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现状探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晶宇 杨雯景 +2 位作者 吴佩润 袁开森 郑卿勇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85-191,共7页
近年来,病理生理学教学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国内病理生理学教育研究年度发文分布、高发文作者、机构分布、高频关键词及趋势热点,深入了解其发展脉络。结果显示,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病理生理学教学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国内病理生理学教育研究年度发文分布、高发文作者、机构分布、高频关键词及趋势热点,深入了解其发展脉络。结果显示,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近年来略有下滑;病理生理学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院校内部,合作关系相对有限;高发文作者多来自滨州医学院等机构,而期刊方面以《基础医学教育》《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为主;热点聚类网络与趋势涵盖了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各类教学模式等,揭示了当前教学方案的多元性和发展方向。未来,病理生理学教学研究可通过跨校合作与深化热点主题等途径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医科时代的需求,推动基础医学教育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模式 现状剖析 VOSviewer Bibliometrix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SPOC+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娟 王晶宇 +4 位作者 陈新年 李青 雒彧 米有军 代亚非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509-513,共5页
为探索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SPOC+BOPPPS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混合式教学 SPOC BOPPPS
下载PDF
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ERα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华 李红芳 +4 位作者 杨丽娜 张英福 田治锋 邱小青 陈新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ERα亚型表达的影响,并比较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异同。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17β-雌二醇组(Ovx+Est)、17-β雌二醇+黄体酮...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ERα亚型表达的影响,并比较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异同。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17β-雌二醇组(Ovx+Est)、17-β雌二醇+黄体酮组(Ovx+Est+Pro)、黄体酮组(Ovx+Pro)、染料木素组(Ovx+Gen)、白黎芦醇组(Ovx+Res)、根皮素组(Ovx+Phl)。对应组给药21d后处死,取乳腺组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乳腺ERα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对其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乳腺组织中的ERα主要位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内。ERα在8组中均可表达,但表达量却不同。Sham与Ovx比较,Ovx组ERα表达上调(P<0·05);Ovx与Ovx+Est、Ovx+Pro、Ovx+Gen、Ovx+Res、Ovx+Phl比较,后5组ERα表达均下调(P<0·01);Ovx与Ovx+Est+Pro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卵巢切除后,乳腺明显萎缩。卵巢切除大鼠皮下分别注射Gen和Phl后,乳腺结构仍呈现出卵巢切除后的表现。皮下注射Res乳腺腺泡及其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皮下注射Est或Est合并Pro后,乳腺组织密度增加,乳腺上皮细胞明显增生。结论植物雌激素Gen、Phl和Res与雌激素相似,可以下调去卵巢切除大鼠乳腺组织ERα的表达;Res还可促进去卵巢切除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但作用不如雌激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 孕激素 雌激素受体 免疫印迹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溺水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艳艳 刘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观察淡水淹溺大鼠脑组织形态及病理学改变,检测脑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淹溺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制备淡水淹溺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淹溺致死组、淹溺2 min后存活3、6、12、24、40 h组,分... 目的:观察淡水淹溺大鼠脑组织形态及病理学改变,检测脑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淹溺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制备淡水淹溺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淹溺致死组、淹溺2 min后存活3、6、12、24、40 h组,分别于溺水2 min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n=10)。测定各组大鼠脑指数;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相关性。观察淹溺2 min后存活大鼠不同时间点(10、30 min,1、3、6、12、24、40 h)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淹溺致死组、溺水后存活24、40 h组脑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溺水后存活3、12 h组明显低于淹溺致死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淹溺后即刻血氧饱和度为(59±5)%,以后逐渐上升,到12 h已基本恢复正常。脑水肿于淹溺后3 h出现.12~24 h逐渐加重,24 h最重,40 h水肿较前略有减轻。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无HIF- 1α表达,淹溺致死组表达较低,随淹溺时间的延长HIF-1α表达逐渐上升,至淹溺后12 h达高峰(P<0.05);VEGF表达结果类似,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29.P<0.05)。结论:淡水淹溺易导致严重脑损伤,机体可能通过促进HIF-1α合成进而上调VEGF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水 脑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铁棒锤水提物对大鼠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蕊 王爽 +4 位作者 王彩霞 李瑞芬 王晶宇 苏莉 李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16-22,共7页
目的研究铁棒锤水提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和后续实验提供参考。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生理盐水)、铁棒锤水提物(15、30、60、120、240和48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处理14 d,观察大鼠1... 目的研究铁棒锤水提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和后续实验提供参考。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生理盐水)、铁棒锤水提物(15、30、60、120、240和48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处理14 d,观察大鼠14 d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并记录大鼠给药前后体质量和进食变化情况;第15天处死大鼠,通过测定血液常规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酐(CRE),计算心脏、肝、肾和脑脏器系数,测定各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织脏器病理学变化,评价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铁棒锤水提物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饲料消耗量、食物利用率及各组织脏器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棒锤水提物480 mg/kg剂量组血清ALT、AST、CR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大鼠正常生理值范围内,其余给药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铁棒锤水提物剂量组大鼠血液常规指标、各组织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切片亦未见异常现象。结论大鼠经口给予铁棒锤水提物的最大给药量为480 mg/kg,为成人推荐日用最大剂量的576倍,安全性良好,表明铁棒锤经水煮炮制的水提物具有一定的安全范围,为铁棒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水提物 急性毒性作用 大鼠
下载PDF
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构建新型冠状病毒S突变的病毒样颗粒
6
作者 徐昆 米友军 +3 位作者 孔维泽 王文婷 徐晓楠 谭继英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14-21,共8页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构建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和Delta刺突蛋白(S)突变的病毒样颗粒(VLP)。方法以Omicron为例,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前期构建表达质粒pFastBac-EM基础上,将Omicron的S基因克...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构建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和Delta刺突蛋白(S)突变的病毒样颗粒(VLP)。方法以Omicron为例,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前期构建表达质粒pFastBac-EM基础上,将Omicron的S基因克隆到pFastBac-EM,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EMS(ο),测序鉴定;pFastBac-EMS(ο)转化DH10BacTM 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粒Bacmid-EMS(ο),转染ExpiSf9TM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组装VLP-EMS(ο);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收集VLP-EMS(ο);免疫电镜鉴定纯化VLP-EMS(ο)形态及S蛋白的展示;蛋白质印迹法鉴定S蛋白表达。以相同方法构建Delta的VLP,命名为VLP-EMS(δ)。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EMS(ο)和pFastBac-EMS(δ);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重组杆粒Bacmid-EMS(ο)和Bacmid-EMS(δ)构建成功;重组杆粒转染ExpiSf9TM昆虫细胞获得VLP-EMS;免疫电镜显示VLP-EMS(ο)和VLP-EMS(δ)成功组装,S蛋白成功展示;蛋白质印迹法鉴定S蛋白成功表达。结论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成功构建SARS-CoV-2的VLP-EMS(ο)、VLP-EMS(δ),突变的S蛋白成功在VLP上组装并稳定表达,可以用于SARS-CoV-2抗原、疫苗和中和性抗体等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样颗粒 刺突蛋白 昆虫细胞 杆状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