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学科交叉研究资助机制及启示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文聪 徐进 +3 位作者 申洁 刘娟娟 范英杰 杨俊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70,共6页
自2018年成立以来,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整合了以学科为基础划分的英国七大研究理事会和英国创新署、英格兰研究署,显著增强了英国科研与创新体系的战略协同。通过九个下属机构的横向联合,UKRI在一批重点领域资助了多个学科交叉... 自2018年成立以来,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整合了以学科为基础划分的英国七大研究理事会和英国创新署、英格兰研究署,显著增强了英国科研与创新体系的战略协同。通过九个下属机构的横向联合,UKRI在一批重点领域资助了多个学科交叉项目。此外,UKRI还通过战略优先基金支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全球挑战研究基金促进以学科交叉手段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性挑战。在学科交叉项目的立项和管理过程中,UKRI重视与政府、大学、非政府组织以及产业界的合作,并采取一系列手段改善学科交叉项目的评审效果。UKRI的举措对我国科研创新资助机构推动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如优化资助格局、完善跨学科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及改进评审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资助机制 组织结构 项目管理 同行评议
下载PDF
靶向uPA-uPAR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伟文 秦龙 +3 位作者 张俊昶 文飞 张文涛 焦作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uPA-uPAR系统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该系统不但可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而且可以与玻连蛋白、整合素等结合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介导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靶向uPA-uPAR系统的方案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 uPA-uPAR系统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该系统不但可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而且可以与玻连蛋白、整合素等结合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介导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靶向uPA-uPAR系统的方案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其中部分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拟从靶向uPA-uPAR系统的基因治疗、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 UPAR PAI-1 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辉 钮玉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2期1-6,共6页
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肿瘤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各国都在探索攻克肿瘤的新途径。目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中药治疗等,近年随着相关治疗手段不断... 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肿瘤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各国都在探索攻克肿瘤的新途径。目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中药治疗等,近年随着相关治疗手段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也随之延长,但同时出现的耐药性、治疗后容易复发等问题为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其优点显著,具有治疗的持久性,可以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且具有潜在的治愈性。然而免疫疗法也存在免疫逃逸、实体瘤治疗效果差等诸多难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鹰嘴豆芽素A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东萍 葛万文 袁国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1-5,19,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鹰嘴豆芽素A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TargetNet、Swi...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鹰嘴豆芽素A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TargetNet、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出鹰嘴豆芽素A对应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潜在靶点网络关系图。对交集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本体论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DockThor数据库对鹰嘴豆芽素A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筛选出鹰嘴豆芽素A靶点149个,神经胶质瘤相关靶点5654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90AA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PPARG、PTGS2,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等过程有关。GO富集分析发现鹰嘴豆芽素A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多方面参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KEGG通路108条,包括肿瘤、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活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鹰嘴豆芽素A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鹰嘴豆芽素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增强化疗敏感性等发挥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神经胶质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肾病患者的血清IgA质量浓度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玉玺 孔玉科 +3 位作者 孙辉 Naeem Ullah 刘光耀 张春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质量浓度较高肾病患者与血清IgA质量浓度较低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9—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治疗的肾病患者15例,其中包括血清IgA质量浓度较高肾病患者7例(H组),血... 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质量浓度较高肾病患者与血清IgA质量浓度较低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9—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治疗的肾病患者15例,其中包括血清IgA质量浓度较高肾病患者7例(H组),血清IgA质量浓度较低肾病患者8例(L组),健康体检者41例(C1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比较不同血清IgA质量浓度的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道菌群之间的差异。结果H、L组及H、L、C1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的菌群多样性和益生菌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血清IgA质量浓度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介导IgA分泌的过程从而促进IgA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肠道菌群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茶黄素类天然产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雪 尹君丽 +2 位作者 王稼祥 石文贵 焦作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8期820-826,共7页
茶黄素类(Theaflavins)是从红茶或绿茶中提取的一类天然产物,在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一度被认为是癌症新药研发的新方向。但是茶黄素抗肿瘤的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且调控复杂。因此,本文就茶黄素在... 茶黄素类(Theaflavins)是从红茶或绿茶中提取的一类天然产物,在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一度被认为是癌症新药研发的新方向。但是茶黄素抗肿瘤的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且调控复杂。因此,本文就茶黄素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和调节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并概述了茶黄素通过MAPK、PI3K/AKT、Hedgehog、NF-κB、JAK/STAT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发生和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癌症治疗及抗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类 信号通路 抗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PDX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古钎林 石文贵 焦作义 《生物医学转化》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建立合适的临床前研究模型是肿瘤研究转化的关键。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合适的临床前期研究模型,大部分药物在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前便夭折。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是将... 建立合适的临床前研究模型是肿瘤研究转化的关键。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合适的临床前期研究模型,大部分药物在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前便夭折。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是将患者肿瘤组织直接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而建立的新型肿瘤研究模型,该模型保留了其供体肿瘤的主要组织学和遗传学特征,能够在后续传代中保持稳定,是一种能与临床样本保持较高一致性,且具有高临床预测价值的临床前研究模型。PDX模型可用于临床前药物评估、生物标志物鉴定和个性化精准医疗研究领域。本综述归纳了PDX模型的建立方法、PDX模型的优势及其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局限性,并对PDX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X模型 肿瘤研究 临床前药物评估
下载PDF
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胃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彦 秦龙 焦作义 《生物医学转化》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上死亡率第三的恶性肿瘤,传统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研究表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细胞靶向肿瘤抗原可以促进T...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上死亡率第三的恶性肿瘤,传统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研究表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细胞靶向肿瘤抗原可以促进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找寻在肿瘤细胞高表达、在正常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的特异性抗原是提高CAR-T疗法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在胃癌中比较重要的CAR-T治疗靶点,目前已经开展临床研究的靶点主要有:NKG2D,EpCAM,CLDN,MSLN,FOLR1,HER2,MUC1等,虽然这些靶点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远远不够,新的CAR-T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免疫疗法 治疗靶点
下载PDF
地域环境是塑造人体肠道微生物的主导因素
9
作者 陈娟娟 王奇 孙辉 《生物医学转化》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菌库,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和代谢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宿主的遗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用药、激素水平、生活环境、地域、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菌库,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和代谢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宿主的遗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用药、激素水平、生活环境、地域、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肠道稳态。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仅会在短期内塑造肠道菌群,长期来看也是调整和干预肠道菌群最有效的方式。有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差异始于宿主基因,但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宿主基因型仅可解释个体间微生物差异的1.9%,而生活在同一地域环境中、饮食和生活习惯相近的人,其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更加相似[1]。一项中国人群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地域是决定肠道菌群特征的决定性因素[2]。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在进行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宿主生活的地域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进行地域特异性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丰富,民族众多,但目前我国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西北地区却相当缺乏。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地带,高海拔,低氧压,昼夜温差大,造就了独特的生活环境、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当地生活着包括藏、回、东乡、裕固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人群,因此进行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探究特定地域环境和饮食生活条件下人群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寻找新的疾病治疗菌株,为地域性高发病和疑难杂症等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于肠道微生物的参考[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地域环境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人体健康
下载PDF
1例Tay-Sachs病患儿HEXA基因新错义突变p.W329R的识别及产前诊断
10
作者 赵亮涛 王晓娟 +5 位作者 董红艳 王晋 王芳 黄子龙 金侨英 朱宏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90-94,共5页
急性婴儿型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GM2 gangliosidoses)于1887年由英国眼科医师Warren Tay和美国医生Bernard Sachs首次发现,故又称为Tay-Sachs病(OMIM:272800),是一类因HEXA基因突变导致能够降解GM2神经节苷脂的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 急性婴儿型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GM2 gangliosidoses)于1887年由英国眼科医师Warren Tay和美国医生Bernard Sachs首次发现,故又称为Tay-Sachs病(OMIM:272800),是一类因HEXA基因突变导致能够降解GM2神经节苷脂的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HEX)缺乏,使得GM2神经节苷脂在神经元细胞中过量贮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Sachs病 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下载PDF
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诱导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东萍 石玮 +5 位作者 葛万文 张菊霞 赵莲萍 陈雪 董莉 孙延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61-1766,共6页
目的: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出CD34^+CD38^--KG1a干细胞;不同浓度的FA-2-b-β(1.2-2.4mg/ml)体外干预KG1a干细胞24、48 h,应用C... 目的: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CD34^+CD38^--KG1a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出CD34^+CD38^--KG1a干细胞;不同浓度的FA-2-b-β(1.2-2.4mg/ml)体外干预KG1a干细胞24、48 h,应用CCK-8检测其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FA-2-b-β干预KG1a干细胞后各组细胞凋亡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epase-3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经过免疫磁珠分选后KG1a干细胞比例为(95.35±2.63)%。FA-2-b-β对KG1a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 h,r=0.943;48 h,r=0.976)。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FA-2-b-β作用KG1a干细胞24 h时,随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也随之增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epase-3表达上调,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下调。结论: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能够调控KG1a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硒菇 酸性RNA蛋白复合物 白血病干细胞 凋亡 线粒体
原文传递
缺氧对5-氟尿嘧啶干预的胃癌细胞中HIF-1α/MDR1/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璐 邢玮 +3 位作者 齐进 陆泳言 向林彪 周雅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9-1636,共8页
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胃癌的经典化学治疗药物,但是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缺氧微环境是否影响胃癌对5-FU的耐药性,讨论缺氧环境下与耐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分... 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胃癌的经典化学治疗药物,但是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缺氧微环境是否影响胃癌对5-FU的耐药性,讨论缺氧环境下与耐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在缺氧(缺氧组)及常氧(常氧组)环境下用5-FU干预胃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凋亡,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5-FU耐药相关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1)基因、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缺氧对5-FU治疗胃癌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的胃癌细胞接受5-FU干预后凋亡明显减少,凋亡启动蛋白caspase 8的表达下降。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HIF-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DR1、P-gp、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MDR1、P-gp、VEGF的表达水平升高与HIF-1α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缺氧是导致胃癌细胞对5-FU耐药性的直接因素。为了克服胃癌对5-FU的耐药性,改善胃癌局部缺氧微环境可能是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耐药性 缺氧 P-糖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旭霞 何爱伟 +1 位作者 王彩霞 朱宏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9-645,共7页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后遗症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CNKI、CQ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大陆地区JE后遗症发生率的观察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应...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后遗症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CNKI、CQ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大陆地区JE后遗症发生率的观察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应用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广义倒方差模型对JE后遗症发生率进行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整体质量均在中等以上。加权合并的JE存活病例后遗症发生率为35.48%(95%CI:29.08%~42.20%),其中,成人后遗症发生率40.48%(95%CI:34.21%~47.09%),儿童后遗症发生率35.90%(95%CI:30.56%~41.86%)。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可靠;Egger检验未发现有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我国大陆地区JE的预后差、后遗症重,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后遗症发生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Neuronostatin抑制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
14
作者 王东萍 简启亮 葛万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7期1055-1056,共2页
Neuronostatin是2008年从猪胰脏和脾脏中纯化的一种多肽,简称NST[1]。NST全部或至少部分是通过PKA和JNK信号通路抑制心肌收缩[2]。但NST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探讨NST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及其机制。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收缩 大鼠 JNK信号通路 离体子宫平滑肌 NST 心肌收缩 猪胰脏 PKA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志忠 陶功财 +4 位作者 周雅丽 方亚男 潘云燕 杨学敏 任磊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00-2204,221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Cochrane、Ovi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Cochrane、Ovi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试验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晚期胃癌的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416例晚期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CI:1.18~1.47,P﹤0.01);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2,95%CI:1.21~1.67,P﹤0.01);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56~0.73,P﹤0.01);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4,95%CI:0.45~0.65,P﹤0.01);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6,95%CI:0.57~0.77,P﹤0.01);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0,95%CI:0.33~1.07,P=0.08)。结论相较于单纯化疗,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并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化疗 晚期胃癌 安全性 有效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两例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
16
作者 赵亮涛 金侨英 +5 位作者 朱嘉睿 王晋 杨明轩 徐丁 王凡 朱宏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对两例疑似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对候选致病基因ATP7B进行突变鉴定,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Sanger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两例肝豆状核变性... 目的对两例疑似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对候选致病基因ATP7B进行突变鉴定,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Sanger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两例肝豆状核变性患病家庭中所有成员的ATP7B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分别在2个家系先证者的ATP7B基因上发现1个纯和突变和1个杂合突变,共检测出3种致病性的突变位点(p.Val1216Met、p.Ser693Cys、p.Ala874Val)和1个单核苷酸多态c.2495 A>G,同时结合单倍体分析法明确家系成员的发病规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典型特点。结论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直接检测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ATP7B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是目前针对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疾病最为快速、准确的确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Sanger测序 基因诊断 遗传咨询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晓波 孙辉 《生物医学转化》 2021年第2期39-45,共7页
人类肠道菌群复杂多样,在与人类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调节人体免疫应答、影响疾病发展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肠道菌群本身的多样性和关键菌种的存在与否具有紧密联系。然而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菌... 人类肠道菌群复杂多样,在与人类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调节人体免疫应答、影响疾病发展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肠道菌群本身的多样性和关键菌种的存在与否具有紧密联系。然而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菌群宿主的饮食结构、年龄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正常的肠道菌群能够调节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刺激物质代谢与免疫反应,使肠道微环境长期处于稳态;一旦肠道菌群失衡,引起肠道微环境稳态变化,则会提高许多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是胃肠代谢疾病,以及免疫和神经性疾病。本文主要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功能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人体肠道菌群的当前研究现状和相关产业应用,期望能够为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人体健康 微生态平衡
下载PDF
百日咳毒素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小鼠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
18
作者 白灵 马文兰 +3 位作者 李飞飞 赵佩佩 朱嘉睿 张思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0-55,I0008,共7页
目的旨在明确百日咳毒素(PTX)能否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模型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并探究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构建单用骨骼肌匀浆或骨骼肌匀浆联合PTX诱导的EAM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血清学研究明确PTX与EAM小鼠ILD表型... 目的旨在明确百日咳毒素(PTX)能否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模型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并探究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构建单用骨骼肌匀浆或骨骼肌匀浆联合PTX诱导的EAM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血清学研究明确PTX与EAM小鼠ILD表型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关系;健康小鼠单独给予PTX腹腔注射,明确是否能在体内诱发NETs形成,PTX体外干预健康人中性粒细胞明确能否诱发NETs形成。计量资料使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图基事后检验(Tukey)进一步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单用骨骼肌匀浆组相比,使用骨骼肌匀浆联合PTX组的EAM模型肺组织有着类似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相关ILD的多种病理学改变,以非特异型间质性肺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类型;EAM组肺间质伴有明显的NETs浸润;EAM组血清NETs标记物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n=5,(87±10)ng/ml]相比,肌匀浆组[n=4,(115±27)ng/ml]和EAM组[n=7,(150±50)ng/ml]循环核酸(cfDNA)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4,P=0.038);与对照组(n=4,0.13±0.02)相比,肌匀浆组(n=4,0.24±0.09),EAM组(n=6,0.33±0.11)的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DNA水平升高(F=6.21,P=0.016)。PTX干预后,PTX组血清cfDNA水平[n=3,(100±40)ng/ml]高于对照组[n=3,(45±12)ng/ml,t=2.27,P=0.086];PTX在体外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结论PTX可能通过诱导NETs形成促进EAM模型ILD的发生,提示EAM小鼠可以作为靶向NETs研究ILD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 肺疾病 间质性 百日咳毒素 胞外诱捕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