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脂肪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玫 刘毅 惠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0-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以人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ACA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取腹部取皮术后的剩余人脂肪组织,经反复冻融、有机溶剂抽提以及酶消化处理后得到ACAM;利用组织学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脱细胞效果及微观... 目的探讨以人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ACA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取腹部取皮术后的剩余人脂肪组织,经反复冻融、有机溶剂抽提以及酶消化处理后得到ACAM;利用组织学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脱细胞效果及微观结构;取第3代脂肪来源基质细胞(ADSCs)使用荧光染料Di I标记,将其与ACAM进行复合培养,检测细胞相容性并将复合物移植于Wister大鼠背部皮下,通过大体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湿重测定、组织学检测和油红O染色定性判断体内成脂能力。结果制备的ACAM无细胞残留且保持较完整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扫描电镜和大体观察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ADSCs与支架相容性良好,体内移植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新生脂肪组织形成,实验组移植物湿重大于对照组(P<0.01)。HE切片及油红O染色均证实为成熟脂肪组织,实验组Di I荧光标记呈阳性,证实为外源性ADSCs。结论人ACA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适于细胞增殖及分化;联合人ADSCs在体内能够成功构建成熟的脂肪组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组织工程 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 支架材料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惠玲 刘毅 宋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6-10,共5页
目的构建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和人胰岛素(insulin,IN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xsi-EGFP-INS,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观察其... 目的构建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和人胰岛素(insulin,IN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xsi-EGFP-INS,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观察其表达及诱导hUCMSCs成脂分化的作用。方法用EcoRI/XhoI将胰岛素基因从原始质粒上切下,定向插入至pShuttle-CMV-EGFP穿梭质粒,将验证正确的pShuttle-CMV-EGFP-INS中的EGFP-INS片段转移至pAdxsi载体上,构建pAdxsi-EGFP-INS重组腺病毒载体,用Pac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转染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扩增纯化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原代培养hUCMSCs,分别用pAdxsi-EGFP-INS(感染组)及pAdxsi-EGFP(对照组)腺病毒感染hUCMSCs,观察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成脂诱导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胰岛素对hUCMSCs成脂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Adxsi-EGFP-INS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纯化后获得滴度达4×1011pfu/ml的重组腺病毒。分离获得hUCMSCs并传代、纯化,pAdxsi-EGFP-INS感染hUCMSCs后,EGFP-INS在胞浆及胞核表达;成脂诱导培养18 d后,感染组细胞呈现出含有大量小脂滴的脂肪样细胞,而对照组细胞含有少量较大的脂滴,感染组含脂滴的脂肪样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获得的pAdxsi-EGFP-INS重组腺病毒可高效感染hUCMSCs,为进一步研究胰岛素在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中的作用,追踪其在体内、体外表达情况提供了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腺病毒 间质干细胞 脐带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霄鹏 惠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90%~95%的AS患者有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 B27,HLA-B27)基因的表达,说明HLA-B27与AS有高度关联性。因此,HLA-27的检测在AS的诊断中...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90%~95%的AS患者有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 B27,HLA-B27)基因的表达,说明HLA-B27与AS有高度关联性。因此,HLA-27的检测在AS的诊断中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目前用于检测HLA-B27的实验室方法主要有微量细胞毒法(microlymphocytotoxic test,MLCT)、酶联免疫吸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流式细胞仪法(flow cytometry instrument method,FCM)、PCR等。本文将对AS的这些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予以概述,为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AS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卫泽 樊艳 +4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秦勉 哈小琴 李国庆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1-16,共6页
目的探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条件,观察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于液氮中低温... 目的探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条件,观察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于液氮中低温冻存,经3个月后复苏,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比较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诱导转化率。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较幼稚,冻存前后光镜下的形态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CD29阳性表达,HLA-DR阴性表达。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第28天均可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诱导转化率无差异。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耐受低温冻存,复苏后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以及诱导分化潜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组织 冻存 形态学 分化潜能
下载PDF
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观察
5
作者 张卫泽 陈跃武 +5 位作者 哈小琴 陈永清 秦勉 马凌 郭建巍 洪志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946-1948,共3页
目的:探索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化学诱导使其向心肌细胞分化,为心肌再生医学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分离成人AD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5-氮胞苷(5-aza)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别于诱导... 目的:探索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化学诱导使其向心肌细胞分化,为心肌再生医学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分离成人AD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5-氮胞苷(5-aza)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别于诱导后14,21,28d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法进行心肌细胞鉴定.结果:ADMSCs经5-aza诱导后14d时细胞形态趋向于心肌细胞,诱导28d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结蛋白(Desmin)表达阳性,RT-PCR检测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Car-diacβ-MHC)基因表达阳性.结论:成人脂肪组织存在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且易于分离扩增,体外5-aza诱导可使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可做为心肌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充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分化 心肌细胞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卫泽 樊艳 +4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秦勉 哈小琴 韩娟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2-695,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5-氮杂胞苷(5-aza)作比较.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DMSCs,分别用AngⅡ(Ⅰ组)和5-aza(Ⅱ组)诱导ADM-SCs,同时设立对照组(Ⅲ组),光...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5-氮杂胞苷(5-aza)作比较.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DMSCs,分别用AngⅡ(Ⅰ组)和5-aza(Ⅱ组)诱导ADM-SCs,同时设立对照组(Ⅲ组),光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cTn-Ⅰ),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Ⅰ,Ⅱ组ADM-SCs诱导后呈现类似心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第28日Ⅰ,Ⅱ组均表达cTn-Ⅰ,两组间诱导转化率无差别,其中Ⅰ组ADM-SCs增殖迅速,较少凋亡细胞.结论:AngⅡ在促进ADMSCs增殖的同时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优于传统的化学诱导剂5-az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组织 血管紧张素Ⅱ 5-氮杂胞苷 心肌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贾庆华 杨霄鹏 +2 位作者 惠玲 哈小琴 王晓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RMC,分别采用含0、5、10、20μmol/L醋酸铅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于6、12、24、48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于培养24h后采用Hochest33342-PI染...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RMC,分别采用含0、5、10、20μmol/L醋酸铅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于6、12、24、48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于培养24h后采用Hochest33342-PI染色法观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5、10、20μmol/L的醋酸铅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RMC的增殖(P<0.01)。Hochest33342-PI染色显示醋酸铅作用后HRMC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数量减少,核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RT-PCR显示醋酸铅作用后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醋酸铅作用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醋酸铅可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Caspase-3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肾小球系膜细胞 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前后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樊艳 张卫泽 +3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秦勉 哈小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882-4886,共5页
目的:目前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条件,以及冻存复苏过程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分化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实验拟观察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以及向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潜能。方法:实验于2006-12/20... 目的:目前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条件,以及冻存复苏过程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分化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实验拟观察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以及向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潜能。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解放军兰州军区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成人腹部大网膜脂肪组织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提供。实验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细胞,液氮中经短期3个月及较长期20个月冻存,复苏后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体外诱导,诱导后第28天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计算心肌样细胞转化率。结果:①短期冻存组与较长期冻存组的细胞存活率无差异。②短期冻存组、较长期冻存组,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呈"S"形:接种后第1、2天为潜伏期,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达顶点,第8天略有减少。③短期冻存组细胞呈CD29阳性、HLA-DR阴性;较长期冻存组细胞呈CD44阳性、CD34阴性,两组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无差异(P﹥0.05)。④冻存前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第28天时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均呈阳性表达。短期及较长期冻存组冻存前后诱导转化率无差别,两组间也无差别。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经受短期及较长期冻存,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较高,基本生物学特性及诱导分化潜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干细胞 冻存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肉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哈小琴 邓芝云 +4 位作者 董菊子 惠玲 彭俊华 李晓云 杨志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肉组织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以最佳感染强度... 目的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肌肉组织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以最佳感染强度转染Ad-HGF后备用。健康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饲养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无菌手术暴露左侧后肢股动脉起始端及其分支并完全结扎,造成急性后肢缺血。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d-HGF修饰的骨髓MSCs治疗组(A组),溶剂对照组(B组),每组8只。制备缺血模型后A组将Ad-HGF修饰的骨髓MSC、B组将PBS于术后10 min内行手术部位多点肌内注射。2组于手术注射后6周,取结扎后肢内与外侧肌肉组织,常规组织病理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B组大鼠因股动脉被结扎而使血运严重受到干扰的患肢肌肉组织都发生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肌纤维变性、断裂、肌束内水肿、脂肪性变,肌束间动脉管壁变厚,管腔变小甚至消失,少见新生的小血管;A组上述病变不明显。结论 Ad-HGF修饰的骨髓MSCs的局部应用可减轻或改善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后肌肉组织损伤,提示AdHGF修饰的骨髓MSCs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性肌肉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间质干细胞 糖尿病 2型 下肢 缺血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辉 惠玲 +3 位作者 杨霄鹏 王鲲 杨雯 哈小琴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1-15,30,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采用组织贴壁培养法分离原代hUCMSCs,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采用组织贴壁培养法分离原代hUCMSCs,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hUCMSCs细胞表型及细胞周期。通过成神经细胞诱导和成脂肪细胞诱导,鉴定hUCMSCs的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hUCMSCs原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高表达间质细胞标志CD44和CD105,阳性率为96.73%和96.10%,整合素受体CD29阳性率为99.53%;低表达造血系标志CD34和CD45阳性率为0.80%和1.91%,人白细胞抗原HLA-DR阳性率为1.41%。细胞周期检测hUCMSCs主要处于G0/G1期。hUCMSCs成神经细胞诱导,出现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呈阳性表达。hUCMSCs成脂肪细胞诱导,出现空泡样脂肪滴,油红O染色可见脂质沉积。结论 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跨胚层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类型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脐带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丹酚酸B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东君 赵波 +4 位作者 罗芸 王晓辉 张新宇 尹榕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hUCMSCs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ELA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乙酰胆碱(Ach)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神经巢蛋白(Nse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碱乙烯转移酶(ChAT)表达水平。结果:hUCMSCs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征,丹酚酸B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对hUCMS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分化后的hUCMSCs可见神经元样分化及轴突形成的网状结构;上清液Ach浓度和细胞Nestin、NSE及ChAT表达率,在中、高剂量联合组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剂量联合组和BDNF组(P<0.05),而中、高剂量联合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丹酚酸B联合BDNF能提高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效率,丹酚酸B的最宜诱导分化浓度为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LMO3 mRNA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惠玲 蔡文琴 +3 位作者 纪华 吕同德 杨金升 赵治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209-221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脑内LMO3的表达.方法:采用以SYBR Green Ⅰ为荧光染料的定量RT-PCR及以地高辛标记的cR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LMO3基因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FQRT-PCR结果表明,LMO3在出生前高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脑内LMO3的表达.方法:采用以SYBR Green Ⅰ为荧光染料的定量RT-PCR及以地高辛标记的cR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LMO3基因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FQRT-PCR结果表明,LMO3在出生前高表达,P7d后表达水平急剧下降,至成年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LMO3 mRNA在小鼠胚胎期E10.5d即有表达,但仅限于整个脑泡组织内,胚体其他区域均为阴性;E11.5d脑区信号逐渐加强,无核团及脑区的特异性,胚体其他部分仍为阴性;E15.5~P0d期LMO3阳性信号在几乎所有观察的脑区均有广泛而较强的着色;P7d LMO3阳性信号较出生前变弱,分布逐渐集中;P14~P60d LMO3mRNA表达范围较P7d逐渐缩小,但仍有广泛表达,阳性信号主要集中于不同核团,表达有强弱之分.结论:LMO3基因可能与小鼠出生前脑的发育以及出生后特定脑区神经元的特化及特性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3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有虎 刘毅 哈小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155-1157,共3页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整形外科领域 组织器官再生 生物学效应 自分泌机制 生物学功能 相互作用 胚胎发生
下载PDF
生存素、MMP-2和nm23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同德 黄启普 +5 位作者 惠玲 耿排力 哈小琴 唐瑜 王晓辉 乔莹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生存索、MMP-2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 目的探讨生存素、MMP-2和nm23蛋白在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生存索、MMP-2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和MMP-2阳性率呈增加趋势,nm23蛋白呈递减趋势;生存素、MMP-2及nm2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有无脉管侵犯、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生存素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01),生存素及MMP-2均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957,P<0.001)。结论生存素与MM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黏膜 生存素 MMP-2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Notch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黏附及迁移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辉 罗芸 +3 位作者 贾庆华 杨霄鹏 王鲲 哈小琴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腺病毒感染hUCMSCs分为实验组(AdNotch1)、阴性对照组(Ad-GFP)与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腺病毒感染hUCMSCs分为实验组(AdNotch1)、阴性对照组(Ad-GFP)与空白对照组。以最佳MOI转染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GFP蛋白的表达。比较3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Western Bolt检测3组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下观察腺病毒成功感染细胞,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出现了GFP的表达,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高,可见光下观察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能力(48、72、96 h)、黏附能力(12、16、20 h)及迁移能力均较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增强(P<0.05)。Western Bolt检测实验组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Notch1能明显促进hUCMSCs的增殖、黏附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脐带 NOTCH1 细胞增殖 细胞黏附 细胞运动
下载PDF
体外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心肌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卫泽 陈跃武 +4 位作者 陈永清 哈小琴 马凌 秦勉 洪志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7期14-17,i0002,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探索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为心肌再生提供理想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取本院微创外科中心一...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探索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为心肌再生提供理想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取本院微创外科中心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取得家属同意并告知仅用作实验室研究)。体外分离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点,四氮唑蓝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CD44、CD34的表达,第4代细胞用5-氮胞苷诱导使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心肌样细胞。结果:①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纯化后细胞形态呈均一梭形生长,电镜显示细胞较为幼稚,核大,核仁明显,常染色质多,异染色质少,细胞器结构及种类简单,以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为主。②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第1和2天为细胞生长潜伏期,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达顶点,群体细胞倍增时间为18~20h。③流式细胞仪检测91.83%细胞CD44表达阳性、CD34阴性。④细胞周期分析显示76.2%细胞处于G0/G1期,S期细胞占8.7%,G2/M细胞占15.1%。⑤5-氮胞苷诱导后4周免疫细胞化学显示部分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阳性,表达率约为(29.0±1.2)%。结论:成人脂肪组织存在细胞活力旺盛的间充质干细胞且易于体外分离扩增,并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可望成为心肌再生医学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种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分化 心肌
下载PDF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君红 张富婷 +2 位作者 桑春艳 王晓辉 惠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5-99,共5页
自2013年研究人员第一次展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真核细胞基因编辑方面的巨大潜力之后,近几年在生物研究的各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 自2013年研究人员第一次展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真核细胞基因编辑方面的巨大潜力之后,近几年在生物研究的各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肿瘤研究方面,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转化医学的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肿瘤 基因 修饰 核糖核酸酶类 综述
下载PDF
DPPC抑制A549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DNA损伤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桑春艳 杨霄鹏 +2 位作者 张富婷 李君红 惠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衍生物(DPPC)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阐述DPPC对A549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噻唑蓝(MTT)实验观察DPPC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处理A549细胞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衍生物(DPPC)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阐述DPPC对A549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噻唑蓝(MTT)实验观察DPPC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处理A549细胞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0.5μmol/L DPPC处理A549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流式仪检测不同浓度DPPC处理A549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B1、cdc2(p34)和p-cdc2以及DNA损伤因子γ-H2AX的表达。并与依托泊苷和未予任何药物处理的A549细胞做对照。结果 MTT实验显示,DPPC不同浓度(0.001~10μmol/L)处理A549细胞48 h后或不同时间(12~72 h)同浓度(0.1μmol/L)处理A549细胞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见DPPC处理后的A549细胞呈现整体萎缩,出现细胞碎片,细胞膜边缘出现小气泡等形态改变;细胞流式实验表明,DPPC能够显著影响A549细胞周期,使其多数阻滞在G2/M期;Westen blot实验结果显示,DPPC能够促进cyclin B1和cdc2(p34)的表达,同时抑制p-cdc2的表达,并使组蛋白H2AX的磷酸化增加。结论 DPPC能够显著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可能与其上调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B1、抑制cdc2(p34)磷酸化、诱导细胞DNA损伤有关;此外,DPPC体外表现出优越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类 DNA损伤
下载PDF
携带钙整合素结合蛋白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包装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辉 惠玲 +4 位作者 吕同德 哈小琴 王剑峰 张军莉 杨霄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包装细胞系。方法:质粒pet32-CIB经EcoRI和Xho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PCR及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包装细胞p...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包装细胞系。方法:质粒pet32-CIB经EcoRI和Xho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PCR及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抗性克隆,NIH3T3细胞进行逆转录病毒颗粒滴度测定。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大约574bp的基因片段,且正确插入pLXSN-CIB载体中;建立了pA317-CIB包装细胞系,采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6.81×105CFU/mL。结论:pLXSN-CIB结构正确,成功构建了CI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pLXSN-CIB包装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B 载体构建 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
原文传递
Ad-H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转染表达及增殖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哈小琴 吕同德 +2 位作者 赵治华 唐瑜 昌业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观察Ad-H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的转染表达及增殖效应.方法:以不同转染强度(50,100,200MOI)Ad-GFP转染原代培养大鼠ATⅡ细胞,感染后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以最佳感染强度Ad-HGF转染ATⅡ细胞,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 目的:观察Ad-H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的转染表达及增殖效应.方法:以不同转染强度(50,100,200MOI)Ad-GFP转染原代培养大鼠ATⅡ细胞,感染后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以最佳感染强度Ad-HGF转染ATⅡ细胞,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48,72h上清中HGF的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表达产物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效应.结果:感染强度为100MOI时,对ATⅡ细胞的转染效率已达89.61%,以100MOI的Ad-HGF转染6×105细胞后48,72h上清中HGF的表达分别为(249.4±1.8)ng和(168.0±26.1)ng,且表达产物对ATⅡ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Ad-HGF可有效转染ATⅡ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对该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GF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转染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