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晓辉 赵红珍 +3 位作者 李晓云 高娟 何毅刚 孙延荣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平均现症感染率为55%。目的:了解兰州市健康人群的Hp感染情况,为当地H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兰州军区...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平均现症感染率为55%。目的:了解兰州市健康人群的Hp感染情况,为当地H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参加体检的健康成人3 239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3 239例受检者的Hp总体感染率为51.8%(1 679/3 239),其中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52.5%(1 197/2 279)和50.2%(482/960),总体和分年龄段男女性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组间Hp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41~60岁年龄段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兰州市健康人群Hp现症感染率为51.8%,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与性别则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现症感染 13 C-尿素呼气试验 健康人群 兰州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静舞 魏红梅 +2 位作者 赵海霞 武承凤 赵红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1-132,共2页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和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日趋增多,内镜中心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在管理方面难以面面俱到,出现错误的概率明显增加,更会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五常法'又称五常卓越管理法,即...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和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日趋增多,内镜中心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在管理方面难以面面俱到,出现错误的概率明显增加,更会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五常法'又称五常卓越管理法,即常组织(Seiri)、常整顿(Seiton)、常清洁(Seiso)、常规范(Seiketeu)和常自律(Shitsuke),也称5S法,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国内首先试用于香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五常法 管理应用
下载PDF
内镜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下端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康生朝 吴汉平 +3 位作者 王宏 卞晓红 于丽静 张方信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下端狭窄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89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发现的38例(43%)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内镜治疗。结果:上腹痛缓解率在单... 目的:探讨内镜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下端狭窄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89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发现的38例(43%)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内镜治疗。结果:上腹痛缓解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94.74%、78.83%、88.75%,胆总管内径恢复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100%、92.69%、100%,术后所有患者血ALT,AST,ALP及GGT恢复正常。结论:EST是治疗胆总管下端狭窄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狭窄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晓辉 孙一彬 +4 位作者 王普选 王怡君 王彪猛 龚立军 张方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41-443,446,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胃镜下采用MCT治疗食管癌100例和贲门-胃底癌168例,LP-DT治... 目的综合评价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胃镜下采用MCT治疗食管癌100例和贲门-胃底癌168例,LP-DT治疗食管癌43例、贲门-胃底癌64例和胃癌109例,MCT和LPDT联合治疗严重食管癌42例和贲门-胃底癌38例癌性狭窄,选择食管癌、贲门-胃底癌和胃癌共20例为对照组。结果MCT组、LPDT组和MCT和LPDT联合组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100%、96.76%和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疗效,并且费用低、创伤和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结论MCT和LPDT是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方法,特别是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能最大程度地解决癌性狭窄,达到了手术切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微波凝固疗法 激光光动力疗法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激光和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恶性梗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晓辉 王兆林 +1 位作者 王维 王静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对胃镜下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贲门-胃底癌(cardia-gastric cancer,CGC)...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对胃镜下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贲门-胃底癌(cardia-gastric cancer,CGC)所致的梗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35例EC和CGC作为处理组,其中142例EC、206例CGC行MCT,43例EC、64例CGC行LPDT,42例EC、38例CGC行MCT和LPDT联合治疗;选择放弃任何治疗的48例晚期EC和73例CGC共121例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MCT和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EC、CGC所致的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处理组患者经不同的方法进行2~3个疗程,MCT法、LPDT法和MCT和LPDT联合法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98.13%、93.75%,三种方法 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3%、78.5%、81.2%,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仅55%。结论:MCT和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均能很大程度地解决EC、CGC造成的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微波凝固疗法 激光光动力疗法 食管癌(EC) 贲门-胃底癌(CGC) 恶性梗阻
下载PDF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新式输液护理方式的探讨与体会
6
作者 刘丽华 李莉 +2 位作者 汤雁军 赵春玲 龚立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输液护理
下载PDF
疑难危重消化道大出血97例诊治体会
7
作者 于晓辉 余西林 +1 位作者 卞晓红 龚立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疑难重症 诊治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伴消化道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斌 王兆林 范宜堂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61-463,共3页
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是一种临床少见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需借助各种辅助手段提高诊断率,但最终确诊要依靠组织及免疫组化检测。本文报道1例SIST,并做文献复习。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小肠脂肪瘤致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俊科 张久聪 +2 位作者 刘凯辉 张小强 于晓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94-1395,共2页
小肠肿瘤发生率极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其中小肠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和腺瘤较为多见,脂肪瘤相对少见。小肠脂肪瘤多发于60~70岁老年人,起源于成熟脂肪细胞,边界清楚,在远端回肠及回盲瓣黏膜下层较常见。约70%的脂肪瘤无症状,有症状者... 小肠肿瘤发生率极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其中小肠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和腺瘤较为多见,脂肪瘤相对少见。小肠脂肪瘤多发于60~70岁老年人,起源于成熟脂肪细胞,边界清楚,在远端回肠及回盲瓣黏膜下层较常见。约70%的脂肪瘤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肠梗阻或肠套叠,而以消化道出血为首要症状的更为少见,本文报道了我科诊治的1例因肠道脂肪瘤导致间歇性黑便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脂肪瘤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血清尿素和肌酐比值在消化道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10
作者 冯永毅 汪幼学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尿素 肌酐 血清诊断
下载PDF
治疗性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汉平 康生朝 +3 位作者 张方信 魏红梅 贺月 冯娟 《胃肠病学》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背景:临床上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诊断为胰胆疾病的343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并按年... 背景:临床上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诊断为胰胆疾病的343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并按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析原发疾病、ERCP操作、治疗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胆管癌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除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ERBD)外,两组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MBE)、胰管支架置人术(ERPD)、鼻胆管引流术(ENBD)操作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ERCP治疗成功率(82.5%对87.0%)和并发症发生率(3.3%对4.6%)无明显差异。所有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和内镜下治疗后痊愈。结论:治疗性ERC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其并发症多数可经内科保守治疗联合内镜下治疗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老年人 治疗
下载PDF
驻格尔木高原官兵急进高原胃肠道应激反应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久聪 杨永林 +6 位作者 马香芝 裴菊红 康生朝 王秀锋 汪泳 耿闻男 张方信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17-519,共3页
目的:了解驻高原官兵急进高原胃肠道应激反应的患病率和消化系统症状,探讨机体在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在消化系统的表现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一定时间内从平原急进不同海拔高度(3 300、4000、4 300、4 700 m)的驻训官兵1 137... 目的:了解驻高原官兵急进高原胃肠道应激反应的患病率和消化系统症状,探讨机体在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在消化系统的表现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一定时间内从平原急进不同海拔高度(3 300、4000、4 300、4 700 m)的驻训官兵1 137人,采用问卷法,进行胃肠应激反应的调查。结果:进驻不同海拔高度高原3 d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依次为纳差(54.7%)、恶心(31.1%)、腹胀(25.1%)、腹泻(23.3%)、便秘(18.3%);可见急进高原消化系统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随着进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逐步降低。结论:平原个体急进高原后胃肠道应激反应发生率较高,消化系统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胃肠道应激反应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晓辉 段惠春 +3 位作者 杨晓萍 赵夏平 王维 戴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IIuI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MIF、IL-17、IL-10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HCC和36例肝硬化(LC)为实验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IIuI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MIF、IL-17、IL-10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HCC和36例肝硬化(LC)为实验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IF、IL-17及IL-10的含量。结果:HCC组和LC组MIF和IL-17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组和LC组MIF、IL-17和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IL-17及IL-10的紊乱可能与HCC及LC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肝细胞性肝癌
下载PDF
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汉平 康生朝 +3 位作者 张方信 王宏 魏红梅 贺月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对2005-01/2008-07有胰胆疾病的302例患者进行ERCP治疗.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老年比例最大.302例ERCP治疗总成功率为84.4%,...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对2005-01/2008-07有胰胆疾病的302例患者进行ERCP治疗.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老年比例最大.302例ERCP治疗总成功率为84.4%,其中前150例成功率为79.3%,后152例成功率为89.5%.并发症共1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6%.并发症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治愈,无外科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治疗性ERC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适用于多种胆胰疾病.操作成功率与术者的经验积累有密切关系.其并发症多数是可预防的,内科保守治疗联合内镜下治疗可治愈绝大多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治疗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急进高原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文翠 张方信 +5 位作者 吴文明 邓芝云 马强 于晓辉 赵丽 康生朝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缺氧环境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情况。方法建立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共60只,随机选30只为3848米组A,其余30只为4767米组B,取同期正常生长大鼠30只为对照组C,分别对3组大鼠行粪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菌群检测及粪便pH值测定...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缺氧环境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情况。方法建立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共60只,随机选30只为3848米组A,其余30只为4767米组B,取同期正常生长大鼠30只为对照组C,分别对3组大鼠行粪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菌群检测及粪便pH值测定,同时检测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A组失调率为53%,B组失调率为87%,与C组(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粪便pH值失调,A组失调率为53%,B组失调率为80%,与C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缺氧组大鼠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缺氧与肠道菌群改变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原缺氧可导致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胞因子浸润,且随着海拔增高,菌群失调和细胞因子浸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缺氧 肠道微生态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后端粒长度变化与预后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方信 邓芝云 +5 位作者 张学庸 康生朝 汪泳 余西林 王宏 卞晓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长度变化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以琼脂糖DNA杂交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与邻近胃组织中端粒限制性内切酶片段(TRF)的长度,并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状况及生存期。 结果 发现原发性胃癌组织中...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长度变化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以琼脂糖DNA杂交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与邻近胃组织中端粒限制性内切酶片段(TRF)的长度,并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状况及生存期。 结果 发现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平均TRF长度均比相应邻近胃组织缩短。其中原发性胃癌有14例TRF缩短,5例TRF延长;且在胃癌中TRF的这种异常状态与肿瘤的大小、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的生存率相一致。 结论 TRF长度不仅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也为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 预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老年人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汪泳 张方信 +1 位作者 王宏 耿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36-37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临床特点 内镜检查
下载PDF
内镜下支架介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方信 于晓辉 +1 位作者 赵丽 王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放置覆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218例为治疗组,同期放弃内镜介入治疗的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30例为未治疗组,在内镜介导下对治疗组癌性狭窄放置覆膜支架。术后随访观察支... 目的评价内镜下放置覆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218例为治疗组,同期放弃内镜介入治疗的晚期食管癌癌性梗阻30例为未治疗组,在内镜介导下对治疗组癌性狭窄放置覆膜支架。术后随访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梗阻改善状况及生存期。结果治疗组112例支架成功植入,成功率为97.25%。治疗组6月、12月和18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8.5%、68%,未治疗组6月、12月和18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33.7%和21.4%。结论内镜下放置覆膜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理想的方法之一,能最大程度地解决癌性梗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覆膜支架 晚期食管癌 癌性梗阻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泳 张方信 +3 位作者 常宗宏 魏红梅 赵海霞 杨永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早期诊断 超声内镜 染色法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官兵519例胃镜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久聪 耿闻男 +5 位作者 张方信 王秀锋 杨永林 马香芝 汪泳 陈嘉屿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驻训官兵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对某部赴高原519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官兵进行了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最多见(36.42%),其次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28.32%),再次是...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驻训官兵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对某部赴高原519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官兵进行了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最多见(36.42%),其次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28.32%),再次是消化性溃疡(15.03%);Hp感染阳性者426人。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是由应激性因素造成;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是既往消化性溃疡及应激性因素。结论:高原环境造成消化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应当引起官兵们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消化道疾病 胃镜 官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