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协同发展研究
1
作者 杨移 杨肃昌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6-143,共8页
在当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重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践和理论认识中却存在二者功能划分和关系界定不清晰的问题,同时存在相关部门职能重叠和缺乏衔接与沟通等问题。为了更有效... 在当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重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践和理论认识中却存在二者功能划分和关系界定不清晰的问题,同时存在相关部门职能重叠和缺乏衔接与沟通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政策文件,并结合绩效评价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了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二者在目标定位、指标体系构建、沟通衔接、人才队伍搭建、信息化建设和结果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专项资金 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 绩效审计
下载PDF
财政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庆国 吉喜娟 《西部财会》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本文提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四种机制,即压力传导下的市场机制、动力驱动下的利益机制、活力激发下的创新机制以及张力释放下的开放机制,阐述财政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作用,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财政措施,如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财政补贴、创新财政... 本文提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四种机制,即压力传导下的市场机制、动力驱动下的利益机制、活力激发下的创新机制以及张力释放下的开放机制,阐述财政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作用,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财政措施,如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财政补贴、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模式,以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形成机制 财政政策 优化研究
下载PDF
税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税务稽查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朱前涛 王雅 《中国市场》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税收治理能力,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已然成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命题。随着网络直播等数字平台经济形式的创新运用,涉税违法案件频发,且涉案金额巨大,因此我国税务稽查的方式、手段亟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文章运...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税收治理能力,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已然成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命题。随着网络直播等数字平台经济形式的创新运用,涉税违法案件频发,且涉案金额巨大,因此我国税务稽查的方式、手段亟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国内学者关于税务稽查的研究文献,从发文数量、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基于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分析税务稽查在新时代的研究方向,为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税务稽查模式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务稽查 CITESPACE 税收征管 税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赵永平 廖惠琴 林鑫 《财经理论研究》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理论与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较东部地... 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理论与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较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则存在抑制作用;财政分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经济性支出行为、社会性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随着市场规模达到一定门槛水平,财政分权、经济性支出以及社会性支出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均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且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性支出 社会性支出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政府财政支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苏晓萌 《特区经济》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本文在政府视角下讨论了财政支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影响作用。首先,选择2014—2022年的省级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本文在政府视角下讨论了财政支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影响作用。首先,选择2014—2022年的省级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作用,其次,对我国东中西部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能够提升新质生产力。二是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中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尤为突出,西部地区显现的是负向的影响,然而,中部地区并未显示出显著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财政支出 新质生产力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民本视角下中国财政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 樊稼岐 张怡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97-107,共11页
财政与国家内在关系隐含于经济政治互动变化之中。传统中国财政围绕税地、税人和专卖收入进行长期尝试,创造了众多征收方式和管理办法,终因自然经济产能波动、土地管理困难等原因无法稳定财政收入,由此演化出内外有别、阶级性、非规范... 财政与国家内在关系隐含于经济政治互动变化之中。传统中国财政围绕税地、税人和专卖收入进行长期尝试,创造了众多征收方式和管理办法,终因自然经济产能波动、土地管理困难等原因无法稳定财政收入,由此演化出内外有别、阶级性、非规范性等财政运行中的政治特征,通过剥削自耕农群体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这使得传统中国财政虽包含“以民为本”的思想,强调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却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更多是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夺财政资源的需要。相较而言,现代中国财政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现代商品经济的经济优势,通过生产效率和人均资本的提高实现长期稳定,以工商业为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励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同时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制度的政治优势,消除阶级鸿沟和身份等级,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以“以人民为中心”来统一规范自上而下财政体系高效运行,实现现代商品经济与人民民主制度的良性互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新时代,应遵照“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财政现代转型,通过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强化人大预算监管以及提高预算过程中人民参与度,强化预算管理以实践人民监督;提高财政统筹收入能力、优化税制结构以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规范财政收入以增强人民活力;坚持民生导向、优化支出结构以及加强绩效考评,升级财政支出以助力人民发展等措施,有效发挥财政的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财政 现代财政 以民为本 国家治理 税收收入
下载PDF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与共同富裕——基于财政透明度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海 陆胤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作为推动地方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和保障,可以有效助力地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构建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287个城市2... 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作为推动地方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和保障,可以有效助力地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构建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287个城市2012—2020年的共同富裕水平,并实证考察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引入财政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与共同富裕关系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地区间不均衡等问题;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可以有效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而财政透明度在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的线性调节效应;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促进作用和财政透明度的调节效应在不同共同富裕水平下存在异质性。基于此,为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财政科技支出 财政透明度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智慧城市、政府治理能力与财政支出效率——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及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志峰 余金霞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5-57,共13页
智慧城市以其数字化和智能化特性,为财政治理带来新机遇,也有助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中国2007年至2021年间的26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试点城市财政支出效率的... 智慧城市以其数字化和智能化特性,为财政治理带来新机遇,也有助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中国2007年至2021年间的26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试点城市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财政支出效率,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区域和城市等级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财政自给度、优化政府规模及改善数字治理等途径,有效提升了财政支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政府治理能力 财政支出效率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飞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财政学课程思政不仅是响应国家思政教育的要求和号召,也是该课程本身的内容与特点决定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的必然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财政学课程思政不仅是响应国家思政教育的要求和号召,也是该课程本身的内容与特点决定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的必然要求。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财政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对于充分发挥隐性的课程思政与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国理财”这一核心素养理念,实现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升华,最终对培养“理公共之财,管公共之事”财税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我国省际人口老龄化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永海 陆胤 陶婷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方面的巨大挑战。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效应,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增大,抑制了地方财政可... 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方面的巨大挑战。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效应,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增大,抑制了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此外,数字经济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居民消费需求会抑制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从退休制度、税收政策及养老保险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省际财政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探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财政可持续 地方政府 收支缺口
下载PDF
财政分权视角下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11
作者 李永海 贾致博 《财会研究》 2024年第6期3-7,46,共6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央地分权的财政关系紧密相关。文章通过梳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随分权财政关系演变而经历探索期、推进期和加速期的历史脉络,分析财政分权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发现当前央地间事权和税权划分规则激发...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央地分权的财政关系紧密相关。文章通过梳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随分权财政关系演变而经历探索期、推进期和加速期的历史脉络,分析财政分权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发现当前央地间事权和税权划分规则激发了地方政府干预要素市场中的资源配置的行为,引发市场竞争失序;而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性能加强局部市场之间的经贸联系。为促进国内市场整合,建议厘清各级政府事权边界,完善税权分配机制和明确转移支付方向,进而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区域间分工合作,以财政分权助力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财政分权 资源配置 市场分割
下载PDF
财政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研究--基于区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黄心茹 《知识经济》 2024年第36期20-23,共4页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以及区域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我国地级市财政科技支出、区域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三者之间...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以及区域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我国地级市财政科技支出、区域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可以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且该结果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总的来说,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优势,提高财政科技支出使用效率,注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科技支出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技术创新
下载PDF
减税降费如何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13
作者 张雨欣 侯志峰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重构政府与市场间资源分配的方式。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问题。选取我国2008-2021年地... 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重构政府与市场间资源分配的方式。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问题。选取我国2008-2021年地方财政数据,运用实证模型检验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可持续的影响可以发现,税费收入变动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总体而言,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成效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差异性特征。在继续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推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政策
下载PDF
财政缺口和城镇化对地方债务的影响研究——基于西北五省面板数据
14
作者 朱前涛 秦昊 韩辰浩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文章在分析城镇化建设水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债务规模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13—2021年西北五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缺口和城镇化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缺口和城镇... 文章在分析城镇化建设水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债务规模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13—2021年西北五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缺口和城镇化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缺口和城镇化水平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引入城镇化水平和财政缺口的交互项后,城镇化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政缺口对债务规模的扩张作用.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西北地区未来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缺口 城镇化建设 地方政府债务
下载PDF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机制探讨
15
作者 王瑜 《西部财会》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如何发挥财政作用,提高治理能力,是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简要阐述财政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分析财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困境,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机制,以期... 如何发挥财政作用,提高治理能力,是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简要阐述财政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分析财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困境,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机制,以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财政应急治理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财政政策 应急机制
下载PDF
基于税收视角的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16
作者 朱前涛 孙苗苗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55,共7页
为给基于税收视角下构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尤其是横向生态补偿税收机制提供参考,分析了黄河流域现有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纵向生态补偿、省(区)内横向生态补偿、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等生态补偿方案的局限性,提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为给基于税收视角下构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尤其是横向生态补偿税收机制提供参考,分析了黄河流域现有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纵向生态补偿、省(区)内横向生态补偿、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等生态补偿方案的局限性,提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费改税”的思路。从税收调节视角探讨了税收补偿在外部性治理、制度设计、纵横互补与生态补偿央地关系重构等方面的优势。在机制设计上,将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及生态补偿税与水源涵养、跨省(区)界水污染、水土保持作用发挥和生态补偿一体化管理等生态补偿重点领域进行了对应分析。将税收制度设计融入生态补偿机制,可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水资源税 环境保护税 生态补偿税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移动互联网与居民消费水平
17
作者 柳江 张颖 施惠玲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人口老龄化引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担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否缓解上述影响。研究发现:第... 人口老龄化引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担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否缓解上述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和流动性约束等方面的影响会提高老年群体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税收负担、看护机会成本上升等限制了劳动力的消费水平,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家庭养老需求在时间和资金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错配,加之少子化的现状,均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第二,移动互联网通过推动消费理念与时俱进发展和破除经济制约发挥积极作用,显著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存在移动互联网使用量的地区异质性和城乡异质性,在低使用量地区大于高使用量地区,在乡村地区大于城镇地区。因而,应因地制宜提升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挖掘消费者内需,做好“互联网+”的文章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高水平、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水平 人口老龄化 移动互联网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税收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永海 刘悦 庞琼海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应从理论逻辑层面探讨税收在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应从理论逻辑层面探讨税收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作用机理,再从现实逻辑角度分析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税收问题,具体包括税收法定原则落实不到位、存在税收洼地、税收征管效率不高和税收调控职能弱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以及增强税收调控职能的税收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税收法定 税收公平 税收效率 税收调控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标志
19
作者 柳江 赵鹏睿 《当代经济》 2025年第2期35-49,共15页
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要素创新性配置,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以2011—2022年中国省级数据作为数据样本,从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视角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标,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 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要素创新性配置,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以2011—2022年中国省级数据作为数据样本,从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视角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标,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将数字经济是否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数字经济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指数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而低低聚集区则分布于西北与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提升,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为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因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技术利用率,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效率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