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导向手术
1
作者 杨军 《甘肃科技》 1999年第1期18-19,共2页
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医生首先要从影像学的检查中获得信息,再结合解剖学知识,对病变进行定位,设计开颅骨瓣,制定计划,并完成手术。即使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这种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脑深部病变... 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医生首先要从影像学的检查中获得信息,再结合解剖学知识,对病变进行定位,设计开颅骨瓣,制定计划,并完成手术。即使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这种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脑深部病变,或者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外观极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导向手术 无框导向系统 红外光导向
下载PDF
人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磊 王维平 +1 位作者 张建生 丁永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280-2281,共2页
目的研究挫伤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创伤后脑组织中是否存在凋亡以及凋亡在脑外伤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 目的研究挫伤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创伤后脑组织中是否存在凋亡以及凋亡在脑外伤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者凋亡百分数为(1.2±2.1)%,GCS评分<6者为(4.7±2.5)%,t=3.77P=0.001犦及受伤时间犤受伤时间≥24h者凋亡百分数为(5.2±3.5)%受伤时间<24h者为(1.9±2.1)%,t=2.34,P=0.007犦有关,而与患者预后无关(χ2=0.69,P=0.50)。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Bcl-2阳性表达者15例中死亡1例,阴性表达者11例中死亡6例,χ2=5.161,P=0.023),与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时间无关(P>0.05)。凋亡百分数与Bcl-2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t=0.584,P=0.564)。所有患者Ba均表达阳性。结论创伤后脑组织中存在凋亡,在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及受伤时间有关,Bcl-2的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Bcl-2/Bax在神经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挫裂伤 神经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 Bcl-2蛋白质 Bax蛋白质 基因表达 脑外伤
下载PDF
影响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局部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潘亚文 袁贤瑞 +1 位作者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记录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及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等因素。结果肿瘤均全切,面神经...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记录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及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等因素。结果肿瘤均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9%。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Ⅱ级52.4%,Ⅲ级42.9%,Ⅳ级4.7%;术后1年为Ⅱ级66.7%,Ⅲ级28.6%,Ⅳ级4.8%。术后面神经功能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无关(P> 0.05),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术后3 d和1周的面神经功能呈明显正相关(r= 0.560,P= 0.001;r= 0.478,P= 0.007)。结论对大型听神经瘤在保留面神经完整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全切,术后的面神经功能主要取决于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面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监测 手术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段磊 王维平 +1 位作者 张建生 丁永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32-3433,共2页
目的:通过对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了解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凋亡发生的情况及凋亡在颅脑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 目的:通过对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了解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凋亡发生的情况及凋亡在颅脑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结果:66.7%出现TUNEL阳性,TUNEL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GCS评分(t=-2.88,P=0.01)、受伤时间(t=2.14,P=0.04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UNEL阳性与阴性患者间性别(χ2=0.26,P=0.61)、年龄(t=-1.06,P=0.30)、预后(χ2=0.26,P=0.6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存在凋亡,并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其在颅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只是颅脑损伤后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即创伤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其在机体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似有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TUNEL法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强 张建生 +5 位作者 丁永忠 任军 张新定 任海军 潘亚文 程得钧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体外神经营养剂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效果。方法将BMSCs分离体外扩增培养后,分别加入神经营养剂金路捷、三磷酸腺苷(ATP)、神经节苷脂(GM1)+bFGF诱导其分化... 目的动态观察体外神经营养剂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效果。方法将BMSCs分离体外扩增培养后,分别加入神经营养剂金路捷、三磷酸腺苷(ATP)、神经节苷脂(GM1)+bFGF诱导其分化。分别于6、24、48、72、96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特异性神经元稀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营养剂联合bFGF诱导6h后出现胞体收缩,Nestin表达阳性,24h后伸出突起,有不同程度NSE、GFAP表达,3d后达高峰。结论神经营养剂联合bFGF能提高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诱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诱导分化 神经营养剂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松果体区肿瘤12例近期疗效观察
6
作者 赵贤军 张永权 刘文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近期疗效 松果体区肿瘤 放射外科 全脑脊髓轴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脑转移瘤强化表现与放射外科局部控制率的关系
7
作者 张永权 赵贤军 +1 位作者 刘文力 康笃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68-369,共2页
40%~50%以上恶性肿瘤可发生脑转移,其中约40%患者死于脑部转移瘤的发展,未经治疗的转移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1~2个月[1].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强化表现 局部控制率
下载PDF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伽玛刀治疗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张永权 赵贤军 刘文力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近20年来,随着CT、MR、SPECT、PE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 ,颅内解剖学靶点如三叉神经、杏仁核、苍白球、VL核、扣带回及内囊前肢可获准确定位 ,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更趋于完善 。
关键词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 伽玛刀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与脑神经功能保留
9
作者 丁永忠 张建生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切除 听神经瘤 脑神经功能 耳肿瘤
下载PDF
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机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巴特尔 李兴勇 +2 位作者 王维平 张建生 丁永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7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浆内啡肽(β-EP)、内皮素(ET)增高可加重继发性颅脑损伤,监视纳洛酮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β-EP、ET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对探讨其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方法Wister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自...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浆内啡肽(β-EP)、内皮素(ET)增高可加重继发性颅脑损伤,监视纳洛酮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β-EP、ET及脑水肿变化的影响,对探讨其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方法Wister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伤后半小时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苏诺)10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1,3,8,24h处死,以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的变化,放免法监测血浆β-EP、ET改变。结果实验组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血浆β-EP、ET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可以降低实验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β-EP、ET的浓度,减轻脑水肿,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颅脑损伤 大鼠 脑保护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度脑外伤患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东 裘明德 +2 位作者 张建生 李龄 康笃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77-378,共2页
重度脑外伤患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意义周东裘明德张建生李龄康笃伦本文曾在第2届中国神经科学会议及第2届全国颅脑损伤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周东,李龄);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重度脑外伤患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意义周东裘明德张建生李龄康笃伦本文曾在第2届中国神经科学会议及第2届全国颅脑损伤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周东,李龄);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裘明德,张建生,康笃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脑外伤 一氧化氮 脑水肿
下载PDF
治疗重度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治 任海军 +4 位作者 丁永忠 张建生 吴小璐 王维平 裘明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减量法及外科降颅压措施治疗重度脑囊尾蚴病的方法。 方法  74例重度脑囊尾蚴病患者经脑CT和 /或磁共振成像 (MRI)证实囊尾蚴数为 10 0~ 1160个。先用阿苯达唑减量法找到初始耐受剂量 ,之后逐渐递增到治疗剂量 (...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减量法及外科降颅压措施治疗重度脑囊尾蚴病的方法。 方法  74例重度脑囊尾蚴病患者经脑CT和 /或磁共振成像 (MRI)证实囊尾蚴数为 10 0~ 1160个。先用阿苯达唑减量法找到初始耐受剂量 ,之后逐渐递增到治疗剂量 (口服阿苯达唑每天 2 0mg/kg ,分 3次服用 ,10d为 1疗程 ,共 3~ 4疗程 )。服药治疗期间同时用降颅压药物和抗癫痫药。使用药物降颅压无效者行外科降颅压治疗。 结果  74例患者服用阿苯达唑后 ,经药物降颅压有效者 7例 ,无效者 67例。无效者 ,经脑室外引流术治疗 48例 ,脑室外引流加颞肌减压术治疗 19例。 67例经手术降颅压治疗的患者 ,除 1例外皆可耐受阿苯达唑治疗。 74例患者中随访 70例 ,随访期为 19~ 5 2个月 (平均3 7 2月 )。随访中经复查CT或MRI ,除 1例 (囊尾蚴数达 1160个 )治疗失败外 ,其余 69例均临床治愈。 结论 阿苯达唑减量法并行降颅压药物或外科降颅压治疗重度脑实质囊尾蚴病 ,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降颅压 阿苯达唑 重度 脑囊尾蚴病 患者 外科 疗程 药物 施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脑脊液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永谦 王维平 张健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2 .5℃~ 34 .5℃ ,持续 2~5日 ,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ICP、脑灌注压 (CPP)、血电解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 )以及 r Sc O2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2组患者均于伤后 3个月时评定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脑脊液高乳酸分别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显著降低的 r Sc O2 和CPP早期即上升并维持正常 (P<0 .0 1或 P<0 .0 5 ) ,而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 Sj O2 、Sa O2 无明显差异 ,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下降 ,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有明显疗效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创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能反映脑伤后脑氧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急性 亚低温 治疗 氧饱和度 预后
下载PDF
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26例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强 张建生 +1 位作者 王维平 丁永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自体颅骨骨瓣
下载PDF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_β蛋白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学政 张建生 丁永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0-491,共2页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的可能机制。方法  4 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 ,分别予以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于伤后 6h、2 4h、3d...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的可能机制。方法  4 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 ,分别予以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于伤后 6h、2 4h、3d、7d等各时间点测定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 ,并与 10名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比较 ,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的变化。 结果 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两组间S - 10 0 β蛋白含量在伤后 6h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亚低温治疗后各时点亚低温治疗组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低于常温治疗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且出院时预后也较常温治疗组为佳。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 - 10 0 β含量 ,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 -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S-100Β蛋白
下载PDF
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颅内压监护下尿激酶灌注引流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新定 张永权 +1 位作者 张建生 魏福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压监护 尿激酶灌注引流 老年人
下载PDF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亚文 袁贤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16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加空洞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按Tator标准进行判定 ,优 12例 ,良 3例 ,差 1例 ,有效率为 ...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16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加空洞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按Tator标准进行判定 ,优 12例 ,良 3例 ,差 1例 ,有效率为 93 75 % ,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对有症状的合并Chiari畸形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早期手术有利于减轻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合并症 脊髓空洞症 手术治疗 神经功能 后颅窝减压术 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MRI
下载PDF
眼征表现在对侧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永权 张新定 +1 位作者 范一木 焦德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92-192,共1页
1 病例报告。病人,男性,60岁。因头部外伤术后8个月,左侧搏动性突眼伴颅内杂音3月余入院,入院前8个月头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证实右额颅骨骨折并脑内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尚好,遗留右眼失明。伤后5个月。
关键词 眼征表现 外伤性颈动脉 海绵窦瘘 对侧体征 颅骨缺损
下载PDF
美解眠致大鼠点燃性癫痫有效剂量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治 王维平 丁永忠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美解眠致大鼠化学点燃性癫痫有效剂量 ,建立化学点燃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分 7个实验组和对照组 ,依照寇氏法安排美解眠剂量 ,腹腔注射后观察行为发作并判定级别 ,同时记录脑电图。记录首次抽搐发作平均时间 (SB) ,... 目的 探讨美解眠致大鼠化学点燃性癫痫有效剂量 ,建立化学点燃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分 7个实验组和对照组 ,依照寇氏法安排美解眠剂量 ,腹腔注射后观察行为发作并判定级别 ,同时记录脑电图。记录首次抽搐发作平均时间 (SB) ,第一次达到V级发作平均时间 (RFSvS) ,达点燃标准平均时间(RKC)。结果 美解眠致癫痫ED97为 18 74mg/kg ,SB为 2 13± 10 0秒 ,RKC 2 88± 10 9秒 ,点燃率为 86 7%。结论 本实验推荐美解眠 18 7mg/kg为大鼠化学点燃腹腔注射致痫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化学点燃模型 美解眠 动物模型 有效剂量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1与经颅超声多谱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亚文 康笃伦 孟璇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与经颅超声多谱勒 (TCD)的关系。方法 动态测定 3 3例成年颅脑损伤病人血浆ET -1水平的变化 ,同时行TCD检查以判定脑血管痉挛。结果 ①伤后 6~ 8d ,13~ 15d血浆ET -1与血管痉挛...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与经颅超声多谱勒 (TCD)的关系。方法 动态测定 3 3例成年颅脑损伤病人血浆ET -1水平的变化 ,同时行TCD检查以判定脑血管痉挛。结果 ①伤后 6~ 8d ,13~ 15d血浆ET -1与血管痉挛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3 3 ,P =0 .0 0 2 ;r =0 .42 3 ,P =0 .0 2 ) ,以伤后 6~ 8d为著 ,ET -1水平高的时间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时间一致。②伤后 6~ 8d ,发生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者(P <0 .0 5 ) ,重度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也高于轻度血管痉挛者 ,但未达到明显水平 (P =0 .13 4)。③伤后 13~ 15d ,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较无血管痉挛者已无显著差异(P =0 .5 89) ,而重度血管痉挛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者 (P =0 .0 0 6)。结论 血浆ET -1水平和血管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相关 ,其和TCD均可以反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抗ET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内皮素-1 经颅超声多谱勒 脑血管痉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