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9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郑毅 王毅 冯辉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0期151-154,共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科学技术问题如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原理分析、能源电池相关问题、环境问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契合国...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科学技术问题如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原理分析、能源电池相关问题、环境问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契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兰州理工大学学情特点,设计并实践了个性化“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方案,旨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为祖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创新品质的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庆芳 贾小宁 +1 位作者 孔秀琴 王天烽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第2期57-61,共5页
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要求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符合国家对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专创融合的思维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思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路径、课程运行方法四个方面,... 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要求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符合国家对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专创融合的思维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思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路径、课程运行方法四个方面,对“环境化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专创融合 环境化学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以兰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霞 徐浩 +3 位作者 李冬梅 张庆芳 贾小宁 孔秀琴 《甘肃科技》 2014年第8期71-72,41,共3页
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兰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从实验室建设,课程设计内容以及实习环节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 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兰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从实验室建设,课程设计内容以及实习环节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 改革 探索 措施
下载PDF
城市地表径流内涝关系与排洪道优化设计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4
作者 陈金林 李鑫 +1 位作者 余建平 李计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20,共7页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易涝路段与径流路径具有高度相关性,地表径流流经大部分内涝路段,导致内涝发生,且径流路径的密集程度与内涝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城关区最为严重,七里河区与西固区次之,安宁区相对轻微,符合兰州市现实情况,说明了该模型方法的正确性;内涝点集中分布在建筑用地、裸地(水泥地面等)区域,表明城市下垫面的高不透水率是造成道路积水的原因之一;优化后的排洪道使易涝区域的雨水就近排入洪道,减少了薄弱地区洪水冲入城市街道的可能性,减轻了地下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将山地原始沟渠巩固、加宽、延长为新建排洪道,减少了发生山洪的风险。因该研究区域黄河穿城而过,地表径流最终通过排洪道汇入黄河,故该方法可为我国后续整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河一盘棋”的整体防洪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ArcGIS 地表径流 排洪道 一河一盘棋 甘肃兰州
下载PDF
TRIZ理论在提高石油钻井平台涂料耐腐蚀性方面的应用
5
作者 王江红 冯辉霞 +4 位作者 谭琳 陈娜丽 赵丹 石露露 张皓翔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6,共8页
目的提高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料的耐腐蚀性,减少由于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层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本文以石油钻井平台漆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TRIZ理论(Teoriya Resheniv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TRIZ,译为发... 目的提高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料的耐腐蚀性,减少由于石油钻井平台防腐涂层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本文以石油钻井平台漆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TRIZ理论(Teoriya Resheniv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TRIZ,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的功能分析、因果分析、裁剪、九屏幕法、物理矛盾等工具对石油钻井平台漆装系统中涂料的组成成分进行创新设计。结果本文共得到了12个方案,通过初步分析选用了其中的5个方案构成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首先在聚氨酯面漆中加入共轭结构的邻羟基苯甲酸甲酯,同时加入对苯醌自由离子捕捉剂,捕捉二氧化钛分子因吸收紫外线产生的自由基,防止面漆老化。此外还在面漆中加入OTS-SiO_(2)超疏水材料,阻止微生物附着。然后将环氧树脂中间漆中的不锈钢鳞片由不导电的玻璃鳞片替换。最后在底漆中加入弹性材料(微米级橡胶粒子),改善涂层易剥落的问题。结论该研究成果为提高防腐涂料的耐蚀性和环保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石油钻井平台 涂料 耐腐蚀性 环保性
下载PDF
以“新工科”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6
作者 尚琼 徐大乾 +3 位作者 马明广 李涛 饶红红 冯辉霞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144-146,共3页
以新工科为导向,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新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升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能够满足现... 以新工科为导向,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新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升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化工原理 线上线下 教学改革 过程性评价
下载PDF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三段七步流程的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崔锦峰 郝大鹏 +3 位作者 包雪梅 周应萍 郭军红 杨保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为实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有效化,全面规划任务,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现场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该文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设计准则,通过程序优化与流程设计,将现场检查工作划分为入校准备、现场检查和... 为实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有效化,全面规划任务,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现场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该文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设计准则,通过程序优化与流程设计,将现场检查工作划分为入校准备、现场检查和反馈整改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进一步将现场检查划分为预备会议、见面会议、查阅资料、查看现场、师生访谈、重点交流和会议反馈的七个步骤,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的三段七步工作流程。经实践应用,三段七步流程保证了现场检查工作推进的合理有序,检查内容涵盖了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全部要素和指标点,对现场检查工作具有指引导向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验室 安全规范 安全检查 工作流程
下载PDF
船用三通调节阀流-固耦合噪声数值模拟
8
作者 施红旗 周旭 +2 位作者 周爱民 张博浩 李树勋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针对船用PN10DN32三通调节阀噪声声压频谱、声指向性等声学特性规律不明确,噪声声压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同时考虑流-固耦合面及流体域内的脉动声学激励源,开展阀门噪声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三通调节阀在80%及60... 针对船用PN10DN32三通调节阀噪声声压频谱、声指向性等声学特性规律不明确,噪声声压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同时考虑流-固耦合面及流体域内的脉动声学激励源,开展阀门噪声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三通调节阀在80%及60%开度阀外1 m处的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噪声声压频谱特性及声指向性规律。结果表明:80%及60%开度下的噪声声压级分别为49.14 dB(A)、50.79 dB(A),均小于60 dB(A)的噪声限制,满足使用要求。该文为船用三通调节阀噪声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及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调节阀 流-固耦合 声指向性 声压频谱特性 噪声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钒基催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机理
9
作者 李贵贤 李金莲 +3 位作者 邵婷娜 李晗旭 田涛 董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8,329,共13页
苯羟基化制苯酚是C—H键向C—O键转化及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该文论述了钒基催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以钒活性中心为主线,着重从自由基、非自由基和双催化活性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分析了双催化活性中心催化... 苯羟基化制苯酚是C—H键向C—O键转化及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该文论述了钒基催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以钒活性中心为主线,着重从自由基、非自由基和双催化活性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分析了双催化活性中心催化剂高效催化的本质和重要性。提出此类催化体系及催化机理能够解决苯环上C—H键难活化和苯酚的深度氧化等问题,是经济与安全并存的苯酚合成方法,依托已有的催化反应机理,开发更稳定且高性能的催化剂,以促进烃类有机化合物资源利用的原始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羟基化 反应机理 钒基催化剂
原文传递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碳基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季东 安欣 +3 位作者 郭鹏 王首登 达虎 李红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6,共8页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催化活性都与载体息息相关,而碳基载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DMFCs中。首先,介绍了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中甲醇氧化反应的机理;然后,对不同形式的碳基载体材料,如炭黑、介孔碳、碳纳米材料、氧功能化碳、杂原子掺杂碳以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碳作为催化剂载体在DMFCs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DMFC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碳基载体材料 机理
原文传递
仿生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器的进展与挑战
11
作者 李吉焱 刘美辰 +2 位作者 罗雯雯 邢郭宇 孙寒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0-749,共10页
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SDIE)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水资源获取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仿生原理设计的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器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盐结晶和抗污染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在解决淡水资源紧缺和能源短缺等问... 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SDIE)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水资源获取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仿生原理设计的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器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盐结晶和抗污染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在解决淡水资源紧缺和能源短缺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梳理了近年来的仿生学在SDIE领域的应用,对比了仿生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器的结构、性能和仿生机理,探讨了不同类型仿生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器的优缺点,分析了仿生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器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设计 光热材料 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 蒸发器 水处理
原文传递
基于UNet模型燃气管道高后果区分割方法研究
12
作者 凌晓 王昕越 +2 位作者 郭凯 孙宝财 程凌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为提升燃气管道设施监测和事故应急响应中的高后果区图像分割精准度和可靠性,通过改进UNet模型结构,使用优化后的Inception Block模块、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方法,提升模型捕捉关键特征的能力,并引入高斯噪声增强模型鲁棒性,采... 为提升燃气管道设施监测和事故应急响应中的高后果区图像分割精准度和可靠性,通过改进UNet模型结构,使用优化后的Inception Block模块、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方法,提升模型捕捉关键特征的能力,并引入高斯噪声增强模型鲁棒性,采用保留最佳参数策略得到最优训练参数。然后对SE UNet、UNet++、原始UNet以及改进后UNet模型在航拍图像数据集上的分割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SE UNet、UNet++和原始UNet,改进后UNet模型在分割效果上表现更佳,综合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同时,改进后UNet模型提高了分割准确性,降低了误检和漏检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UNet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高后果区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效率预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余建平 胡爽 +3 位作者 刘兴旺 田有文 仇宏伟 AKOTO Emmanuel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通过建立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数字孪生体模型,实现压缩机效率预测和参数寻优的方法,具有灵活、成本低、通用性好的优势.但是在多变量条件下,传统的基于BP神经网络孪生模型训练时间长、工作量大,寻优过程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不易实现全局最优... 通过建立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数字孪生体模型,实现压缩机效率预测和参数寻优的方法,具有灵活、成本低、通用性好的优势.但是在多变量条件下,传统的基于BP神经网络孪生模型训练时间长、工作量大,寻优过程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不易实现全局最优.针对传统孪生体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IWOA-BPNN算法的孪生体模型构建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孪生体模型关键指标,在BPNN模型基础之上引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研究表明,基于CIWOA-BPNN算法的孪生体模型有效避免了BPNN模型陷入局部最优解.用CIWOA-BPNN算法预测压缩机效率相对误差小于0.6%,决定系数为0.99775,与传统模型相比大幅提升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空气压缩机 效率 BP神经网络 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不同配对副作用下浸渍石墨的磨损特性
14
作者 宋伟 李凯民 +1 位作者 马荣荣 丁雪兴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采用球/平面的接触形式,分别使用GCr15钢球、Si_(3)N_(4)和Al_(2)O_(3)陶瓷球作为摩擦副,利用TRB 3摩擦试验机探究浸渍石墨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摩擦系数、磨损体积、磨痕轮廓及磨痕表面形貌进行... 采用球/平面的接触形式,分别使用GCr15钢球、Si_(3)N_(4)和Al_(2)O_(3)陶瓷球作为摩擦副,利用TRB 3摩擦试验机探究浸渍石墨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摩擦系数、磨损体积、磨痕轮廓及磨痕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探究浸渍石墨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摩擦划痕和磨损特性,建立能量磨损模型探究磨损过程中接触状态的变化机制,预测磨损进程.结果表明:随着上试样硬度逐渐增大,小载荷时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大载荷时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不同摩擦副作用下,石墨表面磨痕轮廓较浅分别呈现类似“U”形、“V”形和“W”形轮廓,石墨与GCr15、Si_(3)N_(4)和Al_(2)O_(3)配对副之间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摩擦副表面间存在材料转移、剥落和犁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石墨 法向载荷 磨损机制 能量耗散
下载PDF
立式粉体干燥器内二元湿颗粒气-固逆流过程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余龙 庞冬冬 +4 位作者 陈双琪 佘敏敏 李勇铜 沈文朋 孟亚慧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目的】为了研究二元湿颗粒在立式粉体干燥器干燥单元气-固逆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分析不同条件下二元湿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二元湿颗粒在气-固逆流过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目的】为了研究二元湿颗粒在立式粉体干燥器干燥单元气-固逆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分析不同条件下二元湿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二元湿颗粒在气-固逆流过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液桥力模块的分析方法,分别探讨颗粒含水质量分数、粒径比和质量比对二元湿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及液桥力变化规律。【结果】在气-固逆流过程中,颗粒质量分数在径向和轴向分布上呈现“边壁大中心小”“上大下小”的规律;颗粒速度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边壁区域到中心区域的颗粒速度呈现减小趋势;随着颗粒含水质量分数和粒径比的增加,颗粒的运动由接触力和液桥力共同控制逐渐变成液桥力占主导,干燥单元顶部容易堵塞;随着质量比的增加,接触力对颗粒运动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在颗粒含水质量分数较小的情况下占主导作用。【结论】较大的质量比可以缓解干燥单元顶部堵塞,同时要选取适当的颗粒含水质量分数,才能削弱颗粒结块对流动特性研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逆流 含水量 二元湿颗粒 液桥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正民 赵胜斌 +1 位作者 钱庆一 赵秋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1,共5页
CO_(2)光催化还原转化为有价值的碳氢燃料和化工原料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由有机配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结构,并易于功能化修... CO_(2)光催化还原转化为有价值的碳氢燃料和化工原料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由有机配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结构,并易于功能化修饰,在CO_(2)光催化还原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总结了基于MOFs的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光催化CO_(2)还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改性及功能化MOFs材料及MOFs衍生物的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机理,并从理化特性上分析了材料性能优势的成因。总结了提高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新型催化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光催化
原文传递
车用液氢气瓶快充过程数值研究
17
作者 金树峰 王崇宇 +1 位作者 姚淑婷 谭风光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车用液氢气瓶加注过程中,因加注速度快且气瓶容积小,极易造成过充现象,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针对设有气包防过充装置的车载液氢气瓶建立三维对称模型,采用CFD方法对气瓶快速加注过程开展数值仿真。分析了开孔孔径、加注速率、初始充满率... 车用液氢气瓶加注过程中,因加注速度快且气瓶容积小,极易造成过充现象,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针对设有气包防过充装置的车载液氢气瓶建立三维对称模型,采用CFD方法对气瓶快速加注过程开展数值仿真。分析了开孔孔径、加注速率、初始充满率和防过充装置容积对防过充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开孔孔径是影响防过充装置性能的主要因素,其限制了液体的流通能力;采用6 mm孔径和初始充装量为50%的状况下,充装结束后气瓶都将过充,最大充装率可达98.4%;采用大容积的防过充装置可以为气瓶预留更多的气相安全空间,但同时也会导致充装量不足等问题,当防过充装置容积为100 L时,最终充装量仅有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液氢气瓶 液氢加注 防过充装置 充装率
下载PDF
基于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的柱面气膜密封槽型控漏能力评价
18
作者 张伟政 任娅南 赵志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为探究轴套侧开槽新型柱面气膜密封在控制泄漏方面的能力,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的新型柱面气膜密封槽型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各槽型气膜压力分布和密封性能参数,揭示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对不同槽型密封特性的影... 为探究轴套侧开槽新型柱面气膜密封在控制泄漏方面的能力,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的新型柱面气膜密封槽型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各槽型气膜压力分布和密封性能参数,揭示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对不同槽型密封特性的影响机理。然后,针对反向“人”字槽型进行了参数化分析,探究螺旋槽角度、槽长坝长比、槽宽台宽比、槽深比对反向“人”字槽泄漏量、浮升力、摩擦力等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同时对特定结构参数组合的反向“人”字槽逆流泵送控制泄漏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气膜厚度阶梯变化和偏心收敛楔效应在密封面形成高压气膜区域,有效阻止轴向泄漏,实现轴套侧开槽柱面气膜密封主泄漏通道的密封,且随着转速的增加,新型柱面气膜密封沿轴向间隙的泄漏量呈现下降趋势,该特性对于泄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高速运转的工况下。此外,通过合理的槽型参数调控可以使压差流造成的沿轴向间隙密封气体泄漏正好被反向“人”字槽逆流泵送作用导致的密封气体流动补偿,从而实现反向“人”字槽型柱面气膜密封的气体零泄漏甚至负泄漏,为柱面气膜密封槽型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柱面气膜密封 不同槽型 泵送特性 性能分析
下载PDF
衍生T形槽干气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9
作者 丁雪兴 江安迪 +2 位作者 王世鹏 丁俊华 蒋海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 设计具备双向旋转特点的动压型干气密封端面结构,并展现良好的开启性能,以T形槽为优化对象,衍生出一种新型槽型结构。方法 借助有限元软件,计算并对比经典T形槽与衍生槽型在流场特性和稳态性能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参数对2种槽型干... 目的 设计具备双向旋转特点的动压型干气密封端面结构,并展现良好的开启性能,以T形槽为优化对象,衍生出一种新型槽型结构。方法 借助有限元软件,计算并对比经典T形槽与衍生槽型在流场特性和稳态性能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参数对2种槽型干气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衍生槽型的密封机理。结果 衍生槽型的开启力高于经典T形槽,泄漏率也会增加。随着工况参数的升高,2种槽型的稳态性能参数近似线性增加,且差异逐渐增大,最小差异达到6.6%。随着槽深的增加,泄漏率方面的差距在逐渐减小,为扩大衍生槽型的控漏效果,槽深应>5μm。开设有引流槽型结构的衍生槽型稳态性能顺序为发散型>直口型>收敛型,但在文中的工况下,数值差别较小,最大仅为1.2%。结论 相比于经典T形槽,衍生槽型具有更强的动压效应,开启性能明显提升。另外,通过开设不同形式的引流槽可以改变气膜的流动特性和干气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槽干气密封 微槽流动 衍生结构 仿真计算 增压效应
下载PDF
地震载荷对核电阀门可运行性影响机理研究
20
作者 俞树荣 李尤 +1 位作者 薛睿渊 马子睿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核电阀门在地震期间可否运行主要通过试验进行鉴定,为了降低核电阀门设计成本,以某闸阀为例,总结基于分析法的核电阀门可运行性抗震鉴定流程,并阐明地震对阀门可运行性的影响机理。运用有限元法研究阀门启闭过程中遭受地震载荷时其各部... 核电阀门在地震期间可否运行主要通过试验进行鉴定,为了降低核电阀门设计成本,以某闸阀为例,总结基于分析法的核电阀门可运行性抗震鉴定流程,并阐明地震对阀门可运行性的影响机理。运用有限元法研究阀门启闭过程中遭受地震载荷时其各部位的应力与接触压力的变化,分别基于可运行性和结构完整性对阀门进行抗震校核。结论如下:地震对阀门可运行性的影响在于放大了阀门滑动摩擦部位的接触压力,导致阀门闭合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增加,延后阀门闭合动作;与结构完整性分析相比,基于可运行性分析的抗震鉴定过程更加全面、苛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阀门 抗震鉴定 可运行性 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