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胫束转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华 蒲兴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胫束修复外伤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疗效。方法用设计术式,将同侧髂胫束转位修复外伤性ACL断裂。结果16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6年,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髂胫束修复ACL,设计术式合理,有完全的韧带转化功能,有取材... 目的探讨自体髂胫束修复外伤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疗效。方法用设计术式,将同侧髂胫束转位修复外伤性ACL断裂。结果16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6年,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髂胫束修复ACL,设计术式合理,有完全的韧带转化功能,有取材广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损伤 髂胫束 修复
下载PDF
横U形钢丝捆扎配合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元贞 潘莉 +1 位作者 王昕 张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15-115,共1页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横U形钢丝捆扎配合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6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4~60岁。
关键词 横U形钢丝 髌骨爪 髌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诊断腰椎压缩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靳金龙 王文己 张彦彩 《甘肃科技》 2014年第6期136-138,共3页
探讨了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96例椎体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摄腰椎X线片确定骨折椎体,采用1.0mm层厚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对所得数据1.0mm间距重建,应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 探讨了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96例椎体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摄腰椎X线片确定骨折椎体,采用1.0mm层厚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对所得数据1.0mm间距重建,应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对源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二维图像,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准确诊断腰椎椎体骨折及脱位,评价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压缩度。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对腰椎部骨折及脱位等能够快速、准确作出诊断,能够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压缩程度,清晰观察骨折线,能够直观显示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内的范围,可以准确测量椎管的前后径线。对附件骨折能够准确显示,直观显示椎体的滑脱改变,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64层螺旋CT MPR图像重建技术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有重要价值,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范围、椎体压缩度的改变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 脊柱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相关性miRNAs在骨肉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珂 王文己 韩兴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11期1630-1634,共5页
骨肉瘤(OS)是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指1类长度约为18~25 nt的非编码RNA。miRNAs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s降解或抑制翻译过程而发挥负性调控作用。miRNAs与骨肉... 骨肉瘤(OS)是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指1类长度约为18~25 nt的非编码RNA。miRNAs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s降解或抑制翻译过程而发挥负性调控作用。miRNAs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预后息息相关,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s在骨肉瘤组织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 研究进展 基因表达水平
下载PDF
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银 陈根元 《医学综述》 2013年第6期1072-1074,1080,共4页
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由于早期漏诊、固定方式不稳定及舟骨血运较差等原因,常造成舟骨骨折不愈合。不愈合如果不予处理,腕关节或早或晚都会呈现骨关节炎。起初是桡舟关节炎,以后逐渐向周围关节扩... 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由于早期漏诊、固定方式不稳定及舟骨血运较差等原因,常造成舟骨骨折不愈合。不愈合如果不予处理,腕关节或早或晚都会呈现骨关节炎。起初是桡舟关节炎,以后逐渐向周围关节扩展,直至全腕关节受累,如何促进骨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手的握力,一直是骨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该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手段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 骨不连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一期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学良 王文己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81-483,503,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肋骨头及横突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12例,其中男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肋骨头及横突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9~45岁,平均36.2岁;病变节段:T2~31例,T3~52例,T4~66例,T5~62例,T61例;所有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首诊并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后凸角15°~52°,平均30.2°;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8例;入院时查血沉平均71 mm/h,术前血沉平均35 mm/h。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1例患者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内血沉恢复至正常水平,胸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后后凸角度10°~27°,平均19°;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至终末随访时无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例Frankel分级B级者恢复至C级,2例C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珂 韩兴文 +1 位作者 张学良 王文己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XA)在减少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分为TXA注射组及生理盐水注射...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XA)在减少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分为TXA注射组及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36例。TXA注射组在关闭切口后向关节腔内注射30m L含有TXA 2g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射组只向关节腔内注射30m L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两组均夹闭引流管4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术后1、3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值和两组输血率,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等切口及全身并发症和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TXA注射组术后1、3d血红蛋白降低值(28.39±8.69、22.86±6.22)g/L及红细胞压积减少值(9.34±1.85、7.05±2.22)%与生理盐水注射组相比(37.67±8.14、35.05±5.61)g/L、(14.25±2.15、10.79±2.01)%明显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和两组输血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DVT、PE发生,术后TXA注射组4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生理盐水注射组6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未出现明显切口及全身并发症,术后半年两组Harris评分(84.94±2.93 vs.85.17±2.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局部使用TXA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失血量 氨甲环酸
下载PDF
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庚申 周瑾 +3 位作者 王世中 牛存良 赵海燕 潘铭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修复胫骨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甘肃武威市人民医院对合并骨缺损的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TKA术时采用自体骨植骨联... 目的探讨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修复胫骨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甘肃武威市人民医院对合并骨缺损的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TKA术时采用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修复骨缺损,共12例19膝,其中男3例4膝,女9例15膝;年龄55~78岁,平均(68.0±5.5)岁;包容性骨缺损3膝,非包容性骨缺损16膝。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植骨后骨块愈合情况及假体有无松动下沉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门诊或信息平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0±6.5)个月。术后3个月植骨后区域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未提示有骨吸收、假体松动下沉等发生。末次随访时,KSS功能评分由术前(23.9±5.3)分提高至(87.2±5.3)分;临床评分由术前(25.7±6.2)分提高至(85.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2膝,良16膝,可1膝,优良率达94.6%。结论采用自体骨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在TKA术中修复骨缺损,可以促进植骨区域愈合,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骨量,又能很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植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髓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