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泽亮 唐勇 +1 位作者 姚宗江 张选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背景:创面愈合是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调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创面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瘢痕愈合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CNKI学术总库(www.cnki.net... 背景:创面愈合是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调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创面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瘢痕愈合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CNKI学术总库(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及Pub Med数据库相关文章。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瘢痕;创面愈合;再生"为中文检索词;以"CTGF;CCN2;Wound healing;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纳入37篇关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及其在创面愈合实验中相关研究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皮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中呈动态表达。在创伤修复初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短暂上调可促进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加速创面修复过程;在伤口修复和重塑阶段的持续表达可明显促进过度基质的产生、胶原沉积和瘢痕挛缩,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发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了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其在加速创面愈合和控制瘢痕形成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下游产物,除本身的生物学作用外,其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的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促纤维化、诱导黏附及迁移等作用是其影响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瘢痕 创面愈合 再生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哲英 唐勇 +2 位作者 甄玲玲 安宏 马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291-2293,229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收集尼莫地平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收集尼莫地平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用 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研究,合计1184例tSAH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莫地平在以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OR=0.47,95%CI:0.32~0.69),不良预后发生率(OR=0.44,95%CI:0.32~0.59),脑血管痉挛发生率(OR=0.46,95%CI:0.28~0.78),脑梗死发生率(OR=0.33,95%CI:0.21~0.52),脑积水发生率(OR=0.36,95%CI:0.19~0.67);而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20~2.32,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降低 tSAH 患者的病死率、不良预后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再出血率和颅内压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哲英 张蓓 +2 位作者 秦静 甄玲玲 马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保...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MODS患者20例,用其血清对HUVEC进行干预,建立体外细胞损伤模型,同时以健康血清组和胎牛血清组作对照,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健康血清组(B组)、MODS血清损伤组(MODS患者m清浓度分别为C1组5%、C2组10%、C3组20%)和GSH干预组(10%MODS患者血清细胞培养基中GSH终浓度分别为D1组0.064mmol/L、D2组0.32mmoL/L、D3组1.6mmol/L、D4组8.0mmol,/L、D5组40mmol/L)。采用MTTr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组和C2组HUVEC形态学变化;分别检测B组、C2组和D3组药物干预24、48、72h后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①B组细胞生存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C2、C3组细胞生存率较B组明显下降(P〈0.05),D2、D3、D4组细胞生存率较C2组明显升高(P〈0.05);②C2组HUVEC显微镜下可见损伤性改变,细胞变大变圆、界限模糊、胞体碎裂、部分细胞脱落;③C2组细胞培养上清液SOD、CAT、GSH—Px活力及T—AOC水平较B组下降,而D3组各时间点较C2组均明显升高,其中以药物干预72h后升高更明显;④C2组细胞内ROS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D3组各时间点ROS水平较C2组明显降低,其中以药物干预72h后下降最明显。结论MODS患者血清可造成内皮细胞损伤,GSH可通过提高SOD、CAT、GSH—Px活力及T—AOC水平,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从而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氧化应激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中国人群脓毒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勇 甄玲玲 +2 位作者 张蓓 安宏 马莉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3期2435-2437,2440,共4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WMH)治疗脓毒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6月,收集LWMH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WMH)治疗脓毒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6月,收集LWMH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评定,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9篇相关文献,经过进一步阅读文献内容后,最终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49例患者。提取数据后,进行Mete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WMH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RR=0.62,95%CI 0.46~0.84,P=0.002];降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加权标准差(WMD)=-1.87,95%CI-2.87^-0.95,P<0.0001];提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加权标准差(WMD)=-0.31,95%CI-0.57^-0.04,P=0.03];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WMD=15.05,95%CI 10.85~19.25,P<0.00001]。结论 LWMH治疗脓毒症,可以降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提高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低分子肝素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哲英(综述) 马莉(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进展为重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成为ICU患者的首位死亡因素.据统计,近三十年脓毒症的发病率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进展为重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成为ICU患者的首位死亡因素.据统计,近三十年脓毒症的发病率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病死率平均高达40%,因此其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炎症激发受体,其激活后可通过炎症信号通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并级联放大,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多项研究发现,sTREM-1在脓毒症、肺炎、脑膜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炎症性肠病等诊断、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目前sTREM-1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师对脓毒症的认识及治疗等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 脓毒症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在脓毒症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德舟 马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1-84,共4页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来势凶猛,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全世界每天大约有14 000人死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我国每年也有数百万的脓毒症患者〔2〕。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脓毒症每年需耗费高达200亿美元的医疗成本...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来势凶猛,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全世界每天大约有14 000人死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我国每年也有数百万的脓毒症患者〔2〕。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脓毒症每年需耗费高达200亿美元的医疗成本,而其发病率仍呈每年1.5%~8.0%的趋势增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脓毒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