PM_(2.5)季节分量和O_(3)长期分量影响较大。信阳市PM_(2.5)污染排放减弱,O_(3)污染排放先升高,在2018年10月后降低。由于污染排放导致的2017—2020年PM_(2.5)和O_(3)长期分量分别降低3.5、1.5μg/(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人为排放
下载PDF
ESA土壤湿度遥感产品在河南省的时空变化分析
4
作者 陈月庆 武黎黎 +4 位作者 朱明 蚩志峰 杨楠楠 杨晨曦 石新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591,共6页
利用河南省区域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和欧空局(ESA CCI SM)土壤湿度遥感资料,验证ESA土壤湿度遥感产品在河南省的精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复实验,得出结果,结果表明:(1)ESA土壤体积含水量反演... 利用河南省区域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和欧空局(ESA CCI SM)土壤湿度遥感资料,验证ESA土壤湿度遥感产品在河南省的精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复实验,得出结果,结果表明:(1)ESA土壤体积含水量反演值与地面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 2为0.6765;RMSE为0.0511,偏差较小;平均值相差0.0113,土壤湿度值较接近.(2)ESA土壤湿度遥感产品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河南省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3)ESA土壤湿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精确地展现各个季节河南省的土壤湿度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与实际情况大致符合,对分析河南的土壤水分变化有着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湿度 ESA CCI SM 时空
下载PDF
基于GIS与主成分分析法的信阳市茶树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翟慧敏 张子莺 +3 位作者 颜伟 周志远 程启先 张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茶树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构建茶树种植区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土壤、降水、海拔与坡度、植被与日照、气温、坡向共计6个主因子,借助GIS技术进行因子叠加并划... 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茶树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构建茶树种植区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土壤、降水、海拔与坡度、植被与日照、气温、坡向共计6个主因子,借助GIS技术进行因子叠加并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基本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结合区县边界、土地利用和茶叶产量为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以期为其他茶树种植区用地适宜性等级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GIS 主成分分析法 茶树种植 信阳市
下载PDF
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秀美 严涵 +2 位作者 张珍珍 王慧敏 范宝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8-264,共7页
以2014-2017年信阳市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对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7年信... 以2014-2017年信阳市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对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7年信阳市城区AQI年际波动较大,空气质量有明显变好的趋势;研究期间,信阳市城区有27个月(56.25%)空气质量属于良,19个月(39.58%)属于轻度污染,2个月(4.17%)属于中度和重度污染;AQI变化受季节影响明显,空气质量状况优劣程度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从整体水平来看,AQI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等级空气条件下,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差异较大.(3)由广义加性模型可以看出,AQI与降水量呈线性关系,与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为非线性关系,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一般存在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AQI) 信阳市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结构分析的信阳市绿色基础设施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翟慧敏 张子莺 +3 位作者 赵晓利 谢文全 程启先 胡咏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以信阳市为案例,依据“中心控制点-连接通道-场地”提取了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然后采用景观阻力分析提取生态廊道并模拟优化路径,最后提出布局优化方案并通过网络结构分析进行验证和提出管控措施.研究结论表明:优化后的α指数由0.11提高到... 以信阳市为案例,依据“中心控制点-连接通道-场地”提取了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然后采用景观阻力分析提取生态廊道并模拟优化路径,最后提出布局优化方案并通过网络结构分析进行验证和提出管控措施.研究结论表明:优化后的α指数由0.11提高到0.37,β指数由1.08提高到1.79,γ指数由0.38提高到0.58;优化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较之前有较高的复杂性和连接性,具有一定的生境网络功能,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网络结构分析 景观阻力分析 信阳市
下载PDF
信阳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国忠 施换 +2 位作者 王世香 邹发俊 赵承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6-430,共5页
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信阳市中心城区2015-2017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依据,计算出每年的AQI月均值,分析该城区空气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年内空气质... 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信阳市中心城区2015-2017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依据,计算出每年的AQI月均值,分析该城区空气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年内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良好、较稳定;冬季污染天数多于其他季节,总体表现为轻污染;春、秋季在良好和轻污染级别之间震荡.多云、阴、小雨、小雪及雨夹雪,风力≤2级、无持续方向,特别是冬季北风、偏北风等天气条件下,易发生空气污染,城市地貌阻碍空气扩散.进一步表明在防控大气污染方面,该城区应关注天气和季节变化、重视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数(AQI) 时间变化 信阳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和等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郜彗 张祥耀 +2 位作者 刘明华 高军波 魏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49,共6页
以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11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土地碳排放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核算,得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与分区分级,破... 以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11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土地碳排放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核算,得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与分区分级,破解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补给谁”和“补多少”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222.64亿元和64.84亿元;商城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淮滨县最小;淮河源各县(区)均属于碳汇区;生态补偿优先级空间分布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淮河源
下载PDF
高浓度大气CO_(2)对铅污染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黄淑萍 王晓曼 +1 位作者 许智恒 张中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采用开顶箱气室内设置盆栽试验,研究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土壤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大气CO_(2)条件下,刺槐根际土壤TOC、DOC、MBC、总糖、酚酸、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细菌、真... 采用开顶箱气室内设置盆栽试验,研究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土壤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大气CO_(2)条件下,刺槐根际土壤TOC、DOC、MBC、总糖、酚酸、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和FDA活性升高,除L-天门冬酰胺酶外,脲酶、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有所提高,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2)Pb污染条件下,土壤TOC、总糖、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及L-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升高,而DOC、MBC、酚酸含量和脲酶、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降低(4.06%和4.53%),放线菌和FDA下降趋势较大(12.86%和10.89%)。3)与单独Pb污染相比,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Pb污染(ECO_(2)+Pb)总体提高了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冗余分析(RDA)表明,总糖、酚酸、MBC和pH值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化合物与微生物特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上表明,高浓度大气CO_(2)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从而缓减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微环境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大气CO_(2) PB污染 根际土壤 有机化合物 微生物特性
下载PDF
洪汝河大洪河段人工裁弯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宗盟 李楠 +3 位作者 雷笑迎 刘翼泽 张辰光 杨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以洪汝河大洪河段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和ArcGIS 10.2平台,对该河段人工裁弯前后河道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洪河段裁弯取直前、后的河长分别为166、74.5 km;河道曲率分别为2.95、1.32;河道比降分别为0.018‰、0.025‰。裁弯取直导... 以洪汝河大洪河段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和ArcGIS 10.2平台,对该河段人工裁弯前后河道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洪河段裁弯取直前、后的河长分别为166、74.5 km;河道曲率分别为2.95、1.32;河道比降分别为0.018‰、0.025‰。裁弯取直导致大洪河段河道长度锐减,河道比降增加,河道形态由曲流河转变为顺直河。经裁弯取直之后,洪河河道的泄洪能力提升,但也导致河道洪峰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区域的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人工裁弯 大洪河段 洪汝河
下载PDF
顾及多因子的香港地区加权平均温度Bevis精化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兵兵 郭振华 +4 位作者 刘相威 沈毅 闫军辉 徐丰 崔依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3,共5页
针对Bevis模型在香港地区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香港地区探空站连续20 a(2000—2019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顾及多因子的香港地区加权平均温度(T_(m))Bevis精化模型。首先,分析T_(m)与地面温度T_(s)、水汽压e_(s)、气压P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其次... 针对Bevis模型在香港地区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香港地区探空站连续20 a(2000—2019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顾及多因子的香港地区加权平均温度(T_(m))Bevis精化模型。首先,分析T_(m)与地面温度T_(s)、水汽压e_(s)、气压P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其次,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探测到T_(m)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最后在Bevis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T_(s)、e_(s)、P以及年周期变化,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香港地区加权平均温度Bevis精化模型BTm。以2020年香港地区探空数据数值积分法计算的T_(m)作为参考值,对BTm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并与Bevis模型和GPT2w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Tm模型具有相对较好的精度,其年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11 K和1.64 K,相比Bevis全球模型、GPT2w-1模型和GPT2w-5模型,其精度分别提高46.4%、35.7%和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温度 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法 多因子 周期变化
下载PDF
上海市近145年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闫军辉 王娟 +5 位作者 马彩杰 卢友发 蚩志锋 刘芊 刘金科 兀艺凡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2-397,共6页
利用上海市1873-2017年逐月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上海市逐年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Fisher最优分割、多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145年上海市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 利用上海市1873-2017年逐月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上海市逐年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Fisher最优分割、多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145年上海市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气温和降水对上海市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过去145年上海市气候生产潜力以10.7±3.4 kg/(hm^2·a)(p<0.05)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气候生产潜力受到降水与气温的双重影响,1873-2017年上海市降水与气温对气候生产力的贡献率分别为64.6%和35.4%,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起主导作用.(3)气温和降水对气候生产力的贡献率受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气温每升高1℃,气温贡献率增加4.95%±0.93%;降水量每增加100 mm,降水贡献率减少4.66%±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气候变化 贡献率 上海 百年尺度
下载PDF
1961-2016年新疆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国永 韩艳 +3 位作者 刘维真 张荣磊 孟嘉宁 曾雪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以1961-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1个站点逐日最高、最低和均温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S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新疆地区16个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新疆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均温具有较好相关性,说明... 以1961-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1个站点逐日最高、最低和均温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S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新疆地区16个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新疆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均温具有较好相关性,说明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响应该区域气候变化.(2)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空间方面,新疆极端气温指数均呈暖化趋势.时间方面,TN90p、TN10p、FD0和GSL指数暖化趋势最显著.空间方面,十三间房、吐鲁番、巴里坤、哈密等地暖化趋势最显著.(3)冷(夜)指数暖化幅度大于暖(昼)指数,说明在响应全球变暖过程中,冷(夜)指数更加敏感.(4)新疆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意味着未来暖化趋势将持续.(5)经度和海拔因素对新疆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间 空间 趋势 幅度 新疆
下载PDF
青藏高原达则错近1000年来生态系统变化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秀美 侯居峙 +1 位作者 王明达 徐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6-1288,共13页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厘清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制定社会的适应政策非常重要.目前的研究手段如现场观测和围隔实验等可以很好地揭示湖泊生态系统在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演替和变化过程,但是不能提供历史时期湖泊...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厘清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制定社会的适应政策非常重要.目前的研究手段如现场观测和围隔实验等可以很好地揭示湖泊生态系统在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演替和变化过程,但是不能提供历史时期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古湖沼学可以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青藏高原中部无鱼湖泊达则错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岩芯西藏拟溞(Daphnia tibetana)残体丰度和总烯酮含量重建该区过去1000年的浮游生物记录;利用总氮、总磷以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过去1000年湖泊营养盐以及有机质变化记录;结合烯酮不饱和度重建的古温度记录,探讨达则错过去1000年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发现达则错湖泊生态系统尤其是生产力在自然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存在显著变化.在自然状况下,较高的湖泊初级和次级生产力发生在温度较低和湖水营养盐浓度较高时;而在过去150年,达则错湖泊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湖泊生产力发生相应变化,较高的湖泊生产力发生在温度较高时期,其主要受由人类活动带来的营养盐元素浓度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达则错湖泊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达则错 古生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鹤壁市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翟慧敏 程启先 +3 位作者 李佳惠 李书覃 张迁 张向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0-594,共5页
以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物元分析法进行绩效评价模型应用,并对鹤壁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鹤壁市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 以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物元分析法进行绩效评价模型应用,并对鹤壁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鹤壁市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建设活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物元分析法 鹤壁市
下载PDF
秸秆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向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5,共7页
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这对茶叶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施加秸秆可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包括有机碳内在难降解性、黏土矿物的化学保护和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土壤有机碳稳... 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这对茶叶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施加秸秆可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包括有机碳内在难降解性、黏土矿物的化学保护和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碳自身的分子结构性质、土壤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等.施加秸秆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主要途径有秸秆自身作为碳源、促进茶树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化学性质等.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所面临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茶园 有机碳稳定性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等级孔MFI分子筛的合成及高效吸附结晶紫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姬亚军 李甜甜 +2 位作者 高培林 邓汝涵 殷群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2,共6页
针对传统ZSM-5分子筛孔径小,阻碍大分子吸附的缺陷.通过水热法合成微介孔复合片状MFI分子筛(MFI),用于吸附水中结晶紫(CV)染料.MFI与ZSM-5具有相同的MFI型分子筛晶体结构.与ZSM-5相比,MFI的比表面积更大、孔容更多、平均孔径更大,有利... 针对传统ZSM-5分子筛孔径小,阻碍大分子吸附的缺陷.通过水热法合成微介孔复合片状MFI分子筛(MFI),用于吸附水中结晶紫(CV)染料.MFI与ZSM-5具有相同的MFI型分子筛晶体结构.与ZSM-5相比,MFI的比表面积更大、孔容更多、平均孔径更大,有利于吸附大分子染料.然后,详细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染料浓度以及温度对MFI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与ZSM-5进行对比.结果表明:ZSM-5和MFI吸附CV的最优pH为7.吸附过程在1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MFI的最大吸附量为195.97 mg/g,是ZSM-5的3.58倍,主要归因于MFI优异的等级孔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等级孔分子筛 吸附 结晶紫 吸附量
下载PDF
3种NDVI遥感数据产品在大别山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黎黎 陈月庆 +6 位作者 蚩志锋 周诗恬 孙春猛 石新雨 胡晶 刘俊晓 张逸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4-589,共6页
选取GIMMS、MODIS、SPOT/VEGETATION 3种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产品,分析它们在大别山区域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3种NDVI数据的格局大致相同,MODIS NDVI和SPOT/VEGETATION NDVI的空间分布吻合度更高;MO... 选取GIMMS、MODIS、SPOT/VEGETATION 3种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产品,分析它们在大别山区域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3种NDVI数据的格局大致相同,MODIS NDVI和SPOT/VEGETATION NDVI的空间分布吻合度更高;MODIS传感器的波段宽度窄、空间分辨率高、变化范围大、分布分散.(2)在时序变化上,3种NDVI数据的季节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幅度相当,MODIS NDVI和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更能清晰地反映NDVI对降水响应约有1个月的滞后这一现象;GIMMS NDVI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地面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SPOT/VEGETATION NDVI的动态范围比GIMMS NDVI和MODIS NDVI的动态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 遥感数据 大别山
下载PDF
1995-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文全 张兴国 潘晓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断扩张;(2)1995-2005年耕地空间变化较为剧烈,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草地,同期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2005-2015年耕地活跃度变小,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占用;(3)1995-2005期间新增耕地及减少耕地均呈“东北-西南”格局,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减少耕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2005-2015年期间新增耕地呈现出“正东-正西”格局,而减少耕地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期间新增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北部地区,而减少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