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输电用大功率逆阻型IGCT器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龙龙 王峰瀛 +5 位作者 张闻闻 魏晓光 汤广福 贺之渊 崔翔 高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08-4716,共9页
受限于大功率可关断器件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用可控关断的电流源型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文首先介绍基于换流器级联的CSC拓扑方案,搭建250kV/750kW的直流输电仿真系统,提取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 受限于大功率可关断器件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用可控关断的电流源型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文首先介绍基于换流器级联的CSC拓扑方案,搭建250kV/750kW的直流输电仿真系统,提取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revere blocking integrated gate commutation thyristor,RB-IGCT)器件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所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其次,分析低通态压降、损耗优化和高du/dt和di/dt的RB-IGCT器件关键设计方法。最后,对研制的4500V/3000ARB-IGCT关键核心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RB-IGCT器件可以满足CSC的要求,是构建CSC的可行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电流源型换流器 逆阻型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原文传递
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26
2
作者 汤广福 庞辉 贺之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0-1771,共12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能源供给和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化新能源电力传输,能源供需广域平衡,大容量高效变流等新技术需求相继涌现,对传统的电力输送技术带来了深刻变革与挑战。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通...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能源供给和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化新能源电力传输,能源供需广域平衡,大容量高效变流等新技术需求相继涌现,对传统的电力输送技术带来了深刻变革与挑战。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技术来提升输送能力和效率,实现高效、智能、环保的电能传输。文中针对我国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发展情况,总结灵活交流输电、特高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及直流电网等先进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未来相关技术领域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输电技术 灵活交流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直流电网 直流断路器
原文传递
基于MMC的半波长交流输电变频调谐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攀 汪大洋 +3 位作者 戴朝波 荆平 赵成勇 伋玉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解决半波长输电线路的调谐问题,提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变频柔性调谐装置来获得不同的运行频率,使得输电线路具有半波长交流输电的特性。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变频调谐等值系统模型并设计了柔性调谐装置的控制策略... 为解决半波长输电线路的调谐问题,提出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变频柔性调谐装置来获得不同的运行频率,使得输电线路具有半波长交流输电的特性。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变频调谐等值系统模型并设计了柔性调谐装置的控制策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基于变频调谐技术的半波长交流输电在洲际间应用的初步方案,并对特定的情景进行了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MMC的变频调谐方法可以将长度为6000km的输电线路调谐成运行频率为24.484Hz半波长线路,且可以实现补偿交流系统功率因数的功能。与传统调谐方法相比,提出的变频调谐方法性能更优,尤其适用于超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调谐,为解决半波长输电线路的调谐问题提供了新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交流输电 变频原理 柔性调谐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全球能源互联网
原文传递
直流输电网规划关键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55
4
作者 陆晶晶 贺之渊 +3 位作者 赵成勇 安婷 汤广福 庞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新能源的大力发展促使传统能源供给和使用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型煤炭、水力、光伏以及风能等多种能源并存发电的新局面,给传统的输电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以常规直流(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和柔性直流(基于电压源... 新能源的大力发展促使传统能源供给和使用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型煤炭、水力、光伏以及风能等多种能源并存发电的新局面,给传统的输电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以常规直流(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和柔性直流(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为基础的直流输电网为研究对象,对直流输电网规划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直流输电网的特点与优势,提出并详细阐述直流输电网规划的总体框架;接着,分别从新能源广域并网、多馈入多落点地区直流组网、多电力电子设备协同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直流输电网应用规划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展望了未来直流输电网规划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网 电力规划 新能源并网 多馈入 电压源换流器
下载PDF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国亮 陈维江 +3 位作者 邓占锋 于弘洋 徐云飞 赵泽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10,共10页
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兼具交、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型输电技术。分析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特性,列举系统典型拓扑结构。针对海上风电送出场景,计算获得不同频率下典型截面海缆... 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兼具交、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型输电技术。分析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特性,列举系统典型拓扑结构。针对海上风电送出场景,计算获得不同频率下典型截面海缆的输电能力曲线。以国内某项目为例进行了经济性对比。结果表明,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应用于中远距离海上风电送出时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分析了海岛互联供电、陆上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汇集送出等应用场景;分析了频率变化对高压大容量交交换流器、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主要输电设备关键性能的影响;系统性地指出了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工程化应用尚需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 电压源型交交换流器 柔性调控 海上风电 工程化应用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9
6
作者 汤广福 贺之渊 庞辉 《智能电网》 201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连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是服务性广、能源配置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有功和无功功率可以独立控制、无无...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连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是服务性广、能源配置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有功和无功功率可以独立控制、无无功补偿问题、可以为无源系统供电、谐波水平低、适合构成多端直流系统等优势,非常适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此背景下,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对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与输送的重大需求,总结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概况、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指出未来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柔性直流输电 多端直流 直流电网
原文传递
±320 kV/1000 MW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贺之渊 赵岩 汤广福 《智能电网》 2016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和实现清洁能源并网的重要手段,具有可向孤岛供电、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能够灵活控制输出功率等优点。介绍±320 kV/1 000 MW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换流阀、阀基控制设备和控制保护...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和实现清洁能源并网的重要手段,具有可向孤岛供电、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能够灵活控制输出功率等优点。介绍±320 kV/1 000 MW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换流阀、阀基控制设备和控制保护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相关成果,总结和分析换流阀电气、关键零部件优化设计、结构设计及试验技术,介绍换流阀控制、监视和保护系统的总体架构、原理、主要功能及动态模拟试验技术,对控制保护系统的分层架构、系统功能、保护配置及其实时数字仿真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320 k V/1 000 MW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在厦门工程的示范应用对我国掌握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流电力装备制造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装备 技术研发 应用
原文传递
厦门±320k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等效试验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冲 贺之渊 +2 位作者 王秀环 吕铮 周军川 《智能电网》 2016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厦门±320 k 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电压和容量最高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阀作为其关键设备之一,运行工况复杂,承受电压电流应力高,必须通过完备的等效试验进行设计验证和... 厦门±320 k 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电压和容量最高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阀作为其关键设备之一,运行工况复杂,承受电压电流应力高,必须通过完备的等效试验进行设计验证和运行可靠性分析。基于IEC 62501标准要求及换流阀在运行过程中的电气应力分析和运行机理研究,提出MMC阀型式试验,介绍型式试验项目和参数,并展示部分试验波形。试验结果表明,该工程换流阀顺利通过试验考核,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型式试验 试验方法
原文传递
电力系统氢储能关键应用技术现状、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士博 孔令国 +6 位作者 蔡国伟 闫华光 韩子娇 刘闯 万燕鸣 杨士慧 王晓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660-6680,共21页
深入挖掘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推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与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该文首先归纳分析构建氢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结构,并从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 深入挖掘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推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与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该文首先归纳分析构建氢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结构,并从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氢气发电和电解槽/燃料电池模型构建4个方面阐述氢储能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其次,以氢储能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应用场景为主线,梳理回顾目前国内外电–氢耦合技术取得的进展;最后,对氢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存在的技术挑战与未来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展开探讨,旨在为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电-氢耦合 源–网–荷
原文传递
MMC子模块IGBT短路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奕霖 杨艺烜 +3 位作者 张升 高冲 贺之渊 汤广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384-6394,共11页
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or,MMC)实际运行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或其驱动器故障会导致子模块直通短路,造成器件损坏,该短路工况对于IGBT的短路保护以及可靠性研究具... 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or,MMC)实际运行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或其驱动器故障会导致子模块直通短路,造成器件损坏,该短路工况对于IGBT的短路保护以及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MMC子模块直通短路的类型并提出该短路工况实验平台的设计要求。针对短路振荡和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对短路回路寄生电感进行调整,研制MMC子模块短路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实验平台可以满足MMC子模块用IGBT的短路实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子模块直通短路 短路振荡 电磁干扰
原文传递
18kV/125A碳化硅IGBT器件研制及串联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11
作者 邱宇峰 唐新灵 +9 位作者 魏晓光 杨霏 潘艳 吴军民 李学宝 赵志斌 顾然 梁琳 杨晓磊 周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765-6775,共11页
高压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器件因具有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等优异特性,已成为支撑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文中基于自主研制的18kV/12.5A高压Si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 高压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器件因具有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等优异特性,已成为支撑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文中基于自主研制的18kV/12.5A高压Si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芯片,提出18kV SiC IGBT单芯片子模组及10芯片并联封装设计方案,研制18kV/125A SiC IGBT器件,功率等级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搭建高压碳化硅功率器件绝缘、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测试平台,测试单芯片子模组及10芯片并联器件的绝缘及动态特性,18kV/125A SiC IGBT器件具备18kV静态耐压且可以在13kV直流母线电压条件下关断130A电流,验证了所研制器件的高压绝缘及高压开关能力。此外,采用18kV/125A SiC IGBT器件串联搭建24kV换流阀半桥功率模块,提出器件串联均压方法,完成半桥功率模块的1min静态耐压试验和开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制的18kV/125A SiC IGBT器件运行良好,满足串联应用要求,同时,所提的均压方案可以保证半桥功率模块静态电压不均衡和动态电压不均衡程度分别低于0.4%和15%。该研究可以为基于SiC IGBT器件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 封装绝缘 动态特性 串联均压
原文传递
半波长交流输电柔性调谐技术
12
作者 蔡林海 邓占锋 +2 位作者 赵国亮 周飞 陆振纲 《电气应用》 2018年第5期22-27,共6页
为支撑和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半波长输电技术作为一种点对点、超远距离的大容量输电技术方案,是支撑跨国、跨洲输电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较强的优势。半波长输电要求线路为3000km(50Hz),实际线路很少能满足这个要求。当线路长... 为支撑和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半波长输电技术作为一种点对点、超远距离的大容量输电技术方案,是支撑跨国、跨洲输电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较强的优势。半波长输电要求线路为3000km(50Hz),实际线路很少能满足这个要求。当线路长度不足或过长时,可以采用人工技术将实际线路调谐成半波长。针对常规无源调谐网络对系统频率变化适应性较差、容易因失谐而失去半波特性及无源调谐适应范围窄等问题,提出了柔性调谐技术。柔性调谐技术通过变频式柔性调谐装置或同步补偿式柔性调谐装置来实现。柔性调谐避免了现有半波长输电无源调谐网络对系统频率变化和双回线适应性较差,容易因失谐而失去半波特性及无源调谐网络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引发过电压问题。且同时适用于电气距离大于或小于半波长的线路,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输电 调谐 柔性调谐 柔性输电
原文传递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换流站故障后瞬态过电压
13
作者 赵泽昕 陈维江 +3 位作者 赵国亮 韩彬 向念文 倪晓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62-3773,共12页
柔性低频输电兼具工频交流和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在海上风电送出、新能源汇集以及城市电网柔性互联等场景具有应用潜力。柔性低频系统换流站故障及后续闭锁阶段会产生较严重的瞬态过电压,影响站内参数设计和绝缘配合。为此,针对柔性低... 柔性低频输电兼具工频交流和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在海上风电送出、新能源汇集以及城市电网柔性互联等场景具有应用潜力。柔性低频系统换流站故障及后续闭锁阶段会产生较严重的瞬态过电压,影响站内参数设计和绝缘配合。为此,针对柔性低频输电系统换流站典型拓扑和参数,建立了过电压仿真模型,对典型故障后瞬态过电压进行仿真研究;结合故障后过电压产生特点,将故障后的过程分为4个暂态阶段,分别分析了各阶段中不同位置的过电压特征以及产生原因。在考虑不同的故障工况和对应保护动作策略的条件下,仿真计算了换流站关键位置和设备的最大瞬态过电压水平,提出了换流站避雷器配置方案,并验证了其对瞬态过电压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故障发生、换流器控制响应、换流器闭锁以及断路器断开的4个瞬态过程均会在换流站内不同位置产生过电压,其中换流器闭锁阶段的过电压水平最高;在不考虑抑制措施时,220 kV区域的瞬态过电压标幺值可达3.28,桥臂电抗器端间过电压标幺值可达3.83;所提避雷器配置可以有效抑制过电压,且各避雷器吸收的能量符合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柔性低频换流站参数设计及绝缘配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频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变换器 瞬态过电压 换流站 短路故障
原文传递
压接型IGBT芯片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14
作者 彭程 李学宝 +4 位作者 曹子楷 顾妙松 唐新灵 赵志斌 崔翔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0,共10页
压接型IGBT器件内部具有复杂的电-热-力环境,直接影响了其内部IGBT芯片的动态特性,进而决定了整个器件的安全工作能力。为此,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压接型IGBT芯片动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获得电-热-力综合影响下压接型IGBT芯片... 压接型IGBT器件内部具有复杂的电-热-力环境,直接影响了其内部IGBT芯片的动态特性,进而决定了整个器件的安全工作能力。为此,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压接型IGBT芯片动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获得电-热-力综合影响下压接型IGBT芯片的动态特性,利用所研制的具有多因素解耦、灵活调节能力的双脉冲实验平台,针对一款3.3kV/50A压接型IGBT芯片,测量获得了不同母线电压、负载电流、驱动电阻、温度及机械压力下的双脉冲实验波形。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双脉冲波形的影响规律,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对IGBT动态特征参数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母线电压主要影响关断过程,负载电流、驱动电阻和温度主要影响开通过程,机械压力对开通关断过程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IGBT芯片建模及压接型IGBT器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接型IGBT芯片 动态特性 双脉冲实验平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用电力电子电容器的测试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储松潮 黄云锴 +5 位作者 潘焱尧 汪威 张翀 李仁山 邢照亮 潘毓娴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本文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对电力电子电容器的要求,利用热稳定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冲击放电试验、寄生电感试验等手段检测电容器的主要性能,评估电容器是否符合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需求。通过工程应用比较,国产电容器表面温度低于进... 本文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对电力电子电容器的要求,利用热稳定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冲击放电试验、寄生电感试验等手段检测电容器的主要性能,评估电容器是否符合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需求。通过工程应用比较,国产电容器表面温度低于进口电容器。另外,文章还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用电容器的保护及其高可靠性和长寿命发展方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电容器 柔性直流输电 试验与应用
下载PDF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改进与电工钢片磁致伸缩模型参数辨识
16
作者 陈昊 李琳 +1 位作者 王亚琦 刘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7-2057,I0033,共12页
准确且高效地辨识电工钢片磁致伸缩模型参数是模型在变压器铁心振动分析中的应用前提。针对现有单目标优化算法不能兼顾参数辨识精度和速度的问题,该文基于改进Jiles-Atherton-Sablik和Energetic模型相结合的磁致伸缩模型,将该模型的参... 准确且高效地辨识电工钢片磁致伸缩模型参数是模型在变压器铁心振动分析中的应用前提。针对现有单目标优化算法不能兼顾参数辨识精度和速度的问题,该文基于改进Jiles-Atherton-Sablik和Energetic模型相结合的磁致伸缩模型,将该模型的参数辨识转换为多目标优化问题。以磁滞回线和磁致伸缩曲线的均方根误差作为待优化的2个目标,建立参数辨识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从控制参数自适应技术、变异算子改进策略以及选择算子改进策略3个方面对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改进,从而提出一种采用改进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的磁致伸缩模型参数辨识方法。通过与现有方法对比,该文方法的磁滞回线求解精度提升17.84%,磁致伸缩曲线求解精度提升13.60%,辨识速度提升4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钢片 磁致伸缩模型 参数辨识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 Jiles-Atherton-Sablik模型 Energetic磁滞模型
原文传递
压接型IGBT器件短路失效管壳爆炸特性及防护方法
17
作者 周扬 唐新灵 +5 位作者 王亮 张晓伟 代安琪 林仲康 金锐 魏晓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0-2361,I0023,共13页
压接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作为现有柔性直流输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承受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容易发生短路过流失效,进而造成的结构爆炸现象。为研究这一爆炸现象的破坏效... 压接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作为现有柔性直流输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承受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环境,容易发生短路过流失效,进而造成的结构爆炸现象。为研究这一爆炸现象的破坏效应及其防护,该文结合多组模拟模块化多电平工况实验,得到IGBT器件短路过流失效爆炸后外壳结构的变形特征。结合电气能量特性的分析和实际爆炸失效形貌特点,建立该IGBT器件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初步确定实际爆炸过程中的等效TNT爆炸当量。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结构自身抗爆能力、增加能量外泄通道、替换结构材料等角度开展IGBT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将管壳的陶瓷材料替换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结构的防爆性能,降低器件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接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器件 短路失效 爆炸特性 防爆 仿真
原文传递
耐热型取向硅钢涂层特性与磁性能
18
作者 何承绪 马光 +5 位作者 毛航银 祝志祥 韩钰 高洁 张一航 胡卓超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本工作对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涂层的影响,探索了复杂工况条件、拉应力及压应力对薄板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的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涂层附着性为C级和D级,涂层包含绝缘涂层和硅酸镁底层,刻痕区硅... 本工作对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涂层的影响,探索了复杂工况条件、拉应力及压应力对薄板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的耐热型取向硅钢薄板涂层附着性为C级和D级,涂层包含绝缘涂层和硅酸镁底层,刻痕区硅酸镁底层被严重破坏。退火对耐热型取向硅钢涂层表面绝缘电阻无明显影响,但影响涂层的附着性,耐热型取向硅钢带材表面的绝缘涂层不具备耐热性。过励磁与直流偏磁工况比谐波工况对带材损耗、噪声、磁致伸缩的影响更为明显。压应力对耐热型取向硅钢磁性能、噪声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拉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对损耗具有降低作用,同时不影响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型取向硅钢 涂层 磁性能 复杂工况 拉应力
下载PDF
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改性对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梁起睿 叶金蕊 +4 位作者 颜丙越 刘凯 何剑飞 姬晓龙 侯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 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对不同改性技术及处理过程对芳纶纤维表面刻蚀的影响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酐化学刻蚀会对芳纶纤维表面基团产生影响且增加表面粗糙度。热氧化刻蚀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具有明显“沟壑”状。然而,当乙酸酐化学刻蚀处理时间高于6 h、热氧化刻蚀处理时间高于4 min时,纤维内部结构就会受到损伤,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降低。超声浸渍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有一定增加,纤维表面附着的气体将会排出,超过20 min后改性效果趋于稳定。使用偶联剂改性树脂基体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键合作用,当添加量超过3%时,树脂分子间的过度交联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下降。研究结果为提高芳纶复合材料浸润性能和界面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中芳纶复合材料设计及制造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 界面强度 树脂基体改性 微观形貌 浸润性能
下载PDF
半波长交流输电柔性调谐的控制策略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鑫 戴朝波 +3 位作者 李琳 赵国亮 孙谊媊 于永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09-116,共8页
半波长交流输电要求线路送受端的电气距离接近半个工频波长。当线路的电气长度不足半个波长时,需要进行人工调谐以确保线路呈现半波长特性。针对现有无源型调谐网络的不足,提出了π型半波长输电柔性调谐装置,包括两组并联调谐器和一组... 半波长交流输电要求线路送受端的电气距离接近半个工频波长。当线路的电气长度不足半个波长时,需要进行人工调谐以确保线路呈现半波长特性。针对现有无源型调谐网络的不足,提出了π型半波长输电柔性调谐装置,包括两组并联调谐器和一组串联调谐器。结合并联调谐器和串联调谐器的主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设计了适用于半波长柔性调谐的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π型柔性调谐装置的可行性。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柔性调谐装置可实现功率因数补偿这一附加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实施功率因数补偿后,避免了无功功率经过半波长线路,减小了半波长线路沿线电压、电流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交流输电 柔性调谐 功率因数补偿 并联调谐器 串联调谐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