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解磷定联合长托宁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外周血NLR、LAC、CHE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吴庆龙 周兆杰 黄文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碘解磷定联合长托宁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乳酸(LAC)、CHE(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六安世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合计100例... 目的探讨分析碘解磷定联合长托宁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乳酸(LAC)、CHE(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六安世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合计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诊治疗和长托宁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碘解磷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HE拐点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NLR、LAC、CHE表达情况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肌酸激酶(CK)]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联合组CHE拐点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2,4.629,2.065,4.339,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HE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NLR、LAC则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9,5.091,4.647,P<0.05);治疗后,两组LD、CK及TBIL、ALT、AS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8,4.469,4.894,3.447,5.896,P<0.05)。结论碘解磷定联合长托宁可有效改善AOPP患者外周血LAC、CHE、NLR表达,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解磷定 长托宁 有机磷农药中毒 NLR LAC CHE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方金东 黄慧 +1 位作者 方莉 李向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S02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联合武汉两家医院联合诊治的共10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资料,按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和重型组,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比较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服用...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联合武汉两家医院联合诊治的共10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资料,按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和重型组,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比较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服用退热药、腹泻、聚集性发病、病情高峰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作进一步分析;同时对上述各因素与聚集性发病、病情高峰时间作相关性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轻型(普通型)组50例,重型组52例,两组在年龄、基础疾病、服用退热药、聚集性发病和病情高峰时间等因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腹泻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和病情高峰时间是重型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与病情高峰时间呈正相关;未发现性别、年龄等因素与聚集性发病存在关联。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多因素可以使轻型(普通型)转变为重型,年龄和病情高峰时间是其中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由腹泻与聚集性发病无明确关联性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由粪-口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情高峰时间 腹泻 聚集性发病
下载PDF
双下肢屈曲挤压CPR与标准CPR的比较:一项前瞻陛多中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向 刘建军 +5 位作者 田锐 唐建国 王瑞兰 汪六运 周同好 黄慧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比较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BPLE-CPR)与标准心肺复苏(S-CPR)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华东地区7家医院急诊科(院前)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院内)收治的成人心... 目的比较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BPLE-CPR)与标准心肺复苏(S-CPR)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华东地区7家医院急诊科(院前)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院内)收治的成人心脏停搏(C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用BPLE-CPR或S-CPR进行CPR。数据登记采用Utstein模式。主要观察指标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出院存活率,ROSC患者CPR持续时间、复苏期间血压、≤24 h和〉24 h的存活率、出院患者脑功能评分(CPC)等。结果共有279例完成数据登记,BPLE-CPR 142例,S-CPR 137例。BPLE-CPR组ROSC率、〉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显著高于S-CPR组〔ROSC率:63.4%(90/142)比29.2%(40/137),〉24 h存活率:56.7%(51/90)比45.0%(18/40),出院存活率:43.0%(61/142)比20.4%(28/137),均P〈0.01〕。BPLE-CPR组ROSC患者CPR持续时间明显短于S-CPR组〔min:10(5,15)比20(11,30),P〈0.01〕,CPR期间收缩压明显高于S-CPR组〔mmHg (1 mmHg=0.133 kPa):92.0(80.0,110.0)比73.5(65.5,80.0),P〈0.01〕。存活出院患者中,BPLE-CPR组CPC 1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S-CPR组〔24.6%(15/61)比10.7%(3/28),P〈0.01〕。结论BPLE-CPR在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等方面均优于S-CPR,且操作简单,易于向普通民众推广。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13003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下肢屈曲挤压 心脏停搏 自主循环恢复 出院存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