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模式研究(Ⅰ):思路与框架 被引量:14
1
作者 昝廷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1年第Z1期58-63,共6页
本文首先提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三大范畴:广义资源、竞分元与竞分规范。在这基础上,提出持续发展指标(I_s)和社会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度指标(I_o)。论述了确定竞分元的合适规模与行为方式的方法,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 本文首先提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三大范畴:广义资源、竞分元与竞分规范。在这基础上,提出持续发展指标(I_s)和社会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度指标(I_o)。论述了确定竞分元的合适规模与行为方式的方法,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研究提供思路与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竞分元 广义资源 竞分规范 持续发展指标 耦合度指标
下载PDF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模式研究(Ⅱ):资源配置新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昝廷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3年第3期28-32,共5页
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兼顾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为了使经济理论内核中包括持续发展问题,认为系统经济学应以资源空间、商品空间和价格空间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系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 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兼顾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为了使经济理论内核中包括持续发展问题,认为系统经济学应以资源空间、商品空间和价格空间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系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理讨论了资源配置的模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模式 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兴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从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和实质入手,对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基础和潜力、途径和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甘肃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促进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 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大西北开发的战略耗散结构模式
4
作者 昝廷全 艾南山 《开发研究》 1986年第5期81-83,共3页
一、引言 西北地区的开发过程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系统工程.它既受科学水平、技术条件.经济因素的干预.又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仅依据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已不能满足西北地区开发系统工程的需要,还必需从战... 一、引言 西北地区的开发过程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系统工程.它既受科学水平、技术条件.经济因素的干预.又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仅依据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已不能满足西北地区开发系统工程的需要,还必需从战略角度对西北地区开发进行定量和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北开发 结构模式 系统工程 地区开发 经济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 科学水平 开发过程 西北地区 经济因素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及其在西北开发中的应用
5
作者 宁智平 《兰州学刊》 1988年第6期14-16,共3页
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对落后区域的成功开发也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契机。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并被作为区域规划中的一种政策工具得到广泛应用。该理论不仅被用来理解区域... 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对落后区域的成功开发也成为许多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契机。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并被作为区域规划中的一种政策工具得到广泛应用。该理论不仅被用来理解区域经济结构和预测区域结构的变化,而且已作为解决许多区域发展问题的手段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广为流传。本文尝试在对该理论作概要介绍的同时,探讨在我国西北开发中该理论运用的价值与前景,以期这种理论对于我国西北开发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规划 经济起飞 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 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预测区域
下载PDF
中国绿洲地域系统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伍光和 张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干旱区山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在向荒漠平原盆地提供细粒土状物质 ,输送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 ,建构荒漠背景下的特殊生境 ,从而导致局地绿洲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对绿洲系统、盆地地域系统、山地—盆地地域系统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论述了中国干旱区山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在向荒漠平原盆地提供细粒土状物质 ,输送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 ,建构荒漠背景下的特殊生境 ,从而导致局地绿洲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对绿洲系统、盆地地域系统、山地—盆地地域系统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正是绿洲系统对荒漠盆地平原地域系统和山地—盆地地域系统的从属性 ,决定了绿洲面积的有限性和保护山地—盆地地域系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山地 绿洲系统 地域系统 中国 地貌
下载PDF
北京市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兴鹏 宋迎昌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分析和探讨北京市经济、人口的集聚和扩散机制问题。
关键词 北京 经济 人口 城市规划 扩散机制
下载PDF
试论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生君 陈兴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89-92,共4页
本文在论述了建立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对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研究和界定,最后提出了促进西北经济协作系统建立的对策。
关键词 西北经济协作系统 建立
下载PDF
建立我国通道型经济格局——试论新海欧亚大陆桥与西北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培德 魏公谦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5-47,共3页
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横贯欧、亚、非三大洲的新海欧亚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通过陇海、兰新两大铁路干线,入苏联境内,与西伯利亚铁路接壤,经波兰、德国,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总长度为11767公里的国际经济大动脉,在我国境内运行里程为4... 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横贯欧、亚、非三大洲的新海欧亚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通过陇海、兰新两大铁路干线,入苏联境内,与西伯利亚铁路接壤,经波兰、德国,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总长度为11767公里的国际经济大动脉,在我国境内运行里程为4131公里,其中,贯通大西北的里程达3300多公里,它的建成和开通运营已迫在眉睫。新海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将对我国西北五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新海欧亚大陆桥与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对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经济发展战略
下载PDF
兰州市企业产品的创名牌之路
10
作者 何新胜 《兰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25-26,共2页
名牌,这一颇具魁力的字眼,时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企业争创名牌,寻找成功之路;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名牌战略,实施名牌工程,把发展名牌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国务院有些部委也提出了“创牌、联牌、扩牌”目标.然而,创名... 名牌,这一颇具魁力的字眼,时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企业争创名牌,寻找成功之路;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名牌战略,实施名牌工程,把发展名牌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国务院有些部委也提出了“创牌、联牌、扩牌”目标.然而,创名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仅靠高额的广告投入“吹出来”.它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方位着眼,基础工作着手,以求实的精神达到求名的目的.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的创名牌活动大背景下,兰州市如何开拓一条创名牌之路呢?本文不揣浅陋,在此试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名牌活动 兰州市 产业结构 企业产品 名牌产品 城市经济 产品结构 名牌战略 优势产品 产业优势
下载PDF
甘肃白银市平川区乡镇企业发展方向及布局研究
11
作者 陈兴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在对平川区乡镇企业发展条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乡镇企业今后发展方向、重点、空间布局与项目选择问题进行了操讨.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平川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平川区 发展方向 布局 甘肃
下载PDF
兰州工业经济发展战略新探
12
作者 宁智平 《兰州学刊》 1988年第5期43-52,共10页
引言 兰州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自1984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85年市政府组织起草的《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草案)中关于兰州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变化,《草案》中的许多论点已不适应经济... 引言 兰州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自1984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85年市政府组织起草的《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草案)中关于兰州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变化,《草案》中的许多论点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市政府现正在着手准备进行新的研究制订发展战略工作。本文尝试从新的研究指导思想出发,通过对兰州工业经济基本状况,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动态的分析,重新估价其真正的优势与劣势,并由此重新探讨兰州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重点,并针对兰州的实际情况,提出自主性战略措施与建议性战略措施,以期对兰州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订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研究 战略措施 战略工作 地区经济 城市经济 年市 发展动态 建议性 企业竞争
下载PDF
关于修建内江客技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作者 申培德 刘正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3-34,共2页
关于修建内江客技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培德(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730000)刘正德(四川省内江市科学技术协会64100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放改革15年的事实一再证明,当我们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 关于修建内江客技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培德(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730000)刘正德(四川省内江市科学技术协会64100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放改革15年的事实一再证明,当我们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的时候,生产力就能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站 可靠性研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农业的自然基础及最适宜集水类型的划分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静 丁其涛 伍光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389,共6页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降水为集水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集水不仅取决于降水,还受地貌、地表组成物质、土地利用等因素制约。通过分析地貌条件和土地类型对集水的影响, 提出了集水适宜度指标体系。同时,在综合分析影响集水的自然...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降水为集水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集水不仅取决于降水,还受地貌、地表组成物质、土地利用等因素制约。通过分析地貌条件和土地类型对集水的影响, 提出了集水适宜度指标体系。同时,在综合分析影响集水的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划分出各集水地域类型,为确定集水有效区、集水工程规模及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使各地可因地制宜发展集水农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农业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集水地域类型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与广义资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昝廷全 张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4-57,共4页
一、引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尖锐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等)试图寻求解决的对策,这一综合性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出... 一、引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尖锐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等)试图寻求解决的对策,这一综合性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资源的有限;环境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对资源的滥用;经济问题的中心议题是对稀有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此,我们(昝廷全等1986,1987,1988)曾提出了广义资源的概念,它是自然资源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和泛化。本文在全球问题的背景下详细论述广义资源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硬资源 软资源 广义资源 自然资源 能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初探──以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虹 赵松岭 伍光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1期64-70,共7页
水分不足是限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农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 水分不足是限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农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集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既可充分利用雨季雨水,又可消除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集水农业 甘肃 农业气候
下载PDF
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与生态农业建设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兴鹏 包国宪 《兰州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20-23,共4页
1.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甘肃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兼具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地形起伏所形成的垂直差异对水平地带性的叠加形成了变异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所以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 1.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甘肃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兼具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地形起伏所形成的垂直差异对水平地带性的叠加形成了变异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所以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地区内,也因具体自然环境及地形植被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引起水热条件明显的局部变化,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从不同类型区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 农业生态经济区 甘肃农业 系统特征 农业自然资源 农村经济 发展关系 农业生产系统 生产结构 乡镇企业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计划(HDGCP) 被引量:7
18
作者 昝廷全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1年第1期73-76,共4页
随着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尖锐突出,公众在这个方面的觉悟与日俱增,工业家和政治领导人相继提出了种种应急措施,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逐渐携手合作共同探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全球变化既然属于全球规模,则与此相应,也必须采取全... 随着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尖锐突出,公众在这个方面的觉悟与日俱增,工业家和政治领导人相继提出了种种应急措施,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逐渐携手合作共同探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全球变化既然属于全球规模,则与此相应,也必须采取全球规模的对策。“全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计划(HDGCP)是最新推出的又一个全球规模的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人类因素 计划 HDGCP
下载PDF
甘肃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芳 唐少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分析评估了甘肃省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社会经济的利弊,并对今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转变指导思想、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开展自然资源评估以及以科技为支柱等4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关键词 甘肃省 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甘肃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兴鹏 胡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当前,调整优化农村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深化农村改革,振兴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农村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标志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调整优化农村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深化农村改革,振兴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农村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标志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甘肃农村产业结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形成不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