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综述
1
作者 樊子来 《材料科学》 2025年第3期442-452,共11页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自主修复损伤,是材料研究的前沿方向。其在保持产品质量和功能并延长产品寿命的能力在减轻塑料废物对环境的负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修复材料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集成嵌入式修复剂实现...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自主修复损伤,是材料研究的前沿方向。其在保持产品质量和功能并延长产品寿命的能力在减轻塑料废物对环境的负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修复材料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集成嵌入式修复剂实现的外援型自修复材料,其主要致力于优化修复剂的释放和确保快速的自修复能力。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利用材料固有反应性和基质内相互作用的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它们能在同一受损区域实现多次自修复,这得益于可逆的化学反应和超分子相互作用。本文全面探讨了外援型和本征型自修复方法,阐明了它们的独特性质和特征。此外,还系统分析了各种自修复机制,并整合了前沿研究的最新见解。Self-healing polymeric materials, designed to autonomously repair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are gaining prominence in sustainable materials research. These materials help preserve product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extending the lifespan of products and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lastic waste. Early research in self-healing materials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extrinsic healing systems, which involve the incorporation of healing agents within the material. These studies emphasized optimizing the release of healing agents to enable rapid repair. More recently, attention has shifted to intrinsic self-healing systems that capitalize on the material’s own reactive properties and internal interactions. These systems offer the benefit of repeated self-repair at the same damaged site, thanks to reversible chemical reactions and supramolecular force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n-depth comparison of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self-healing strategies, highlighting their distinct properties. Additionally, it surveys various self-healing mechanisms and integrates findings from cutting-edge research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高分子 外援型自修复 本征型自修复
下载PDF
硅灰改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及耐久性研究
2
作者 沈霁 姚力豪 +2 位作者 王彦平 张仲杰 陈康泰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高炉矿渣为原料,PDMS为疏水剂,硅灰为增强材料,研究硅灰掺量对改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硅灰掺量为4%时,试样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28 d抗压强度可达18.33 MPa,比空白组提高24.0%,...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高炉矿渣为原料,PDMS为疏水剂,硅灰为增强材料,研究硅灰掺量对改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硅灰掺量为4%时,试样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28 d抗压强度可达18.33 MPa,比空白组提高24.0%,同时试样具有较强的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防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14°,断裂面的接触角达到134°,接触角未因硅灰的掺入而受到影响,试样的吸水率则随着硅灰掺量增加而不断减小。SEM分析显示,掺加硅灰的试样微观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硅灰 疏水性 耐久性
下载PDF
光热发电用熔盐及储盐材料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仇秋玲 张艳梅 饶万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57-165,共9页
集中式太阳能(CSP)光热发电技术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CSP技术,熔盐是吸热、储热介质,熔盐和储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是关键。从腐蚀动力学、腐蚀产物、熔盐本征等角度分析了不同储盐材料在... 集中式太阳能(CSP)光热发电技术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CSP技术,熔盐是吸热、储热介质,熔盐和储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是关键。从腐蚀动力学、腐蚀产物、熔盐本征等角度分析了不同储盐材料在熔融硝酸盐、碳酸盐、氯盐和氟盐等几种熔盐介质中的腐蚀行为,最后对太阳能光热发电用熔盐及储盐材料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发电 储盐材料 熔盐 腐蚀动力学 腐蚀产物
下载PDF
多措并举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彦平 王顺花 李芳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1期217-218,共2页
根据"材料科学基础"的课程性质,围绕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轨道交通特色,在课程教学方法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等,在教学手段方面注重三维模型和三维动画... 根据"材料科学基础"的课程性质,围绕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轨道交通特色,在课程教学方法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等,在教学手段方面注重三维模型和三维动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电压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放电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廖燚钊 王兴平 +2 位作者 万旭敏 杜建成 薛文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40,共12页
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_(2)、O_... 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_(2)、O_(2)及少量CO组成,不同于传统电化学理论认为的阳极析出氧气。在360~440 V范围内,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火花强度增大,微弧氧化膜生长速率加快,H_(2)含量随之增加,O_(2)含量相应降低;电压超过440 V后,H_(2)含量约为80%(体积分数),O_(2)含量约为20%,两者含量保持稳定。阳极火花放电区水热分解释放大量H_(2)和O_(2),且放电越剧烈,水分解量越多。放电区中铝和水氧化反应及高能电子轰击电离水分子也是过量H_(2)析出的重要原因。此外,SiC增强体参与成膜过程,并在放电区高温环境中被氧化,生成了少量的CO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增强体 气体析出 气相色谱
下载PDF
高介电常数La_(2)O_(3)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介电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魏小茹 陈文杰 +1 位作者 王锋 朱胜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在众多高介电常数栅介质材料中氧化镧(La_(2)O_(3))因带隙大、热稳定性良好等特点而具有代替传统SiO_(2)栅介质材料的潜力。介绍了La_(2)O_(3)薄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目前改善La_(2)O_(3)薄膜介电性能的方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介电常数介质材料 La_(2)O_(3) 电学特性 制备方法
原文传递
PP纤维对疏水性水泥-矿渣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沈霁 姚力豪 +4 位作者 王彦平 张仲杰 王文彬 陈康泰 张印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6-271,共6页
在掺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具有疏水性的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掺加不同掺量聚丙烯(PP)纤维,研究对其力学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发现PP纤维掺量为0.4%时,试样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折强度达到7.05MPa,相较于空白组提高了... 在掺加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具有疏水性的水泥-矿渣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掺加不同掺量聚丙烯(PP)纤维,研究对其力学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发现PP纤维掺量为0.4%时,试样的韧性显著提高,28d抗折强度达到7.05MPa,相较于空白组提高了20.7%,同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最佳。当PP纤维掺量为0.2%时,试样的吸水率降低了14.2%,同时抗冻融性能最佳。静态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的静态接触角未受PP纤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聚丙烯纤维 疏水性 耐久性
原文传递
光热超疏水材料在含油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莹莹 史雪婷 《材料科学》 2024年第6期934-945,共12页
工业制造及石油泄漏产生的含油废水含量越发增加,导致水体受污染程度越发严峻。具有特殊润湿性的界面材料成为处理含油废水的首选材料,但是对于高黏度油而言,具有光热性能的超疏水材料可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基于光热转换的超疏水材料用... 工业制造及石油泄漏产生的含油废水含量越发增加,导致水体受污染程度越发严峻。具有特殊润湿性的界面材料成为处理含油废水的首选材料,但是对于高黏度油而言,具有光热性能的超疏水材料可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基于光热转换的超疏水材料用于原油吸附和油水分离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介绍了光热超疏水材料的润湿性原理及光热转换机理,然后综述了其用于油水分离和原油吸附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光热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和原油吸附领域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其后续发展进程和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光热转换 油水分离 原油吸附
下载PDF
烷基硫醇修饰纳米多孔电催化剂及其合成氨性能研究
9
作者 顾先涛 刘怡瑢 +7 位作者 陈晓春 郭兴旺 周仲康 计巧珍 吴妍 高宇祥 张更 朱胜利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9-1146,共8页
电催化氮还原(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ENRR)合成氨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固氮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再生能源适配性强等特点。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电位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位接近,造... 电催化氮还原(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ENRR)合成氨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固氮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可再生能源适配性强等特点。但电催化氮还原反应电位与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电位接近,造成氮还原反应选择性降低。通过正十八-烷基硫醇对纳米多孔FeNbMoP电催化剂进行疏水修饰,增加氮气分子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接触,抑制析氢反应,提高氨产率及法拉第效率。修饰后的ENRR催化剂合成氨产率为15.45μg/(h·cm^(2)),法拉第效率为6.28%,性能较未修饰的FeNbMoP催化剂提升明显。该方法有望为氮还原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氮还原 正十八-烷基硫醇 表面改性 纳米多孔材料
下载PDF
等通道转角挤压及随后退火对20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正宁 王明珂 +3 位作者 杨成亮 叶松 强小虎 康纪龙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基于Deform 3D有限元软件的模拟计算结果,首先对20钢进行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随后对变形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等通道转角挤压及随后退火处理20钢的微观组织及拉伸性能进... 基于Deform 3D有限元软件的模拟计算结果,首先对20钢进行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随后对变形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等通道转角挤压及随后退火处理20钢的微观组织及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ECAP变形后的20钢由于晶粒尺寸细化以及加工硬化的原因,使得挤压态20钢强度增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到590 MPa和683 MPa,延伸率下降到8.9%。退火后的20钢由于晶粒长大以及再结晶的原因,20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下降,延伸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上升。当退火温度400℃时,20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伸率结合,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00 MPa和712 MPa,延伸率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等通道转角挤压 20钢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下载PDF
理论计算在PCB微盲孔电镀铜添加剂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何晓峰 贾晨鑫 +3 位作者 马汉仓 厚镛 李建丰 路旭斌 《电镀与涂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微孔电镀铜填充技术是实现多层印制电路板(PCB)高密度互联的关键工艺,而添加剂是实现微孔“自下而上”填充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介绍了微盲孔电镀铜填充的机理模型,重点阐述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在研究... [目的]微孔电镀铜填充技术是实现多层印制电路板(PCB)高密度互联的关键工艺,而添加剂是实现微孔“自下而上”填充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介绍了微盲孔电镀铜填充的机理模型,重点阐述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在研究电镀铜添加剂作用机理中的应用。[结果]通过理论计算能够深入理解添加剂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为电镀铜添加剂的研发和筛选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结论]理论计算已经成为研究材料性质和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将其用于微盲孔电镀铜添加剂研究有助于提升PCB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微盲孔填充 电镀铜 添加剂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综述
下载PDF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based on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12
作者 LI Xiang HU Jin-Han +7 位作者 ZHONG Zhi-Peng CHEN Yu-Zhong WANG Zhi-Qiang SONG Miao-Miao WANG Yang ZHANG Lei LI Jian-Feng HUANG Ha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ase of preparation,low cost,lightweight,and flexibility.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ase of preparation,low cost,lightweight,and flexibility.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rganic semiconductor Y6-1O single crystal in photodetection devices.Firstly,Y6-1O single crystal material was prepar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using solution droplet casting method.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Y6-1O materi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etc.,confirming its highly single crystallin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properties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Phototransistors based on Y6-1O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were then fabricated and tes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ices exhibited good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e,with the maximum photoresponse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 at 785 nm.The photocurrent on/off ratio reaches 10^(2),and photoresponsivity reaches 16 mA/W.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pectral response of the device could be regulated by gate voltage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thickness,providing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s.This study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organic phototransistors based on Y6-1O single crystal material in near-infrared detection bu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det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organic semiconductor Y6-1O single crystal spectral response
下载PDF
高强韧性氢键协同Diels-Alder键热可逆聚氨酯的自修复性能研究
13
作者 樊子来 《材料科学》 2025年第3期494-504,共11页
本研究通过三步扩链法将聚醚胺D230引入基于Diels-Alder (DA)键的热可逆聚氨酯,制备了一系列含高密度氢键的自修复聚氨酯材料。当nD230:nDA = 1.0:1.5时,高密度氢键和DA键协同作用使得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断... 本研究通过三步扩链法将聚醚胺D230引入基于Diels-Alder (DA)键的热可逆聚氨酯,制备了一系列含高密度氢键的自修复聚氨酯材料。当nD230:nDA = 1.0:1.5时,高密度氢键和DA键协同作用使得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韧性分别达到14.34 MPa、623.65%和68.87 MJ/m3。同时,还赋予聚氨酯材料优异的自修复性能。材料在120℃修复40 min后,再在60℃下保温12 h,其修复效率超过了100%,达到了103.16%。而且,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多次修复能力,即使经过三次重复修复,其修复效率仍然能够达到66.12%。该研究为开发高性能自修复聚氨酯提供了一种简单且经济的途径,在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等领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This study introduces polyetheramine D230 into a thermally reversible polyurethane based on Diels-Alder (DA) bonds,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self-healing polyurethane materials containing high-density hydrogen bonds. When the molar ratio nD230:nDA = 1.0:1.5,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igh-density hydrogen bonds and DA bonds endows the polyurethane with outstand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chieving a tensile strength of 14.33 MPa, an elongation at break of 623.65%, and a toughness of 68.87 MJ/m3. Moreover,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gen bonding and thermally reversible DA bonds imparts excellent self-healing performance to the material. After treatment at 120˚C for 40 minutes followed by maintaining at 60˚C for 12 hours, complete self-healing can be achieved. Additionally, the material demonstrates exceptional multi-cycle healing capability, maintaining a healing efficiency of 66.12% even after three damage-healing cycl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self-healing polyurethane, with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fields such a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oft rob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氢键 Diels-Alder键 自修复聚氨酯 韧性
下载PDF
纳米高强钢铁材料增塑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玉 李正宁 +1 位作者 盛捷 喇培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55-7161,共7页
钢铁是制造业以及结构应用的主要材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拥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且价格低廉。材料工程界一直在不停研究更优越的强度和塑性相结合的材料。具有纳米晶/超细晶结构的纳米钢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卓越的硬度... 钢铁是制造业以及结构应用的主要材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拥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且价格低廉。材料工程界一直在不停研究更优越的强度和塑性相结合的材料。具有纳米晶/超细晶结构的纳米钢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卓越的硬度和强度,作为高强钢应用非常有吸引力。然而,超强纳米钢铁材料通常在环境温度下具有低塑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由于晶粒细化方法提高强度受到塑性的限制,新的高强度水平下增强塑性的方法成为钢铁材料高性能化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超细晶/纳米晶钢铁材料的塑性,考虑通过调整微观组织结构来提高其加工硬化能力。通过对已经报道的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纳米结构钢铁材料的实验数据、组织结构的归纳,总结了优化纳米高强钢铁材料塑性的三种基本方法:纳米第二相、微纳复合结构和多相不均匀复合结构。这些增塑方法的主要机理是利用组织结构的改变提高超细晶金属的加工硬化能力以维持其良好的均匀塑性变形,以及利用组织相变提高金属的塑性。这些不均匀纳米结构类似于复合物,具有共同的材料设计和力学原理。本文归纳了钢铁材料常用的强化方法,综述了纳米/超细晶高强钢铁材料提高塑性的方法,尤其是通过突出介绍一些新颖的纳米结构设计来实现钢铁材料的高强高塑,总结了高强高塑纳米钢铁材料的变形机制,以期为纳米晶金属增强塑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强度 塑性 纳米晶/超细晶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先进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正宁 喇培清 +4 位作者 孟倩 王鸿鼎 王文科 康纪龙 蒲永亮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6-73,共8页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利用反应体系自身的放热来维持反应的进行,是高效低成本制备特殊性能先进材料的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自蔓延高温反应的燃烧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证明了反应体系自加热实现高温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化学计量数、反应...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利用反应体系自身的放热来维持反应的进行,是高效低成本制备特殊性能先进材料的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自蔓延高温反应的燃烧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证明了反应体系自加热实现高温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化学计量数、反应物料量、保护气压力、反应物料颗粒大小、坯料密度和点火方式等工艺参数对SHS反应的影响,综述了SHS在无机非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块体合金等材料制备中的研究新进展,最后总结了现有SHS的一些技术瓶颈、工艺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路径,并分析了该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块体合金
下载PDF
黄土/矿渣基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庆 徐立新 +2 位作者 王松 黄大建 逯桃桃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利用矿渣和黄土为基体材料,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双氧水为发泡剂,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地质聚合物材料.通过FTIR、XRD、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黄土/矿渣地质聚合物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矿渣掺量、碱激发剂含量、双氧水... 利用矿渣和黄土为基体材料,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双氧水为发泡剂,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地质聚合物材料.通过FTIR、XRD、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黄土/矿渣地质聚合物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矿渣掺量、碱激发剂含量、双氧水含量、稳泡剂含量等)对得到的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力学性能、孔隙率、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掺量60%、碱激发剂含量35%、双氧水含量3.5%、稳泡剂含量0.4%时样品发泡效果和机械性能最好,抗压强度为1.32 MPa.XRD图和FTIR图表明在碱激发剂作用下主要由矿渣发生水化反应,对黄土进行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矿渣 多孔 地质聚合物
下载PDF
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电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虎 郭泓凯 +3 位作者 柴昌盛 郝相忠 杨子元 徐卫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07-3718,共12页
电芬顿技术作为先进氧化技术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间接性地产生·OH自由基,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碳纤维类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密度低、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常用作电芬顿体系的电极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芬顿技术的... 电芬顿技术作为先进氧化技术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间接性地产生·OH自由基,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碳纤维类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密度低、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常用作电芬顿体系的电极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芬顿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电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碳纤维材料用于电芬顿电极时的改性手段及应用方式。着重分析了其用于电芬顿阴极时的改性机理与改性方式,并指出了其应用优势与局限性。同时也对碳纤维类材料在电芬顿阳极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时的产业化问题、能耗问题、电极的多功能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碳纤维类材料应用于电芬顿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芬顿技术 电极材料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矿渣/粉煤灰基建筑胶凝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多富 于伯和 +1 位作者 马军伟 郭庆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96,共4页
为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工程碳排放。本试验以矿渣和粉煤灰为原料,工业硅酸钠为激发剂,制备一种新型低碳建筑胶凝材料。考察各成分掺量及工艺条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物相、微观结构变化探讨碱激发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 为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工程碳排放。本试验以矿渣和粉煤灰为原料,工业硅酸钠为激发剂,制备一种新型低碳建筑胶凝材料。考察各成分掺量及工艺条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物相、微观结构变化探讨碱激发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当矿渣掺入量为40%,粉煤灰掺入量为20%,硅酸钠掺入量为40%,水固质量比为0.3时,胶凝材料抗压和抗折性能均达到最佳,抗压强度为62.16 MPa,较试验基础对照组的抗压强度提升169%,抗折强度为6.65 MPa,提升105%。碱激发作用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硅酸钠模数并不会改变胶凝材料的晶相组成,故胶凝材料能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反应 矿渣 粉煤灰 胶凝材料
下载PDF
混凝土裂缝修补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抗冻融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兰富才 叶姣凤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58-63,共6页
以改性环氧树脂为主剂,糠醛/丙酮为增韧剂,改性脂肪胺/脂肪胺为复合固化剂,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混凝土修补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并对其抗冻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增韧剂和固化剂用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修补材料... 以改性环氧树脂为主剂,糠醛/丙酮为增韧剂,改性脂肪胺/脂肪胺为复合固化剂,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混凝土修补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并对其抗冻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增韧剂和固化剂用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同时,找出了最优性能配比的灌浆材料,探究其基本性能,并测试其修补能力,该灌浆材料显示出良好的抗冻融和修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灌浆材料 抗冻融 复合固化剂 修补性能
下载PDF
温压法制备碱矿渣复合摩擦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伯和 徐立新 +2 位作者 杨国斌 于仲平 汪永海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硅酸钠碱激发矿渣为黏结剂,粉碎处理的钢纤维为增强纤维,石墨作为减摩材料,采用温压法制备碱矿渣复合摩擦材料。使用AG-10万能材料试验机、定速摩擦试验机、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等对碱矿渣复合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 以硅酸钠碱激发矿渣为黏结剂,粉碎处理的钢纤维为增强纤维,石墨作为减摩材料,采用温压法制备碱矿渣复合摩擦材料。使用AG-10万能材料试验机、定速摩擦试验机、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等对碱矿渣复合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3%时,碱矿渣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效果最佳,抗压强度提升至119.25 MPa,抗折强度提升至35.75 MPa,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提升400%和95%;加入石墨有效降低了碱矿渣复合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及磨损率,使摩擦材料符合GB/T 5763-2008中FF级陶瓷前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法 钢纤维 碱矿渣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