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4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钱震 董亮 +3 位作者 张登才 苻莉 史敏 张丽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取6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制成48点共3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和Ki-67的表达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D44在正...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取6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制成48点共3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和Ki-67的表达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D44在正常喉黏膜组几乎不表达,而在喉鳞状细胞癌组呈高表达(78.26%);Ki-67在正常喉黏膜组仅基底细胞散在表达,而在喉鳞状细胞癌组呈高表达(86.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和Ki-6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CD4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有关(P<0.05)。CD44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CD44和Ki-67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可为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帮助,也可为喉鳞癌患者制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CD44 KI-6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头皮表皮样囊肿伴发脂肪瘤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晨 贾平 +1 位作者 朱文霞 黄成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40-34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左侧头顶部无痛性包块8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年。患者8年前发现左侧头顶部头皮下有包块逐渐隆起,无痛,质韧,生长速度缓慢,边界较清,局部毛发稀疏。8年中,此头皮肿物局部皮肤破溃3次,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流...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左侧头顶部无痛性包块8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年。患者8年前发现左侧头顶部头皮下有包块逐渐隆起,无痛,质韧,生长速度缓慢,边界较清,局部毛发稀疏。8年中,此头皮肿物局部皮肤破溃3次,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流出。患者自行用医用酒精等消毒换药后,逐渐愈合。此次入院前1年,患者发现在紧贴原有头皮肿物后方头皮隆起速度明显增快,同时局部伴有疼痛症状。新隆起部位质软,压痛,边界不清,局部头皮无破溃。为明确头部包块性质入院手术治疗。患者既往体健。饮酒30年,平均每日2~3两。吸烟35年,每日20~30支。其父曾患有颈肩部脂肪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下 脂肪瘤 表皮样囊肿 伴发 头部包块 生长速度 皮肤破溃 头皮肿物
下载PDF
获得性颅骨表皮样囊肿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晨 高菱宜 +1 位作者 贾平 朱文霞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5-1295,共1页
患者,男,42岁。因外伤后发现头顶部肿块30年,包块增大伴疼痛7年于2015年4月30日入院。30年前患者被他人以砖头击打致伤头顶部,造成头皮裂伤。清创缝合后,创口正常愈合。此后患者发现创口下方有包块逐渐隆起。近7年以来,该包块逐渐增大,... 患者,男,42岁。因外伤后发现头顶部肿块30年,包块增大伴疼痛7年于2015年4月30日入院。30年前患者被他人以砖头击打致伤头顶部,造成头皮裂伤。清创缝合后,创口正常愈合。此后患者发现创口下方有包块逐渐隆起。近7年以来,该包块逐渐增大,局部毛发正常生长,皮肤无破溃;质硬,有压痛。查体:头顶部正中头皮下肿物,大小2.0 cm×3.0 cm×5.0cm,局部毛发生长正常。头颅侧位X线平片示:顶部头皮下肿物,颅骨外板有破坏;头颅CT提示:顶部头皮肿物,密度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颅骨 影像学 病理学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高晨 朱文霞 +3 位作者 荔志云 姚鹏飞 贾平 张景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8)、损伤组(n=48)和治疗组(n=48),建立颅眶联合...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颅眶联合伤(cranio-orbital injury,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机制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8)、损伤组(n=48)和治疗组(n=48),建立颅眶联合伤模型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kg)干预治疗,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3、6、10、14 d,检测三组大鼠伤侧眼球RG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凋亡率,并观察凋亡RGC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损伤组RGC的ROS含量伤后6、10、14 d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伤后3、6、10、14 d,损伤组RGC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损伤组RGC的微观及超微结构均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对照组和治疗组RGC多为正常。结论 COI后RGC的ROS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凋亡失衡。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这一病理过程,具有明确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依达拉奉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活性氧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CT-4、CD44的表达及OCT-4 CD44双阳性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5
作者 包建涛 颉玉胜 +2 位作者 王向红 廖辉 付莉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526-530,535,共6页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OCT-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D44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OCT-4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及其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筛选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存档的喉癌标...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OCT-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D44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OCT-4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及其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筛选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存档的喉癌标本69例。另取1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定位标记OCT-4、CD44和OCT-4 CD44双阳性细胞,观察分析其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数量、分布方式、细胞形态特征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阳性细胞百分数为(63.62±8.76)%,高于正常喉黏膜的(13.61±5.81)%(P〈0.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CT-4阳性细胞百分数为(50.44±10.84)%,而在正常喉黏膜组织中不表达(P〈0.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CT-4阳性细胞百分数低于CD44(P〈0.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OCT-4 CD44双阳性细胞百分数为(5.07±2.90)%。中、低分化喉鳞状细胞癌组CD44、OCT-4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62.78%(8.22%)、49.89%(13.12%),高于高分化组[28.62%(30.45%)、33.00%(20.00%),P〈0.05];在肿瘤干细胞中,中、低分化喉癌组的OCT-4 CD44双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高分化组[6.54%(4.24%)比1.18%(4.66%),P〈0.01],且分化程度越低,OCT-4的表达水平越高;中、低分化组OCT-4和CD44的表达在不同T分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OCT-4 CD44双阳性细胞百分数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不断升高(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OCT-4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OCT-4、CD44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OCT-4可能是喉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有价值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OCT-4 CD44 肿瘤干细胞
原文传递
面部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颉玉胜 刘卉 +2 位作者 魏翠萍 宋维旭 付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4期8406-8407,共2页
患者女,78岁,因右侧面颊部结节6个月就诊。50余年前患者右侧面颊部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的黑色斑丘疹,皮疹无痛痒,缓慢增大。自认为系色素痣,未予重视,从未就诊。近年来皮疹颜色逐渐加深,并感轻度瘙痒,经常搔抓。半年前色素痣周围出现肤色结... 患者女,78岁,因右侧面颊部结节6个月就诊。50余年前患者右侧面颊部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的黑色斑丘疹,皮疹无痛痒,缓慢增大。自认为系色素痣,未予重视,从未就诊。近年来皮疹颜色逐渐加深,并感轻度瘙痒,经常搔抓。半年前色素痣周围出现肤色结节,并迅速增至鸽蛋大小,表面从未破溃。临床诊断:(1)恶性黑色素瘤?(2)血管肉瘤?(3)皮肤淋巴瘤?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淋巴瘤 轻度瘙痒 血管肉瘤 斑丘疹 结节性 色素痣 恶性雀斑 鸽蛋 黑色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