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的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
1
作者 李宁 蔺美玲 +6 位作者 张楠 李红芳 方泉 许彪 张梦娜 陈红梅 张小郁 《基础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新医科建设新形势下,传统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课时缩减、实验项目更新不足、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课程的延续性和辐射力不足等教学痛点。文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从课程设计和实... 在新医科建设新形势下,传统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课时缩减、实验项目更新不足、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课程的延续性和辐射力不足等教学痛点。文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从课程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对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在课程设计方面,通过构建内容丰富的实验项目库、设计学生主导的项目选择流程、引入新情境的实验内容设计、利于评价反馈的任务单设计以及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实验课外拓展五种策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实施方面,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外四个环节精心设计,全面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生理学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改革 课外拓展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医学生理学教学模式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小郁 蔺美玲 +7 位作者 汪江碧 陈红梅 龙瑶 金珊 冉艳丽 方泉 强时茸 李文广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450-453,共4页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教育目标是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基础,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卓越医师。该研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首次创新的IPA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情...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教育目标是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基础,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卓越医师。该研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首次创新的IPA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情景教学运用及课程多元化评价等教学新探索,构建医学生理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创新教学模式促学、促教、促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理学 教学改革 学生发展 教学模式 新医科
下载PDF
国内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蔺美玲 吴佩润 +4 位作者 杨雯景 王竞秋 王晨昱 张小郁 陈红梅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16-223,共8页
医学生理学实验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目前针对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仍为空白,更缺乏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11月15日收录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相关文献655篇,针对... 医学生理学实验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目前针对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仍为空白,更缺乏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11月15日收录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相关文献655篇,针对文献发表时间、作者及单位分布、热点研究内容与前沿趋势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献发刊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热点包括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手段的交叉融合与联合应用等,但各研究团体、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实验教学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现状探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晶宇 杨雯景 +2 位作者 吴佩润 袁开森 郑卿勇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近年来,病理生理学教学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国内病理生理学教育研究年度发文分布、高发文作者、机构分布、高频关键词及趋势热点,深入了解其发展脉络。结果显示,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病理生理学教学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国内病理生理学教育研究年度发文分布、高发文作者、机构分布、高频关键词及趋势热点,深入了解其发展脉络。结果显示,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近年来略有下滑;病理生理学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院校内部,合作关系相对有限;高发文作者多来自滨州医学院等机构,而期刊方面以《基础医学教育》《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为主;热点聚类网络与趋势涵盖了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各类教学模式等,揭示了当前教学方案的多元性和发展方向。未来,病理生理学教学研究可通过跨校合作与深化热点主题等途径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医科时代的需求,推动基础医学教育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模式 现状剖析 VOSviewer Bibliometrix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生理学实验赋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探索
5
作者 汪江碧 陈红梅 +7 位作者 张小郁 方泉 张伟 张楠 冉艳丽 金珊 李红芳 蔺美玲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866-870,共5页
医学的发展要求医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拥有持续学习、紧跟前沿的能力。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这是奠定终身学习习惯的基石。生理学实验教学聚焦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精心设计自... 医学的发展要求医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拥有持续学习、紧跟前沿的能力。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这是奠定终身学习习惯的基石。生理学实验教学聚焦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精心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营造充满激励与挑战的学习环境,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知识内化。同时,引入自我反思与同伴评价机制,构建闭环反馈系统,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闭环反馈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小郁 陈红梅 +4 位作者 蔺美玲 方泉 汪江碧 金珊 李文广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785-788,共4页
医学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所有医学类院校面向医学专业一、二年级的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陈旧、原有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新”需求、教学培养目标单一、思政教育融入性不... 医学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所有医学类院校面向医学专业一、二年级的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陈旧、原有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新”需求、教学培养目标单一、思政教育融入性不够五大教学痛点。在新医科背景下,教学团队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体,通过创新教学新路径、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情景教学运用及课程多元化评价等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构建医学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新路径。改革后,课程经验示范性好,成效显著,实现教学创新成果的推广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创新 多元化评价 新医科
下载PDF
学生参与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小郁 蔺美玲 +7 位作者 陈红梅 李红芳 汪江碧 金珊 豆兴成 张伟 方泉 李文广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469-472,共4页
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生理学的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进一步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型逐渐向学生参与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转变,带动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动笔、... 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生理学的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进一步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型逐渐向学生参与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转变,带动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动笔、多参与、多动手、多实验,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理学 实践性教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SPOC+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娟 王晶宇 +4 位作者 陈新年 李青 雒彧 米有军 代亚非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509-513,共5页
为探索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SPOC+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混合式教学 SPOC BOPPPS
下载PDF
生理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策略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江碧 蔺美玲 +1 位作者 陈红梅 张小郁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8期659-663,共5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生理学教学中探索和构建深度学习的策略,示范和引领学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首先利用思维导图构架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其次,应用流程图理清生命机制的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生理学教学中探索和构建深度学习的策略,示范和引领学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首先利用思维导图构架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其次,应用流程图理清生命机制的逻辑顺序,结合案例分析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动参与式教学实现以教促学,多种措施并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理学 深度学习 教学改革 思维导图 流程图 多举并用
下载PDF
基于PBL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竞秋 杨勇 +3 位作者 商洪鸣 张李峰 蔺美玲 雒艳萍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442-449,共8页
为系统评价基于PBL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教学效果,文章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PBL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 为系统评价基于PBL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教学效果,文章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PBL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BL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及查阅文献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多元化教学 META分析 PBL 课程教学
下载PDF
染料木素对离体豚鼠乳头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静 李红芳 +3 位作者 田治锋 邱小青 张华 张英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st)对豚鼠乳头肌生理特性影响,研究Gen对豚鼠离体心肌的兴奋作用与肌质网Ca2+释放和摄取的关系。方法将乳头肌置于装有K-H液的灌流肌槽中,加入药物观察其生理特性及... 目的观察比较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st)对豚鼠乳头肌生理特性影响,研究Gen对豚鼠离体心肌的兴奋作用与肌质网Ca2+释放和摄取的关系。方法将乳头肌置于装有K-H液的灌流肌槽中,加入药物观察其生理特性及收缩活动的变化。结果Gen及17β-雌二醇浓度为1和10μmol·L-1均不影响肾上腺素诱发的心肌自律性,二者在50μmol·L-1时均能抑制自律性;Gen浓度为50μmol·L-1能降低心肌兴奋阈强度,Gen(1和10μmol·L-1)及17β-雌二醇(1~50μmol·L-1)不影响兴奋性阈强度;Gen(1~50μmol·L-1)不影响心肌功能不应期(FRP),17β-♂二醇(1~50μmol·L-1)延长心肌FRP;同时发现1~50μmol·L-1的17β-雌二醇抑制心肌的收缩活动,但同浓度的Gen可增强心肌的收缩活动。利罗丁(ryanodine)受体阻断剂钌红(10μmol·L-1)和利罗丁(1nmol·L-1)预处理可部分阻断Gen(50μmol·L-1)对心肌收缩的增强效应,利罗丁(20μmol·L-1)使Gen正性肌力作用完全阻断。肌质网钙泵阻断剂thapsigargin(1μmol·L-1)预处理也可部分抑制Gen(50μmol·L-1)对心肌收缩的兴奋作用。但特异性雌激素受体(ER)阻断剂ICI182,780(10μmol·L-1)和Na+-Ca2+逆交换抑制剂Kb-R7943(1μmol·L-1)预处理不影响Gen(50μmol·L-1)的正性肌力作用。结论Gen和17β-雌二醇均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但Gen增强其收缩活动,而17β-雌二醇作用相反;Gen正性肌力作用与心肌细胞膜上的ER和Na+-Ca2+逆交换无关,可能与肌质网内Ca2+的释放和摄取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17Β-雌二醇 电生理特性 收缩性 乳头肌 肌质网
下载PDF
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ERα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华 李红芳 +4 位作者 杨丽娜 张英福 田治锋 邱小青 陈新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ERα亚型表达的影响,并比较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异同。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17β-雌二醇组(Ovx+Est)、17-β雌二醇+黄体酮...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ERα亚型表达的影响,并比较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异同。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17β-雌二醇组(Ovx+Est)、17-β雌二醇+黄体酮组(Ovx+Est+Pro)、黄体酮组(Ovx+Pro)、染料木素组(Ovx+Gen)、白黎芦醇组(Ovx+Res)、根皮素组(Ovx+Phl)。对应组给药21d后处死,取乳腺组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乳腺ERα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对其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乳腺组织中的ERα主要位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内。ERα在8组中均可表达,但表达量却不同。Sham与Ovx比较,Ovx组ERα表达上调(P<0·05);Ovx与Ovx+Est、Ovx+Pro、Ovx+Gen、Ovx+Res、Ovx+Phl比较,后5组ERα表达均下调(P<0·01);Ovx与Ovx+Est+Pro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卵巢切除后,乳腺明显萎缩。卵巢切除大鼠皮下分别注射Gen和Phl后,乳腺结构仍呈现出卵巢切除后的表现。皮下注射Res乳腺腺泡及其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皮下注射Est或Est合并Pro后,乳腺组织密度增加,乳腺上皮细胞明显增生。结论植物雌激素Gen、Phl和Res与雌激素相似,可以下调去卵巢切除大鼠乳腺组织ERα的表达;Res还可促进去卵巢切除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但作用不如雌激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 孕激素 雌激素受体 免疫印迹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VEGF表达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丽娜 段颖 +3 位作者 张英福 田治锋 邱小青 李红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比较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VEGF和形态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17β-雌二醇组(Ovx+Est)、17-β雌二醇+黄体酮组(Ovx+Est+Pro)、黄体酮组(Ovx+Pro)、染料木素组... 目的比较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VEGF和形态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17β-雌二醇组(Ovx+Est)、17-β雌二醇+黄体酮组(Ovx+Est+Pro)、黄体酮组(Ovx+Pro)、染料木素组(Ovx+Gen)、白黎芦醇组(Ovx+Res)、根皮素组(Ovx+Phl)。给药21 d,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子宫VEGF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对VEGF的表达部位和其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的VEGF表达下调;与Ovx比较,Ovx+Est和Ovx+Est+Pro两组VEGF表达均明显上调。Gen、Res和Phl对卵巢切除大鼠VEGF无影响。大鼠卵巢切除后,子宫明显萎缩且重量下降。皮下注射Est或Est合并Pro后,子宫组织密度增加,子宫被覆上皮细胞和腺体明显增生。皮下注射Gen和Phl后,子宫形态变化类似卵巢切除大鼠,注射Res可促进去卵巢大鼠子宫腺体的增生,但作用没有雌激素强。结论雌孕激素使VEGF表达明显上调;植物雌激素Res有促进腺泡增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 孕激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印迹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荷叶水提物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毛毛 黄鑫源 +7 位作者 梁乾坤 李云霞 剡媛 田志峰 邱小青 张晓文 宋清 李红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脂肪组织灌流实验观察荷叶水提物对正常SD大鼠离体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的影响;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荷叶水提物给药4周后,大鼠体重和血脂...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脂肪组织灌流实验观察荷叶水提物对正常SD大鼠离体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的影响;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荷叶水提物给药4周后,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瘦素(lept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离体实验发现荷叶水提物可明显促进离体脂肪组织FFA的释放。在体实验发现中剂量荷叶(60 mg/kg)与奥利斯他相似,可使实验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使脂肪组织PPAR-γ和瘦素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荷叶水提物可通过改善大鼠脂肪组织PPAR-γ和leptin的表达,促进脂肪的动员和分解,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有望研发为减肥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水提物 大鼠 肥胖 PPAR-Γ 瘦素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对家兔离体主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红芳 汪龙德 +2 位作者 田治峰 李伟 郑天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对离体主动脉血管收缩的舒张作用特点是否同雌激素以及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条置于灌流肌槽中,记录其等长张力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可明显抑制离体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对离体主动脉血管收缩的舒张作用特点是否同雌激素以及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条置于灌流肌槽中,记录其等长张力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可明显抑制离体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KCl和CaCl2的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使其量效曲线明显右移, pD2′值分别为2.89,3.34, 3.37和3.23, 3.52, 3.77;对KCl预收缩血管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效应。去除血管内皮、Nω-L-硝基精氨酸(L-NNA)或亚甲蓝对白藜芦醇舒张血管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根皮素诱发的血管舒张无明显影响。吲哚美辛和普萘洛尔温育后,对二者的舒血管作用均无明显影响。在无钙Krebs液(含0.01 mmol·L-1EGTA)中,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可抑制NE诱发的由肌细胞内钙释放引起的Ⅰ相收缩,但不影响CaCl2诱发的由肌细胞外钙内流引起的Ⅱ相收缩。结论白藜芦醇和根皮素对离体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释放有关;另外白藜芦醇的舒张作用部分与内皮细胞有关,但根皮素的舒血管作用与内皮细胞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类 白藜芦醇 根皮素 平滑 血管 主动脉 血管舒张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salusin α在孤束核内的心血管效应可能通过抑制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活动介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宏宝 郭雅琼 +3 位作者 鲁彦 伏晓琳 刘颖璐 郑天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 目的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33只大鼠分别预先在NTS给予aCSF、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希酸(KYN)、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bilateral vagotomy)或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给予aCSF/GABA受体激动剂muscimol,探讨NTS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机制。11只大鼠检测NTS水平salusinα对大鼠动脉压力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功能的影响。结果在NTS双侧或单侧微量注射salusinα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作用。双侧微量注射salusinα不影响麻醉大鼠的ABR。NTS预先注射KYN(1nmol)或双侧迷走神经切除均不影响孤束核注salusin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RVLM预先注射muscimol(5 pmol)能有效阻断salusinα(4 pmol)在孤束核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结论 NTS注射salusin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可能通过激动RVLM内GABA受体,抑制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 大鼠 延髓 孤束核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脉压力反射 前交感神经元
下载PDF
葛根素抑制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立雪 李红芳 +4 位作者 金姗 汪龙德 马勤 都中蕊 黄金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胃肠平滑肌条,安置在恒温灌流肌槽中,记录胃肠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葛根素能降低胃肠平滑肌条的张力,减小其收缩波平均振幅,并有剂量依赖关系,...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胃肠平滑肌条,安置在恒温灌流肌槽中,记录胃肠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葛根素能降低胃肠平滑肌条的张力,减小其收缩波平均振幅,并有剂量依赖关系,以胃体收缩幅度为指标,用Lo-gistic法计算IC50为82.590μmol/L(r=0.498)。酚妥拉明、L-NG-硝基精氨酸和格列本脲可部分阻断葛根素对大鼠胃体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用Logistic法计算IC50分别为222.408μmol/L(r=0.495)、166.945μmol/L(r=0.446)、149.902μmol/L(r=0.596)。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胃肠平滑肌条收缩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部分经由肾上腺素能α受体、NO途径及KATP通道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胃肠平滑肌 酚妥拉明 左旋- NG-硝基精氨酸 格列本脲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渗出和血清VEGF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长兴 李红芳 +4 位作者 黄金炳 豆兴成 汪龙德 张立雪 田治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对雌二醇诱发的去卵巢SD大鼠子宫内膜渗出和对血清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组(Ovx+Est)、卵... 目的比较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对雌二醇诱发的去卵巢SD大鼠子宫内膜渗出和对血清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组(Ovx+Est)、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他莫昔芬组(Ovx+Est+Tam)、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白藜芦醇组(Ovx+Est+Res)各6只,给药21 d后取材。用光学显微镜对各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对嗜酸性粒细胞数目进行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出各组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子宫明显萎缩且重量下降。给予外源性雌激素后,子宫重量及子宫系数增加;子宫被覆上皮细胞和腺体增生明显,子宫内膜中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渗出。Ovx+Est+Tam组和Ovx+Est+Res组血清VEGF浓度低于Ovx+Est组(P<0.05);Ovx+Est+Tam组渗出明显少于Ovx+Est+Res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和他莫昔芬能发挥雌激素拮抗作用,使子宫内膜增生,能使雌二醇诱发的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渗出和血清VEGF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植物雌激素 白藜芦醇 他莫昔芬 雌激素
下载PDF
柳叶亚菊中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及凋亡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伟 巫洪儒 +5 位作者 梁乾坤 李云霞 卢研宇 龙瑶 祝英 李红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从柳叶亚菊植物中提取的两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苯酚类化合物4-羟基-3,5-二甲氧基-4-(2-丙酮基)环己烷-2,5-二烯-1-酮和6-甲氧基-5,7-二羟基香豆素(分别命名为Ⅰ号和Ⅱ号),分析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及其促凋亡机制。方... 目的:从柳叶亚菊植物中提取的两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苯酚类化合物4-羟基-3,5-二甲氧基-4-(2-丙酮基)环己烷-2,5-二烯-1-酮和6-甲氧基-5,7-二羟基香豆素(分别命名为Ⅰ号和Ⅱ号),分析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及其促凋亡机制。方法: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法以及MTT法分别测定两种化合物抗氧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RT-PCR测定两种化合物对人血癌细胞株K562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 P65 mRNA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测定其对核转录因子NF-κB P65、Fas、β-catenin和E-cadherin四种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抗氧化实验分析得出Ⅰ号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而Ⅱ号化合物无抗氧化活性;2抗肿瘤(MTT)实验分析数据可知Ⅰ号化合物无抗肿瘤活性而Ⅱ号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肿瘤活性;3利用实时定量q-PCR测得加入Ⅱ号化合物组与空白组相比,NF-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4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得出Ⅱ号化合物组核转录因子NF-κB P65、Fas、β-catenin和E-cadherin四种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并且蛋白表达量与药物浓度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两种酚类化合物分别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Ⅱ号化合物的抑癌作用机理可能一方面通过上调NF-κB P65、Fas表达,进入经典的Fas凋亡信号通路;另一方面,通过诱导β-catenin连环蛋白以及E-cadherin钙粘蛋白的表达上调,二者参与细胞间的粘连,对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肿瘤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核转录因子-κB P65 FAS受体 Β-连环蛋白 E-钙粘蛋白
下载PDF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对实验动物主动脉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小郁 李文广 +1 位作者 郑天珍 李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中原花青素(PA)对大鼠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收缩活动和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灌流方法,记录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PA对去甲肾上腺素(NA)和KCl预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收缩反应的舒张作用以及对N... 目的:研究葡萄籽中原花青素(PA)对大鼠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收缩活动和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灌流方法,记录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PA对去甲肾上腺素(NA)和KCl预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收缩反应的舒张作用以及对NA量效曲线的影响。比浊法测定兔血小板聚集。结果:PA能明显抑制NA(10-6mol/L)预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的反应,使NA量效曲线压低,最大反应降低,此作用无内皮依赖性,但对KCl预收缩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花生四烯酸(AA),ADP和胶原(collagen)蛋白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结论:PA能对抗NA而不影响KCl诱导的大鼠离体主动脉平滑肌的收缩,不影响兔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主动脉平滑肌 去甲肾上腺素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