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结直肠肿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洁 郭亚 +5 位作者 魏蕊蕊 雷霞 冯洁 郝晋雍 张耀平 黄晓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结直肠肿瘤诊治中受到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高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检出率、辅助肿瘤分类、影像学分期和病理学诊断,显著提升了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结直肠肿瘤诊治中受到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高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检出率、辅助肿瘤分类、影像学分期和病理学诊断,显著提升了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促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和预后评估,为结直肠肿瘤的精准医疗带来了突破。本文旨在综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治疗规划及预后评估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结直肠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壶腹周围憩室对胆胰疾病及ERCP手术的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亚 赵洁 +2 位作者 魏蕊蕊 冯洁 黄晓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是常见的十二指肠解剖变异,一般认为与局部肠壁平滑肌的缺失和肠腔内持续性压力增加有关。PAD大多无症状,但与多种胆胰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诊疗的重要微创手段,需经... 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是常见的十二指肠解剖变异,一般认为与局部肠壁平滑肌的缺失和肠腔内持续性压力增加有关。PAD大多无症状,但与多种胆胰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诊疗的重要微创手段,需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操作,PAD与乳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对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国内外提出的多种PAD分型对胆胰疾病及ERCP手术的临床价值研究现状和争议进行综述,以期降低PAD患者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憩室 ERCP 插管 并发症 争议
下载PDF
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
3
作者 邢国静 王丽菲 +4 位作者 罗龙龙 郑晓凤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的胞质蛋白和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AILI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涉及APAP蛋白加合物、氧化应激、JNK活化、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本文通过阐述自噬在AILI中的生物学机制,为AILI的治疗和自噬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过程
下载PDF
DDR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魏丽娜 程龙 张德奎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肿瘤已经成为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多数患者在发现病灶时已伴有远处转移,亟待寻找肿瘤早期转移的机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一种新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许多肿...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肿瘤已经成为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多数患者在发现病灶时已伴有远处转移,亟待寻找肿瘤早期转移的机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一种新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且通过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等多种机制参与到肿瘤的进展过程。该文就DDR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其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受体酪氨酸激酶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王顺娜 史婷婷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者检查方式由于有创性、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并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早期筛查,故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筛查EGC是未来研究的必经之路。血清学生物标志物检查微创、费用相对较低、简易方便。本文就当前不同类别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包括传统生物标志物、胃功能类生物标志物、DNA及相关基因类生物标志物、非编码RNA类生物标志物、抗体或抗原类生物标志物等在EGC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胃癌 血清学 筛查
下载PDF
胃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王顺娜 史婷婷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50-352,共3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活细胞分泌到周围微环境中的微小囊泡,通过旁分泌信号传导和其他各种机制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肿瘤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并能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运输载体和治疗靶点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外囊泡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顺娜 伍杨 +2 位作者 郑晓凤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43-447,45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它们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来抑制炎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缓解。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中许多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就MSCs及MSCs-EXO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治疗 炎症性肠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郝艳 《甘肃医药》 2016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止血...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负面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其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康复 负面情绪
下载PDF
基于传感技术的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虎小煜 冯洁 +1 位作者 赵霞霞 黄晓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8,共9页
长期以来,针对消化道生理机制的研究备受瞩目,随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多获取机体胃肠道内多种生理学信息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其中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成为研发焦点,其适应证也被逐步拓展。该无线胶囊是利用集成传感器... 长期以来,针对消化道生理机制的研究备受瞩目,随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多获取机体胃肠道内多种生理学信息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其中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成为研发焦点,其适应证也被逐步拓展。该无线胶囊是利用集成传感器的微型装置获取胃肠动力的相关信息,并以此绘制出胃肠动力曲线甚至蠕动模型,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及其机制探索提供了更丰富的临床证据。首先,根据无线胶囊检测信息类型的不同,分别阐述其所对应的传感器种类、原理及研究进展;随后,总结目前无线胶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现状,包括传输胃肠功能相关参数的检测,如pH、温度及压力,以及针对消化道理化环境状态的持续定点监测,还归纳了无线胶囊在肠道气体、菌群及消化酶等检测的功能拓展研究;最后,讨论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研发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胶囊 生理参数 传感器 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PDF
GDNF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小娟 李小丽 +1 位作者 金正旭 张德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7期986-989,共4页
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的异常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胰腺癌中,GDNF及其受体RET与周围神经侵袭相关并呈剂量依赖性,RET(-)癌细胞则失去了侵袭并且破坏神经的能力;结肠癌中,RET突变促... 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的异常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胰腺癌中,GDNF及其受体RET与周围神经侵袭相关并呈剂量依赖性,RET(-)癌细胞则失去了侵袭并且破坏神经的能力;结肠癌中,RET突变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存活,且与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肝癌中,GDNF可独立于血管源性生长因子促进肝癌组织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提供充足的营养;胃癌中发现GFRα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且其程度和术后患者存活率之间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肝癌 结直肠癌 胰腺癌 胃癌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肝细胞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婷婷 张润兵 +6 位作者 伍杨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江晶晶 郑晓凤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4-1268,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膜囊泡,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来源的EV对HCC...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膜囊泡,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来源的EV对HCC的影响,分析EV对HCC的作用机制,以期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外囊泡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增慧 马雪妮 +3 位作者 苟铃珠 田文集 韩梦宇 张德奎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1期155-159,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难以预测、病情多变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对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时有效的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鉴于目前临床上各种评分系统和...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难以预测、病情多变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对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时有效的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鉴于目前临床上各种评分系统和生物学标志物不足以早期、准确地预测AP患者的严重程度,缺乏理想的预测指标,因此对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迫在眉睫。近些年,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对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严重程度
下载PDF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洁 郭亚 +3 位作者 魏蕊蕊 雷霞 冯洁 黄晓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8期904-908,共5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始终位居消化道肿瘤前列,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内镜下切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然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并不能达到10...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始终位居消化道肿瘤前列,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内镜下切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然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并不能达到100%,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病变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从而对内镜下切除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指导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内镜 不完全切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外肿瘤的影响研究进展
14
作者 庄泽 罗乾 +3 位作者 蒲素贵 刘娜 杜宏伟 张德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8期893-899,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同时H.pylori对胃外其他肿瘤(胰腺癌、结直肠癌、肝胆癌、食管癌、前列腺肿瘤、肺癌及喉癌)的发生发展似乎也有推动作用。H.pylori致病主要通过宿主、环境和H.pylori毒力因子的相互作用。当然...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同时H.pylori对胃外其他肿瘤(胰腺癌、结直肠癌、肝胆癌、食管癌、前列腺肿瘤、肺癌及喉癌)的发生发展似乎也有推动作用。H.pylori致病主要通过宿主、环境和H.pylori毒力因子的相互作用。当然,H.pylori感染对不同部位肿瘤致病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此文就近年来在H.pylori感染对胃外肿瘤的影响状况作一综述,为胃外肿瘤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胰腺肿瘤 结直肠肿瘤 肝胆肿瘤 食道肿瘤 前列腺肿瘤 肺癌 喉癌
下载PDF
分析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
15
作者 王露露 师荣慧 +2 位作者 董娜 冯洁 黄晓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281-286,2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胃间质...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胃间质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6.02±10.94)岁,首发症状为黑便对于胃间质瘤的不同分级有意义,不同危险度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也有显著差异(P<0.05)。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四组的部位、起源层次、边界、回声、有无囊性变、钙化或血流信号对危险度的分级无差异(P>0.05);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形状、内部回声均匀度、外观对于胃间质瘤术后危险分级评估有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DOG-1、CD34、SMA、Desmin是否阳性对胃间质瘤术后危险度的分级无影响(P>0.05);而Vimentin的阳性表达、Ki-67指数及核分裂象与危险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不同侵袭度分级与病灶大小、形状、回声等有关系,超声内镜能较好地诊断胃间质瘤,结合免疫组化相关指标能更好地评估胃间质瘤患者的整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危险度 超声内镜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共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俊 江晶晶 +5 位作者 包云丽 李娜 郑英 郑晓凤 于晓辉 张久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检查点受体有紧密联系,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监视。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在免疫细胞上表达的抑制性受体。TIGIT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和天...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检查点受体有紧密联系,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监视。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在免疫细胞上表达的抑制性受体。TIGIT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和天然杀伤(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本文将对TIGIT的免疫抑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受体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 免疫抑制机制 免疫细胞
下载PDF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董娜 马甘青 +4 位作者 虎小煜 师荣慧 王露露 苟亚妮 黄晓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SD且...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SD且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SD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升级组(n=83)和未升级组(n=61),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L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44例患者,ESD术后61例病灶为LGIN,37例升级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46例升级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内镜活检LGIN的病理升级率为57.6%。两组的病灶直径、自发性出血、不规则微血管结构(ir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 IM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表面发红、表面结节、表面溃疡、部位、形态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2cm(P=0.006)、IMVP(+)(P=0.027)是L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活检诊断LGIN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活检不能作为其最终诊断,对于病灶直径≥2cm、IMVP(+)的LGIN患者,应当警惕病理升级的可能性,建议行ESD切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升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噬介导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机制
18
作者 张润兵 史婷婷 +2 位作者 伍杨 张久聪 郑晓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5-2319,共5页
肝细胞癌(HCC)治疗抵抗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多步骤、多靶点的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自噬与肿瘤治疗抗性之间也存在显著串扰。因此,自噬可能是肿瘤细胞在临床干预后阻碍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转... 肝细胞癌(HCC)治疗抵抗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多步骤、多靶点的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自噬与肿瘤治疗抗性之间也存在显著串扰。因此,自噬可能是肿瘤细胞在临床干预后阻碍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间充质转化、长链非编码RNA是导致HCC耐药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间充质转化及长链非编码RNA这三个角度,探讨其介导复杂的分子网络诱导自噬的发生而影响HCC耐药性的可能机制,为提高HCC治疗敏感性探索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自噬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19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赵永红 陈爱荣 +2 位作者 胡梦茹 王燚鑫 衣桂荣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和消化内科就诊的诊断为AP的139例患者,将其分为MS组7...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和消化内科就诊的诊断为AP的139例患者,将其分为MS组76例,非MS组63例,收集并分析2组一般资料;给予2组患者保守治疗,分别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AP合并M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非MS组患者比较,MS组HDL、Ca 2+显著下降,体重、体重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白细胞计数、CRP、PCT、IL-6、FPG、UA、TC、TG、TyG、TyG-BMI及非传统血脂参数TC/HDL-C、TG/HDL-C、LDL-C/HDL-C、非HDL-C显著升高,2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长、BUN、CREA、LDL-C、ALT、AS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MI、白细胞计数、CRP、IL-6、FPG、UA、TC、TG、TyG、TyG-BMI、TC/HDL-C、TG/HDL-C、LDL-C/HDL-C、非HDL-C是AP合并M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AP合并MS病人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MS患者越来越多,MS合并AP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TyG、TyG-BMI指数和非传统血脂参数是一种新颖且临床方便、实用的评估的标志物,其对AP伴发MS代谢异常有较高的诊断及预测价值,为管理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代谢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TyG TyG-BMI HD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