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力矩阵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燕山大学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劲松 姚静 张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2期141-142,共2页
在燕山大学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等方面出发,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观念,注重从基本到复杂的认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改革。... 在燕山大学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等方面出发,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观念,注重从基本到复杂的认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改革。通过采用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探讨教学模式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构建了学生能力矩阵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精品课 启发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 创新性教学模式 能力矩阵
下载PDF
力传感器校准精度模拟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延治 牛智 +2 位作者 李贵涛 吴询 赵铁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7,20,共4页
考虑力传感器实际使用条件与出厂检定条件的差异性,为准确校准并正确使用力传感器,文中根据力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其实际使用工况,通过三维建模和CAE模拟,分别分析了力传感器安装预紧力、连接件结构、安装底座硬度对力传感器输... 考虑力传感器实际使用条件与出厂检定条件的差异性,为准确校准并正确使用力传感器,文中根据力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其实际使用工况,通过三维建模和CAE模拟,分别分析了力传感器安装预紧力、连接件结构、安装底座硬度对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用力标准机对力传感器进行校准实验,结合模拟及其校准实验结果,研究上述不同工况对力传感器各性能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传感器 数值模拟 校准 精度
下载PDF
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测量模型与静态标定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延治 牛智 +2 位作者 焦雷浩 曹亚超 赵铁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6-23,共8页
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对重载大吨位多维测力传感器的急需,通过引入冗余测力分支,提出一种适用于重载测力场合的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在提高传感器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关节摩擦对多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 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对重载大吨位多维测力传感器的急需,通过引入冗余测力分支,提出一种适用于重载测力场合的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在提高传感器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关节摩擦对多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螺旋理论,推导得到了该并联传感器一阶静力影响系数矩阵,建立理想状态下该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测量数学模型。考虑各测量分支的初始预紧力与刚度,基于传感器静力平衡方程与补充建立的位移协调方程,推导建立考虑初始预紧力与分支刚度因素下该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测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研制该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样机,搭建传感器加载标定与信号采集及处理试验系统,对新型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进行了加载标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传感器测量误差矩阵,分析得到了传感器测量精度,从而为重载过约束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正交并联 过约束 重载 标定试验
下载PDF
基于有功功率控制的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最佳功率追踪策略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艾超 陈立娟 +2 位作者 孔祥东 陈文婷 叶壮壮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定量泵-变量马达闭式系统作为风机主传动系统,采用同步发电机直接并网发电,区别于传统齿轮或直驱型风机,需要对其最佳功率追踪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介绍液压型风机能量传递过程,最佳功率追踪控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定量泵-变量马达闭式系统作为风机主传动系统,采用同步发电机直接并网发电,区别于传统齿轮或直驱型风机,需要对其最佳功率追踪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介绍液压型风机能量传递过程,最佳功率追踪控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基于有功功率控制的最佳功率追踪原理。分析风力机功率传输特性,提出功率追踪分段控制策略。分析液压系统存在的非线性问题,利用小信号线性化方法结合变增益PID控制,解决系统非线性带来的功率响应不一致问题。最后利用转速控制环节对功率控制环节优化,使系统在功率追踪过程中系统更加平稳。在30k VA半物理仿真实验平台上验证变增益PID控制下系统功率一致响应,以及按最佳叶尖速比给定的最佳功率进行的最佳功率追踪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液压传动 最佳功率追踪 有功功率控制
下载PDF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综述 被引量:26
5
作者 孔祥东 艾超 王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阐述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功能与运行特性,阐述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归纳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总结液压型风力... 阐述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功能与运行特性,阐述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归纳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总结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控制系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液压系统 定量泵一变量马达 电励磁同步发电机
下载PDF
反馈线性化在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追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艾超 陈立娟 +2 位作者 孔祥东 李昊 陈文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5-922,共8页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为使功率追踪的过程平稳,研究机组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本文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解决系统非线性问题,以液压系统压力为控制输出,设计最佳功率追踪控制器,并提出一种反馈线性化方法的工程应用解决方案...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为使功率追踪的过程平稳,研究机组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本文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解决系统非线性问题,以液压系统压力为控制输出,设计最佳功率追踪控制器,并提出一种反馈线性化方法的工程应用解决方案,即结合传统PID控制解决反馈线性化工程应用中依赖模型参数精度的问题.依托30 k 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半物理仿真实验台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机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线性化 压力控制 最佳功率追踪 风力发电 液压传动 工程实现
下载PDF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中二通压力补偿阀对微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革新 王维福 +2 位作者 宋佳 艾超 孔祥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80,共9页
针对国产多路阀微动特性差的特点,为实现多路阀主阀芯在微小动作时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改变二通压力补偿阀阀口结构,从而改善多路阀微动特性的方法。通过建立负载敏感多路阀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编制动态仿真程序,对二通压力补偿阀... 针对国产多路阀微动特性差的特点,为实现多路阀主阀芯在微小动作时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改变二通压力补偿阀阀口结构,从而改善多路阀微动特性的方法。通过建立负载敏感多路阀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编制动态仿真程序,对二通压力补偿阀两种不同阀口结构对整阀微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出改善后的二节圆弧形节流槽型式能提高小流量工况下系统稳态输出流量的线性度、分辨率和控制精度,同时减小动态响应过程中主阀口的压差波动和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阀 二通压力补偿阀 微动特性 过流面积
下载PDF
微流体驱动与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士明 赵静一 +2 位作者 李文雷 王立亚 郭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47,共8页
随着微流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器件微通道内的流动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了微流控系统的驱动元件——微泵、控制元件——微阀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学者们研制的各种微泵、微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指出了... 随着微流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器件微通道内的流动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了微流控系统的驱动元件——微泵、控制元件——微阀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学者们研制的各种微泵、微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指出了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泄漏、结构复杂、成本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对微驱动控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微通道 微泵 微阀
下载PDF
矿井复杂环境下的分体式重载运输车转向控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锐 宁超 +2 位作者 赵静一 张振苗 布丹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123,共8页
由于大型采煤设备重量重、自行速度慢等特点的限制和井下巷道空间分布的约束,井下辅助运输设备在设计时应具有灵活的转向性能、较小的转弯半径和良好的复杂路面通过性。针对上述问题,研发适用于巷道复杂环境的分体式重载运输车,并对分... 由于大型采煤设备重量重、自行速度慢等特点的限制和井下巷道空间分布的约束,井下辅助运输设备在设计时应具有灵活的转向性能、较小的转弯半径和良好的复杂路面通过性。针对上述问题,研发适用于巷道复杂环境的分体式重载运输车,并对分体车转向系统进行协调与跟随控制研究。针对具有多自驱式子模块的分体车,构建转向数学模型,给出姿态识别和轨迹规划的实现方法,得出基于任意道路路径和车速的跟随控制的纠偏航向角及轨迹跟踪误差消除的多车模糊控制策略。搭建分体车协调转向试验平台,通过转向轨迹跟踪试验、直行偏差消除试验和避障试验,验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经现场实车试验满足工况要求。研究结果对大型巷道辅助运输设备转向系统及其控制规律的研究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运输 分体转向 协调跟随 模糊协调控制
下载PDF
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东宁 魏星 +2 位作者 姚成玉 王传路 吕世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241,共10页
T-S动态故障树的连续时间方法解决了离散时间方法的分析误差问题,且能反映系统可靠度的连续变化。考虑到基本事件重要度与顶事件故障概率共同构成故障树的定量分析,提出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的重要度,包括概率、关键、Fussell-Vesely... T-S动态故障树的连续时间方法解决了离散时间方法的分析误差问题,且能反映系统可靠度的连续变化。考虑到基本事件重要度与顶事件故障概率共同构成故障树的定量分析,提出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的重要度,包括概率、关键、Fussell-Vesely、微分、综合重要度和风险业绩值与降低值以及改善函数。通过与文献重要度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所提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所提重要度丰富了T-S动态故障树分析法,相对于传统故障树重要度,所提重要度能够求得重要度随时间的连续变化曲线并从中可获得更多的重要度信息,可以对糅杂静态和动态故障行为的复杂系统进行重要度分析,是更为通用的故障树重要度范型。最后,求得整流回馈系统的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为系统的薄弱环节发现、改进优化及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故障树 T-S动态故障树 连续时间 重要度
原文传递
颤振信号对比例多路阀流量波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艾超 林加城 +2 位作者 孔祥东 李艳鹏 宋豫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1-638,共8页
为了提高比例多路阀输出流量的稳定性,以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为研究对象,利用Stribeck模型分析了摩擦颤振补偿机理,采用功率键合图理论搭建了先导阀-主阀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对该模型的仿真获得了颤振信号作用下该阀的稳态特性,最... 为了提高比例多路阀输出流量的稳定性,以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为研究对象,利用Stribeck模型分析了摩擦颤振补偿机理,采用功率键合图理论搭建了先导阀-主阀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对该模型的仿真获得了颤振信号作用下该阀的稳态特性,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和功率谱分析验证了颤振信号对比例多路阀流量波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比例多路阀的流量波动程度随颤振信号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不断降低,随颤振信号振幅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波动频率和颤振信号频率保持一致。可适度提高颤振信号的频率或降低其幅值,以提高比例多路阀输出流量稳定性,实现执行机构平稳运行。研究结果为比例多路阀的研究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多路阀 键合图理论 颤振信号 摩擦补偿 流量波动
下载PDF
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位置前馈补偿控制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革新 赵鹏辉 +2 位作者 刘小胜 闫桂山 艾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2,共5页
以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高其位置控制精度及响应速度为目标,提出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位置前馈补偿控制算法。首先,对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得出位置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其次,推导位置控制前馈补偿控制器,... 以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高其位置控制精度及响应速度为目标,提出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位置前馈补偿控制算法。首先,对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得出位置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其次,推导位置控制前馈补偿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依据系统运动轨迹变化实时补偿定量泵转速,实现系统高精度位置输出;最后,在电液伺服闭式泵控实验平台上,对系统的位置控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给出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前馈补偿控制器可大幅提高系统位置控制性能。研究成果将为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高精度位置控制奠定基础,对泵控技术的工程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 闭式泵控 位置控制 前馈补偿
下载PDF
有向动态拓扑混合作用力微粒群优化算法及可靠性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成玉 赵哲谕 +2 位作者 陈东宁 檀雪云 吕世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6-179,共14页
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出现早熟等不足,从作用力规则和种群拓扑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混合作用力微粒群优化(Hybrid force PSO,HFPSO)算法,将算法的搜索过程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分别构造引斥力规则和双引力规... 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出现早熟等不足,从作用力规则和种群拓扑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混合作用力微粒群优化(Hybrid force PSO,HFPSO)算法,将算法的搜索过程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分别构造引斥力规则和双引力规则,使算法搜索前期具有良好种群多样性、搜索后期有较高寻优精度。进一步将生物趋利避害的行为选择机制融入HFPSO算法,提出有向动态拓扑混合作用力微粒群优化算法,赋予微粒主观能动性使其靠近适应值较好微粒、远离适应值较差微粒,提出适应值驱动边变化的有向动态拓扑(Fitness-driven edge-changing unidirectional dynamic topology,FEUDT)结构,并将FEUDT结构与HFPSO算法以结构演化和算法进化同步进行的方式结合,进一步提升算法的优化性能。利用Benchmark函数对所提算法与标准PSO、搜索后期斥力增强型混合引斥力微粒群优化(LRPSO)算法进行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能力和较快的收敛速度。通过桥式系统可靠性优化实例和供应商参与的某汽车产品子系统可靠性设计优化实例,验证了所提算法求解实际复杂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群优化算法 混合作用力 有向动态拓扑 可靠性优化
下载PDF
高运动/力传递性能移动并联机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延治 王敬磊 +1 位作者 李扬 赵铁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8-24,共7页
基于螺旋理论求解移动并联机构在单个分支驱动下的分支传递力螺旋和机构输出运动螺旋,给出机构分支在不同位姿下传递功率恒定及其实现最大功率传递的条件。通过分析移动并联3-CPU机构的运动/力传递性能,给出分支将输入功率全部转化为动... 基于螺旋理论求解移动并联机构在单个分支驱动下的分支传递力螺旋和机构输出运动螺旋,给出机构分支在不同位姿下传递功率恒定及其实现最大功率传递的条件。通过分析移动并联3-CPU机构的运动/力传递性能,给出分支将输入功率全部转化为动平台输出功率,即运动/力传递性最大时的主动副配置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并联3-PRPU机构进行运动/力传递性能分析,总结其结构参数对分支传递功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其传递性最大时的参数设置。所做工作为分析与综合具有高传递能力的并联机构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力传递性能 移动并联机构 传递功率 螺旋理论
下载PDF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革新 艾超 +3 位作者 张亮 刘旋 陈立娟 孔祥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42,共10页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机组在低电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结合低电压穿越要求,完善并分析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建立电压跌落时风力机、定量泵-变量马达液压调速系统以及发电机的暂态数学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机组在低电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结合低电压穿越要求,完善并分析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建立电压跌落时风力机、定量泵-变量马达液压调速系统以及发电机的暂态数学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并在不同跌落深度下分别对三相电压等幅跌落、两相对地短路故障和单相对地短路故障进行低电压运行特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故障下机组低电压运行的特性规律,其中电流过载与电磁转矩产生脉振是机组低电压运行的重要表征现象。研究工作将为该机型低电压穿越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液压传动 低电压运行 过电流 脉振转矩
下载PDF
一种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及其自由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金伟 许允斗 +2 位作者 郭路瑶 姚建涛 赵永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4,31,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3RRR-3RR-3RRR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该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为空间多闭环耦合机构,首先应用拆杆思想将其分解为一般并联机构,再采用图谱法得到等效串联分支,进而应用复原思想得到最终的等效机构,最后利用G-K公式和螺旋理论对... 提出一种新型3RRR-3RR-3RRR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该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为空间多闭环耦合机构,首先应用拆杆思想将其分解为一般并联机构,再采用图谱法得到等效串联分支,进而应用复原思想得到最终的等效机构,最后利用G-K公式和螺旋理论对该等效机构进行自由度计算和性质分析。其次,建立了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仿真模型,应用ADAMS运动学仿真软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自由度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计算得到该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的收拢率。该三棱柱可展单元机构结构简单、铰链种类单一,可用于构造大型空间可展机构。本文的分析方法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对于此类复杂空间可展开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柱单元 可展机构 自由度分析 运动仿真分析
下载PDF
200kN锻造操作机系统压力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富刚 孔祥东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1,共5页
国内某厂关键设备200 kN锻造操作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油温升高过快的现象,经现场测试发现其系统压力出现了明显异常情况。针对此问题,分析了200 kN锻造操作机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确定了系统压力油走向,进一步研究找到了系统压力... 国内某厂关键设备200 kN锻造操作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油温升高过快的现象,经现场测试发现其系统压力出现了明显异常情况。针对此问题,分析了200 kN锻造操作机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确定了系统压力油走向,进一步研究找到了系统压力异常变化的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封圈损坏导致的缓冲缸内泄漏量增大是引起200 kN锻造操作机系统压力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密封圈损坏和缓冲缸密封型式选用不合理有着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操作机 系统压力异常 缓冲缸泄漏 电磁卸荷溢流阀
原文传递
新型大流量三通压力补偿阀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艾超 林加城 +1 位作者 孔祥东 赵小龙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8-503,共6页
针对定量泵液压系统LUDV多路阀内压力补偿阀流量小的问题,采用单通道双溢流的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大流量三通压力补偿阀;经理论计算,设计了该补偿阀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AMESim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该阀在大流量工况下具有较好的压力卸... 针对定量泵液压系统LUDV多路阀内压力补偿阀流量小的问题,采用单通道双溢流的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大流量三通压力补偿阀;经理论计算,设计了该补偿阀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AMESim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该阀在大流量工况下具有较好的压力卸荷特性及压力补偿特性,其流量可达到400L/min,卸荷压力降到3MPa以下,满足工程机械定量泵液压系统大流量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 压力补偿 定量泵液压系统 大流量 LUDV多路阀
下载PDF
大型工程车辆行走闭式液压驱动系统油温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斐 赵静一 郑龙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20,共3页
通过对闭式液压系统内部发热,系统油液吸热以及油液散热过程进行分析,绘制了热量传递示意图,并依据能量守恒、热力学原理,列出了闭式液压系统内油温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用泄漏量与冲洗量的总流量来计算补入系统凉油量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计... 通过对闭式液压系统内部发热,系统油液吸热以及油液散热过程进行分析,绘制了热量传递示意图,并依据能量守恒、热力学原理,列出了闭式液压系统内油温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用泄漏量与冲洗量的总流量来计算补入系统凉油量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计算WC80Y连采设备搬运车闭式液压系统油液温度情况。结果表明:闭式系统内部油温与系统的总效率、系统补油冲洗能力、工作压力、散热器效率诸因素有关;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解决了其油温过高问题,对类似大型工程车辆行走闭式液压驱动系统的合理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辆 连采设备搬运车 闭式液压系统油温
下载PDF
基于DTBN的液压调高系统动态故障树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东宁 张金戈 +1 位作者 姚成玉 刘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83-189,共7页
针对液压调高系统存在动态失效特性问题,采用基于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DTBN)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一种基于DTBN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给出动态故障树向DTBN转化以及用DTBN求解各时间段和任务时间内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基本... 针对液压调高系统存在动态失效特性问题,采用基于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DTBN)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一种基于DTBN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给出动态故障树向DTBN转化以及用DTBN求解各时间段和任务时间内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和概率重要度的方法。利用基于DTBN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构建液压调高系统动态故障树,并将其转化为DTBN。利用贝叶斯网络双向推理计算各时间段和任务时间内液压调高系统的失效概率和各元件的后验概率与概率重要度,为发现液压调高系统薄弱环节、提高系统可靠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DTBN) 动态故障树 液压调高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