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极端气候影响华中和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长江
何杨辉
+3 位作者
周灵燕
刘瑞强
王国锋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71-83,共13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以热浪、极端干旱、台风/极端降雨、冰冻雨雪为例,系统总结了极端气候对华中、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一方面通过增加植物的死亡率,抑制树木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碳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凋落物数量和林隙面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深刻改变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此外,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受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及强度的影响,且在不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准确评估与预测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辛辛
刘岩
+3 位作者
张威
周旭辉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284,共11页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活性的真菌和细菌类群,并探讨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利用符合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选择策略。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整个培养期间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因此,葡萄糖的连续加入并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而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物利用策略
C-葡萄糖
时间动态
营养策略
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中东南地区高比例人工纯林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哲旗
周灵燕
+2 位作者
王国锋
杜正刚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华中、东南地区总森林覆盖率约40%,总体森林资源状况较好。但人工林的树种组成比较单一、林龄构成不合理,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退化、水土保持能力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低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上述弊端,应大力推进集约育林,从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地力控制5个方面入手。科学规划人工林建设,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立地条件设置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培育目标的种植材料。科学设置森林密度,营建混交林,发展多树种混交造林,特别是针阔混交林。注重林下植被培育,维护土壤肥力,加强人工林水分保持和养分归还。同时强化人工林经营管理,设置森林监测和检疫方案,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华中和东南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病虫害
集约育林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5
4
作者
周贵尧
周灵燕
+1 位作者
邵钧炯
周旭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25,共11页
作为地球表层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极...
作为地球表层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并评估其生态风险效应,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4个方面综述了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对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探讨,深度剖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与预测研究提供参考,为在未来干旱影响下加强陆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饥饿
极端干旱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循环
原文传递
森林树木死亡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
7
5
作者
鲁芮伶
杜莹
+1 位作者
晏黎明
夏建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95-2409,共15页
森林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30%左右,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45%.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对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与其他干扰因子的耦合作用加剧了树木死亡和森林衰退,对森林生态系...
森林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30%左右,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45%.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对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与其他干扰因子的耦合作用加剧了树木死亡和森林衰退,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目前,从个体、生态系统、区域到全球等不同尺度进行控制实验、长期监测以及计算机建模是研究树木死亡的主要手段.然而,几乎所有对树木死亡的研究都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判定树木是否死亡.考虑到树木死亡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调控机理的跨学科性,目前仍未形成对树木死亡的统一定义和判定标准.本文旨在整合表观诊断、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等研究中采用的树木死亡判定方法,并归纳总结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开展树木死亡的观测与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死亡
森林消失
判断方法
水力失衡
碳饥饿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题名
极端气候影响华中和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长江
何杨辉
周灵燕
刘瑞强
王国锋
周旭辉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
环境学院
河南省唐河县林业局
出处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71-83,共1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KFJ-SW-YW034)。
文摘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以热浪、极端干旱、台风/极端降雨、冰冻雨雪为例,系统总结了极端气候对华中、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一方面通过增加植物的死亡率,抑制树木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碳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凋落物数量和林隙面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深刻改变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此外,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受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及强度的影响,且在不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准确评估与预测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
功能
Keywords
extreme climate events
forest ecosystems
structure
functio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辛辛
刘岩
张威
周旭辉
何红波
张旭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
生态
研究
所
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上海污染控制
与生态
安全
研究
院
沈阳农田
生态
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
研究
站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28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86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0100)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B15040200)共同资助。
文摘
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活性的真菌和细菌类群,并探讨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利用符合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选择策略。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整个培养期间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因此,葡萄糖的连续加入并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而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
关键词
底物利用策略
C-葡萄糖
时间动态
营养策略
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Keywords
Microbial substrate utilization strategy
13C-glucose
Temporal variation
Trophic pattern
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
分类号
S154.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中东南地区高比例人工纯林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哲旗
周灵燕
王国锋
杜正刚
周旭辉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
环境学院
河南省唐河县林业局
出处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KFJ-SW-YW034)。
文摘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华中、东南地区总森林覆盖率约40%,总体森林资源状况较好。但人工林的树种组成比较单一、林龄构成不合理,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退化、水土保持能力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低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上述弊端,应大力推进集约育林,从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地力控制5个方面入手。科学规划人工林建设,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立地条件设置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培育目标的种植材料。科学设置森林密度,营建混交林,发展多树种混交造林,特别是针阔混交林。注重林下植被培育,维护土壤肥力,加强人工林水分保持和养分归还。同时强化人工林经营管理,设置森林监测和检疫方案,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华中和东南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工纯林
病虫害
集约育林
防治技术
Keywords
artificial pure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intensive silvicultu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5
4
作者
周贵尧
周灵燕
邵钧炯
周旭辉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
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天童森林
生态
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
研究
站
华东师范大学
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研究中心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2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30072、31600387和31600352)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X20200133)。
文摘
作为地球表层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并评估其生态风险效应,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4个方面综述了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对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探讨,深度剖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与预测研究提供参考,为在未来干旱影响下加强陆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碳饥饿
极端干旱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循环
Keywords
carbon starvation
extreme drought
biodiversity
ecosystem productivity
carbon cycle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森林树木死亡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
7
5
作者
鲁芮伶
杜莹
晏黎明
夏建阳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
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研究中心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95-240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22009)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A0604600)资助
文摘
森林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30%左右,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45%.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对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与其他干扰因子的耦合作用加剧了树木死亡和森林衰退,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目前,从个体、生态系统、区域到全球等不同尺度进行控制实验、长期监测以及计算机建模是研究树木死亡的主要手段.然而,几乎所有对树木死亡的研究都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判定树木是否死亡.考虑到树木死亡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调控机理的跨学科性,目前仍未形成对树木死亡的统一定义和判定标准.本文旨在整合表观诊断、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等研究中采用的树木死亡判定方法,并归纳总结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开展树木死亡的观测与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树木死亡
森林消失
判断方法
水力失衡
碳饥饿
气候变化
Keywords
tree mortality
forest decline
methodology
hydraulic failure
carbon starvation
global chang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极端气候影响华中和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黄长江
何杨辉
周灵燕
刘瑞强
王国锋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王辛辛
刘岩
张威
周旭辉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华中东南地区高比例人工纯林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张哲旗
周灵燕
王国锋
杜正刚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极端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展望
周贵尧
周灵燕
邵钧炯
周旭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5
原文传递
5
森林树木死亡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鲁芮伶
杜莹
晏黎明
夏建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