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3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工科院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模式初探——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贾建刚 臧树俊 +2 位作者 张建斌 朱明 周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5期56-57,共2页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培养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人才,是实现产业目标的重要保障。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长期实践为基础,探索和总结材料类工程应用型...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培养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人才,是实现产业目标的重要保障。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长期实践为基础,探索和总结材料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普通工科高校材料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实践能力 教学体系 工程教育
下载PDF
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
作者 王晟 李贤 +1 位作者 李大龙 王正民 《甘肃教育》 2012年第19期18-18,共1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 建设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新技术》双语课程教学探索——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
3
作者 朱小峰 申莹莹 +2 位作者 陈桥 王胜 卜旭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要求,以及当前我国冶金工程行业的新形势,本文以兰州理工大学冶金新技术双语课程为例,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要求,以及当前我国冶金工程行业的新形势,本文以兰州理工大学冶金新技术双语课程为例,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经历,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课程在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丰富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施多元化考核方面的探索,并进行持续改进,培养冶金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国际化、全球化的中国冶金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冶金工程 双语课程 冶金新技术
下载PDF
理工类专业核心基础课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兰州理工大学“电化学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卯成 孔令斌 何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4期235-236,共2页
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兰州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电化学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对于理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 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兰州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电化学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对于理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分析课程培养目标和现阶段的学生学情,总结了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理念和实践案例,为理工科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的思政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课程思政改革 理工科专业课
下载PDF
基于专业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兰州理工大学“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课程改革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 张龙 +1 位作者 陈振斌 艾纯金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6期117-119,共3页
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改革,针对行业对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需要,设计项目题目,通过项目完成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应用相关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及配方开发... 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改革,针对行业对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需要,设计项目题目,通过项目完成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应用相关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及配方开发的能力,并在项目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根据项目实施效果以及项目对课程基础理论的应用,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完善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最后,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对接学科竞赛,提高参赛作品质量,切实将教学改革落脚在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课赛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评价
下载PDF
重新认知材料科学与工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斌 《金属世界》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材料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人类进入21世纪后开始认真思考材料、能源和环境的密切关系,越来越重视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科学着重于发现材料的本质,并由此对其结构与组成、性质、使用性能之间的关... 材料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人类进入21世纪后开始认真思考材料、能源和环境的密切关系,越来越重视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科学着重于发现材料的本质,并由此对其结构与组成、性质、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与解释;而材料工程则是应用材料科学的知识,对材料进行控制并实现其具体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包括四个要素—成分与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能以及使用性能,四者之间密切关联,它们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所在,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四面体整体(即MSE)。在此基础上,将成分和结构分开,提出了六面体模型,并在中心位置加入理论、材料设计与工艺设计;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衍生出材料选择和材料优化;在考虑资源、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这些发展无疑赋予材料科学与工程更为全面而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学技术发展 使用性能 人类文明 可持续发展 物质基础 社会进步 材料工程
下载PDF
Janus粒子增强PP/PMMA共混聚合物材料的力学和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张龙 姚旭文 +4 位作者 车春霞 秦智 李国洲 韩迎红 杨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2-249,共8页
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但PP与PMMA相容性较差,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受限。本工作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尺寸约118 nm的聚苯乙烯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St-co-MMA)/PS)Janu... 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但PP与PMMA相容性较差,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受限。本工作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尺寸约118 nm的聚苯乙烯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St-co-MMA)/PS)Janus不对称乳胶纳米粒子(P(St-co-MMA)Janus NPs),将其以不同比例添加到PP/10%PMMA和PP/30%PMMA体系中,经熔融共混、注塑成型技术得到PP/PMMA/P-(St-co-MMA)Janus NPs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相关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的P(St-co-MMA)Janus NPs分散在PP/PMMA复合材料中的两相界面处,其可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PP/10%PMMA/0.9%P(St-co-MMA)Janus NPs相比PP/10%PMMA,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15.53%和14.03%;PP/30%PMMA/0.9%P(St-co-MMA)Janus NPs相比PP/30%PMMA,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37.09%和32.35%,且热失重5%和50%对应的温度(T_(5)和T_(50))分别升高39.51%和33.37%。P(St-co-MMA)Janus纳米粒子对PP/PMMA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归因于其能够阻碍相分离、增强界面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纳米粒子 聚合物共混 增容剂 相界面
下载PDF
累积叠轧和电沉积工艺制备Al/Cu复合材料及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冯佰刚 张晓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采用累积叠轧(ARB)和电沉积工艺制备了Al/Cu复合板,重点研究沉积铜层厚度以及Al/Cu复合板组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电沉积所得铜层厚度较为均匀且与铝板表面结合质量较好。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越来越好,复合板中铜层逐... 采用累积叠轧(ARB)和电沉积工艺制备了Al/Cu复合板,重点研究沉积铜层厚度以及Al/Cu复合板组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电沉积所得铜层厚度较为均匀且与铝板表面结合质量较好。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越来越好,复合板中铜层逐渐颈缩或破碎,最后变成尺寸较小且分布较均匀的铜颗粒。4道次复合板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86.6 MPa,是退火态1060铝板抗拉强度的2.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叠轧(ARB) 电沉积 Al/Cu复合板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姜静 张莉 毕广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新工科”对未来从事相关科技工作的材料类研究生有着高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培育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课程建设与时俱进、思政元素有机融... “新工科”对未来从事相关科技工作的材料类研究生有着高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培育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课程建设与时俱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能力、育人评价有效、合理→持续改进”的闭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为做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路径支持,进一步明确“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课程思政 新工科 大思政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法确定工程材料评价指标的权重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天云 陈奎 +1 位作者 魏伟 杨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针对工程选材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权重难以合理确定这一问题,构建了BP神经网络法赋权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汽车车身用有机涂层材料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例,以经加权平均法合理评价的15种有机涂层材料作为网络训练样本(8个评价指标和加... 针对工程选材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权重难以合理确定这一问题,构建了BP神经网络法赋权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汽车车身用有机涂层材料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例,以经加权平均法合理评价的15种有机涂层材料作为网络训练样本(8个评价指标和加权平均法所得评价结果作为具体的样本数据),根据上述赋权模型,确定汽车车身用涂层材料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所得权重,根据改进理想解法对5种候选汽车车身用涂层材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候选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与实际应用一致。说明评价所采用的权重客观合理,即采用BP神经网络法确定工程材料评价指标的权重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综合评价 指标权重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工程材料评价指标的权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天云 杨瑞成 陈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9,共3页
引入层次分析法,研究工程材料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构建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以低温存贮罐用材为例,从功能性角度出发,选择7种评价指标,研... 引入层次分析法,研究工程材料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构建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以低温存贮罐用材为例,从功能性角度出发,选择7种评价指标,研究该模型在工程材料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所得低温存贮罐材料7种评价指标的权重合理、准确.层次分析法使得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是工程材料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判断矩阵 一致性检验 权重 工程材料
下载PDF
工程材料选用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晓波 杨瑞成 +2 位作者 陈华 羊海棠 陈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10,共4页
从工程材料选用的原则及方法出发,概述了近年来选材工作的研究进展,列举了现代选材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加深对材料选择研究领域的理解。并对材料选用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材料选择 材料数据库 机械工程设计
下载PDF
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建林 路阳 +2 位作者 李文生 王智平 朱小武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介绍了图像处理与体视学技术相结合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对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构成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断口分析、显微组织测量、性能预测等方面应用情况,并指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该项技术的应用将为材... 介绍了图像处理与体视学技术相结合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对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构成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断口分析、显微组织测量、性能预测等方面应用情况,并指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该项技术的应用将为材料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 体视学 材料科学
下载PDF
基于区分度定量分析工程材料评价指标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天云 杨瑞成 陈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2-515,共4页
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合理分配各指标的权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对工程材料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贡献和区分度概念,确定了指标定量筛选依据,即当区分度小于0.002时... 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合理分配各指标的权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对工程材料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贡献和区分度概念,确定了指标定量筛选依据,即当区分度小于0.002时,该指标应该被剔除.以上述依据对6种低温存储罐材料(不锈钢)的8个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前后的两个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法,对6种候选的不锈钢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两组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且后者由于删除了冗余指标,使得权重的分配更加合理和准确,因而显著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差异程度,更好体现不同候选材料的优劣差异.说明基于区分度定量分析工程材料的评价指标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评价指标 定量分析 区分度
下载PDF
基于相关系数的工程材料评价指标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天云 杨瑞成 +1 位作者 任国军 崔彩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合理分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工程材料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法,即在构造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基础上,通过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并对主成... 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合理分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工程材料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法,即在构造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基础上,通过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并对主成分载荷进行分析,确定了指标定量筛选依据;以上述依据对五种低温存储罐材料(铝合金)的8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筛选前后的两个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组指标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且后者由于删除了冗余指标,使得权重的分配更加合理和准确,更好地体现了不同候选材料的优劣差异;说明基于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工程材料的评价指标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评价指标 定量分析 相关系数
下载PDF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8
16
作者 臧树俊 张建斌 贾建刚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该文综述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意义、存在问题,提出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内容。通过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机制、实验计划及反例教学应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全新设计的专业综合实验不再是基本内容的拼凑和堆... 该文综述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意义、存在问题,提出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内容。通过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机制、实验计划及反例教学应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全新设计的专业综合实验不再是基本内容的拼凑和堆积,它将原来孤立、分散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项目形式进行操作。新的专业综合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同类型专业综合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工程 综合实验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之初探 被引量:18
17
作者 胡勇 冯力 贾智 《高教学刊》 202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生产实习教学在工科院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前实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从高校和企业层面展开分析,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探讨了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育人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双方长效合作利... 生产实习教学在工科院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前实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从高校和企业层面展开分析,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探讨了学校和企业协同合作育人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双方长效合作利益机制的建立切实保障了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成型与控制 生产实习 教学改革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基于累积无关度定量分析工程材料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天云 康玉虎 +1 位作者 刘涛 杨瑞成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共4页
针对工程材料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所表达的数据信息可能有较大重叠,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这一现象,提出了评价指标的无关度概念,以累积无关度作为候选指标取舍的定量依据。根据上述依据对五种候选铝合金挤压模具材料的13个候选评价指标... 针对工程材料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所表达的数据信息可能有较大重叠,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这一现象,提出了评价指标的无关度概念,以累积无关度作为候选指标取舍的定量依据。根据上述依据对五种候选铝合金挤压模具材料的13个候选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筛选,并采用TOP-SIS对候选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室温弹性模量、室温断裂韧度和高温冲击功所表达的信息可以由其他10个指标体现,这3个指标删除后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说明基于累积无关度的指标定量分析方法在工程材料评价指标定量选取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评价指标 定量分析 无关度
下载PDF
面向工程问题采用项目式教学提升课程获得感——以“计算材料学”和“材料计算与设计”授课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汤富领 李俊琛 +2 位作者 卢学峰 薛红涛 任军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4期291-292,共2页
计算材料学是一门适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的新兴学科交叉课程,材料计算与设计是其后续的研究生课程。它们知识面广且具有鲜明的操作实践性,传统授课方式不尽如人意。在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面向工程问题,采用分层次项目式... 计算材料学是一门适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的新兴学科交叉课程,材料计算与设计是其后续的研究生课程。它们知识面广且具有鲜明的操作实践性,传统授课方式不尽如人意。在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面向工程问题,采用分层次项目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以提升学生课程获得感。该文详述其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工程问题 项目式教学 新行为主义 计算材料学 课程获得感
下载PDF
推进以学生主讲的方式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学峰 李玲霞 +2 位作者 郭鑫 南雪丽 燕小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4期134-135,共2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主讲的多元互动模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墨守成规,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主动性,促进了教学相长,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生主讲 专业理论知识 教学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