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画院美术馆开馆暨古今名家精品展选
1
作者 刘大为 范迪安 《中国书画》 2009年第12期82-85,共4页
2009年10月18日,苏州画院美术馆在苏州工业园区开馆。苏州画院美术馆坐落在美丽的金鸡湖畔,这里既是苏州"鸟巢"的所在地,又是苏州科技文化和戏剧影视的荟萃之地。园区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吴文化的同时,也有充满活力的西方文化,显现出的... 2009年10月18日,苏州画院美术馆在苏州工业园区开馆。苏州画院美术馆坐落在美丽的金鸡湖畔,这里既是苏州"鸟巢"的所在地,又是苏州科技文化和戏剧影视的荟萃之地。园区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吴文化的同时,也有充满活力的西方文化,显现出的是一种老苏州、新苏州和洋苏州和谐发展的圆融文化。作为苏州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如何使当代的苏州艺术再创墨韵华章,是苏州画院美术馆被赋予的使命。苏州画院美术馆坚持"传承历史神韵,再塑吴地辉煌"的理念,为艺术界的名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大众提供接受艺术传播的平台。本刊今选发一些苏州画院美术馆开馆暨古今名家精品展作品,并配以刘大为、范迪安在美术馆开馆时的讲话,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区 美术馆 画院 精品 名家 艺术传播 科技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论周京新
2
作者 范迪安 《收藏与投资》 2014年第9期18-23,2,共7页
"他的作品以水墨肖像为专攻,集中研究用笔的强度,将书写性与塑造感结合起来,笔笔有感觉有造型,在笔墨的肌理和水色的晕化中叠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强化了人物和笔墨的双重存在。他笔下的人物涨溢画面,直逼眼帘,让人不能忽视那些生... "他的作品以水墨肖像为专攻,集中研究用笔的强度,将书写性与塑造感结合起来,笔笔有感觉有造型,在笔墨的肌理和水色的晕化中叠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强化了人物和笔墨的双重存在。他笔下的人物涨溢画面,直逼眼帘,让人不能忽视那些生命的存在,可以说,这是一种笔墨的‘直面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京新 书写性 绘画观念 水墨人物画 艺术形式 先锋派 表现主义 现代绘画 水墨语言 花蝶
下载PDF
落笔开天地——罗一平水墨山水画赏析
3
作者 范迪安 《广东经济》 2016年第5期88-93,共6页
熟悉一平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充满热情和干劲的人,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艺术教学和美术馆管理上投入心力,把公务事业做得风风火火,而且经常出手不凡、别开生面,给人以惊喜。在他身上,体现出改革开放时代独立思维的精神,探索创新的... 熟悉一平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充满热情和干劲的人,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艺术教学和美术馆管理上投入心力,把公务事业做得风风火火,而且经常出手不凡、别开生面,给人以惊喜。在他身上,体现出改革开放时代独立思维的精神,探索创新的精神,也体现出这个时代赋于一代人宽阔的文化胸怀、综合的艺术素养和整合运用自己自身经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一平 水墨山水画 改革开放时代 艺术教学 艺术素养 中国美术史 国家核心期刊 国画研究会 岭南画派 理论委员会
下载PDF
真实的感怀——朱军画作简评
4
作者 范迪安 《时代人物》 2014年第11期88-93,共6页
我们所处时代的文艺繁荣发展为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朱军向绘画领域的跨界拓展,正是时代的机遇,但他从宽阔的荧幕舞台转向丹青创作的寂静空间。也意味着他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以真诚投入的精神... 我们所处时代的文艺繁荣发展为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朱军向绘画领域的跨界拓展,正是时代的机遇,但他从宽阔的荧幕舞台转向丹青创作的寂静空间。也意味着他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以真诚投入的精神和勤奋研习的态度沉潜入境,得到了可喜的收获,让朋友们为之感佩和高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军 文艺工作者 简评 画作 世界
下载PDF
马锋辉:用“写生”的方法进行创作
5
作者 马锋辉 《中国画画刊》 2013年第1期75-82,共8页
如常所释,写生是直接面对实物、实景、人物等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一般意义的写生是一种锻炼描绘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手段,目的是为切近现实生活、熟悉描绘对象、搜集绘画素材、提高表现技法、丰富创作经验,一并陶养审美情趣。
关键词 创作经验 写生 学习方法 现实生活 表现技法 审美情趣 描绘 作画
原文传递
21世纪中国艺术将与世界平等对话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朝霞 范迪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X期36-39,共4页
问(李朝霞):范馆长,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许多人就认为是那种离奇古怪、让人看不懂的艺术,或认为是挑战人们审美和道德观念的艺术,这些年来,一些画廊、艺术机构多展出一些让大众无法认同的行为艺术、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等,这种情况... 问(李朝霞):范馆长,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许多人就认为是那种离奇古怪、让人看不懂的艺术,或认为是挑战人们审美和道德观念的艺术,这些年来,一些画廊、艺术机构多展出一些让大众无法认同的行为艺术、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等,这种情况造成大众对于当代艺术的误解。您作为一位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又在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展现给世界的中做了大量工作,您能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评判当代艺术作品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展 当代艺术作品 艺术语言 美术馆馆长 美术史论家 策展人 世界艺术 国际当代艺术 范迪安 国际艺术
原文传递
匠心禅缘--我的绘画观
7
作者 陈湘波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45,共5页
传说昔日佛祖拈花,唯迦叶微笑,顿悟法门。这是禅宗常常提及的一个公案。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佛祖这里所传示的,正是方法的本来面目,即纯净无染,悠然自得,无... 传说昔日佛祖拈花,唯迦叶微笑,顿悟法门。这是禅宗常常提及的一个公案。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佛祖这里所传示的,正是方法的本来面目,即纯净无染,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不可以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绘画观 不立文字 本来面目 佛祖 法门
原文传递
自在之途──王璜生访谈录
8
作者 王璜生 郝斌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1期7-16,6,共11页
我们知晓王璜生,大都通过他作为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或者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的身份,甚至是美术史学者的身份,而对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身份以及他的艺术作品本身,可能会表现出一种直觉的忽视。然而,正是自童年的艺术... 我们知晓王璜生,大都通过他作为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或者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的身份,甚至是美术史学者的身份,而对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身份以及他的艺术作品本身,可能会表现出一种直觉的忽视。然而,正是自童年的艺术熏陶和坚持不渝的艺术实践最终塑造和成就了我们今天眼前的王璜生。具有多重身份的王璜生,其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同样杰出和精彩。从九十年代的"天地悠然"系列到新世纪初的"大花"系列,到之后更加抽象的表现生命的花卉"悠然"系列,再到新近创作的"线索"系列和"游·象"系列,每一次的艺术变革,都体现出他作为艺术家睿智的艺术思辨和果敢的开创精神。艺术家的身份帮助塑造了今天完整的王璜生,而王璜生的多重身份也反过来体现于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都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馆长 艺术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开创精神 策展人 艺术实践 中国画发展 广东画院 专业画家 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谛听心声·“天地悠然”系列
9
作者 王璜生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1期17-17,共1页
我总觉得,画画是谛听心灵的回声。心灵像一个飘浮的钟,在时间的维度,在穿越着历史和现实的空间,有时被一阵风吹响,声音在旷荡深幽中飘出,清脆而沉逸,引来似有若无的回响。屏心息气,谛听这种回响,在画面的墨韵笔意、结构形态中感觉这回响... 我总觉得,画画是谛听心灵的回声。心灵像一个飘浮的钟,在时间的维度,在穿越着历史和现实的空间,有时被一阵风吹响,声音在旷荡深幽中飘出,清脆而沉逸,引来似有若无的回响。屏心息气,谛听这种回响,在画面的墨韵笔意、结构形态中感觉这回响,传达这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有若无 结构形态 悠然见南山 哲思 回栏 云水 哲学意味 个体心理 自乐 斜柱
原文传递
“游·象”系列
10
作者 王璜生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1期19-19,共1页
无意中画了一些画,画了一些圈圈,自己觉得还是有些意思,想给它们起个题目,想来想去,冒出了"游·象"这样的词。我似乎很喜欢或者说很向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的概念。"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是... 无意中画了一些画,画了一些圈圈,自己觉得还是有些意思,想给它们起个题目,想来想去,冒出了"游·象"这样的词。我似乎很喜欢或者说很向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的概念。"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人间世 游心 依于仁 田子方 话语系统 古代文化 游于艺 “大象”
原文传递
感受自在·“大花”系列
11
作者 王璜生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1期18-18,共1页
这里摘录几段我的"画室杂记":夜很静很静,独自坐在画室,想着窗外远远的风,吹过耳语着的树,树在谈论些什么?我好奇地谛听着。也许,在某一个清晨,昨夜的很多很多想象和幻想,都在这夜色中的耳语变得深沉厚实。终于安定下来了,画... 这里摘录几段我的"画室杂记":夜很静很静,独自坐在画室,想着窗外远远的风,吹过耳语着的树,树在谈论些什么?我好奇地谛听着。也许,在某一个清晨,昨夜的很多很多想象和幻想,都在这夜色中的耳语变得深沉厚实。终于安定下来了,画画、抽烟斗、喝茶,看看书,打打电脑,还有很无聊地海阔天空地瞎想,或者什么都不想。安静是一份福分。阳台和窗台种了几株竹子,夜风吹来,竹叶嘎嘎地响,晃动的影子似乎是心的飘然悠然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一 花开花落 生命能 循环反复 花非花
原文传递
线由情生
12
作者 高云 《中华书画家》 2013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我一向认为,线描最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它不仅相对于追求光和色的油画,就是相对于日本、印度、埃及等任何国家在绘画中的用线,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其历史悠久、极富个性、超一流的表现,绝对堪称国粹。中国画的线描固然是造型手段,但更是画... 我一向认为,线描最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它不仅相对于追求光和色的油画,就是相对于日本、印度、埃及等任何国家在绘画中的用线,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其历史悠久、极富个性、超一流的表现,绝对堪称国粹。中国画的线描固然是造型手段,但更是画家寄托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线条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本身就是艺术,从画上截取一段线条,便足可品评一番。一如国人听戏,情节虽早已烂熟,仍反反复复地听,醉心的已不再是故事的悲欢离合,而是听其唱腔流派,品其字正腔圆。观中国画,同样为其技艺所左右,而线的质量如何,又为品评的头条标准。黄宾虹先生观画,待画轴稍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要求 骨法用笔 品评标准 顾恺之 吴道子 心浮气躁
原文传递
作品欣赏
13
作者 罗宁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