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容去离子技术选择性分离盐及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方贤
柴文翠
+1 位作者
张梦杰
车楠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9-33,共5页
基于电容去离子(CDI)技术的发展总结了不同价态盐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研究进展,并重点从离子的物理尺寸效应、电极材料的选择性吸附、离子交换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CDI技术进行离子选择性分离的机制。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盐离子
重金属离子
选择性分离
分离机制
原文传递
溶剂萃取法回收锗资源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妍妍
郭文欢
+4 位作者
张致远
惠明洋
刘璐
李鹏
滕道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红外技术、光纤、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被认定为战略资源。由于锗资源稀少且分布分散,其提取技术受到原料来源限制,富集难度较大,因此,合理开发初级和二次锗资源以保障锗产业的稳定发展,成为全球紧迫的需求...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红外技术、光纤、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被认定为战略资源。由于锗资源稀少且分布分散,其提取技术受到原料来源限制,富集难度较大,因此,合理开发初级和二次锗资源以保障锗产业的稳定发展,成为全球紧迫的需求。溶剂萃取法以其高分离系数、高效率、良好选择性、简便流程以及可大规模连续生产等优点,在湿法领域回收锗有一定优势,并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综述了溶剂萃取法在锗回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萃取剂的萃取机理和性能,探讨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
回收
溶剂萃取
萃取剂
协同萃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3
作者
任宇瑶
周国莉
+4 位作者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通褐煤的可溶化和褐煤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15%、温度160℃条件下反应3 h,热溶物收率最高为76.66%,昭通褐煤表现出良好的热溶效果。基于对热溶物的表征和分析,发现氨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表现为氨基与羟基置换,或与部分羧基、羰基直接反应生成有机态氮。对比发现,原煤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季氮和吡咯氮为主,而可溶物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氨基氮和吡啶氮为主,表明褐煤氨解热溶过程产生了氨基或酰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氨解
热溶物
煤基杂原子
赋存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锂废铝电解质中回收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重庆
侯晴晴
+1 位作者
张雨
黄宇坤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锂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能源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锂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挑战。含锂废铝电解质作为锂的二次资源,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本文综述了从废铝电解质中回收锂的技术方法,包括酸浸法...
锂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能源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锂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挑战。含锂废铝电解质作为锂的二次资源,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本文综述了从废铝电解质中回收锂的技术方法,包括酸浸法、碱浸法、硫酸铝浸出法、氯化铝浸出法、碳酸钠提取法、有机酸辅助浸出法、硫酸化焙烧法和氟化焙烧法等。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质
硫酸化焙烧
焙烧法
浸出法
回收价值
二次资源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的选择性絮凝浮选
被引量:
1
5
作者
彭伟军
吕帅
+5 位作者
雒伟哲
祁梦瑶
张龙玉
陈湘根
晁彦德
王伟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河南某钼精选尾矿粒度微细,−23μm粒级占65%,其中Cu和Mo品位分别为0.20%和0.08%,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作者前期通过在丙烯酰胺上引入疏水单体——十二烷基葡萄苷,合成了具有较好疏水性的PADD絮凝剂,并将其用于该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
河南某钼精选尾矿粒度微细,−23μm粒级占65%,其中Cu和Mo品位分别为0.20%和0.08%,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作者前期通过在丙烯酰胺上引入疏水单体——十二烷基葡萄苷,合成了具有较好疏水性的PADD絮凝剂,并将其用于该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的选择性絮凝浮选回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粗选矿浆pH为4.2、六偏磷酸钠用量500 g/t、PADD用量100 g/t、硫酸铜用量100 g/t、煤油用量75 g/t、乙硫氨酯用量75 g/t和2号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两次精选、中矿合并返回至粗选的闭路试验流程,获得了铜品位12.054%、铜回收率89.98%、钼品位3.214%、钼回收率64.20%的铜钼混合精矿,有效地实现了钼精选尾矿中有价金属铜和钼的综合回收。基于较强的疏水性,PADD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微细粒铜钼硫化矿发生选择性絮凝作用,从而显著提高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选择性絮凝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精选尾矿
选择性絮凝浮选
铜钼硫化矿
综合回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物废渣碳酸化封存CO_(2)研究进展
6
作者
汪喜和
王诗元
+2 位作者
花超
曹亦俊
李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5年第4期1381-1401,共21页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矿化固碳”原料,可将CO_(2)以碳酸盐的固体形式进行永久储存,即实现矿冶废渣的碳酸化固定。该过程不仅有效应对了温室效应,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综述了以几种典型矿物废渣为原料进行矿物碳酸化封存CO_(2)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CO_(2)矿物碳酸化封存的原料和途径,并探讨了不同原料碳酸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本文还分析了不同固碳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合理建议,以实现矿冶废渣固碳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CO_(2)封存
矿冶废渣
矿物碳酸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容去离子技术选择性分离盐及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方贤
柴文翠
张梦杰
车楠楠
机构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原
关键
金属
实验室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9-33,共5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1A610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004249)。
文摘
基于电容去离子(CDI)技术的发展总结了不同价态盐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研究进展,并重点从离子的物理尺寸效应、电极材料的选择性吸附、离子交换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CDI技术进行离子选择性分离的机制。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盐离子
重金属离子
选择性分离
分离机制
Keywords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salt ions
heavy metal ions
selective separation
separ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溶剂萃取法回收锗资源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妍妍
郭文欢
张致远
惠明洋
刘璐
李鹏
滕道光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中原
关键
金属
实验室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亭华煤清能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90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04299)。
文摘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红外技术、光纤、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被认定为战略资源。由于锗资源稀少且分布分散,其提取技术受到原料来源限制,富集难度较大,因此,合理开发初级和二次锗资源以保障锗产业的稳定发展,成为全球紧迫的需求。溶剂萃取法以其高分离系数、高效率、良好选择性、简便流程以及可大规模连续生产等优点,在湿法领域回收锗有一定优势,并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综述了溶剂萃取法在锗回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萃取剂的萃取机理和性能,探讨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锗
回收
溶剂萃取
萃取剂
协同萃取
Keywords
germanium
recovery
solvent extraction
extractant
synergistic extraction
分类号
TF843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TF804.2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3
作者
任宇瑶
周国莉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中原
关键
金属
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90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4262)
+1 种基金
河南省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2223014200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2881)资助。
文摘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通褐煤的可溶化和褐煤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15%、温度160℃条件下反应3 h,热溶物收率最高为76.66%,昭通褐煤表现出良好的热溶效果。基于对热溶物的表征和分析,发现氨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表现为氨基与羟基置换,或与部分羧基、羰基直接反应生成有机态氮。对比发现,原煤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季氮和吡咯氮为主,而可溶物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氨基氮和吡啶氮为主,表明褐煤氨解热溶过程产生了氨基或酰胺基。
关键词
褐煤
氨解
热溶物
煤基杂原子
赋存形态
Keywords
lignite
ammonolysis
soluble matter
coal-based heteroatoms
occurrence
分类号
TQ53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锂废铝电解质中回收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重庆
侯晴晴
张雨
黄宇坤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郑州大学中原
关键
金属
实验室
郑州大学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0YFC1908802)。
文摘
锂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能源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锂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挑战。含锂废铝电解质作为锂的二次资源,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本文综述了从废铝电解质中回收锂的技术方法,包括酸浸法、碱浸法、硫酸铝浸出法、氯化铝浸出法、碳酸钠提取法、有机酸辅助浸出法、硫酸化焙烧法和氟化焙烧法等。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铝电解质
硫酸化焙烧
焙烧法
浸出法
回收价值
二次资源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TF826.3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的选择性絮凝浮选
被引量:
1
5
作者
彭伟军
吕帅
雒伟哲
祁梦瑶
张龙玉
陈湘根
晁彦德
王伟
机构
郑州大学中原
关键
金属
实验室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
出处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C1908804)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2300420002)
+1 种基金
郑州大学青年教师培育基金(JC23563033)
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1XTZX06027)。
文摘
河南某钼精选尾矿粒度微细,−23μm粒级占65%,其中Cu和Mo品位分别为0.20%和0.08%,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作者前期通过在丙烯酰胺上引入疏水单体——十二烷基葡萄苷,合成了具有较好疏水性的PADD絮凝剂,并将其用于该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的选择性絮凝浮选回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粗选矿浆pH为4.2、六偏磷酸钠用量500 g/t、PADD用量100 g/t、硫酸铜用量100 g/t、煤油用量75 g/t、乙硫氨酯用量75 g/t和2号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两次精选、中矿合并返回至粗选的闭路试验流程,获得了铜品位12.054%、铜回收率89.98%、钼品位3.214%、钼回收率64.20%的铜钼混合精矿,有效地实现了钼精选尾矿中有价金属铜和钼的综合回收。基于较强的疏水性,PADD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微细粒铜钼硫化矿发生选择性絮凝作用,从而显著提高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选择性絮凝浮选效果。
关键词
钼精选尾矿
选择性絮凝浮选
铜钼硫化矿
综合回收
Keywords
molybdenum cleaner tailings
selective flocculation flotation
Cu−Mo sulfide ore
comprehensive recovery
分类号
TD926.4 [矿业工程—选矿]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物废渣碳酸化封存CO_(2)研究进展
6
作者
汪喜和
王诗元
花超
曹亦俊
李猛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5年第4期1381-1401,共2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2908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74359)
+1 种基金
河南省优势学科培育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42301420002)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资助项目(GJJSGFYQ202310)。
文摘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矿化固碳”原料,可将CO_(2)以碳酸盐的固体形式进行永久储存,即实现矿冶废渣的碳酸化固定。该过程不仅有效应对了温室效应,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综述了以几种典型矿物废渣为原料进行矿物碳酸化封存CO_(2)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CO_(2)矿物碳酸化封存的原料和途径,并探讨了不同原料碳酸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本文还分析了不同固碳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合理建议,以实现矿冶废渣固碳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CO_(2)封存
矿冶废渣
矿物碳酸化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peaking
CO_(2)sequestration
mineral waste residues
mineral carbonation
分类号
X756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容去离子技术选择性分离盐及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王方贤
柴文翠
张梦杰
车楠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溶剂萃取法回收锗资源研究进展
许妍妍
郭文欢
张致远
惠明洋
刘璐
李鹏
滕道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任宇瑶
周国莉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含锂废铝电解质中回收锂的研究进展
王重庆
侯晴晴
张雨
黄宇坤
《金属世界》
CAS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钼精选尾矿中微细粒铜钼硫化矿的选择性絮凝浮选
彭伟军
吕帅
雒伟哲
祁梦瑶
张龙玉
陈湘根
晁彦德
王伟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矿物废渣碳酸化封存CO_(2)研究进展
汪喜和
王诗元
花超
曹亦俊
李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