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康养旅游指数是人体舒适度在气候康养旅游中的应用,旨在表征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状态,是综合衡量旅游者气候幸福感的指标。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阐释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内涵,总结气...气候康养旅游指数是人体舒适度在气候康养旅游中的应用,旨在表征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状态,是综合衡量旅游者气候幸福感的指标。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阐释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内涵,总结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历史演进,探讨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未来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英文研究更关注旅游满意度和竞争力,而中文研究更关注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康养旅游。(2)人体舒适度指标主要由气象因子和服装热阻等构成,旨在反映人体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而气候康养旅游指数不仅涵盖了气象因子、审美因素,还考虑了空气质量、氧含量等康养因素,旨在综合评估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和旅行者气候康养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与总结2001-2021年针刺领域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和临床实践指南(CPGs),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针刺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与总结2001-2021年针刺领域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和临床实践指南(CPGs),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针刺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2001-2021年针刺SRs/MAs和CPG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后,使用VOSviewer、CiteSpaceV 5.8 R3和Excel2016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国家/地区、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52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846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系统评价由42个国家/地区的431个不同机构出版,其中中国机构发文量最多(484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庆熙大学(各73篇);指南由3个国家/地区的4个机构发布。Ernst发表论文最多(42篇),Higgins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423次)。大多数研究(108篇)发表在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上,而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的共引次数最多(572次)。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疼痛、抑郁、失眠、癌症和血管舒缩症状等。结论:与针刺相关的SR/MAs和CPGs的数量持续增加,这意味着该领域持续吸引着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刺的安全性、针刺对某种疾病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针刺指南等均反映了研究热点,未来应该鼓励国家/地区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为研究热点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展开更多
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步,经过恰当方法整合后的多元证据体是中医药临床指南推荐意见和循证卫生决策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当前国际证据合成与分级方法学前沿进展,初步提出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的方法学框架——MERGE(Merge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upport smart dEcision)框架,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可实施性评价工具,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质量,为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补...目的应用可实施性评价工具,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质量,为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补充检索中华医学会、中医药管理局、梅斯医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当当网、医脉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官网,以获取中西医结合指南,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4名评价员采用指南可实施性评价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1部中西医结合指南。其中,可实施性非常强的指南9部(14.75%),一般40部(65.57%),较差12部(19.67%)。5个评价领域中,“可及性”和“可执行性”领域的质量较高,“沟通性”“易识别性”和“应用性”领域相对较低。相较于2006—2016年发布的指南,2017—2022年发布的指南在“易识别性”和“应用性”领域均有提高。结论现有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注重医教研一体化,加大对指南的宣传力度,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以更简洁的形式呈现指南推荐意见,促进临床医生对指南的应用,提升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展开更多
最小临床意义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的常用估算方法包括效标法、分布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目前MCID的估算方法众多且不统一,给MCID的确定、结果解释和应用带来了困难。鉴于目前各种估算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最小临床意义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的常用估算方法包括效标法、分布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目前MCID的估算方法众多且不统一,给MCID的确定、结果解释和应用带来了困难。鉴于目前各种估算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建议同时使用多种估算方法获得多个MCID初步估算值,并以效标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或将多种方法通过统计整合的估算值来确定最终的MCID。MCID可协助进行临床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判断、样本量估算以及临床决策等,在具体应用之前,应充分了解该MCID的估算方法和样本特征等相关细节以判断是否适用于所开展的研究或临床场景。展开更多
文摘气候康养旅游指数是人体舒适度在气候康养旅游中的应用,旨在表征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状态,是综合衡量旅游者气候幸福感的指标。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阐释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内涵,总结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历史演进,探讨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未来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英文研究更关注旅游满意度和竞争力,而中文研究更关注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康养旅游。(2)人体舒适度指标主要由气象因子和服装热阻等构成,旨在反映人体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而气候康养旅游指数不仅涵盖了气象因子、审美因素,还考虑了空气质量、氧含量等康养因素,旨在综合评估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和旅行者气候康养的效果。
文摘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与总结2001-2021年针刺领域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和临床实践指南(CPGs),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针刺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2001-2021年针刺SRs/MAs和CPG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后,使用VOSviewer、CiteSpaceV 5.8 R3和Excel2016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国家/地区、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52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846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系统评价由42个国家/地区的431个不同机构出版,其中中国机构发文量最多(484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庆熙大学(各73篇);指南由3个国家/地区的4个机构发布。Ernst发表论文最多(42篇),Higgins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423次)。大多数研究(108篇)发表在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上,而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的共引次数最多(572次)。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疼痛、抑郁、失眠、癌症和血管舒缩症状等。结论:与针刺相关的SR/MAs和CPGs的数量持续增加,这意味着该领域持续吸引着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刺的安全性、针刺对某种疾病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针刺指南等均反映了研究热点,未来应该鼓励国家/地区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为研究热点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文摘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步,经过恰当方法整合后的多元证据体是中医药临床指南推荐意见和循证卫生决策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当前国际证据合成与分级方法学前沿进展,初步提出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的方法学框架——MERGE(Merge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upport smart dEcision)框架,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摘目的应用可实施性评价工具,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质量,为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补充检索中华医学会、中医药管理局、梅斯医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当当网、医脉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官网,以获取中西医结合指南,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4名评价员采用指南可实施性评价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1部中西医结合指南。其中,可实施性非常强的指南9部(14.75%),一般40部(65.57%),较差12部(19.67%)。5个评价领域中,“可及性”和“可执行性”领域的质量较高,“沟通性”“易识别性”和“应用性”领域相对较低。相较于2006—2016年发布的指南,2017—2022年发布的指南在“易识别性”和“应用性”领域均有提高。结论现有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注重医教研一体化,加大对指南的宣传力度,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以更简洁的形式呈现指南推荐意见,促进临床医生对指南的应用,提升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可实施性。
文摘最小临床意义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的常用估算方法包括效标法、分布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目前MCID的估算方法众多且不统一,给MCID的确定、结果解释和应用带来了困难。鉴于目前各种估算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建议同时使用多种估算方法获得多个MCID初步估算值,并以效标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或将多种方法通过统计整合的估算值来确定最终的MCID。MCID可协助进行临床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判断、样本量估算以及临床决策等,在具体应用之前,应充分了解该MCID的估算方法和样本特征等相关细节以判断是否适用于所开展的研究或临床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