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朱迪 王钰 雷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虚拟现实在医学领域正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以其无创、高度仿真、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迅速在各临床领域发展起来。虚拟内镜作为虚拟现实技术之一已经在肛肠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神经外科方面,虚拟内镜也具有其独特的... 虚拟现实在医学领域正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以其无创、高度仿真、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迅速在各临床领域发展起来。虚拟内镜作为虚拟现实技术之一已经在肛肠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神经外科方面,虚拟内镜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需由术者依照CT或MRI二维影像凭借经验想象合成三维效果,对解剖结构复杂的病例则可能发生较大的偏差。虚拟内镜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可在手术前显示操作部位的内部结构、重要血管及神经的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计划、安全高效的开展手术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拟就国内外虚拟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内镜 经蝶手术 垂体瘤 鞍区
下载PDF
兰州市2004年度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荔志云 周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2004年度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兰州市发生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伤亡人员年龄以21~40岁为多,男性为主;行人及... 目的:探讨兰州市2004年度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兰州市发生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伤亡人员年龄以21~40岁为多,男性为主;行人及骑自行车者为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机动车司机的过失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及规划;加强交通管理,严禁违规行车;加强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教育,提高驾乘人员和行人安全意识等是降低交通事故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伤 流行病学 兰州市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对神经细胞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明 荔志云 +4 位作者 赵红斌 周杰 田立桩 季玮 李长栋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对缺氧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组细胞在缺氧损伤前采用大黄素甲醚进行预处理。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测定上清液中...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对缺氧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组细胞在缺氧损伤前采用大黄素甲醚进行预处理。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nNOS、iNOS mRNA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研究提示大黄素甲醚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抗缺氧活性。大黄素甲醚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上清液LDH水平明显下降,c-fos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 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 mRNA主要在缺氧中晚期表达。结论:大黄素甲醚能减轻缺氧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损伤 缺氧性损伤 大黄素甲醚 PC12细胞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老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雷鹏 朱迪 +2 位作者 周杰 王钰 贺教江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E)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意义。方法笔者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4例TBI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60~90岁,平均72.3岁。重点结合老年患者神经生理学改变,对其神经... 目的探讨分析老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E)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意义。方法笔者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4例TBI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60~90岁,平均72.3岁。重点结合老年患者神经生理学改变,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脑部CT结果)予以总结及分析。结果 94例患者中头颅CT阳性者77例,包括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和脑梗死等。其中伤后2h CT即有明显变化者25例。还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脑萎缩、陈旧性脑梗死等病变。结论 CT是TBIE后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便捷、快速和即刻帮助判定伤情的优点;TBIE患者早期即有颅内影像学改变,容易发生创伤性脑梗死;对于轻型TBIE,要动态进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进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影像 CT 老年
下载PDF
大黄酚对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明 荔志云 +5 位作者 赵红斌 周杰 武弋 季玮 孙建军 李长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缺氧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缺氧前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早期癌基因表达产物(c-fos...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缺氧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缺氧前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早期癌基因表达产物(c-fos)荧光免疫组化表达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酚明显改善缺氧PC12细胞的活力,对损伤细胞形态有改善作用,使损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明显减少;c-fos表达减少,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 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mRNA主要在缺氧晚期表达。结论本缺氧模型能够引起PC12细胞凋亡现象,大黄酚能减轻PC12细胞缺氧损伤,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缺氧损伤 PC12细胞 神经元保护作用
下载PDF
颅眶联合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晨 周海燕 +3 位作者 荔志云 王向阳 贾平 张景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 目的探讨大鼠颅眶联合伤(COI)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活性氧含量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n=64)和无损伤组(n=24)。损伤组大鼠左眼建立COI模型(模型侧),右眼作为自体对照(对照侧),分别在造模后3 d、6 d、10 d、14 d取视网膜组织。检测RGC活性氧含量和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微观结构,电镜下观察RGC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模型侧RGC的活性氧含量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10 d达到高峰,与对照侧和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侧视网膜结构紊乱,RGC超微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COI后RGC凋亡失调,活性氧含量增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联合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2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武弋 荔志云 +1 位作者 朱迪 刘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4-84,共1页
病例1:中年女性,以"间歇性头痛伴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检查发现右侧枕叶占位病变,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术前多考虑为胶质瘤,各项相关检查无特征性异常;术中瘤脑界限不清,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浆细胞瘤,肿瘤的免疫... 病例1:中年女性,以"间歇性头痛伴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检查发现右侧枕叶占位病变,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术前多考虑为胶质瘤,各项相关检查无特征性异常;术中瘤脑界限不清,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浆细胞瘤,肿瘤的免疫表型为CD20(+++)、CD79(++)、CD38(+)、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术后患者视力无变化,接受了45 Gy的伽马刀治疗,以及右侧颈内动脉穿刺血脑屏障开放卡铂200 mg 3次化疗,现心者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诊治 病理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颈段脊髓侧方及腹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雷鹏 孙文海 +3 位作者 荔志云 张玉 白洪涛 刘小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对颈段脊髓侧方及腹侧肿瘤的临床分型和手术入路及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32例,经脊髓造影、CT和MR扫描确诊。根据检查及手术所见进行分类,并进行手术入路比较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28例(87.5%),3例好转,1例(3.1%)死亡。按照肿瘤大小... 目的 对颈段脊髓侧方及腹侧肿瘤的临床分型和手术入路及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32例,经脊髓造影、CT和MR扫描确诊。根据检查及手术所见进行分类,并进行手术入路比较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28例(87.5%),3例好转,1例(3.1%)死亡。按照肿瘤大小及发展将其分为4类,提出3种手术入路方式。结论 对该部肿瘤进行分类,对每类肿瘤选用相应手术入路有利于全切肿瘤,并强调显微神经外科在切除该部肿瘤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创伤后伤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杰 雷鹏 +4 位作者 章翔 蒋晓帆 荔志云 武弋 黄艳萍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对颅脑损伤大鼠用Res(50mg/kg,ip)治疗,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受损脑组织...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对颅脑损伤大鼠用Res(50mg/kg,ip)治疗,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受损脑组织治疗前后TUNEL阳性细胞数、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TUNEL及Bax表达阳性细胞数低于创伤组及对照组(P<0.05),Bcl-2表达伤后持续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创伤组(P<0.05),创伤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凋亡因素,促进抑凋亡因素表达来减少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白藜芦醇 末端标记法
下载PDF
红景天苷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分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明 荔志云 +3 位作者 赵红斌 周杰 武弋 季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D)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红景天苷组,维甲酸(RA)组和空白对照组,SD和RA分别诱导BMSCs 1d、3 d、6 d和9 d,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相关标志分子神经元...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D)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红景天苷组,维甲酸(RA)组和空白对照组,SD和RA分别诱导BMSCs 1d、3 d、6 d和9 d,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相关标志分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MAP2)、抗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以及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关的关键酶多巴脱羧酶(DB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DC)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评价诱导前后细胞表达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结果 SD和RA分别诱导BMSCs 6 d和9 d时细胞增殖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 d后NSE、MAP2和β-TublinⅢ表达阳性,红景天苷组GFAP表达阳性,维甲酸组GFAP表达阳性。6 d时NSE表达丰度上调;1 d、3 d和6 d诱导组Nurr1 mRNA表达丰度上调,红景天苷组NT-3 mRNA表达水平与维甲酸组比较明显上调,SD组6 d时TH mRNA表达上调。诱导组DBH和DDC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NT-3和BDNF细胞因子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诱导BMSCs分化为具有多巴胺功能的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对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长栋 孙建军 荔志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71-572,共2页
大黄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也是我省四大名贵中草药之一。主要药理作用包括:致泻作用,保肝作用,止血作用,降血脂作用,抑制寄生虫作用,利尿作用,抗炎作用,肿瘤抑制作用,抗炎镇痛作用,中枢性解热作用等[1]。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进展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晨 荔志云 +3 位作者 田立庄 王洪运 刘玉虎 王向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在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24月,依据术后MRI和卡氏评... 目的探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在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24月,依据术后MRI和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于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4例患者在随访2年内死亡,最短生存期5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严重新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手术前后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依据MRI表现,应用显微手术,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进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 岛叶 星形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永明 荔志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脑含水量的影响,初步观察异甘草素在TBI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促进脑组织康复的作用...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脑含水量的影响,初步观察异甘草素在TBI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促进脑组织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异甘草素治疗组,每组15只。术后2 h异甘草素治疗组给予异甘草素30 mg/kg药物腹腔注射治疗1次/d,脑外伤组和假手术组等量的生理腹腔注射治1次/d,5 d后处死,采用终点法测定SOD和MDA,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和TNF-α含量,干湿重法测量脑水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皮层及损伤灶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脑外伤组相比,异甘草素治疗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IL-6、TNF-α及脑水含量减低(P<0.05),损伤侧脑皮层及损伤灶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异甘草素可以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和调节脑组织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神经保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兔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模型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鹏飞 杨鹏飞 +3 位作者 张照龙 黄清海 David F. Kallmes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尝试采用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总动脉诱导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生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6只,分别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假手术组,n=6)或结扎(实验组,n=20)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于结扎前(0d)、术后1d、1周、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 目的尝试采用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总动脉诱导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生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6只,分别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假手术组,n=6)或结扎(实验组,n=20)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于结扎前(0d)、术后1d、1周、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术后4周行脑血管造影了解基底动脉变化;术后1周、4周取基底动脉观察动脉形态变化并对分叉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假手术组动物全部成活,实验组术后存活率为80%(16/20)。实验组术后1d,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直线升高,高于术前226%;术后1周仍在持续升高;术后4周血流速度处于稳定状态。实验组术后1周,基底动脉增粗,明显迂曲;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基底动脉分叉部中膜厚度变薄;内弹力层部分消失、断裂或变薄。结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诱导兔基底动脉顶端出现新生动脉瘤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物模型 血流动力学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放射性损伤敏感性与ROS含量关系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晨 田立桩 +4 位作者 朱文霞 刘玉虎 吴信笃 赵昱 赵福贵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放射性损伤敏感性与ROS含量关系以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X射线单次照射来源于大鼠海马的原代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对比评价正常培养或依达拉奉干预与否条件...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放射性损伤敏感性与ROS含量关系以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方法:X射线单次照射来源于大鼠海马的原代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对比评价正常培养或依达拉奉干预与否条件下细胞死亡、凋亡以及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X射线照射引起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及细胞死亡率明显升高。共培养体系细胞损伤较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则无明显损伤。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可以阻止细胞死亡。结论:放射损伤后,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神经元凋亡失调。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逆转这一病理过程而产生神经元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放射性损伤 活性氧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
下载PDF
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义辉 李长栋 +2 位作者 季玮 田立桩 荔志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手术组(34例)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组(7例)。通过分析改良Rankin量表,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手术组(34例)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组(7例)。通过分析改良Rankin量表,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年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大骨瓣开颅手术组优良率55.9%,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组优良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6~24 h)优良率58%,延期组(24~48 h)优良率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年龄和术前神经功能评分均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甘草各有效成分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亚杰 荔志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98-298,F0003,F0004,共3页
甘草是一味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药,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文章就此对甘草主要的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素、甘草苷、以及异甘草素在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甘草 神经保护 甘草酸 甘草次酸 甘草素 甘草苷 异甘草素
下载PDF
科学规范颅内脑膜瘤的治疗 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功能障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雷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33-435,共3页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其中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广泛,常会累及颅内重要血管、神经和硬脑膜形成物,给外科治疗带来困难。
关键词 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科学规范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下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立桩 荔志云 刘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63-464,共2页
髓外硬膜下肿瘤是椎管内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神经鞘瘤、脊膜瘤等良性肿瘤,少数为先天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量有效地保护脊柱的正常结构,维持其功能。我科自2011年至今采用单侧半椎板开窗... 髓外硬膜下肿瘤是椎管内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神经鞘瘤、脊膜瘤等良性肿瘤,少数为先天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量有效地保护脊柱的正常结构,维持其功能。我科自2011年至今采用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12例,并与我科此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切除组(13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肿瘤 髓外 手术切除
下载PDF
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晓东 荔志云 +1 位作者 雷鹏 朱迪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54-554,共1页
病人,男,24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双额颞部为主,在头痛剧烈时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引起患者重视。后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1周前在当地两家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侧脑室内肿瘤,梗阻性脑积水。行头颅... 病人,男,24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双额颞部为主,在头痛剧烈时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引起患者重视。后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1周前在当地两家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侧脑室内肿瘤,梗阻性脑积水。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侧脑室孟氏孔为中心可见一大小约4.6 cm×5.9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肿块信号混杂,大部分呈略长等T1略长等T信号影,信号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