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IL-8、IL-18、VEGF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玉芊 王世军 +1 位作者 王欣 徐修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兰州市肺科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组,73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兰州市肺科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组,73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组内有、无胸腔积液组和有、无空洞组IL-6、IL-8、IL-18、VEGF水平。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性肺结核组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内有胸腔积液组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胸腔积液组,有空洞组血清IL-6、IL-8、IL-18、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空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IL-6、IL-8、IL-18、VEGF均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2
作者 靳克俭 史拴梅 同重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6期74-77,共4页
目的 观察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专家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替诺福韦组(TDF组... 目的 观察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专家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替诺福韦组(TDF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5例。TDF组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组在TDF组基础上加用肝爽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PCⅣ)]、炎性指标[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五聚素3(PTX3)],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6、12个月后,2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TDF组(P<0.01);治疗6、12个月后2组血清Alb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血清Alb水平高于TDF组(P<0.01)。治疗3、6、12个月后,2组血清HA、LN、PCⅢ和PCⅣ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TDF组(P<0.05或P<0.01)。治疗12个月后,2组血清IP-10、GDF-15、PTX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TDF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TDF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vs.1.82%,χ^(2)=0.509,P=0.47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爽颗粒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肝纤维化 肝功能
原文传递
44株甘肃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连璐璐 姜元 +7 位作者 赵秀芹 同重湘 余琴 张敬蕊 董海燕 张媛媛 吴移谋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对甘肃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方法收集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胸科医院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抗酸染色阳性和改良罗氏培养基,TCH和PNB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 目的对甘肃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方法收集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胸科医院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抗酸染色阳性和改良罗氏培养基,TCH和PNB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采用rpoB-PRA和PCR产物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种的鉴定。结果共对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鉴定。经rpoB-PRA、rpoB和hsp65基因DNA测序分析,其中非结核分枝杆菌13株(29.55%),包括龟分枝杆菌(M.chelonae)5株,戈登分枝杆菌(M.gordonae)4株,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2株,赛特分枝杆菌(M.setense)1株,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1株;诺卡菌(Nocardia)31株(70.45%),其中鼻疽诺卡菌(N.farcinica)30株,卡尔涅亚诺卡菌(N.carnea)1株。结论抗酸染色阳性、PNB/TCH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包含不同种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和诺卡菌,应开展进一步菌种鉴定,以便于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诺卡菌 鉴定 RPOB PRA
下载PDF
血清加热灭活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晶晶 刘纯 +5 位作者 杨增伟 宋霞 陈明 武苗苗 刘文雅 沙玉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受检者血清标本经高温灭活处理(56℃,30 min)前后,对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血清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隔离病房的82例患者,采集3 mL静脉血于普通干燥管中,离心后将血清... 目的探讨受检者血清标本经高温灭活处理(56℃,30 min)前后,对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血清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隔离病房的82例患者,采集3 mL静脉血于普通干燥管中,离心后将血清平均分配到灭活组和非灭活组,进行PCT和IL-6检测,观察灭活前后的差异程度。结果血清经56℃加热30 min灭活后,PCT和IL-6检测结果与灭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经56℃加热30 min灭活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PCT和IL-6检测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加热灭活病毒法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血清标本处理方法,进而防止职业暴露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血清加热灭活法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两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试剂盒性能的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坎坎 居军 同重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评估两种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试剂盒的临床检验性能。方法共检测105份临床血液标本(结核组61份,非结核性肺部疾病组31份,健康对照组13份),其中两种试剂对比检测82份(结核组43份,非结核性肺部... 目的评估两种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试剂盒的临床检验性能。方法共检测105份临床血液标本(结核组61份,非结核性肺部疾病组31份,健康对照组13份),其中两种试剂对比检测82份(结核组43份,非结核性肺部疾病组26份,健康对照组13份),以澳大利亚Cellestis公司的QuantiFERON-TB Gold产品为参比试剂,评估考核试剂对感染判定的准确性;并对结核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FN-γ释放水平进行分析,初步探讨结核患者的基础免疫状况。结果参比试剂对诊断结核感染的敏感性为81.39%(35/43),特异性为76.92%(30/39),阳性预测值为79.55%(35/44),阴性预测值为78.95%(30/38),诊断有效性为79.27%(65/82);考核试剂对结核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73.77%(45/61),特异性为84.09%(37/44),阳性预测值为86.54%(45/52),阴性预测值为69.81%(37/53),诊断有效性为78.09%(82/105),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有86.56%的一致率(Kappa=0.734);结核组IFN-γ的释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529,P=0.014)。结论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检测性能相当,对辅助诊断MTB感染有指导意义;结核患者T细胞活性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反应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检验性能 试剂盒
下载PDF
甘肃省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LVA分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同重湘 赵秀芹 +6 位作者 马建军 刘志广 曹文静 杨永红 吕冰 姜元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随机选取2005-2007年间甘肃省肺科医院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repeats analysis,MLVA)分型,了解甘肃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菌株基因型情况。方法选择标化... 目的随机选取2005-2007年间甘肃省肺科医院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repeats analysis,MLVA)分型,了解甘肃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菌株基因型情况。方法选择标化的15个VNTR位点,对临床分离菌株DNA进行检测,DNA指纹图谱使用Bio Numerics4.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聚类分析结果。结果 228株结核分枝杆菌被分为4大基因群,7个大基因类型,分别包含13(5.7%)、3(1.3%)、7(3.1%)、1(0.4%)、171(75%)、31(13.6%)、2(0.9%)个株菌;在株水平基因分型上,93(40.8%)株为单菌株基因型;其余菌株基因型分别包含2-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共构成132个基因簇。结论甘肃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具有较高的基因分型能力,可以满足结核分枝杆菌株水平DNA分型的需要。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主要为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 北京家族基因型
下载PDF
CT引导下胸腔引流微管对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健 杨莉 +4 位作者 金杰 王磊 孙建军 董敏 柴国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胸腔引流微管对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74例,其中胸腔镜手术30例(对照组),胸腔引流微管4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术后引流时间...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胸腔引流微管对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74例,其中胸腔镜手术30例(对照组),胸腔引流微管44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和肺复张时间,术后1 d、3 d和7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肺大疱消失时间和复发率。术前和术后2 d 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前和术后1 d动脉血氧分压(PaO_(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_(2))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肺复张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带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出血量减少,术后1 d、3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血清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PaO_(2)、SaO_(2)和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胸腔引流微管置入治疗肺气肿合并巨大肺大疱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胸腔镜切除术创伤更小、疼痛和炎症反应更轻、肺功能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肺大疱 胸腔引流微管 胸腔镜手术 肺功能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细胞受体ACE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马青龙 张立婷 +4 位作者 杨文柯 伊琳 同重湘 李书艳 谢小冬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已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趋势。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RBD区域可以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结合进入细胞。因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病毒感染细胞密切相关,可能是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已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趋势。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RBD区域可以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结合进入细胞。因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病毒感染细胞密切相关,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的治疗靶点,深入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新型冠状病毒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把控人群遗传易感性及药物研发,推动疾控、临床和科研人员更快地制定出相关防控、诊疗方案。本研究综述新型冠状病毒及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目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刺突蛋白
下载PDF
228株结核分枝杆菌MLVA分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同重湘 赵秀琴 +6 位作者 马建军 刘志广 曹文静 杨永红 吕冰 姜元 万康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6期97-98,共2页
目的: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了解甘肃省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基因型情况。方法:选择标化的15个VNTR位点,对临床分离菌株DNA进行检测,DNA指纹图谱使用BioNumerics4.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聚类分析结果。结果:22... 目的: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了解甘肃省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基因型情况。方法:选择标化的15个VNTR位点,对临床分离菌株DNA进行检测,DNA指纹图谱使用BioNumerics4.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聚类分析结果。结果:228株结核分枝杆菌被分为4大基因群,7个主要基因型,分别包含13(5.7%)、3(1.3%)、7(3.1%)、1(0.4%)、171(75.0%)、31(13.6%)、2(0.9%)个菌株;在株水平基因分型上,93(40.8%)株为独立基因型;其余菌株基因型分别包含2~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共构成132个基因簇。结论:甘肃省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具有较高的基因分型能力,可以满足结核分枝杆菌株水平DNA分型的需要。甘肃省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主要为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 北京家族基因型
下载PDF
基于金标免疫层析技术SARS-CoV-2抗体检测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同重湘 哈小琴 +8 位作者 陈雨欣 蔡静 姜中益 曾潮宁 陈霞 姚立琼 杜惠芬 李汛 李克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金标免疫层析技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大肠杆菌表达SARS-CoV-2 N蛋白,应用重组N蛋白制备双抗原夹心SARS-CoV-2抗体金标检测试剂盒,用该试剂盒检测95例COVID... 目的研究基于金标免疫层析技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大肠杆菌表达SARS-CoV-2 N蛋白,应用重组N蛋白制备双抗原夹心SARS-CoV-2抗体金标检测试剂盒,用该试剂盒检测95例COVID-19确诊患者,41例疑似患者,88例排除COVID-19的发热和肺部感染患者及48例发热门诊工作医务人员血清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RT-PCR)作为金标准对照,以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不同感染时期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及境外输入性与本地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分析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交叉反应及基础性疾病干扰实验。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6.32%、81.05%、93.90%、87.91%、90.04%。COVID-19疑似患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COVID-19确诊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非COVID-19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入院首次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其住院期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输入性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抗体阳性率与本地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与肺炎支原体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之间交叉反应较低,基础性疾病的干扰也较低。结论基于免疫层析的SARS-CoV-2抗体检测对COVID-19诊断特异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与病毒核酸检测联合应用可用于COVID-19早期诊断和疑似患者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含阿米卡星或卷曲霉素化疗方案治疗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云 贾忠 +5 位作者 魏宝楚 牛晨霞 周莹荃 白少丽 梁云 同重湘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79-783,共5页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兰州市胸科医院接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8例,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含常用剂量卷曲霉素的化疗方案(6Cm-Lfx-Pto-PAS-Z/18Lfx-Pto-PAS-Z)进行治疗...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兰州市胸科医院接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8例,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含常用剂量卷曲霉素的化疗方案(6Cm-Lfx-Pto-PAS-Z/18Lfx-Pto-PAS-Z)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国产常用剂量阿米卡星的化疗方案(6Am-Lfx-Pto-PAS-Z/18Lfx-Pto-PAS-Z)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3、6、12、18及24个月的痰抗酸杆菌阴转率、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阴转率、胸部X线摄影显示的病灶吸收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含卷曲霉素或阿米卡星两种化疗方案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过程中,研究组有3例患者退组,对照组有2例患者退组.研究组患者化疗3、6、12、18及24个月的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48.89% (22/45)、57.78% (26/45)、64.44%(29/45)、71.11%(32/45)和80.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08%(13/48)、35.42%(17/48)、41.67%(20/48)、50.00%(24/48)和56.25%(2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4.67、4.83、4.32、6.00;P值分别为0.030、0.031、0.028、0.038、0.014).化疗3个月及总疗程结束后,胸部X线摄影显示病灶吸收的总有效率为60.00%(27/45)和84.44%(3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2%(17/48)和56.25%(2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3、8.77;P值分别为0.018、0.003).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10/45)和29.17%(1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444).故认为含卷曲霉素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含常用剂量的阿米卡星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卷曲霉素 氨基糖苷类 方案评价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邱珊 李娜 +4 位作者 颜晓霞 马晓明 冉燕 李兴芳 同重湘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98-100,104,共4页
目的观察结核病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结核病不同分型之间凝血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50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结核病患者611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结核... 目的观察结核病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结核病不同分型之间凝血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50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结核病患者611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时间(TT)。用Ac.Tdiff2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结果结核病患者Fbg、PLT升高,TT延长(P<0.01),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规化疗和对症治疗后,结核病患者好转组Fbg、PLT、TT明显降低(P>0.05),结核病患者未好转组指标无变化,仍高于正常人(P<0.01)。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PT延长(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PT缩短(P<0.05),结核性胸膜炎94例患者和结核性腹膜炎72例患者的TT延长并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结核病患者凝血指标发生变化并与治疗效果相关,不同型结核病患者凝血指标也有显著差异,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凝血指标 预后
下载PDF
两株鼻疽诺卡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13
作者 李文杰 同重湘 +1 位作者 姜元 高娃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方法对2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进行初步菌种鉴定,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将2株临床分离菌株1520、4108分别接种于罗氏培养基,观察其菌落生长状况;取生长对数期菌落,抽提菌株DNA;PCR扩增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PCR产...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方法对2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进行初步菌种鉴定,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将2株临床分离菌株1520、4108分别接种于罗氏培养基,观察其菌落生长状况;取生长对数期菌落,抽提菌株DNA;PCR扩增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PCR产物进行测序和NCBI网站Blast同源性比对,以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编号为1520、4108两株菌株,在罗氏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均可见淡黄色粗颗粒样小菌落,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以PCR扩增两株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结果与鼻疽诺卡菌(Nocardia farcinica)同源性极高,比例均达到99%。结论从肺科急诊患者体内分离到的菌株1520、4108为鼻疽诺卡菌,而不是非结核分枝杆菌,为临床在治疗方案上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DNA测序分析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定到菌种,为实验室疑难菌型鉴定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16SrDNA 鼻疽诺卡菌
下载PDF
I-TAC、IL-1家族第7因子及IGFBP-5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14
作者 陈玉芊 王世军 +1 位作者 王欣 徐修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4期1958-1960,1965,共4页
目的分析痰液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趋化因子(I-TAC)、白细胞介素(IL)-1家族第7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兰州市肺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8... 目的分析痰液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趋化因子(I-TAC)、白细胞介素(IL)-1家族第7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兰州市肺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80例非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液中的IL-1家族第7因子、I-TAC、IGFBP-5水平及阳性率,并对比3项指标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的I-TAC、IL-1家族第7因子、IGFBP-5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C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IL-1家族第7因子和IGFBP-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诊断中I-TAC的诊断效能高,可作为优选标志物加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趋化因子 白细胞介素-1家族第7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
下载PDF
458份痰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娜 邱珊 《甘肃医药》 2013年第10期732-734,共3页
目的:评价痰抗酸染色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58份痰标本同时采用抗酸染色涂片法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458例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160例,阳性率... 目的:评价痰抗酸染色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58份痰标本同时采用抗酸染色涂片法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458例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160例,阳性率34.9%;结核菌培养阳性223例,阳性率48.7%;其中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菌培养均阳性150例,阳性率32.8%;痰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结核菌培养阴性10例,阳性率2.2%;痰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结核菌培养阳性73例,阳性率15.9%;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菌培养均阴性225例。结论:痰快速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但不能过分依赖仪器,应对可疑标本做好涂片验证。抗酸染色报告时间短,价格低廉,两种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相互弥补,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抗酸染色法 快速结核菌培养法 结核分枝杆菌 阳性率
下载PDF
丙硫乙烟胺抗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耐药界限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同重湘 颜晓霞 +4 位作者 水永珍 姜元 王永斌 王世军 单萍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6-18,47,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丙硫乙烟胺(Th)对128株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分析MIC与既往Th的用药史及经过含Th方案治疗的疗效相关性,以期确定Th的临床耐药界限。方 法住院的结核病患者128例,留取痰或体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目的通过测定丙硫乙烟胺(Th)对128株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分析MIC与既往Th的用药史及经过含Th方案治疗的疗效相关性,以期确定Th的临床耐药界限。方 法住院的结核病患者128例,留取痰或体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MIC测定,并系统 观察47例肺结核患者接受Th治疗方案的痰菌阴转率,各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1)既往未接 受Th药物治疗的临床分离株中,MIC=2.5μg/mL者占72.5%,MIC≤5.0μg/mL者占77.5%;(2)既往曾 接受Th药物治疗的临床分离株中,MIC>5.0μg/mL者占96.4%;(3)如以MIC≥5.0 μg/mL,为临床耐药界 限,MIC<5.0μg/mL与MIC≥5.0μg/mL比较,3、6、12个月患者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3.6%、75.0%、82.1%及 15.8%,31.6%、4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1)曾接受Th药物治疗的结核病 患者分离株MIC显著高于未接受Th治疗的患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MIC随之升高;(2)根据MIC与 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提示采用MIC≥5.0 μg/mL为临床耐药界限为宜;(3)既往曾接受Th药物治疗的结核 病患者,应进行Th的药敏试验,并坚持合理、联合用药的原则,防止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乙烟胺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娜 邱珊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5期130-130,共1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56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D-D和FIB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治疗前组)患者血浆D-D和FIB水平升高,...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56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D-D和FIB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治疗前组)患者血浆D-D和FIB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0.01);肺结核患者好转组血浆D-D和FIB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0.05),肺结核患者治疗后未好转组血浆D-D和FIB水平高于治疗后好转组和正常对照组(<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可作为肺结核患者诊断、监测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疗效
下载PDF
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娜 邱珊 《甘肃医药》 2010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室质量控制 QUALITY 临床实验室 止血 血栓 室内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操作技术
下载PDF
112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水永珍 同重湘 +1 位作者 王世军 李凯 《甘肃医药》 2015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兰州市肺科医院六个病区住院患者多种送检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临床标本采... 目的:总结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兰州市肺科医院六个病区住院患者多种送检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临床标本采集、分离和培养,经分离培养获得纯培养物后,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和配套的鉴定卡对纯菌落经行鉴定,同时用纸片法(K-B法)对所有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报告以敏感(S)、耐药(R)表示,对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所有菌株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7年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的确认。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3.75%,且有逐年递增趋势。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普遍高于不产ESBLs生株(P<0.01),对亚安培南、美洛培南0耐药,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75.00%耐药,对庆大霉素82.14%耐药。结论:产ESBLs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100%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且其感染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提示临床经验用药已不可取,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限制广谱头孢菌素的使用,对于由产β-内酰胺酶引起的感染,应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率 耐药性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8例疗效观察
20
作者 代东良 刘宝厚 水永珍 《甘肃医药》 2014年第8期594-596,共3页
中医学经典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跟随我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刘宝厚教授学习,在跟随刘教授门诊期间,以中医药辨证分型论治为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关键词 辨证分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