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干细胞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田景琳 马良建 +3 位作者 曹安琪 田济铭 李红丽 刘畅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83-88,共6页
卵巢癌是预后最差的妇科恶性肿瘤,癌症转移和复发是其成为致命性疾病的关键原因。卵巢癌干细胞(OCSCs)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遗传及表观遗传学改变、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微环境、治疗压力、免疫及代谢因素... 卵巢癌是预后最差的妇科恶性肿瘤,癌症转移和复发是其成为致命性疾病的关键原因。卵巢癌干细胞(OCSCs)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遗传及表观遗传学改变、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微环境、治疗压力、免疫及代谢因素均可以调控OCSCs的干性、可塑性和耐药性,协同OCSCs促进卵巢癌的进展、转移、复发和耐药。本研究讨论肿瘤干细胞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分析与其相关的卵巢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对该细胞亚群的认识,为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干细胞 干细胞特性 调控因素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林奇综合征相关卵巢癌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畅 杜靖然 +1 位作者 杨盼盼 王晓慧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84-687,共4页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中的一个胚系突变使细胞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表型(MSI-H)的超突变或缺乏MMR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突变携带者具有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中的一个胚系突变使细胞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表型(MSI-H)的超突变或缺乏MMR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突变携带者具有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一系列恶性肿瘤的高风险。虽然LS中最常见的是结直肠癌,但约有60%的LS首发癌为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且其被诊断年龄较早、组织病理学大多为子宫内膜样或非浆液性类型、总体存活率良好。因此及时发现LS相关卵巢癌(LSAOC)这一亚类,对于预防LS患者其他肿瘤的发生,提高L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LS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不断有新的探索,现就LSAOC的早期诊断、组织病理学、筛查及降低风险方案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奇综合征相关卵巢癌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结直肠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DNA错配修复 基因检测 诊断 预防
下载PDF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敏 滕菲 梁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83-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NUSAP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配对的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GEPI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NUSAP... 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NUSAP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配对的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GEPI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NUSAP1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子宫内膜癌及4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NUS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NUSAP1表达高低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NUSAP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在配对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EPIA数据库同样显示,NUSAP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USAP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5.8%(52/79),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11.9%(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USAP1蛋白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USAP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其表达量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相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欣 李永霞 +2 位作者 胡丹 张傢钧 杨永秀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07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受试者...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07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NLR、PLR截点值,将患者分别分为低NLR(NLR<2.24)组、高NLR(NLR≥2.24)组,低PLR(PLR<151.4)组、高PLR(PLR≥151.4)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NLR、PLR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对分类变量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NLR、PLR与年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等临床特征有显著关系(P<0.05);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NLR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低于低NLR组(P<0.05),具有预测作用,高PLR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而PLR对无进展生存率无预测价值(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1,P<0.01)和PLR(P<0.01,P<0.01)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NLR、PLR易于检测、方便廉价、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术前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验证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式子宫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关德凤 黄涛 +2 位作者 张钗红 姚广 杨永秀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根治术(LRH)与开放式子宫根治术(ORH)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LRH或ORH的506例患者的数据,使用12个协变量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以平衡患者的基线...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根治术(LRH)与开放式子宫根治术(ORH)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LRH或ORH的506例患者的数据,使用12个协变量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以平衡患者的基线特征,通过χ^(2),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经PSM后,进一步分析212例患者(106 LRH和106 ORH)的均衡队列。与ORH组相比,LRH组检索到的盆腔淋巴结数量更多(P=0.002)、手术时间更长(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P=0.005)、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01)。然而,除伤口感染外,2组患者间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与ORH组相比,LRH组复发率较低(P=0.030)、生存率较高(P=0.001)。结论 LRH是一种治疗LACC安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腹腔镜子宫根治术 开放式子宫根治术 倾向评分匹配
下载PDF
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关德凤 黄涛 +2 位作者 张钗红 余婷 杨永秀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75-82,共8页
目的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前同步放化疗(CCRT)与新辅助化疗(NACT)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CCRT+RS或NACT+RS的265例患者的数据,对2组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 目的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前同步放化疗(CCRT)与新辅助化疗(NACT)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CCRT+RS或NACT+RS的265例患者的数据,对2组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经PSM后,进一步分析了196例患者(98 NACT和98 CCRT)的均衡队列。在手术效果中,CCRT+RS组的手术失血量(P=0.026)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22)均少于NACT+RS组,而其余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毒副反应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T+RS组的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显著优于NACT+RS组。在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ⅡB、宫颈间质浸润深1/3、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前治疗方法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CRT+RS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安全合理的选择,CCRT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新辅助化疗 生存 倾向评分匹配
下载PDF
微小RNA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思璐 史巧瑞 +2 位作者 刘媛 宋开蓉 杨永秀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6期1631-1634,共4页
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由内源基因编码,它们调控动植物转录后的基因表达。近年来... 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由内源基因编码,它们调控动植物转录后的基因表达。近年来对于mi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化学敏感性和放疗抗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癌中miRNA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达,因此miRNA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新靶标,本文对miRNA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微小RNA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植入性胎盘致孕中期无瘢痕子宫破裂并大出血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倾丽梅 刘翠萍 +2 位作者 刘毓 徐丽媛 王晓慧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92-94,共3页
1临床资料孕妇,38岁,主因“停经6月余,腹部坠痛不适3d,加重半天”于2018年10月25日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孕期规律产检,无特殊不适。于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部坠痛不.适,无其余特殊症状,未重视;半天前爬楼梯后腹痛较前加重,... 1临床资料孕妇,38岁,主因“停经6月余,腹部坠痛不适3d,加重半天”于2018年10月25日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孕期规律产检,无特殊不适。于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部坠痛不.适,无其余特殊症状,未重视;半天前爬楼梯后腹痛较前加重,呈持续性,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彩超提示:宫内单活胎,胎盘位于子宫后壁,腹腔积液(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均探及液性暗区)。给子输液、保胎等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遂转人兰州大学第--医院急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胎盘 孕中期 子宫破裂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基于12个mRNAs的宫颈癌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钗红 全昱冲 杨永秀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60-64,共5页
目的通过宫颈癌(CC)mRNAs网络的差异表达分析及生存相关mRNAs的基因集富集分析,获得新的可靠的生存预测标志物。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CC的mRNAs表达和生存数据,使用R3.6.2软件构建预后模型。使用GSEA_4.0.3软件对生存相... 目的通过宫颈癌(CC)mRNAs网络的差异表达分析及生存相关mRNAs的基因集富集分析,获得新的可靠的生存预测标志物。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CC的mRNAs表达和生存数据,使用R3.6.2软件构建预后模型。使用GSEA_4.0.3软件对生存相关mRNAs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经多步骤回归分析构建CC患者生存预测模型。该模型的12个mRNAs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体细胞突变,C-指数=0.84,3年生存率的AUC=0.838,5年生存率的AUC=0.869。该模型风险评分提示低风险组患者生存预后优于高风险组。经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KRAS_UP.V1、KRASSIGNALING、RB_DN.V1、UVRESPONSEDN基因集分别与多个生存相关mRNAs显著相关。结论CC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其预后风险,模型mRNAs主要通过KRAS_UP.V1、KRASSIGNALING、RB_DN.V1、UV RESPONSE DN途径影响患者预后,模型mRNAs、KRAS、RB、UV相关基因集有望成为CC基因靶向干预和生存预测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RNA 预后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基因集富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模型构建
10
作者 田济铭 邢义涓 +2 位作者 胡玉萍 梁晓磊 杨永秀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子宫内膜癌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免疫相关基因列表从IMMPORT数据库获得。利用差异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评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在训...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子宫内膜癌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免疫相关基因列表从IMMPORT数据库获得。利用差异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评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在训练队列中利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构建预后评估模型,利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 本研究分析了50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癌旁组织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获得39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1个,下调基因283个;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应答、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在训练队列中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了31个预后相关基因,通过LASSO-Cox回归建立了6个免疫基因(ANGPT4、HGF、PLA2G2A、SPAG11B、SST、VGF)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队列中的1年、3年和5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846和0.849;在验证队列中分别为0.667、0.629和0.693;在整体队列中分别为0.798、0.735和0.770。结论 本研究基于6个免疫相关基因建立的预后模型可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为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模型 TCGA
下载PDF
TP方案治疗围绝经期侵袭性葡萄胎肺转移1例
11
作者 刘毓 杨永秀 +3 位作者 刘斌 刘翠萍 倾丽梅 徐丽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92-94,共3页
妊娠滋养细胞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s,GTN)是起源于滋养细胞层的多种妇科肿瘤,包括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瘤(ep... 妊娠滋养细胞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s,GTN)是起源于滋养细胞层的多种妇科肿瘤,包括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瘤(epithelial trophoblastic tumor,E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葡萄胎 化疗 围绝经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