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研究——以兰州两所医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昱彤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武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PM2.5浓度对就诊人数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2013年—2016年期间,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调查人群就诊人数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女性皮炎湿疹类患者门诊人次在滞后0~6 d时增加1.67%(RR:1.0167,95%CI:1.0001~1.0336),在滞后0~7 d时增加1.70%(RR:1.0170,95%CI:1.0003~1.0339);进行年龄分层后发现:PM2.5升高可引起老年患者滞后0~1 d门诊人次增加2.43%(RR:1.0243,95%CI:1.0046~1.0444),青少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1.95%(RR:1.0195,95%CI:1.0002~1.0391),成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2.45%(RR:1.0245,95%CI:1.0004~1.0394)。结论:兰州地区PM2.5浓度升高对皮炎湿疹类老年患者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即时效应,对女性患者、青年患者和成年患者的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空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PM2.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兰州某三甲医院病区空气真菌的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军友 骆志成 周晓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空气中真菌浓度、菌种分布类型。方法2007年10月10~17日,对兰州某三甲医院儿科、呼吸科及血液科的治疗室、走廊、医生值班室、普通病房及监护病房进行空气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儿科、呼吸科、血液科空气真菌浓度分别为...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空气中真菌浓度、菌种分布类型。方法2007年10月10~17日,对兰州某三甲医院儿科、呼吸科及血液科的治疗室、走廊、医生值班室、普通病房及监护病房进行空气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儿科、呼吸科、血液科空气真菌浓度分别为263.43±184.86,72.74±33.22,101.24±57.80 CFU/m3。儿科常见的为分枝孢子菌属、曲霉属、节菱孢属、红色酵母菌;呼吸科常见的为分枝孢子菌属、青霉属、离蠕孢属、头状地霉;血液科常见的为青霉属、曲霉属、分枝孢子菌属、头状地霉、节菱孢属。空气真菌浓度在消毒前(分别为190.03,54.06,124.51 CFU/m3)后(分别为21.30,8.19,16.38 CFU/m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州某三甲医院空气真菌主要以曲霉(31.00%)、分枝孢子菌属(23.00%)、青霉(18.00%)、节菱孢(6.00%)、头状地霉(4.00%)为主,占到了总菌数的82.00%;真菌广泛存在医院环境中,应当加强医院的消毒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真菌 医院病区 监测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对兰州市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
3
作者 李璨 王菲 +1 位作者 何苑 石春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目的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 目的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NO_(2)、PM_(2.5)、PM_(10)、SO_(2)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在滞后当天(Lag0)最显著,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也在Lag0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R)值为0.05%(95%CI=0~0.10%,P=0.049);O 3在累积滞后第7天(Lag07)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7.40%(95%CI=5.31%~9.53%,P<0.001)。年龄分层显示,0~3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CO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0.09%(95%CI=0.04%~0.15%,P<0.001);7~14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O 3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8.26%(95%CI=4.99%~11.64%,P<0.001)。季节分层显示,CO在夏季和秋季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较强,ER值分别为0.45%和0.16%(P均<0.001);而O 3在冬季对门诊人次影响明显,ER值为20.48%(P<0.001)。结论兰州市空气污染物CO、O 3日平均浓度的升高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门诊人次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和年龄分层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空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构成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康潇潇 骆志成 +2 位作者 李军友 牛桃香 周晓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6-487,共2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儿(年龄≤14岁)进行真菌学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详细登记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临床拟诊为儿童浅部...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儿(年龄≤14岁)进行真菌学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详细登记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临床拟诊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314例患儿,真菌镜检阳性282(89.80%)例,其中头癣186(65.95%)例,体癣84(29.78%)例,足癣6(2.12%)例,股癣3(1.06%)例,甲真菌病3(1.06%)例;培养分离菌株201株,犬小孢子菌190(94.52%)株,红色毛癣菌6(2.98%)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0.49%)株,念珠菌4(1.99%)株。结论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中头癣病居首位,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浅部真菌病 病原菌
下载PDF
皮肤炭疽2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竹 涂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4,共1页
1临床资料 例1男,56岁。2010年4月12日帮助本村村民屠宰病牛,生剥牛皮,并进食牛肉。第3天左腕部出现2个指甲盖大的红丘疹,未引起注意。4天后左上肢高度肿胀,皮损面积扩大,形成钱币大小红斑,表面有水疱、坏死及焦炭样结痂(图1)... 1临床资料 例1男,56岁。2010年4月12日帮助本村村民屠宰病牛,生剥牛皮,并进食牛肉。第3天左腕部出现2个指甲盖大的红丘疹,未引起注意。4天后左上肢高度肿胀,皮损面积扩大,形成钱币大小红斑,表面有水疱、坏死及焦炭样结痂(图1),伴有发热、恶心、全身肌肉酸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炭疽 临床资料 皮损面积 左腕部 左上肢
原文传递
348株社区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灵 王应芳 +2 位作者 朱金芬 郜莉娜 魏玉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1期2803-2804,2806,共3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社区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s)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符合社区SSTIs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分泌物或脓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使用WHON... 目的探讨本地区社区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s)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符合社区SSTIs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分泌物或脓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占85.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4.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高于90%、90%、7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地区社区SSTIs最常见的病原菌,临床应做到有样必采以确定病原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32例儿童面部皮肤癣菌病的临床及病原菌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康潇潇 骆志成 +1 位作者 牛桃香 李军友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面癣 病原菌
下载PDF
典型病例结合网络平台在皮肤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余炳前 骆志成 +4 位作者 魏玉平 白瑛 牛桃香 李军友 李一凡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0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典型临床病例结合网络平台教学在医学本科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临床病例,建立典型临床病例库,制作多媒体课件,微信推送典型临床病例,在手机人卫教学助手... 目的探讨典型临床病例结合网络平台教学在医学本科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临床病例,建立典型临床病例库,制作多媒体课件,微信推送典型临床病例,在手机人卫教学助手中形成课堂测试题,闭卷考试由学校统一出题,将2015级临床专业389名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两组,研究组197人;对照组192人,两组相同内容由同一教师带教。结果闭卷考试成绩两组学生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堂测试成绩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8%的学生喜欢典型临床病例多媒体教学法授课,该方法能够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的联系能力。结论典型临床病例结合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临床病例 网络平台 传统教学 医学本科生 皮肤性病学 课堂测试 闭卷考试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兰州地区105例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恩文 骆志成 +2 位作者 牛桃香 杜华 曹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993-995,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头癣的发病特点。结果:10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头癣患者...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设计统一的调查表,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头癣的发病特点。结果:10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头癣患者男72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2.18:1;白癣92例(87.62%),脓癣13例(12.38%);年龄1.34岁,平均(6.13±2.92)岁;72例有宠物接触史,41例有头癣患者接触史:培养菌株93株(阳性率88.57%),其中犬小孢子菌90株(占培养菌株的96.77%),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念珠菌各1株(各占1.08%)。结论:兰州地区头癣的临床类型以白癣为主,脓癣次之;传染方式主要为动物到人、人到人;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犬小孢子菌 病原真菌
下载PDF
兰州地区NGU患者864株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10
作者 涂晨 李文竹 周晓黎 《甘肃医药》 2009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005年~2008年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420例可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检...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005年~2008年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420例可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检出支原体864株,其中72例检测浓度低于1×104/ml,不能区别Uu和Mh,获得明确的结果792例患者中Uu阳性722例(91.2%),Mh阳性51例(6.4%),Uu和Mh同时阳性19例(2.4%)。864株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克林霉素、强力霉素、壮观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兰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对克林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同时提示药物敏感试验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静 石春蕊 +6 位作者 廖蓓 韩磊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何林 王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35,共9页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和25.5℃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荨麻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门诊人次
下载PDF
兰州市气态污染物对痤疮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沫涵 石春蕊 +4 位作者 何苑 白瑶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究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_(2)、NO_(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痤疮门诊人次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SO_(2)、NO_(2)、O_(3)8h的浓度。在控制长期趋势与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 目的探究兰州市气态污染物[SO_(2)、NO_(2)、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痤疮门诊人次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SO_(2)、NO_(2)、O_(3)8h的浓度。在控制长期趋势与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研究空气中SO_(2)、NO_(2)、O_(3)8h对痤疮门诊人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按照性别、年龄不同人群建立模型。结果平均每日就诊痤疮患者(34.94±15.27)例;SO_(2)、NO_(2)、O_(3)8h平均浓度分别为24.09、43.77、82.94μg/m^(3),经Spearman相关分析后显示痤疮门诊人次与NO_(2)呈正相关,与O_(3)8h呈负相关;SO_(2)与O_(3)8h呈负相关;NO_(2)与SO_(2)、O_(3)8h呈正相关。SO_(2)、N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门诊人次分别增加2.61%(95%CI=0.98%~4.27%)、1.71%(95%CI=0.54%~2.89%);O_(3)8h浓度每增加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0.62%(95%CI=-1.12%~-0.11%)。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提示各空气污染物对痤疮门诊人次仍有影响。结论兰州地区SO_(2)、NO_(2)与痤疮门诊人次呈正相关,O_(3)8h与痤疮门诊人次呈负相关,各性别、年龄人群痤疮门诊人次对SO_(2)、NO_(2)、O_(3)8h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空气污染 NO_(2) SO_(2) O_(3) 分布滞后非线型模型
下载PDF
兰州市沙尘天气与痤疮门诊量的时间序列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倩倩 石春蕊 +5 位作者 何苑 白瑶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尹沫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63-5070,共8页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控制气象因素、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沙尘期与非沙尘期颗粒物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沙尘期时,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痤疮日均门诊量为26人次,范围3~54人次.非沙尘期时痤疮日均门诊量为37人次,范围1~89人次;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2.5、PMC、PM10均在滞后第6d(lag6)时效应量达到最大值,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5(95%CI:0.260~1.877)、0.355(95%CI:0.018~0.693)、0.310(95%CI:0.054~0.567),PM2.5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及年龄分层发现,性别分层中PM2.5对女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增加1.077(95%CI:0.124~2.039);年龄分层中,0~18岁组受PMC、PM10影响显著,19~24岁组受PM2.5、PM10影响显著,各颗粒物对25~34岁组及≥35岁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沙尘期时,PM2.5、PMC、PM10不引起痤疮门诊量增加.双/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后,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与单污染物模型类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兰州市沙尘天气下大气颗粒物(PM2.5、PMC、PM10)可使痤疮门诊量增加,对女性及青少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大气颗粒物 痤疮 时间序列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对兰州市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苑 石春蕊 +3 位作者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韩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估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季节性... 目的定量评估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采用基于泊松分布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研究PM_(2.5)、PM_(10)、NO_(2)和SO_(2)浓度对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PM_(2.5)、PM_(10)均在滞后当日(lag0)时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最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NO_(2)也在lag0时影响最明显,并存在滞后效应,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95%(95%CI=1.09%~2.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O_(2)在滞后第6天(lag6)时影响最明显,S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1.52%(95%CI=0.48%~2.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分析后显示,女性比男性对PM_(10)和SO_(2)敏感,PM_(10)和SO_(2)每上升10μg/m^(3),女性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02%和2.47%。而男性对PM_(2.5)及NO_(2)敏感,PM_(2.5)和NO_(2)每上升10μg/m^(3),男性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47%和1.78%;气态污染物(NO_(2)、SO_(2))影响≤2岁人群高于其余年龄人群,NO_(2)和SO_(2)每上升10μg/m^(3),≤2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2.35%和1.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3~59岁人群对NO_(2)浓度的升高敏感,NO_(2)每上升10μg/m^(3),13~59岁人群门诊人次分别增加1.39%;NO_(2)在冷暖季节时期对门诊人次有影响,ER值分别为2.35%和1.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颗粒物(PM_(2.5)、PM_(10))在冬季门诊人次影响明显,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M_(2.5)和NO_(2),PM_(10)和NO_(2)以及SO_(2)和NO_(2)对特应性皮炎总门诊人次的交互作用明显。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引入PM_(2.5)、PM_(10)和SO_(2),NO_(2)对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影响较单污染物模型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州市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与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密切相关,并且NO_(2)和SO_(2)浓度升高更易增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空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兰州地区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隽 骆志成 +2 位作者 王利洁 牛桃香 周晓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9期683-684,共2页
随着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解兰州地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种构成,笔者于2008年1~12月对本科就诊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致病... 随着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解兰州地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种构成,笔者于2008年1~12月对本科就诊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致病菌进行了真菌学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炎 发病情况 兰州地区 菌种分析 病原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饮食结构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鑫 汤红燕 骆志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0,共4页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近年发现一些皮肤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胰岛素抵抗是否参与这些皮肤病的发病过程,已有文献报道。本文主...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近年发现一些皮肤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胰岛素抵抗是否参与这些皮肤病的发病过程,已有文献报道。本文主要从胰岛素抵抗参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皮肤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近平滑念珠菌引起的多部位皮肤感染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霞 骆志成 魏玉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41-142,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皮肤多部位反复出现红斑伴瘙痒3年余,于2005年3月1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3年前,患者右股部出现硬币大环形红斑,上覆鳞屑,逐渐扩大,自觉瘙痒,未予重视。继之左臀、股及足背部相继出现相似皮损。白用肤轻松...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皮肤多部位反复出现红斑伴瘙痒3年余,于2005年3月1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3年前,患者右股部出现硬币大环形红斑,上覆鳞屑,逐渐扩大,自觉瘙痒,未予重视。继之左臀、股及足背部相继出现相似皮损。白用肤轻松、达克宁软膏外涂,皮损消退,但停药后又复发,且于初夏时加雨患者既件有乙肝病史.患“足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感染 近平滑念珠菌 环形红斑 临床资料 门诊就诊 软膏外涂 乙肝病史 右股部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与皮肤病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红燕 肖斌 +1 位作者 王利平 杨桂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18,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属于类胰岛素的多肽类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酪氨酸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的生长发育,参与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IGFs家族在皮肤病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总结了IGFs与皮肤病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属于类胰岛素的多肽类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酪氨酸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的生长发育,参与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IGFs家族在皮肤病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总结了IGFs与皮肤病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皮肤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诱因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永霞 石春蕊 +3 位作者 石春波 李文竹 贾育蓉 涂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52-354,共3页
2006-2007年间,收集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22例,同时收集163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比较,并对本次发病两周前的进食状况、用药情况、预防接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人群性别、... 2006-2007年间,收集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22例,同时收集163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比较,并对本次发病两周前的进食状况、用药情况、预防接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人群性别、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在进食海鲜(P<0.001)、药物(P<0.002)、失眠(P<0.001)、遇冷(P<0.001)、热(P<0.036)、风(P<0.003)及摩擦(P<0.000)等因素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两周前进食海鲜、药物、失眠、冷热变化、遇风、摩擦等因素是导致该病再次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复发 相关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萌萌 李曦芝 骆志成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的病例已有报道,但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转化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FL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53岁女性患者,其以乳房多发性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的病例已有报道,但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转化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FL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53岁女性患者,其以乳房多发性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确诊。予以R2+ICE方案(R2: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I:异环磷酰胺,C:卡铂,E:依托泊苷)化学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建议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经济问题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出院后2个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皮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